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什么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国际分工的低端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的生产。
国际分工格局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其演进趋势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已有不少文献对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变动做出了分析。事实上,当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工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1.传统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的崭新格局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主要特征是发展中国家从事资源类初级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制成品的生产;或者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玩具、鞋帽等,属于制造业的低端产品;发达国家从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如机械、电子等,属于制造业的高端产品。在这种分工格局中,产业边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合作体系。
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产业链条可以分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三是营销环节,包括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广告、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分环节。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逐渐着力于研发和品牌营销,控制核心技术和经营技巧,而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而发展中国家则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承接着这种产业环节转移,着力于加工制造环节。如耐克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微观案例。耐克公司掌握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授权越南、中国等国外生产厂商按其产品规格、技术标准生产产品,自己则在全球建立营销网络,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与销售及提供售后服务。
② 服务业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主要产业是服务业;而中国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中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且中国高新技术少,美国第三产业比重大,与中国相反,且高新技术多。
美国: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也就是说,产业结构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现在判断世界上某一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0%以上。美国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值的1%,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20%左右。现代服务业占据产业链的最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巨大的整合功能。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占GDP总值的80%。
中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11%;第二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9%;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0%,与美国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差一半,比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20%。
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就业总人数的30%,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只占GDP总值的35%。而且中国第二产业中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10%,其它大部分工业产值来自轻纺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采矿业、钢铁业、水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10%。
③ 河北三大高端装备制造业说的是哪个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中文名
高端装备制造
含 义
制造业的高端领域
角度理解
技术、价值链高端、产业链的核心
所属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录
1基本概念
2重要性
3需解决问题
4落实政策
5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 发展目标
▪ 发展
▪ 特点
▪ 重点发展方向
▪ 前景
▪ 主要方向
6发展模式
1基本概念编辑
高端制造产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中国已经出现很多专业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如“高端装备制造业第三方专业课题研究中心-中国重大机械装备网”。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课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研究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2重要性编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是走上创新驱动、内在增长轨道的必然选择,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点举措。
中国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级人才短缺等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来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更有效地为各领域新兴产业提供装备和服务的保障。
3需解决问题编辑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突破口,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过度依赖要素投入、经济效率不高问题
依赖资源和资金的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导致一般产品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形成某些领域的恶性竞争,这样下去不仅是效率问题,而且是扰乱市场秩序、严重阻碍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于要素大量投入,也导致了区域结构趋同化,盲目追求GDP和地方财政增长,加剧区域内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甚至加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大企业集团不强,缺乏配套的专特精小企业
制造能力强、研发能力弱;依赖引进技术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
生产产值高、工业增加值低;单机制造能力强、系统集成能力弱。
因此,必须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的改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来解决大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改善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化
由此可见,只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后段是不够的。
从上述的构造表明基础共性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中国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使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削弱甚至缺位,已产生明显的不利于整体创新的影响。利用转制研究院所重建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的公共服务平台已刻不容缓,否则会影响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整个战略进程。
4落实政策编辑
政府各部门要将国务院颁布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合力执行。
对于振兴装备制造业及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政府已颁布的政策可以说是给予了足够的支持,问题是按照统一的目标大家合力执行。
这些政策文件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调整强调的是发展质量,振兴突出的是提升水平,要加深理解。
5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编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的思路是这样考虑的。面向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发展目标
1、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高端装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急需区。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3、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达到50%,关键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五个细分领域。未来十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迎来黄金增长,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2010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6万亿,占装备制造业的8%。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25%,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特点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观点:第一,技术先进,已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第二,市场空间大,对装备制造业起到支撑作用;第三,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处于成长期,潜力大;第四,对能源、资源的供给体系提供保障。
根据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观点:第一,高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集聚了大批研发、技术人才,产品中凝结了较高的技术含量。第二,高资本投入。核心技术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必须支付高额研发费用和设备及材料购置费用。第三,高整合性和带动性。需要政府、企业、金融等多种机构配合,集聚多个行业联合攻关;也会使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共同受益,带动能力强。第四,关系国家战略。
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比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等,考虑到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按照决定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航空装备、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2、卫星产业发展,卫星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3、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4、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5、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6、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发展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一体,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前景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仍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型国家则奋力追赶。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功的根基在于多年快速发展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储备。
主要方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已经突破了原来传统车间、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经在4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生产,完成复杂的机电产品的装配和组成。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制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协作与市场竞争是一大发展趋势。
