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
标准说法是:农业产品产业链
定义:农业产品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
简介:农业产品产业链是指农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早在1958年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就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目前,与产业链相关的还有价值链、生产链、供应链、商品链等不同概念。尽管说法发生了变化,但其内容的实质没变,只不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的联系进行阐述。
与产业集群相比:产业链也强调产业之间的联系,但产业链主要侧重于产业间联系,对于产业以外的机构如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关注较少,此外,产业链没有空间集聚的概念。产业集群的概念则要比产业链的概念丰富得多,它既包括产业间的联系,还包括产业及其他相关机构间的联系,而且还强调空间的集聚。
参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o1li4jwLsyR0uphTmP3__
❷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是否比工业有优势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谢谢!
面临的问题
近半年来,尽管部分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但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位趋稳,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经济利益相对较多。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当前,要特别处理好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利益,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尽快恢复需求缺口较大的畜产品生产能力,加强市场监控,防止粮油及其肉禽蛋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扩大化,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一、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生产季节的关键期。尽管今年我国农业面临自然灾害可能偏重发生,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多,农产品市场不稳定性增加,农民扩大生产的风险加大。但是,目前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总体上看,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这将促进粮油生产的稳定,加快实现肉禽蛋生产能力的恢复。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油等多数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今年第一季度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6.2%,其中粮食上涨6.7%,而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7.3%,谷物上涨8%。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居民食品消费价格。近半年来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总体上平衡,价格比去年同期的上涨幅度明显低于农产品生产价格。第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75.1元,而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只增加了7.7元,尤其是农业生产支出稳定在去年的水平。这些表明农民能够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几年来,国家实施的各项粮食补贴政策和价格支持政策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各类补贴政策纷纷到位,并且力度还明显增加。在调查中,注意到粮食政策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广泛存在。
在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作用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可能稳中有增,粮食生产进一步扩大,粮食可能继续增产。农作物种植意向调查表明农民已经连续第4年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所占份额进一步上升。全国夏粮生产气候条件总体上较好。从已经基本收割完小麦的省份来看,夏粮收成较好。考虑到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稻谷价格水平相对较高,秋粮生产形势有利因素较多。
如果今年能够将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比重控制在28%以内,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实现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吨的目标是可能的。
二、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尽管近期农产品波动剧烈,增加了消费者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但是,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总体上有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实现农民较快增收。尤其是粮油价格高位平稳运行,肉蛋价格继续大幅度恢复性上涨,支撑农牧业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增收出现了多年难见的好形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5元,实际增长12.1%,为1997年以来同期增幅最高。第一季度农民家庭经营人均农牧业现金收入较上升同期增长57.1元,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4.3%。
受国民经济增长较快,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提高等积极因素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一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20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去年同期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属于较快的。
考虑到近期食用油价格和肉禽蛋价格等明显上涨,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多等因素,以及受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和工资率上升等因素积极影响,上半年农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全年来看,农民增收的有利形势将继续维持,估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000元左右。
从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各种直接因素来看,实现农民收入名义增速高于去年的可能性上升。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能否实现较高速度的实际增长,关键在于能否控制整体物价水平,阻止粮油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饲料价格上涨和畜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连锁反应。20世纪80年代末粮油价格轮番上涨,农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很高,但实际增长非常有限。只有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中实现合理的比价,才能确保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三、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
继去年下半年以来,多数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尤其是主要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以及肉禽蛋上涨幅度相对较大。粮油价格上涨及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仍在持续。今年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中玉米上涨了15%,生猪、家禽和禽蛋分别上涨了18%,12.7%和11.8%。第二季度这类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5月份一些集贸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去年下半年,受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影响,国内进口减少,粮食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玉米价格走出波谷。加上受干旱等不利气候影响,玉米加工燃料乙醇需求增长较快,玉米供给严重滞后消费增长。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增加了畜牧业饲养成本。由于我国肉禽蛋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不高,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利益反应机制尚未形成,去年又正是我国主要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经历最困难时期。饲养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销售价格未能作出及时反应,使得农户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纷纷退出养殖业,削弱了生产能力。肉禽蛋当前货源紧张,价格居高不下是典型的周期高位波动。
