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三产业的发展特点
1、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采取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应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其中,应特别注意盈利性和非盈利部门、基础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部门、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单位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科学地确定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并从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2、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
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它的扩展本身就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专业市场的兴起还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当前应特别重视通过城市化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中央商务区。
3、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模式。
这就是:
(1)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努力实现三大产业转移的依次推进,使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水涨船高”。
(2)以二、三产业同步起飞为契机,缩短三大产业依次推进的过程,加速产业重心的变迁,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
(3)跨越产业更替和转换的梯度序列,以第三产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携带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而把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别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产业转移顺序,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4、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第三产业的面貌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为了实现“科技兴三产”的基本方针,加大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必须明确科技长入第三产业的目标和重点。当前的主攻方向,除了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外,还要加快电子计算机在商业外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5、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重视国际服务贸易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它包括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涉及国际金融保险服务、通信视听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旅游观光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等十余项通常项目。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浙江服务贸易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扩大远洋运输服务、涉外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外,还要努力发展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服务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开放和外向发展。
⑵ 新兴产业的产业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有这样的特点:
先导性,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搞小灵通短期是可以成功的,但长期没有成功,因为它代表了技术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倍增性,它可以成熟以后非常快速地发展。
辐射性,技术的跨界融合,能对相关产业进行一系列拉动。
可持续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一辆电动汽车从哪里开出,还是从大众、丰田企业里开出来,是现代企业研发和投入的,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出现了互联网,没有无线宽带的时候出现了无线宽带。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都是从现有产业里孕育出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
⑶ 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变化的原因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如下:
(1)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靠拢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是近几年来大热的两项技术,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在向这两项技术之间不断地靠近。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应用逐步深入。技术之间的融合使得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更具效率,相关内容的执行也更加的完善。目前,融入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取代人工展开一系列的工作,不仅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容错率还大大下降。企业和工作者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执行操作,不仅降低了工作的负荷,还保证了工作的质量,这也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一大特点。
(2)网络化程度逐步提升
互联网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发明,许多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还有许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向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前进。在我国,互联网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信息,电子信息技术在这过程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逐步走向网络化和数字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就这一特点,使得该技术和该产业的应用逐步的广泛。
(3)逐步呈现出规模化,应用范围广
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便利,可以给数据的分析提供条件,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化、范围广的特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轨迹,在航天航空事业、军事、企业生产、测绘测量等多个产业当中也都运用到了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技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应用的逐步深入,其应用的规模和系统性也在逐步的提升。比如在现代战争当中,电子信息产业及电子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雷达、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组成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大大提高了军队指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效能,改进了武器装备系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逐步完整,成为了军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一系列的产业或应用领域当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如此。
(4)技术性和科技性较强
电子信息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该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不仅融合了计算机、信息处理、数字化等方面的技术,在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过程中,还融合了许多专业性技术。总的来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技性,它需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将各种技术融合运用在一起进行发展。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原因
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会在其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主要的发展方向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具体的发展方向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会逐步向着微型化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计算机、移动终端等等,这些领域对电子信息产品的规格要求越来越严格,微型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其次,绿色环保是现在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崇高内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未来,绿色电子信息产业将会被列入其发展行程当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IT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技术、设计方法进行改造,使得绿色发展贯彻到各个产业的方方面面。
