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乡镇村产业发展有什么想法
乡镇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谈一点浅显的想法与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央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一级,就要立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促农业增效、农民致富、农村发展。一要着力完善镇村组织。坚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着重发挥好党员固定活动日“引导教育党员,参与事务决策,监督事务落实”的作用,建强组织阵地,强化班子建设,将农村致富能人、乡土拔尖人才引导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着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突出服务主题,从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在做好服务过程中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全力做好政务服务、农民教育等多项工作,建立制度规范、公开透明的乡镇机关工作运行新机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利用党委学习会议、村组会议等平台,开展“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加强对农村有劳动能力党员的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支持农村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结合帮扶行动,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已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
Ⅱ 乡镇机关干部为乡镇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前年欧债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的脚步。在党的十八届全会中,明确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充分发挥乡镇基层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样就使得乡镇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结合我国中部丘陵地带乡镇经济发展的特点认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办乡镇集体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大学+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乡镇发展的前提思路
在目前市场信息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准备地把握市场信息和科学地进行特色产品种植生产显得尤为重要。乡镇普遍以农产品种植销售居多,在解决乡镇发展问题中,找准市尝寻求科学技术生产、完成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一条龙产业服务,就必须要具有科学发展观的眼观,统筹发展,根据各乡镇的自身情况和当前市场情况,制定出全面的、合理的、长期的发展思路。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专家意见和熟悉本镇发展情况人员的意见,在找准市场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市场信息和结合市场实地考察的方式,在进行农产品加工生产时要引进科学技术和农业专家指导,在进行市场销售时要把握好供求关系和建立起长期销售合作关系,真正把乡镇的产业做好、做长、做大和做强。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斜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办实体,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乡镇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鼓励务工人员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乡镇的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嘲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四、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树立经营城镇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置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参股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五、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项目配套,在产业招商上求突破。要围绕乡镇的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在建材、商贸、矿产、木材加工、轻工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和对外招商;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引资上求突破。加大工业小区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农字号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乡镇文化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和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工业反哺,从而推动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Ⅲ 4位贫困县县委书记交流:哪些扶贫攻坚办法最管用
雷波县委书记王荣华:
雷波县位于凉山州东部,全县现有贫困村171个,建卡立档贫困户8707户31515人,贫困发生率达12.86%,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是最主要的县情特点。
主要做法:
☆ 带着责任干、带着感情干,创新推行“厨房式”工作法,全县2100余名党员干部蹲点调研、入户走访,整合项目和资金实施帮扶,解决行路、饮水、就医等“八难问题”178个。
☆ 创新考核体系,建立差异化考核、绩效考核、实绩考核“三位一体”综合考核机制,将乡镇划为3个类区、县级部门分为6个类别,各有侧重进行分类精准考核;变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全过程考核,既考核年初工作计划,又考核全年工作过程,交“明白账”。鲜明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突出“实力+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把脱贫攻坚、移民复建、违建整治等作为培养、选拔干部的竞技场,从发展前沿、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岗位选拔“好干部”。严格管理约束,让无为者无位。县委出台加快工作节奏、提升工作效率的“五条措施”,近两年,处理77名违纪违法干部、降职2名严重失职干部、撤职25名不在状态干部。
☆ 坚持交通先行打富民基础,一手抓“对外交通”,一手抓“对内畅通”。
☆ 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奔康的关键支撑,长短结合、远近兼顾,实行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其中一产围绕“1+11”产业规划,创新采取政府投入、盘活集体资产、引导农民入股等方式,县财政为每个贫困村注入3万元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四带经济”。
