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论述:
㈡ 描述中国1990-2000年的发展与变化。
你在网络一个个的去搜索,先输入政治,后出来一大堆资料,你找找有没有自己需要的内容,把它摘下来放到WORD文挡,等资料准备差不多了,就可以自己组织一下语言,在WORD里面编辑一下。依次类推,全部资料网上都有的,关键看你会不会收集和整理。这样的工作,没有钱谁都不会用心做的,要靠你自己啦。
㈢ 简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
1、1978—1999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预热期。
这一阶段,我国政界、学界和企业界对文化产业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是文化可不可以产业化、文化能不能够产业化、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是否构成生产力等问题。
2、2000—2005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创期。
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概念提了出来,强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3、2006—2011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改革攻坚期。
这一阶段,我国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视制作、发行、广电传输、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逐步推进。
(3)中国1990年第二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未来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来说,新时代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将从粗放的铺摊子式的发展模式向高质量、高层次、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变。
这就要求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好未来发展蓝图;突出创新、创意、创造性发明和原创知识产权掌控,坚持内容为王;推动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与文化、审美、艺术的高度融合,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跨界运行,创造出一批适应市场化运行的新形式;注重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费新模式。
㈣ 1990-2010年中国GDP值是多少
1980-2014年中国各年度GDP及增长率一览:
(4)中国1990年第二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GDP的核算方法: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㈤ 中国三大产业分析
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 ”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 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从经济增长的结 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 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 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 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 、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 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的 运行状况和走势,需要密切监测分析“入世”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产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明年预期冲击较为明显 (一)我国承诺的农产品进口配额未对已经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 根据有关统计,2002年中国小麦关税配额管理的准入量为846.8万吨, 但1—8月份只进口49.8万吨,预计全年最多可能进口100万吨,而1—8月 份出口已达53.7万吨,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在60万—1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 7000吨,仅为年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3.4%,而预计全年出口可达950万 吨;进口大米14.7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预计全年则可出口200万吨;未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的大豆,全年进口量最多 为1100万吨,比2001年减少290多万吨。 (二)“入世”第一年,我国农业没有受到市场开放明显冲击,主要在于两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粮食减产,需求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粮食因没有价格优势而难以进入中 国市场。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0.03亿吨,比 上年减少2.5%,其中小麦、稻谷已是连续5年减产。而中国粮食略有增产,特别 是优质小麦增产较多,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0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 4%,市场供给量有所增加,国内粮价继续低位运行,对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了价格竞 争优势。 二是中国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适当的调控措施。2002年中国对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大豆、玉米和菜籽)采取了宽严适度的“安全评价”、“进口安 全”和“标识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 (三)2003年预计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幅较大,“入世” 对农业的冲击将会显现。 有关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专家普遍认为,2002年中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只是一个特例,是国内国际的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对粮食生 产产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灾情减轻,国际粮价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进 而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形势。此外,美国新农业法2002年5月公布以后,大量增 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其政策效应将在2003年及以后年份充分显现出来, 美国粮食的产量、出口量将会快速增长,应对此密切关注。
㈥ 我国第二产业现状