1、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首先信息化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优化了开发流程。在20世纪40年代,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物理样机、产品测试和生产;而到了本世纪,则是从产品规划开始,历经概念设计、数字样机、详细设计以及到物理样机,直至最后的生产。对比来看,设计制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生产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2、其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发展的协同,降低了制造成本。世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斯·克莱斯勒联合组建了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通过该平台,5万家供应商开展协同采购,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可见,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而制造业企业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利用核心的竞争力优势的资源实现了利润和附加值的最大化,真正重组了产业的价值链和企业的价值链,从原来链式的结合向网状的结合转变。
3、再次,环境的绿色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达30%。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其中70%来源于制造业。
4、最后,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新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已经占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处在研发、采购、销售、存储和售后服务。同时专业化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制造业正在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制造的服务化已经成为先进制造发展新内容。
综合以上几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而制造技术则正在向高速高精、自动智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物流联动等方向发展。
6发展模式编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3种:
1.“需求—创新驱动”模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依托其先进的科技水平,进行产品制造的一种模式。采用这一模式较多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国家。
2.“快速引进—完全吸收—拓展创新”模式。是指快速地将世界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使技术被消化吸收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把已引入的技术进行拓展创新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较发达国家。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是指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仿制国外产品进行产品生产,待该技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之时,会再次引进其他先进技术,如此反复循环地维持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些国家科技原创能力低,主要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作为获得技术支撑的主要来源,而不考虑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此种发展模式,中国也是这一模式的最典型国家。 [1]
④ 高端装备制造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的思路是这样考虑的。面向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做强做大,加快发展航空装备和未经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培育和发展海洋功能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到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满足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 1、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高端装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和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端装备制造急需区。
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3、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达到50%,关键自动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重要支撑。比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等,考虑到各规划之间的衔接,按照决定明显的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方向,十二五期间,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航空装备、海洋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为主线,组织航空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2、卫星产业发展,卫星以建立中国自主的安全可靠长期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服务体系为核心,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应用卫星系统、卫星地面系统和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生卫星综合应用的产业链,加快中国空间设施的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
3、轨道交通方面,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满足中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4、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要,重点发展大型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装备,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
5、智能制造装备方向,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智能仪表装备、智能装备等四大类产品,其中智能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装备,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义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6、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首先要以推进高端装备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发展环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用一体,重点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工程,空间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功能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仍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型国家则奋力追赶。中国高端设备制造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成功的根基在于多年快速发展的工业基础和充足的人才储备及技术储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制造企业已经突破了原来传统车间、企业、社会以及国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经在40多个国家共同组织生产,完成复杂的机电产品的装配和组成。由此可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制资源,融入全球的产业链,参与全球的协作与市场竞争是一大发展趋势。
1、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首先信息化加快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优化了开发流程。在20世纪40年代,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物理样机、产品测试和生产;而到了本世纪,则是从产品规划开始,历经概念设计、数字样机、详细设计以及到物理样机,直至最后的生产。对比来看,设计制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生产流程也得到了优化。
2、其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发展的协同,降低了制造成本。世界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斯·克莱斯勒联合组建了汽车零部件采购平台。通过该平台,5万家供应商开展协同采购,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可见,社会化的分工和协作,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而制造业企业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方向发展,利用核心的竞争力优势的资源实现了利润和附加值的最大化,真正重组了产业的价值链和企业的价值链,从原来链式的结合向网状的结合转变。
3、再次,环境的绿色化对制造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突出,全球环境资源消耗速度超过地球生态自我更新速度达30%。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其中70%来源于制造业。
4、最后,推进制造业的服务化,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新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已经占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时间处在研发、采购、销售、存储和售后服务。同时专业化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制造业正在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制造的服务化已经成为先进制造发展新内容。
综合以上几点,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而制造技术则正在向高速高精、自动智能、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物流联动等方向发展。
⑤ 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原因
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劳动密集是相对的,劳动密集产业。该产业在发达国家由于技术原因可能是资本密集的且劳动生产率更高,另一种是为了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之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流是为了维持产业链的完整防止技术外流和保证本国的制造能力,回流的一般为高端制造业。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困难。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
⑥ 高中地理 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非高端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 移可能会
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非高端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 移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B
A.农业总产值下降 B.对外贸易额增加 C.就业率降低 D.服务业萎缩
发达国家非高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 先配套的 服务业也会加快发展,增加对外贸易额。
答案:B.对外贸易额增加
⑦ 制造业工厂究竟经历了什么变得如此萧条
纵观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前几年中国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让中国的经济腾飞了起来。比如广东东莞,以前的制造业之乡,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自身的机遇,抓住手里的机会,成功鲤鱼跃龙门。但现在全球的经济及其不景气,制造业也不再是中国的黄金产业,在东莞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家制造业工厂倒闭,其中不乏许多大中型企业,让人痛心不已。
现如今,人工智能行业、网络直播行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制造业占的比例就会相对减少。再加上制造行业在前期的投资较大,利润也不是特别的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制造行业,加入新型行业之中。但是制造业是我们决不能抛弃的行业,没了制造业,我们的生活也就不会正常的运转,制造业不可或缺。
⑧ 在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别考虑什么工业4.0 了,连3.0都做不好。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第一点就是专业精神
我们制造的产品,设计差一点,材料差一点,设备差一点,工艺差一点,热处理差一点,装配差一点 ,加上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差一点,多种因素积累下来,性能就差了很多。可谓步步差之毫厘,结果谬以千里......