☆ 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推动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基本均等化。一是全力抓好彝家新寨建设;二是抓教育阻断代际传递;三是抓医疗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四是抓移风易俗提振精气神。
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
(今年5月,省委决定雷建平从理塘县到甘孜县工作。此发言主要介绍其在理塘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
理塘县地处四川西部、甘孜州西南部,是全国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份之一,生存环境极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全县贫困村132个,占全州的9.7% ;贫困户4918户,占全州的10.1%;贫困人口21737人,占全州的11%。理塘作为藏区反分裂前沿阵地,维稳任务艰巨、显现和潜在的群众利益矛盾突出等加剧了脱贫攻坚难度。
主要做法:
☆ 组织引领抓人心。党政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今年21个“摘帽”贫困村领导小组组长,与县委签定了责任书,各乡(镇)、十大专项牵头单位领取了任务书,立下了“军令状”,将脱贫攻坚工作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坚决问责。强化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创新制定虫草采集管理办法,建立由县级干部带队的30个强有力的工作组,实行“办证进山、有偿采挖”的方式,群众到哪里,干部就在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使产区和非产区互利共赢,和谐增收,每年可为虫草主产区农牧民增加收入1300余万元。
☆ 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多元投入、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并整合扶贫、交通、水务、农牧、林业环保等部门项目资金,2016年全方位实施21个“摘帽”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历史欠账问题。
☆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助推脱贫攻坚。
☆ 在充分尊重农牧民自主选择发展路子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政府引领,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2016年,统筹整合援建资金、产业扶贫周转资金按每村100万元,共2100万元投向21个“摘帽”贫困村。
通江县委书记赵万先: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524个村80.2万人,目前有贫困村157个、2.8万户、7.05万贫困人口。
主要做法:
☆ 打破行业限制,实行一个部门帮扶一个贫困村、一个机关干部帮扶2-5户贫困户。打破区域限制,将全县划分为10大片、25小片,每年推进1—2个大片,通过“组织联姻、新村联建、产业联抓、服务联动”的方式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确保推进一片脱贫一片。打破职能限制,统筹纪检监察、审计、扶贫、财政等力量组建10个专项督查组,每个督查组集发现问题、责成处理和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建议等职能于一体,对脱贫攻坚中项目推进、资金使用、干部管理等工作开展常态督查。
☆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年将县级新增财力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县财政建立精准扶贫专项发展基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农业担保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基金等7000万元,实现资金变基金、无偿变有偿、短期变长期、农民变股民和市场化运作方式,每年撬动特色产业贷、易地搬迁贷、巴山新居贷等各类银行贷款和非银行性职能机构资金20多亿。激活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在北京、重庆、西安等10个城市建立扶贫开发协会募集资金。
☆ 坚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农地、农房、林木、人力、农村闲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从机制层面破解了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采取村组干部结对帮扶、龙头企业定向扶持、富裕户帮贫困户、亲戚邻里换工互助等办法,实现抱团发展,绝不落下一户一人。围绕有机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出台激励支持政策,聚合多方力量推进脱贫攻坚。
屏山县委书记邱东林:
屏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乌蒙山片区重点贫困县和水库移民大县,全县辖15个乡镇(2个彝族乡),总人口32万,2014年有贫困村78个,建卡贫困户籍人口10601户38914人,贫困发生率14.21%。
主要做法:
☆ 实施产业联动,构建了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于一体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同步构建“互联网+”电子交易平台和仓储物流配送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企业具体开展综合运营服务,进一步解决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的问题,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
☆ 一手抓突出区域(贫困村),一手抓区域突出点(插花贫困户),每年确定几处重点脱贫攻坚片区、每年“摘帽”10多个贫困村,五年完成78个贫困村“摘帽”。重点片区采取园区式、产村一体化成片推进;在片区内实行多规相融、多业并重、多策叠加、多元投入、多模运行、多力协调。
☆ 用合同形成“三方”责任利益联结机制,即贫困户全力参与、政府助力帮扶脱贫、专合社(龙头企业)接棒带着贫困户奔康,有效解决了“政府热”与“市场冷”和“谁带领奔康”的问题。
☆ 破解因病致贫顽疾,近三年来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全面建立贫困户健康医疗档案、实行乡村医生与贫困户“双签约”一对一服务,旨在通过医疗救治帮助贫困户恢复劳动力、恢复自理能力、缓解疾病痛苦。
☆ 实行“歇帮”机制,用“村规民约”治“懒病”。在全县开展“脱贫明星”、“扶贫明星”为主题的“每月双星”评先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建立贫困户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贫困户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禁止做什么,每半年以“黄榜”形式张榜公示脱贫后进户,建立贫困户动态调整制度;赌博打牌等行为要歇帮,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
Ⅳ 县处级干部三严三实"换位沉底"调研报告材料
请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针对性,武宣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第三专题学习研讨前,县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基层(联系点)一线广泛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和“沉底换位”活动。此举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扎实践行了“三严三实”。
连日来,县委书记韦德斌到乡镇进行“换位沉底”调研,俯下身子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查民情听民意,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10月9日,在东乡镇风沿村,韦德斌实地查看该村三红蜜柚产业的发展情况。