中国至今徘徊在现代经济增长模式门外,而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各个部门的改造“九五”计划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十年以后,“十一五”又提出这个任务。为什么“九五”计划提出的任务,过十年后再提出来?是因为条件不具备,还是我们的工作有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点,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先行工业化国家是怎样转变增长模式的。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中后期,因为经济结构问题,导致社会矛盾非常尖锐。在后来的发展中,它们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找到了出路,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实现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不再依靠投入、依靠资本积累,而是依靠提高效率。
怎么提高效率?总体来说,从第二次产业革命到现在,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有三点:第一,基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二,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第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各个部门的改造。
科学技术提高资源效率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以前,技术进步非常缓慢。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珍妮纺织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相比于中世纪大大提高了效率,但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因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采用的这些技术,基本上是由经验积累形成的。
比如蒸汽机的发明,是由技能娴熟的匠人,把手工活动的工艺积累起来加以合理化,用矿物燃料来驱动蒸汽机。那时的技术也有一定的科学含量,也就是说,有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认识。比如瓦特能够改良蒸汽机,是因为他有一定的热力学知识;但大多数技术都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从18世纪开始,科学、教育都有很大发展;到19世纪,已经有了各种成熟的学术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并由科学界共同体来设定规则、执行规则、执行奖励等等。科学、教育的成熟催生了19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技术基本上都是从科学知识引导出来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和内燃机。这两种技术如果没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发明出来的。举例说,假如不知道欧姆定理,就做不了电工。后来的无线电等技术更是如此。
由于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技术进步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第一次产业革命。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大量涌现,大大提高了效率,因为技术进步可以替换资源的使用,很少的资源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效用。
服务业降低交易成本
服务业的范围远远不止我们说的饭馆、理发店等这些生活服务业。服务业最早就是商业、小钱庄等。在商业资本主义阶段,商业很重要,但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商业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可以自己去营销,自己去采购。当然,工厂营销采购都是附带的作业,最主要的作业还是机器生产。
19世纪末期转入现代经济增长以后,服务业加快了发展速度,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从19世纪末期的德国开始,进入20世纪后,西方各个国家,都在制造企业、工业企业中设立了研发部门。20世纪的任何一个制造业己不能离开科学技术。于是,科学技术的研发和设计变得非常重要,而这些原来都是服务业的内容。
另外,大规模生产发展起来后,营销变得非常重要。营销组织可以设在企业内部,也可以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背后的本质问题是,生产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依靠的是合理分工。在自耕自植、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没有分工,就不需要交易,就会出现老子所讲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但有了分工以后,“不相往来”就不行了,不同的分支之间会进行交换,分工越深化,交易行为就越多。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以为成本只是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就是降低生产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在20世纪最后30年,随着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发展,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开始认识到总成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叫生产成本,就是改变它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花费的成本;另外一个部分叫做交易成本。
要降低生产成本就要深化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成本越低,随之而来的便是交易更频繁,交易要投入的资源就更多,增加交易成本。
那么谁来促进交易呢?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功能首先是为市场交易提供基础设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要顺利进行,需要一套基础设施,简单的如交通运输,比较复杂的如金融体系、结算体系、投融资体系;此外还有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服务。
随着分工的日渐深化,交易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随之上升。服务业就是处理交易的,服务业质量越高,交易成本就会越低。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斯诺的估计,20世纪中期,美国总成本中交易成本大概占一半。服务业能够降低一半成本,它对于降低总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效率作用很大。
直观来看,现代经济中的商业不是简单地把产品买过来、卖出去。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商业就变成一根线,把整个流程串起来,从原料到消费品,分工非常细,每个企业只做一个小环节。
比如说一件衬衣,其中有纺纱的,有织布的,有后台整理的,有做主料的,有做辅料的,辅料里边有做衬里的,有做纽扣的,有做缝纫机的,有做线的,都变成了专业化分工,这样生产成本就会降到很低。但问题是,它们之间怎么联起来呢?商业把它们串起来了。这个商业组织叫做供应链管理企业。
香港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位居世界前列。利丰集团的主席冯国经写了一本书,向内地的物流界介绍供应链管理经验,在整个价值链里,制造业创造的价值占四分之一,流通创造的价值占四分之三。如果供应链管理做得好,就能节省四分之三的成本,并使其余四分之一的制造部分分工进一步深化,降低生产成本。
