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是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文化产业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运用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发展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来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文化产业规模超过了农业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甚至成为这些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例如,日本大力发展动漫行业,其动漫行业经营收入已经超过了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收入。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不但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观上为该国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该国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二是开发国际市场、传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化传播能力与一个地方文化的影响力直接相关,一个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这个地方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从这个角度说,作为文化产业主要组成部分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文化的影响力。
三是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提升文化的凝聚力与感召力。文化产业提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而大多数的文化产品又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例如,我们依据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决策和行动;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调节身心;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来交流情感和思想等等。而提供这些文化产品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就成为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提升国民思想文化素质、增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载体。
② 茶文化的经济作用有什么
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为“茶为国饮”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而现今“茶文化”促进了我国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满足人民生活消费需求、打造优秀文化旅游云产业方面,亦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不可缺少的市场经济趋势。
1、“茶为国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茶文化的产业需求,正在不断趋向成熟 。这种关系的表现特征,即是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栽培、制茶工艺开发、茶饮、茶礼、茶仪、茶会等多种茶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中外市场占用额,不断提升品牌,拓展规模,在所在地已备具了相当的经济实力,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中国白茶之乡”的安吉为例。安吉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且也是闻名遐迩的茶乡。当地通过发现和推广白茶,带动了经济发展,并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白茶,原生长于天目山北麓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之颠,仅此一丛野生。相传树龄已逾数百年。上世纪70年代末,经安吉茶叶科技人员发现后潜心研究,终获无性繁殖成功。到2008年止,白茶己发展到5万亩,形成白茶生产产业化和规模化,白茶已成为安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一大新兴的支柱产业。
与此同时,为了弘扬茶文化,使安吉白茶发扬光大,安吉县已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安吉白茶节”,节庆活动欢快明朗,富有茶乡韵味,进行茶艺表演,白茶仙子评选,白茶主题公园游园、白茶街开街和白茶村揭碑仪式。该县的白茶产业经济仍呈上升态势。这足以证明:一个新颖的白茶产业,牵动了一个成熟的产业基础,其渗透力是无限的,经济回报也是无限的。
2、“茶为国饮”促进人民生活消费理念的时尚化
目前,人民生活消费指数不断提高,生活需求量逐步上升,对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中,呈现了不同的消费特征。细分这种市场,可概括为普通消费型、美容消费型、休闲消费型,社交消费型、保健消费型、学术消费型及外交消费型等。鉴于多种消费关系,就为我们拥有各种经济成份的茶饮经营者,拓展了施展才艺的空间,为经营构筑了各种不同的市场模式;为我们精心经营,也提供了丰富的创造力。
3、“茶为国饮”促进优秀文化旅游大都市的国际化
当前,我国各地正在建设文化经济大省、城市正在打造优秀旅游文化国际化大都市两张名片。目前茶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提高,茶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茶旅游业兴起和发展。由于中内外交流的频繁进行,内外部市埸环境条件的变化,由此更多地吸引了不同的消费群,从而引起新的消费形式的变革,或应运而生。当前,正在各大城市盛行的早中午茶和下午茶,正是“分时消费” 和“茶餐结合”的一种典型形式。本文内容由fjteaw.cn网络收集整理。
三、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的思考
1、要充分树立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提炼中国“茶文化” 精神核心理念的观点,用来指导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加快茶叶经济发展,显示“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普及倡导“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的宣传,推进这一战略目标在茶叶经济发展中的实现。
2、树立倡导 “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理念,解放思想,转变单一经营观念,探索和创建茶餐结合、分时消费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中外市埸需求。
3、编制 “茶为国饮”、拓展茶叶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分期实施年度计划方案。将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当年或规划期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实施。
4、建立全国优质名茶开发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名茶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优质名茶生产,为发展茶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优价、绿色环保的茶品。
5、树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交流会”,弘扬中国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讨经营模式,交流经营经验。
6、定期举办“茶文化”论坛,宣弘学术观点探讨、产业发展研究等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精神,交流茶经济、茶文化的经验,并作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桥梁”。
7、征选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为宣传整个倡导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服务。
8、建立茶科研发展基金,鼓励科技人员培育新品种、优化历史名茶种,为发展茶饮业提供科技含量高、颇具市埸竞争力的新茶品。针对产地、本区域和全国三个不同产茶区域,分别建立名茶研发核心层、紧密层和联系层协作关系,促进名茶市埸开发。
9、建造“茶文化”展示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姐妹馆。可在馆内分别设立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各个展示区域,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物质载体和内在精神的理念内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充分组织和精心编排“茶文化” 专题节目,向世界昭示我们倡导国饮、发展茶经济的理念和决策及方略。
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坚持弘扬“和谐、发展”中国茶文化这一永恒精神,就一定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中国不仅是世界茶文化大国,也是世界茶经济大国。
③ 茶的价值和茶文化的存在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
查个价值和茶文化的存在,在当今社会有什么意义?哎呀,一很深的,现在都讲究茶文化了,非常好,可以普遍一下吧,但是喝茶还是比较健康的。
④ 从文化方面说茶文化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茶文化的形成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在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中,文人的热情参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典型的是诗歌中的茶诗创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在唐诗中,有关茶叶的作品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琴茶》,齐已的《谢湖茶》、皎然的《访陆处士羽》等。这些茶诗的形式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内容包括了名茶、茶人、煎茶、饮茶、茶具、采茶、制茶等各个方面。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陈,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
⑤ 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日本的《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在中国的放映,也是我们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风情。新时期,各国、各地区对通过文化产品输出来弘扬本国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坚定。在中美关于恢复中国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中,美国就要求中国承诺,允许每年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电影,此外还要求中国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批发、零售业务等逐步开放市场。据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国内票房前十名中,美国片和国产片数量各为五个,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其音像光盘等文化制品进口,这几年韩剧和韩国的歌星、演员也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这都反映出各国注重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他们的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扬了他们本国的文化。我国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外国公众对中国尤其是河北的剪纸、芦苇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品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收藏、购买的意愿强烈,这也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所在,我国近年来大量原创图书版权的输出、民俗艺术品的出口等,也都发挥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有以上几方面意义和作用。肯定还不乏更多种的、更深入的积极意义。明确了其意义和作用,我们各有关方面的行动,就加快跟上吧。