去年的10月9日,县委书记韦德斌、县长高贤斌到风沿村调研,对该村发展三红蜜柚产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村里定下了“努力打造万亩特色水果产业示范村”的发展目标。经过一年的发展,风沿村新增三红蜜柚种植面积5800亩,目前达8000亩。该村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富裕“生态乡村”,为此村民把10月9日定为村里的“水果节”。
在调研中,韦德斌与风沿村以及周边几个村民委的代表进行座谈,认真听取群众对村里产业发展的看法,了解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共商农村产业发展大计。韦德斌对风沿村立足实际促进特色水果三红蜜柚的规模化发展给予了肯定。他说,发展水果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能人带动带领大家一起致富抓产业,引导农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要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
韦德斌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红蜜柚产业的支持力度,帮助村民尽快申请水果商标,不断整体提高水果品质,打造无公害水果种植基地。积极争创知名水果品牌,提高水果的市场竞争力,拓宽水果的销售渠道,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付玲,县委常委、副县长林津洪随同开展调研活动。并在调研中针对风沿村立足产业促增收以及发展乡村旅游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0月9日,县长高贤斌到联系点二塘镇进行“换位沉底”调研。倾听群众的心声,切实解决三个村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高贤斌首先来到平田村和上召村,详细了解今年两个村屯在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的规划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高贤斌要求当地政府和村委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规划发展,根据各村屯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态乡村建设,重点搞好“道路硬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工程,加快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土地流转的形式释放更多土地和劳动力,适当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在特色种植和养殖上下功夫,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
晚上,高贤斌深入朗村村民的家中进行走访,在困难家庭韦振科家里,高贤斌与韦振科一家人促膝长谈。当得知韦振科与在家居住的四个儿子都是残疾人,完全没有劳动力,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全家生活补助只能依靠政府低保维持时,高贤斌要求二塘镇政府要多重视、多关心、多照顾这类家庭,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给予帮助。高贤斌还给韦振科送上慰问金,鼓励他们要自强不息,积极面对生活。
在党员方大坤家里,高贤斌倾听了方大坤在中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先进事迹。当得知方大坤在此次战役中因英勇表现荣获三等功时,高贤斌希望他在今后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支持当地村委和政府的工作,用一名党员和军人的热情为家乡做贡献。
活动当天,高贤斌还到二塘镇检查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情况,现场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质按时按量完成。
Ⅳ 一个县委书记是公务员,一个乡镇做统计工作的也是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虽然县委书记和乡镇统计员都是公务员,但是他们的级别不一样,县委书记的级别是七级,乡镇统计员可能是十五级。
Ⅵ 怎样当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
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结构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乡镇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和谐的重要责任,履职质量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当好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结合本人四年来先后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的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乡镇的重要地位,认清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乡镇工作的重要地位。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只有充分认识到乡镇工作的重要性,明白肩负的重任,才能进一步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乡镇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须依靠乡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把农村党员组织起来的最基本的单位,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没有基层党组织,党员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就会导致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不能有效落实,群众的利益就得不到维护。长此下去,党的组织基础就必然被削弱,就会动摇党的根基,危及党和国家的稳定。所以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及先锋模范作用,党的领导才有坚定的基础。
2、树立党在农村的执政形象必须依靠乡镇。党的执政形象,是指党在执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素质、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和执政业绩等给群众留下的综合印象或看法。乡镇党组织及乡镇干部直接处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同农民群众有着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作风状况、政策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在农村的执政形象。我们党只有在占居70%人口的广大农村树立起自己良好的执政形象,才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乡镇。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仍是农业人口大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2012年云南省乡村人口数为3725.07万人,占全省年末人口总数的80%;禄丰县乡村人口数为34.9万人,占全县年末人口的81%。从收入状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2012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禄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约为1:3。综观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农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只有把乡镇经济发展上去,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才能加快实现。