考虑到肉禽蛋生产的周期性,生产能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肉禽蛋价格的稳定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监管。但是,随着夏季的来临,肉禽蛋需求相对不旺,尤其是禽蛋生产能力由于恢复相对较快,估计禽蛋市场价格的稳定性将逐步显现。入冬后,生猪市场价格也会逐渐趋于稳定。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近期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是农业生产能力不稳定的表现。短期内,多数农产品的价位趋高,有助于农业生产能力的扩大,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不但影响到中低收入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小农经济冲击也较大。
主要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处于紧平衡,这些农产品市场价格极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异常性波动。为此,必须平衡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实现农业比较效益,稳定增加农产品供给,允许农产品市场合理波动,加强市场监控,确保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
要继续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抓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时机,优化支农结构,着力改善农业设施。考虑到粮食市场价位相对较高,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发挥的作用有限等情况,重点应想方设法扩大农业补贴规模,尽快将生猪补贴纳入补贴范围,继续增加转移效率相对较高的农业补贴项目。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波动性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实践表明,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肉蛋市场剧烈波动,与大量农户退出养殖市场,生产能力削弱直接相关。国家补贴农业不但要以粮油等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产品为实施对象,而且还要更加关注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国家惠农政策不但要通过实施低保制度解决农户生活保障问题,而且还要保护小规模农户的生产能力。
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市场调控。针对今年农产品市场价格过度波动可能性上升,国家相关监管和调控部门应及时监测。一旦出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苗头,应配套使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将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市场价格过度上涨势头控制好。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库存的吞吐作用,切实做好农产品进出口的管理工作,增加玉米进口,控制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要统筹考虑生物能源和粮食安全,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❸ 产业链闭环是什么意思
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形成产业链闭环。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闭环,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和协同的过程。产业链整合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 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3)农业产业链经营模式扩展阅读:
注重农业产业链闭环设计,日本做强农业。
1、日本农副产品品质优良。
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2、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精明的日本农民深谙此道。
日本政府除对大米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一定的干预外,对其余农产品一律放开,由农民根据农协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良种自行选择栽培。日本农民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
3、生产模式先进、管理细致,是日本农产品质量佳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日本农民“绣花”般的细心与精致。在一些地区,实行了无土栽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还要精细,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园一样。因此,称日本农业为“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并无夸大之嫌。
4、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
一般来说,日本的农民都是专业户,种草莓的都种草莓,种番茄的都种番茄,种鲜花的都种鲜花。一般农户全年只生产1~2个品种,最多不超过3个品种,而且生产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商品,农产品的商品率极高。
❹ 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方式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❺ 互联网对传统农业产业链有哪些改造
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可以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对于农业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却是极其落后的。截至2012年,占中国人口47.4%的农村人口,其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并且其中1/7左右人口还属于贫困人口。
生产农产品(000061,股吧)的农民赚不到钱,反过来,在城市中的消费者却是有钱花不出去。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不看重,只要能有绿色健康的食物,即使是几倍的价格也愿意买单。”
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连续11年聚焦三农。在传统模式无法解决农业面临的种种问题时,互联网却凭借其强大的流程再造能力,让农业获得了新的机会。
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可以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对于农业的深度改造和提升有很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农产品生产无法标准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艾格农业分析师周文泉认为,“物联网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使农业自动化、精准化、可追溯,减少人力,降低成本,并最终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虽然现在并不是很热,但却是未来的趋势,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参数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再将采集的参数信息汇总整合,最后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定时、定量、定位处理,及时精确地遥控指定农业设备的开启或是关闭,真正实现“智能化农业”。陈平介绍道:“比如说在春天进行水稻育秧时,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灌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以往都是通过农民的经验来操作。不仅效率低,并且精确度不够。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就可以通过传感器对光照、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实现远程控制浇灌、开关卷帘等操作。”
创建廉价且高效的营销入口
互联网最擅长的是什么?营销。无论是传统的饥渴营销原理,还是新型的社交工具,互联网人最擅长的永远是把死的说成活的。
放到农业来说,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更重要的是,营销成本极低。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没有任何行业能够像互联网人那么容易地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并以此推销产品。
传统农业为什么发展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品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无利可图。而正如周文泉所说:“互联网最适合打造品牌,因为它可以低成本进行营销的传播。”褚橙、柳桃、潘苹果为什么那么火?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强大营销能力。
互联网农业的营销属性,有三条关键因素:一是细分市场理念的良好运用,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避免泛化营销;二是以精良的客服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三是适当的产业链控制,既不妄图进行覆盖全产业链的经营,也不是单纯外包生产,对于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进行良好的产品质量控制,对于下游的产品加工实现标准化生产,才是最好的办法。
树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农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如何让消费者重拾信心?通过互联网创造透明的供应链体系,是最直接的方法。