制造业也是这样。宏创始人施振荣先生1992年提出“微笑曲线”,用它来形容制造业中价值的分布。这条曲线上下两端的附加值高,利润率高,中间一段附加值低,利润率低。上下两端在原来意义上都是服务业,上端就是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下端是品牌、营销、渠道管理、物流管理、金融服务。中间利润率低的部分,是加工组装制造,这正好是原来意义上的工业、制造业。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微笑曲线”的弧度还比较平缓,也就是说前后中端的附加值和利润率的差距不是很大;到了90年代,“微笑曲线”就翘得厉害了,两端的附加值更高了,中间加工制造装配的附加值和利润率仍然很低。从“微笑曲线”可以看到,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效率意义重大。
在人们原有的观念里,一个社会只有工业和农业两个基本部分。有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根据经验数字,大概占GDP 40%左右)之后,工业所占比重就呈下降趋势,农业的比重也会降低,而服务业的比重会提高。
在20世纪40年代,产业三分这个概念才逐渐被大家接受。但这时的情况已是服务业渗透到工业,渗透到制造业融合为一体的状态了。
现代制造业概念跟原来的制造业概念是不一样的。现代制造业里面有很大的服务业成分,有的服务业甚至变成了主要成分。现在全世界汽车的总成本中,电子元器件成本平均占30%,高档汽车像奔驰,占70%以上,而电子元件里面物质消耗不大,主要是软件、是智力、是服务业产值。
现在有些人说,我们就是要搞世界上最大的先进制造业,但千万不要忘了,这个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的东西,是以服务业为主要成分的。
例如,索尼卖的主要是服务,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工业产品。微软做一个视窗软件要几十亿美元,而拷一个盘的物质消耗只有十几美分。在我们印象中,宏是电脑制造商,但宏在台湾是列在服务业里面的。又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企业沃尔玛,是纯粹的服务业企业,只有很少的制造业内容。
由于服务业的渗透,有些人把现代经济增长中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的准工业化,叫做服务业化,也有人说instrialization这个词在中国翻译错了,不应该叫“工业化”,而应该叫“产业化”,比如Financial Instry 现在大家都叫金融产业,不会叫金融工业。现在有人依据“工业化”这个译法,说我们还是处在工业化时期,所以我们就一心一意搞工业,这种说法是有语义风险的。
信息通讯技术改造各个部门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信息产业是软件加服务。但我们对信息化有误解。我们仍然倾向于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那种早期的增长模式、用原来工业化的观念,来看待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信息产业,只看到它的物质生产部分。
随着分工的深化,交易成本的比重在上升。交易成本的基本内容是信息成本,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就是直接处理信息的。它可以改造各个部门,帮助各行各业降低信息成本,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有名的争论,叫做“索洛悖论”。索洛说,“到处都看到计算机,但是在生产率统计上看不出来”,索洛于是提出一个怀疑,信息通讯技术能不能提高效率。但是后来索洛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了。90年代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繁荣,其基础就是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
㈦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工业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从1989年到2001年,中国工业以三倍于世界工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世界迈一步,中国迈三步”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中国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达到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在全社会劳动力和总人口中占50%左右;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㈧ 描述中国第二产业发展现状作文200字
中国的未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你漫步在城市的马路上或乡村的大道上,一种新式的房屋将映入你的眼帘:屋顶像珊瑚一样红艳,窗棂像翡翠一样碧绿,墙壁像象牙一样光滑.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光艳夺目的房屋再也找不到砖瓦、石头和土块,好像月宫里的琼楼玉宇移到了人间.
这么漂亮的房屋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它们是用各种各样的塑料,轻质、高强度的钢丝,玻璃纤维和轻金属建造的.而房屋的主体结构材料则是用“新世纪混凝土”轧制成的.“新世纪混凝土的强度比钢材还要坚硬,重量却比木材还要轻.
未来的房屋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砖一瓦砌起来的,而是在房屋工厂里加工制造的.房屋工厂依照住宅大楼的设计要求,用“新世纪混凝土”飞快地轧制成一间间的房子,由传送装置把它们送到车间外的空运码头,再由建筑专用飞机把它们运送到建筑地点.在施工的现场上,你再也看不到像现在这样繁忙的景象:堆积如山的材料,众多的施工人员,令人头晕目眩的噪音.展现在你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整个施工现场是那样的宁静,只有几名施工人员或者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的轻松,就像小朋友们搭立体积木一样轻巧简便.施工速度也快得惊人,转眼之间,一座大楼就会平地而起.即使建造一大片现代化的住宅新村,也比现在建造一幢小楼不知要快多少倍呢.
现在,就让我们参观一下未来的房屋吧.
楼房的表面是用一种特制的塑料做的,色彩比琉璃瓦还要漂亮,它的颜色和性能即使经过成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冰冻也不会改变.
在北风呼啸,寒气袭人的隆冬,你走进房屋,便会立即感到温暖如春.而当烈日当空、热浪炙人的盛夏,你走进房屋,又会感到凉快极了.原来在屋顶和墙壁的中间,都填有一种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有数不清的孔隙,能够很好地保温和隔热,并且具有极好的隔音作用.只要你把门窗关上,屋子里便顿时鸦雀无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真是太理想了.
你再仔细观看屋里的桌、椅、床、柜,这些家具是那样的轻巧,漂亮.它们都是用各种塑料和金属做的,还能折叠起来装进壁橱里,不占地方.窗上装的是机玻璃,不仅能经得住飞沙走石的袭击,即使用铁棍敲也敲不碎.地板是用特制塑料和人造橡胶制成的,既美观又富有弹性,走在上面,你会感到柔软而舒适.
在未来的房屋里,你找不到一根管线.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只要一按电门,天花板和四周的墙壁就会泛起一片柔和明亮的光芒,宛如白昼一样.原来在天花板和墙壁里都装有发光板.如果你想看电视,只要转动电钮,光滑的墙面上就会出现巨大的立体电视,就像看戏一样逼真.
在住宅的上空有一个硕大无比“玻璃”罩子.这个罩子是用巨型光能平板做成的.罩子透光好,热稳定性强,可以遮风蔽雨、隔热防寒.将来,这样的住宅不仅出现在陆地上,出现在烟波浩渺的海面和神秘莫测的海底,而且还出现在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高空.让我们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勤奋学习,努力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