4、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必须依靠乡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社会稳定。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变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纠纷凸显,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在基层、在农村,只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才能切实维护好农村的稳定,推进全社会的和谐进程。
(二)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三农”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从“积累”到“反哺”,从“保障供给”到“质量效益”的重大转变。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多年以1号文件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政策措施。农业税免征、农业综合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农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农保、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学校营养餐及新农村建设中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都是中央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近10年时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多予、少取、放活” 的政策,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缓解了干群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繁荣稳定。二是群众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追求全面小康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禄丰为例,近10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加到6000多元,农林牧业总产值从不足13亿增加到30多亿,人民生活在解决了温饱的基础上已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出对增加收入、改善环境、优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利益诉求、人权保障、民主法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三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表明国家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和谐进步,乡镇基层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发展从单一型向多元化的发展转变。随着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变革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与市民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攀升,农村商品市场日趋繁荣,促进了单一的农耕经济向复合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部分地方非农产业的总量甚至已经超过了农业。
2、乡镇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农民增收难。主要表现在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不增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初级农产品产量也大幅提高,但城市中食品尤其是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二是就业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主要是因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不充分,农业规模化经营层次低,难以为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现代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我县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就业转移。五是乡镇的管理和调控职能发挥难。村改和取消农村各种税费以后,乡镇政府的行政支配权力削弱,弱化了乡镇干部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农村事务的条件。国家政策给予了群众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权,对其权利的维护也更加重视,在目前老办法(行政手段)不敢用、新办法(依法行政)不好用、好办法(以人为本)不管用的情形下,对农村农民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乡镇在依法引导和约束农民群众的行为方面较为困难,诸如对违法生育、违法用地等矛盾问题,既难予进行强制管理,又不能予以经济处罚。加之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弱,乡镇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降低,组织农民开展公益性事业建设非常困难,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行政权威的维护、基层政权的巩固及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六是维护地方稳定和依法行政难。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正经历一场利益关系的调整变格,山、林、水、土、涉法涉诉等方面的利益纠纷增多,社会民生方面的矛盾凸现,加之国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后,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抱着“哭得的娃娃有奶吃”的侥幸心理,以访求利的现象突出。七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难。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后,卫生院发展困难、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合作医疗发展水平不高、看病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八是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乡村两级干部的待遇一直很低(村委会书记月工资仅为760元),使得本来就薄弱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难留、人才难觅,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乡镇党委、政府的财权、物权、用人权被大幅度削减,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执政理念面临着新的考验。
二、明白肩负的重任,搞清楚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中心抓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乡镇一切工作的主题和灵魂。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深刻含义,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是推动乡镇快速发展的重要纲领。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审时度势,准确理解上级精神,深入调研本地情况,总结、继承发展经验,超前思谋,集思广益,抢抓机遇,科学决策,创新发展举措,制定出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只有发展规划制定好了,思路才清晰、方向才明确、步子才稳当,才能防止和克服“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瞎指挥现象。