第二点就是创新
很多产品还是山寨当道,但是抄得了形,抄不了心。 用西门子的话说,人家是“知其道用其妙”,用飞利浦的话说是“精于心,简于形”。而我们,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以山寨血洗山寨。
第三点就是发达的工业体系
对于这一点我极其的悲观。因为要进化出一个发达的工业体系,概率真的非常低。需要极端勤奋与优秀,全世界这样的民族只有0.2%。最好的例子就是钢铁,材料,差距太大太大。现代制造业的比拼早已不是产品之间的比拼,而是工业体系和产业链之间的较量,能否占据高端制造业,需要进化出发达的工业体系。而我国,最优秀的年轻人热衷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制造业后继无人了。
国内的制造业企业大部分是这样的:一个大学生,四年没好好读书,基础不扎实,应聘进了一个小厂。该小厂老板忽悠为主,在外忽悠客户,在内忽悠员工。工程师也是混日子型的,水平不高,设计以山寨为主。工人上了两年中专,本质上还是农民工,在厂里边学边干,对着零件图纸也能整出个样子,装配以敲敲打打为主。产品是谁都能做的山寨型非标设备,XY平台加气缸,或者输送流水线,利润低,竞争激烈……
总体上说,坑蒙骗的老板、混日子的工程师、不学无术的大学生、吃喝打牌的农民工,这组成了很多工厂与企业的基本现状。
中国制造业能有今天,完全是靠劳动者的低工资,一旦没有了这个优势,全都完蛋。
还有我以前的一个回答,供你参考http://..com/question/1047828987305278219
⑨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路径,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在分析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木、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探讨了其对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启示。
再工业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抚平经济失衡,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也是发达国家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举,对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再工业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1.二者本质上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1968年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中国语境下的再工业化不仅是回归工业,更是提升工业,这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因此,二者木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再工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中国经济800l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而要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梦想与目标,就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进步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努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加速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走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3.再工业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由于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及其现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制造业开始。只有振兴了制造业,我们才有资格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越是把钱从制造业抽离出来,经济发展的内力就越枯竭。企业利润才是我们真正的内需,做好了实体经济的产业链整合,才能藏富于企业、藏富于民,这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才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二、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
通过梳理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所颁布的政策法规,不难看出,各国都在力图通过政府干预重振制造业,都试图通过以下途径来推进再工业化的进程。
1.重新认识制造业的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价值,重新拟定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制造业的发展。美国重新拟定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在救市和则政刺激方案中加大对制,造业援助力度,制定了“国家出口计划”,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对外出口。提出了法国制造业产量的增长目标及具体措施。
2.积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绿色新政”,尤其重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能源部选择了部分新能源制造企业予以资助,扩大规模拉动就业。美国还加快发展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以实现对医疗信息化、智能电网、教育和宽带的支持。
3.直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除推出注资金融机构、增加流动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应急性经济刺激政策外,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政策动向就是,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直接培育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1)把绿色能源作为再工业化的重中之重。2009年初日木政府恢复了2006年停补的太阳能产业补贴政策,给予太阳能发电安装成木50%的补贴,并提供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光伏发电路线图2030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技术发展重点,提高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目标;2010年3月经济产业省公布了能源基木计划修正案。2008年欧盟制定了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政策,致力于可再生能源项目。
(2)把加快“二网融合”作为再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欧盟的“刺激经济计划书”中提 出措施开发大容量、高速数字网络系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法国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3)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纳米技术已拓展到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资源、环境、空间等诸多领域,纳米领域继续成为各国创新投资的重点。包括纳米技术尖端零部件的实用化研究开发、高效二维光器件制造技术开发、碳纳米管电容技术开发项目。
4.加大研发和教育培训投入。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预算支出725亿美元作为美国医疗投入、医疗技术投入以及教育科研投入,重振美国的科研实力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速。“欧盟2020战略”中提出了而向创新 的“创新型联盟”计划。法国“新产业政策”中划拨2亿元用于增加就业,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政府与企业密切配合,确认新出现的职业技能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则政激励,鼓励企业为科学技术领域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此外,还鼓励高质量的国外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木国。
三、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示
在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要充分关注.借鉴经验.既立足当前. 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主要发达国家对制造业价值的重新认识表明.我国必须通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是工业化路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更是经济发展观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2.发展绿色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 。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制造业是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户”,不断提 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资源利用率最高、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培育新的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寻求新经济增长点,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整合协调的作用,积极引导优势资源集中,形成竞争合力。要构建以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瞄准行业高端、尖端技术进行突破,打造新兴产业的科技竞争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4.制造业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未来制造业与发展模式的竞争,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才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上来。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占制造业比重还很低,尽管已是制造业大国,但远远不是制造业强国,迫切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有效激励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⑩ 企业由低级向高端发展
一条产业链分为四个区间,其中生产创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l)中国制造利润率在2~3 % ';(2)国际高端制造利润率为 l0~20%;而占据产业链高利润区的,分别是:(3)研发和设计,利润率在20~50%;(4)品牌和营销,利润率达20 ~50%。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的企业往往占据着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的产业链高端位置,发展中国家的厂商则被挤压在了低利润区的制造环节。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做好一下工作:
(1)①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
②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③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走向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和转型;
④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改进营销方式,树立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