最后,任何技术或产业的发展,都是为了提升人类福祉,服务于人类,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还会逐步向着人性化转变。将电子信息产业及电子信息技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好的结合,通过人性化的设计来使得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减低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强度,这是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引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思路一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夯实智能化发展基础;二是促进融合配套发展,打造智能信息产业体系;三是开展智能化应用示范,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⑷ 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备受经济界、科技界的重视和关注,主要呈现出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关联性等特点。
⑸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具体有如下几本特征: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2、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但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不完善;
3、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粮食结构向多元生产结构转变;
4、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5、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
6、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
7、原有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二元结构,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
⑹ 中国产业结构的生产特点
中国产业结构的生产特点。
我国GDP生产结构中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第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2005年这一比重仅为39.9%。
(6)产业发展的特点扩展阅读:
加快结构调整 四大对策建议: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三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四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五是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3、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一是抓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三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4、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是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二是要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层次。
三是要加快服务领域的改革步伐。
⑺ 新兴产业与成熟产业相比,在结构特征上具有哪些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复体有这样的特点制: 先导性,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搞小灵通短期是可以成功的,但长期没有成功,因为它代表了技术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倍增性,它可以成熟以后非常快速地发展。 辐射性,技术的跨界融合,能对相关产业进行一系列拉动。 可持续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一辆电动汽车从哪里开出,还是从大众、丰田企业里开出来,是现代企业研发和投入的,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出现了互联网,没有无线宽带的时候出现了无线宽带。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都是从现有产业里孕育出来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
⑻ 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有什么特点
在目前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动漫行业蓬勃而发,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这都预示着动漫产业目前已经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做生意找项目就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动漫是一个不会过时的产业,我们从小就是看着动漫长大,以后的孩子们更是伴随着动漫文化成长的,所以经营一家动漫店是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⑼ 产业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决定历史发展的诸因素。文化发展本当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于文化发展与中国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所以要研究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依循历史的发展进行。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征,一般可以归为三条:第一,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第二,家族伦理本位;第三,贵和尚中。西方分别是:第一,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第二,个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
⑽ 主导产业的特点
所谓主导产业是指一国在经济发展的某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我国现阶段一般应具有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强、进出口能力大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等特征,选择这样的主导产业并加快其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作用。本文试通过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的五个方面,对我国主导产业的战略性选择进行实证研究。
一、从发展潜力与需求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发展潜力与需求较高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这是从需求方面研究各产业的发展潜力,找出国内外市场具有巨大需求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并把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发展。笔者根据2003年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最新数据和有关方面对3539位企业经营者的调查来考察我国各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的高低,见表1。
要观察各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首先应考察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各产业的现实需求,这可通过我国各产业的总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来考察(见表1):从三大产业的层次上看,我国第二产业总产出所占比重最大,占67%,第三产业的比重次之,占23%,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占10%,呈现“二三一”的产出与需求类型。从三大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上看,第三栏4~10的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均在6%以上。
我们再从产业发展的潜力或未来需求的角度来考查(见表1),我国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潜力系数为47%)大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潜力(潜力系数为44%),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大于农业的发展潜力,但不及制造业的发展潜力(这是根据该项调查中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调查的结果判断的,这只是就近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来说的,若从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最大)。我们再从三大产业内部的行业来看,第一栏1~11的产业发展潜力系数均达到或超过50%。
把我国对各产业的现实需求和一定时期的未来产业发展的潜力综合起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潜力与需求最大,特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发展潜力最大,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
二、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高是主导产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二。这原是从生产供给方面看各行业的生产潜力,若某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这种产业一般为反映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趋向的产业,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可能,具有较高的产出能力和产出增长率。笔者根据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及其增长变化的情况对我国各产业进行了排序,以找出劳动生产率高且上升较快的产业部门,见表2。
从表2可见,我国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增长绝对额较大和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均在第二产业中,它们主要是:烟草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增长绝对额较大的产业主要有: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同时具备劳动生产率增长绝对额相对较大、其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主要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但其增长速度相对不快。