二要抓好产业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植。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结合乡镇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村一品竞相发展”的思路,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环境是形象,也是隐性的生产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强力支撑。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五小水利工程,改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行等级,构建通畅的交通路网,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要实施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实施水源林改造、水窖建设和国债人畜饮水项目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难题。要认真做好集镇和村庄规划,加快小集镇及中心村建设。实施街道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优化集镇环境,抓好群众文化广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完善集镇功能。
四要抓好投资软环境营造。改善投资软环境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软环境的营造上,重点要保证政令畅通,用足用活各项政策,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和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减少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注意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要不断增强群众的对外开放意识和法制意识,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参与度;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盘活境内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推介,借力发展、借智发展。
(二)维护稳定抓和谐。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须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和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
1、恪守安民之责,在维护稳定中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表现是社会的稳定,要坚持从维护社会稳定抓起,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让群众安居乐业。一是构建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综治维稳、司法、公安联席会议制度及镇、村、组、联络员四级防控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群防群治和农村技防建设,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偷盗行为,营造安全环境,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种矛盾。注重把解决矛盾的重心和关口前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所怨的问题,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正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三是倾听群众呼声,畅通诉求渠道。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积极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使做出的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本地实际,合乎民情、顺乎民意。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干群肯谈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有效载体,及时发现和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各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防范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2、落实惠民之策,在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中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度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民生工作的成效,民生问题解决的成效,最终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得到实惠,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解决,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认真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按照新的补偿标准,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切实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加大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确保困难群众病有所医。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保证群众能够随时就近就医。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提高“普九”水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积极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切实保障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助、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体系,充分调动社会扶贫助学的积极性,继续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成长”、“春蕾助学”等活动,对低保对象、特困家庭的子女进行重点帮扶。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工作,落实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动态管理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好关爱工程,加大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认真办好慈善福利事业,做好慈善资金、物资的募集工作。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助学、助医、帮困、解危活动,增强慈济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慈善工作,关爱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3、强化为民理念,在服务农民中推动社会和谐。民生工作是和谐之本。落实民生工作,干部作风是关键。一是要心系民忧,为民解困。目前,我们正处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关键时期,群众的生活水平尚待提高,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一部分村组不通公路、无通讯设施、无卫生饮用水。