要求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更是直接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8年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从质量到数量均处于弱势地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也让我们看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审视、去培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第四,不断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培养力度。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继续推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
⑥ 茶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茶文化的作用意义归根结底在于,吸引不喝茶的人喝茶,让喝茶的人更好地喝茶,以更好推动茶产业发展与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其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简单明了地说清茶的核心价值与展示泡茶技艺,也即道与术的有机结合
⑦ 弘扬茶文化有什么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到处都散发着茶香。文化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和平安康的时代。在中华文化里,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的饮料。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从早期的药用到后来的饮用,文人士大夫起了重要的作用。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饮茶非常注重文化品位,把饮茶当作一种高雅风尚,使得饮茶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为士大夫朝夕相伴的风雅趣事,出现了不少的茶诗、茶画、茶经以及不少饮茶成癖的人。谚云“三分解渴七分品”。当然解渴与品味的比例大小,随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愈向前发展,饮茶人的层次愈高,品味的成分自然就越大。总体上,对茶的旨趣源于饮茶人的心情与茶性的吻合统一,只有真正的嗜茶者才能获得茶之韵味和乐趣。古人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一、 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意义: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异化程度有增无减,现代文明创造的物质力量已达到可于瞬间毁灭人类的水平,这是“外在危机”;同时.现代文明形成的种种异己力量也在摧毁人的心灵,导致人的异化,“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碍人的成长”,这是“内在危机”。于是,追求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人类的使命并不只是谋求在物质上掌握世界,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意义上说,物质增长不是进步的目的,而只是未来进步的一个前提条件,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就是“和谐”,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协调发展,即指从那种根深蒂固的动物性的、重占有的、片面的生存观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义与生命质量,强调人、社会、自然全面协调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约束及调节机制与效应的属人的生存观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步调一致,做到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相结合,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同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相辅相成。人既需激烈、昂奋、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秉赋,也需平和、寂静、清悠、素俭、精进的阴柔之素质,阴阳共济,刚韧并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养成。酒性为阳,饮酒助豪情,茶性为阴,品茶添清雅。一侠一隐,一个热烈,一个冷静,故茶对人性的完善,有独特价值。
人们在功利生活中,难免产生浮躁、庸惰、焦虑、内心冲突等消极心理,心灵复归清静、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跃迁,又值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对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紧张和人际疏离已有深刻体验,故人性复归的冲动尤显迫切。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此种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二、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茶源于中国,中国历史最久,因此,也最懂得情趣。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富贵之家,过的是“茶来伸手,饭来开口”的生活;贫困之户,过的虽是“粗茶淡饭”,但都离不开一个“茶”字。总之,“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的优劣。而是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茶本身也好,围绕在它身边的事物也好,都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更加和谐的生活艺术,将其推广,必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中国茶文化是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多门类的学科。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后,中国茶文化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在我们面前。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茶文化是那样的深沉和凝重,在它的广袤和无限丰富性面前,我们难以估量出那沉甸甸的分量。
⑧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在中国人民中间,乃至在全世界人民中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⑨ 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与意义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有这样几方面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化特点,日本的《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在中国的放映,也是我们了解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风情。新时期,各国、各地区对通过文化产品输出来弘扬本国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坚定。在中美关于恢复中国世贸组织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中,美国就要求中国承诺,允许每年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电影,此外还要求中国对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图书、报纸和杂志的批发、零售业务等逐步开放市场。据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国内票房前十名中,美国片和国产片数量各为五个,就在前不久,美国还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限制其音像光盘等文化制品进口,这几年韩剧和韩国的歌星、演员也纷纷抢滩中国大陆。这都反映出各国注重拓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他们的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也就有效地弘扬了他们本国的文化。我国也不例外,今年4月份,河北省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外国公众对中国尤其是河北的剪纸、芦苇工艺画等民俗艺术品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收藏、购买的意愿强烈,这也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所在,我国近年来大量原创图书版权的输出、民俗艺术品的出口等,也都发挥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我所感受到的,发展文化产业主要有以上几方面意义和作用。肯定还不乏更多种的、更深入的积极意义。明确了其意义和作用,我们各有关方面的行动,就加快跟上吧。
要求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作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绿色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性和“溢出效应”,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特别是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更是直接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8年至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从质量到数量均处于弱势地位。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也让我们看到当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付出更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去审视、去培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乘势而上,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三,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第四,不断加大文化领域各类人才培养力度。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突破人才瓶颈,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继续推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