从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可追溯系统,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通过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在手机扫描后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包装日期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物联网、网络视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
最终,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再加上质检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就可以多方协同创造出真正的透明供应链。
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升级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又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小户经营体制难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农产品经常发生“卖难”现象和“多收三五斗”式的丰收悖论。
毫无疑问,电子商务可以拉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农产品不再因为地域原因而滞销。农产品电商2012年开始暴发,当年底达到近200亿元,预计2014年要超过1000亿元。2013年11月25日,海南省农业厅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上线,仅椰子饭一项,3天销掉了以往线下全岛一年总销量的63%,电子商务渠道的清货能力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因为可以让生产者的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经销渠道,也使得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因为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就要产生一定的成本。原来农产品一般都是三级到四级的经销商体系,现在可以直接一级批发商到零售商,减少了流通环节,企业的利润就来了。”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现在企业能做大的,都是流通环节减少的。”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如乐视的生态农业就是采取了这种C2B思路。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并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从2000年初,央行和银监会开始逐步进行金融机构的创新,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展开了包括村级互助基金、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方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但是,受到地域、资源、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这种由监管层主导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农村金融问题,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具体来说,未来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小额信贷。农村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多为养殖、餐饮、零售等小规模经营者,因此信贷额度小,资金分散,相对于大额信贷而言借款人的资金安全更加有保障。
更吸引人的,是农村城镇化小微金融领域的巨大市场潜力。现在4亿人的一二线城市,就已经有100多家银行了,那么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当6亿多农民变成市民时,将会有多少家新晋银行呢?
贷帮是全国最大的农村P2P贷款公司,出借人通过贷帮的互联网平台出借资金,但贷款业务却是线下进行的。贷帮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展开布局,设立办事处,在当地招募信贷员去对贷款人进行摸底,每次借款,贷帮都有信贷员上门去审核借款人资质,确保其信息可靠,使得借款人的风险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贷帮还规定:贷款者所在地距离贷帮当地办事处不能超过半小时车程。
贷帮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互联网聚集借款人以及投资人,再通过自己的风控体系筛选有能力的借款人以及投资人,使其对接交易的O2O模式。
其二,农业保险(放心保)。农业自古就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因此农业生产和发展始终伴随着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双重压力。随着农民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资金投入的扩大,农民的风险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农业保险就成为了农业发展所必须的金融产品。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农业保险市场之一。
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保险赔付率高,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较低,导致农业保险险种较少。目前,种植业险种主要是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
2013年,重庆市荣昌县在母猪、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还在水稻、高粱、黑花生、仔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中探索开展保险试点。但农业保险不可能只靠政策保险,商业保险也是不可或缺的,更何况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从不吝啬。
❻ “互联网+农业”都有哪些关键的产业链环节与行业痛点
“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
“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
❼ 智慧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有哪些比较好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被寄予厚望。智慧农业,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时定量管理,根据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优质环保。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农民们在利用互联网方面表现积极。
那么智慧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呢?
一、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同战略利益,使加盟产业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就必须形成一种长期合作博弈的机制来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使得成员企业能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机制就是混合纵向一体化连接方式。这种模式就是以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主进行产业链设计,按照专业、高效和运作经验的原则,将某些环节以某一利益主体独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经营,而又与其他利益主体在某一(些)功能环节以合同契约进行联结。
二、建立“公司+农业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农户组织程度不高造成交易成本巨大,而且各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利益。农业园区的建设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具有先进性。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投入物资(化肥、饲料等)的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贷款担保公司的组织。
园区是关键,公司有园区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公司有权对进园区的人进行筛选,进园区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管理,可以对投入品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实施很容易;确保完全收购。农户是生产主体。农户投资,全额投资或投入流动资金或承包生产;农户生产,投资人自己当种植者,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农户是独立的经营者,可以自己决定生产规模、内部考核办法、内部分配等。
三、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链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传统农业产业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链条的行情风险无法因为品牌溢价而避免。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
“全产业链”是指产品供给来源于自有生产培育基地,通过自有销售渠道进行营销后配备有自建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产品运输,最终到达消费终端并收取顾客反馈,回馈信息将指导下一轮种植生产环节。全产业链模式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对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实行标准化控制,并环环相扣、环环链动,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放心、健康的全程供应链。
❽ 农业产业链中的六位一体指什么
“六位一体”同福模式:政府+科研机构(袁隆平院士、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版、中国粥品研究院)+龙头企权业(同福集团)+基地(农户)+联合体(同福和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组建)+国人厨房(千家粥铺、万个社区早餐网点、家庭配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