对于这些情况,乡镇主要领导要树立一种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资源,解决好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问题。要利用建党节等时机,开展好农村贫困老党员慰问工作,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心间,把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二是要纯洁民风,大力弘扬“和谐文化”。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扎实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体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认真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实、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要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遵纪守法,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努力营造科学、文明、淳朴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引导农民感恩党的富民政策,积极投身公共事业建设,支持党委政府和村委会开展工作。努力建设新型的人际关系,积极倡导良好的家庭美德,通过大力弘扬“和谐文化”,努力打造“和谐乐园”,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三是要切实关心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目前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和青少年占了乡镇常住人口的绝大部分,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Ⅶ 黄金镇的特色产业
(一)柑橘产业化基地果园建设
柑橘产业化项目是忠县最大的农业招商引资和移民生产安置项目,是重庆市十大农业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我镇是忠县发展的第二批万亩柑橘基地乡镇之一,也是该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镇柑橘产业化项目于2001年5月开工,2002年9月完成建园面积8828亩,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扩建园2000亩,2006年3月撤乡并镇原㽏井镇甘田村划入2232亩, 2008年10月实施国土整治项目继续扩建柑橘园,到2009年3月完成建园3000亩(目前还未定植柑橘苗),大户承包自建果园160亩,目前共建园16220亩,定植柑橘苗50余万株,已投产13060亩,是全国目前已建成的最大夏橙基地。所有定植的柑橘苗木全部是美方无偿提供的容器脱毒苗,主要有德尔塔、奥林达、子夜、康伯尔、特罗维塔、哈母林等优良品种。
该项目总投资2487万元,其中县投入专项资金155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932万元。共改土开挖定植穴60余万个,新修公路40公里,整治旧公路17公里,新建蓄水池225口(其中53口还在规划实施中),修人行道69.5公里,挖砌土石排水沟40公里。项目正式投产后,全镇果农每年将新增收2000余万元。
为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2007年9月18日将已种植的13060亩柑橘果园整体承包给博富文柑橘公司管理,果农每年直接从公司得到承包金450万元,由原来的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可以不出门就地打工挣“洋钱”。从此,柑橘产业项目由分散的一家一户传统管护模式转向统一、规模、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了“产、供、销、加、游”一条龙最优化的企业运作机制。在公司科学管护下,柑橘园区青枝绿叶,果实累累,长势良好,充分展示了承包管理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二)博富文橙汁加工厂
2006年4月10日,美国博富文柑橘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忠县人民政府、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渝签署投资备忘录,博富文柑橘公司决定在忠县投资建设柑橘基地和橙汁加工厂,通过我镇全体党政领导班子主动极力争取,博富文公司首席执行官穆杰夫、技术总监詹睦士等一行,多次到我镇实地踏看了长势喜人的万余亩柑橘基地,对黄金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镇党政主要领导全力支持、讲诚信大加赞赏,最终赢得了美方的信任,决定在我镇黄土村谢场坝征地300亩,投资2990万美元新建欧式风格的橙汁加工厂。
2006年11月4日,博富文橙汁加工厂在我镇黄土村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美国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主席博富文,美国、香港、重庆市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董事何博思,重庆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穆杰夫,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特别代表邓炯扬,重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陈光国、市政府副秘书长夏祖相,市农业局局长王越,县委书记杜和平,县长甘联君等为重庆博富文柑橘有限公司橙汁加工厂培土奠基,县级各部门和各乡镇党政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果农群众近2万人参加了奠基仪式。
2007年4月18日,博富文橙汁加工厂正式开工建设,鲜果生产线计划在2009年5月投产,橙汁生产线计划在2009年10月投产。正式投产后,年可以加工柑橘鲜果汁18万吨,生产橙汁26万吨,年产值10余亿元,每年可实现利税收入1亿元以上,还可以解决800人剩余劳动力就业。该公司的入驻,将带动重庆特别是忠县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峡库区特别是忠县的就业、扶贫、移民开发和破解产业空虚化等问题,给库区柑橘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三)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的黄金河、戚家河,流经洽甘 井河汇入长江。水能资源丰富,有县办电站2座,装机容量5200千瓦;招商引资1000万元开发黄金河流域修建3座梯级水力发电站,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300千瓦,分别于 2007年正式运行发电。矿产资源主要以石灰石为主,储量在1亿吨以上,以此为依托,现建有年产15万吨水泥厂1个,预制件场7个,碎石场10个。境内植物有500多种,仅森林植物达300种。用材林以马尾松、水杉、柏树为主,“四旁”树以麻柳、千杖、泡桐、洋槐树为主,用材林中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较少,且多属低产林;经济林产量较低,效益不高。
Ⅷ 推进精准扶贫 县委书记提出了哪些要求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紧紧盯住制约贫困的瓶颈问题,以钉钉子精神着力予以解决,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实施整县推进,解决如何厘清“思路”的问题。一是厘清整县推进的动因。实现年度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目标,不仅要配套修路、架桥、供水等基础设施,更要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一年启动建设一批贫困村,那么必有一批贫困村就要等到2020年来建设,当年启动基础设施还可能见效,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不一定能在当年提高。所以,只有尽早地启动扶贫措施,尽早地让贫困户享受到政策的扶持,才能够有更多机会确保贫困户整体脱贫。二是厘清整县推进的内涵。整县推进,就是要所有重点贫困村同步开展整村推进,同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同步开展脱贫行动,同时享受到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并在脱贫后继续享受一段时间的资金支持。三是厘清整县推进的重点。从现在开始,同步启动建设所有的重点贫困村,统筹谋划路桥、水厂、学校、卫生室、广场等基础设施,坚持把每个乡镇建设成美丽乡镇、特色乡镇,把每个乡村变成美丽乡村、特色乡村,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从现在开始,对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脱贫行动,实施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特别要对贫困户在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小孩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让群众尽早享受扶贫政策的红利。