三、从产业发展的关联程度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产业的关联效应强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三。主导产业是对其他产业产生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的产业,选择这些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就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更快发展。笔者根据投入产出的最新数据对我国的后向和前向关联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其数值的差异把我国产业部门归为四种,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第1象限所列的产业部门后向和前向关联度均大,这一象限中的产业全为制造业,这些产业均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它们是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为敏感的部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力大和带动性强,具有战略地位。
四、从出口能力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在开放经济中,具有较大的出口能力和创汇能力是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特征之四。主导产业的产品应在出口总额中占较大的比例,对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贡献也大。笔者根据投入产出数据计算了我国各产业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差额,分析各产业的出口和国际竞争能力,见表4。
从表4可见,我国各产业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顺差均大的产业为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和商业饮食业,它们的出口率、出口额和进出口顺差分别在8%、1000亿元、50亿元以上。可见我国仍是一个主要以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等产业为相对强势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这些产业的出口能力较大。我国的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出口率、出口额也均在8%、1000亿元以上,出口能力较大,但进出口出现了巨额逆差,分别为772亿元、602亿元。我国的采掘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和金融保险业也出现了巨额逆差,出口率和出口额也不高,这些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呈相对弱势产业的状况,出口能力相对较弱。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出口额占第一位,其出口率仅次于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外向度高,但其贸易顺差只有53亿元,其产业规模大,但还不强。
五、从资金技术密集状况看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
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应是我国现阶段主导产业应具备的特征之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主导产业的演变呈现出从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资本技术密集→知识技术密集的发展规律,我国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主要从资本技术密集产业部门中筛选。由于从技术进步(或劳动生产率)角度选择主导产业前面已探讨过,笔者在这里仅根据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各产业的资金(含劳动)密集状况做进一步的计算,以便于从资本技术密集的角度选择主导产业,见表5。
六、对我国主导产业的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的计算与分析,我国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有: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具备主导产业三条特征的产业有:医药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均具备潜力、劳动生产率较高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电力产业潜力系数为0.45,超过潜力系数的平均水平)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具备产业关联度、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具备和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二条特征的产业有:房地产业(具备潜力、资金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金融保险业(均具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具备主导产业一条特征的产业有:社会服务业(具备潜力较高的特征)、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和商业饮食业(均具备出口能力较高的特征)。从上可见,我国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我国的霍夫曼比例现为0.64(2002年),已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其工业化已由轻化工业阶段转入重化工业阶段,我国现已具备或基本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的产业除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外均为传统的重化工业阶段应有的主导产业,说明我国确已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我们要看到,我国的重化工业阶段仍发展的很不充分,如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轿车制造业现还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离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我国现仍应对重化工业阶段的主导产业加强调整与改造。对这些主导产业除了市场调节外,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其调整与发展进程,使之最大限度地起到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作用。当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特别是现代汽车制造业要注意防止过度重复建设,应提高轿车产业以及中低挡轿车所占比重,发展具有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我国的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存在着进出口的巨额逆差,这说明我们的产品结构仍很不合理,急需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的重化工业阶段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1870~1913年的重化工业阶段有着历史背景的差异,我国是在科技有了巨大发展并且跨入21世纪的重化工业阶段。在我国当前的主导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一个不属于传统的重化工业阶段而属于现代以电子工业为标志的主导产业部门,它现已在我国37个工业行业中成为工业总产值最大的行业。可见,我国当前的重化工业阶段与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阶段已有不同,是一个生产要素以资本技术密集为主,并向知识技术密集方向发展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重化工业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主导产业除了发展传统的重化工业主导产业而外,还应同时促进主导产业向现代以电子工业为标志的主导产业部门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电子计算机、机器人、合成材料、原子能、生物和航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与发展当前我国的各个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所占比重,促进我国的主导产业群向发达形态转变,形成以现代高科技装备起来的、拥有较多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达的主导产业群,以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对于当前不同时具备主导产业五大特征但已具备其中若干条特征的产业,我们也应注重其调整与发展,以拉动经济的更快发展,这也有利于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医药制造业是发展潜力大、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业,它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需求弹性将会提高,特别是其中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前景巨大。我国的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大、资金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业,该产业现处于瓶颈状态,急需发展,特别是其中的核能发电产业,发展前景很大。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属能源工业,我国对其产品的需求巨大,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商业饮食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入围主导产业若干条件的四个产业,这些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密集程度高,它们是建立以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第三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我国的社会服务业现发展很不充分,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该产业的发展将会不断加快;我国的商业饮食业出口能力大,现应加快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符合主导产业的若干特征而又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主要为纺织、缝纫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应注意调整与发展,这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而且还可保持我国出口的优势与特色。我国农业属就业关联度最大的产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它虽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任一个特征,但由于它在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就业上的基础地位,国家应对该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并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