二、明确职责任务,解决如何夯实“责任”的问题。一是县委政府的职责。加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对各单位、各乡镇上报的规划进行审批,对各重点村下达计划单,检查验收后以计划单来认账;制定县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类政策,如补助政策、奖扶政策等;提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类资金保障,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二是县直单位的职责。审查审核各单位上报的规划;因地制宜确定乡村路、供水设施、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卫生室、学校、广场等建设标准;为公路建设、供水设施等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督办涉及到本单位、本行业的建设进度;乡镇申报建设项目以后,相关单位做好检查验收。三是镇村的职责。总体职责是制定规划、组织领导、项目实施、兑现政策、脱贫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做好镇村规划;加强镇村扶贫工作的领导;负责镇村扶贫项目的实施,主要是路、水、教育、文化、卫生的项目,供电和通讯由专业部门来实施;各级扶贫政策的兑现;做好脱贫档案资料的管理。
三、秉持科学精细,解决如何做好“规划”的问题。一是规划既要注重项目建设,又要注重收入增加。项目建设是基础,贫困户收入增加是目的,扶贫核心就是增加群众收入。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找准方向、摸清市场,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开掘富源,断掉穷根。二是规划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又要注重公共服务。要找准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契合点,在抓好贫困地区水、电、路、污水这些基础设施的同时,确保文化教育卫生各个方面公共服务的硬件配套,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三是规划既要注重内容的全面,又要注重区域的全面。内容的全面就是水、电、路、通讯、污水、文化教育卫生设施要全面;区域的全面就是要全域来谋划、全域来思考。四是规划既要注重基本建设,又要注重生态保护。建设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方面,但生态保护更为重要,不能贪大求洋,搞大拆大建、大挖大改,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五是规划既要注重当地需求,又要注重服从大局。如:贫困村要求建教学点,但实际中对于这些教学点的合理性要进行科学论证,要符合当地教育规划的大局。
四、立足同步脱贫,解决如何实现“增收”的问题。一是既要注重贫困户的增收,又要注重村集体的增收。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户增收达到相对贫困线以上,才能真正让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要在注重贫困户增收的同时,抓好村集体经济建设,两者要齐头并进。二是既要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又要注重鼓励百花齐放。县、乡、村在培育主导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百花齐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各种合作组织。三是既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又要注重市场主体的带动。要在积极支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脱贫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导市场主体更多地带动贫困户脱贫。四是既要注重互联网应用,又要注重产业基地建设。要充分搭建和利用“互联网+”平台,搞好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电商健康发展,通过电商服务于精准脱贫。五是既要注重鼓励创业,又要注重支持就业。对于有创业愿望的,要通过政策、资金等多种手段来支持;对于有劳动能力或者有劳动技能的要鼓励、支持就业。六是既要注重新基地的兴建,又要注重老基地的提升。在抓好茶叶基地、核桃基地改造升级的同时,兴建一批新的产业基地,增强发展后劲。七是既要注重短期脱贫项目,又要注重长远增收项目。要算清短期收入和长期收入账,不能只重短期忽视长期增收问题。对于短期内靠打工、就业、搞养殖等能够较快见收的项目要鼓励支持;对于发展种植等见效周期较长的项目,也应高度重视,大力帮扶。
五、整体协调推进,解决如何统筹“平衡”的问题。一是通过“到户不行,到村补”的办法,解决思想不平衡的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很多国家优惠扶持政策,这就会导致部分非贫困户思想上的不平衡。到户的有些政策不能到,但通过把到村的项目实施好,使非贫困户也能够享受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把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这两个群体共同的需求问题,通过到村项目的实施来实现公共服务群众共享,让他们同样走上宽敞路、喝上安全水、给他们提供建房宅基地,来缩小享受政策的差异差别,减少矛盾。二是通过“原来未补,今后补”的办法,解决扶持先后不平衡的问题。中央明确指出,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以后还将继续予以支持,支持政策不变。对于原来没有享受扶持政策的贫困户,现在、今后仍然可以享受扶持政策,通过持续扶持的资金来平衡脱贫管理的矛盾,缩小差距。三是通过“产业不补,服务补”的办法,解决扶持方式不平衡的问题。对于没有享受产业发展扶持的贫困户,可在服务这方面补上,通过教育、卫生等进行帮扶。贫困户脱贫了,小孩就学仍然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贫困户家里有重大疾病,也可以按照新农合的规定给予一定补助。
Ⅸ 2019常德市 会考虑把陬市镇 并入市区的规划吗 我猜测县委书记 不会放👋 这个工业小镇吧
10年内应该不会,陬市是桃源除了县城最好的一个地方了(相对于漆河,地形、交通都要比漆河好),但同时位置较尴尬,离桃源不足20公里(河提路通车会更近),离常德也只有十几公里,离漆河也不远(漆河是桃源县西北的一个中心据点了)。早些年常德是准备将陬市纳入市里管理的,但桃源县政府不情愿,最后不了了之(桥南本来是有考虑陬市那个位置的),虽离三个中心都较近,但同时也说明在三地中间(市常德,县桃源,县西北中心镇漆河),如准备规划那一定大有作为,设想1.长株潭(毛泽东城)建成后,无疑常德将成为湖南次中心(如长株潭设置为直辖市,那常德会更进一步),那么势必会扩大常德的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等的辐射能力,直接导致城市扩张,那么会有一部分功能会转移到周边(比如河伏、耽州现在已经在发展了),将陬市打造成常德卫星城,把部分功能转移到陬市; 设想2.常德在次中心的竞争中失败,上面仅将常德作为湖南的西北方中心城市(现在已经是了),而陬市位置尴尬,地形平坦,非常适合发展工业,说不定县里会更强调陬市的工业产能,往工业的道路越走越远,但陬市的发展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近些年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只是定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