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企业实行的是什么战略
在当前外需萎缩,内需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大规模投资拉动容易形成新的资产泡沫和生产过剩,在这样的倒逼机制下,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只能从内涵发展方式上寻求突破,而加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有效途径。”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机电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王慧敏表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已成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增荣直言,两业联动,已从制造业生产内部扩展到与之相关的服务等领域,进而实现制造业向2.0版的升级。
供应链管理大势所趋
王慧敏表示,无论从国民经济运行,还是企业发展角度来看,加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都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在18%左右,高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倍左右。初步测算,扣除产业结构因素,我国物流费用率的合理水平在13%,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承担了约占GDP5个百分点的超额物流费用。以2011年数据计算,若物流费用率降至合理水平,经济效益将增加2万亿元以上。“对于企业来说,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是降低库存、获取第三方利润源泉的主要途径。”王慧敏表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库存率高达10%,如果能够降至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即可节约库存占用资金3万亿元。
从经济运行质量看,物流与供应链的优化整合可以促进周转效率、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2010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年均周转次数约为3次,远低于美国年均9次的水平,如果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增加,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将大幅缓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机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加强供应链管理,首先可以降低成本,而在这方面我国比发达国家更有空间。此外,推进供应链管理,还是提升竞争力,重构传统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制造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供应链。
两业联动见真章
工业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物流技术的创新和运用,都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如精益生产和按订单生产的物料组织方式,促成了汽车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基于此,2007年以来,发改委等国家相关部门一直着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并在钢铁、电子、汽车、化工、家电、建材、食品等制造行业确立了130家示范企业。“在这些典型案例中,制造企业由简单的运输外包逐步向整体外包发展,物流企业也从单一的物流服务向一体化物流服务转变,联动双方把循环取货、供应商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许多两业联动的新模式。”王慧敏表示。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大多数央企的自觉行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以国家电网、中石化为代表的众多中央企业开始推行物流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的重构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这种效果立竿见影,一年能够节省20%左右的成本。”蔡进表示,从长远来看,它还可以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把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对于两业联动的具体实践,王慧敏认为需要多方合力,制造企业应与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整合物流流程,实现物流的一体化运作。物流企业要着力提高一体化服务能力,提供增值服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为我国制造业走出国门提供有力支撑。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则要改善物流发展外部环境,积极搭建对接平台。
精细管理提升竞争力
众所周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具有零件品种复杂,大批量生产,生产节拍不稳,原材料库存大等诸多特点,而仓储管理系统就是推行整体供应链的关键。与传统的源于ERP(企业资源计划)的仓库管理相比,WMS可使接收入库时间缩短一半,拣选效率提高50%,库存准确率提高到99%以上,错发料质量问题减少六成,库存存储成本节约10%。提及工业物流,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它却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对此,北京京城工业物流有限公司有着切身的体会。
“当初公司筹备成立时,工业物流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在理论界没有定义。2004年申报合资企业时,经历了近半年时间才获批。”京城工业物流总经理助理耿永祯回忆说,工业物流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目前物流做得好的行业都属于规模经济行业,如家电、钢铁、煤炭等。而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业物流,需求没有规模、没有批量、时间波动也较大。
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具体实践,耿永祯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工业物流贯穿于整个产业链,跨越了所有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要跳出企业看物流,物流管理可以延伸,也可以扩展。”耿永祯说,工业物流还是一种集成技术、延伸技术和整合技术,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耿永祯建议,推广应用工业物流技术,需要政府、工业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工业企业将物流活动外包,而物流企业要深入工业企业内部,了解客户需求,设计与实施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
㈡ 工业形成的产业链 是什么
就是工业流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产业的集合。比如从钢铁产业到模具铸造,零件生产,到组装成形以及过程中的运输等。这是工业产业链。之后产品进入销售市场进行物流分销经销零售等为商业产业链
㈢ 工业企业产业链会议谈一些什么好
两个月后,当地时间12月3日,中航工业西飞与FACC公司股东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股权交割仪式,收购了FACC公司91.25%的股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海外并购,也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还是亚洲航空制造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
中航工业西飞是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大型航空工业企业,是我国大中型飞机研制生产定点基地,总资产226亿元,员工16900多名,拥有一家上市公司、数家中外合资企业、40多家控股、参股企业。
此外,中航工业西飞的资本运作水平在我国飞机制造业独树一帜,其控股的西飞国际(股票代码:000768)是我国以航空制造为主业的首家上市公司。2008年,西飞国际完成定向增发,形成了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完成了从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向整机制造商的转变,标志着中航工业西飞已成为我国首家真正意义的整体上市的飞机制造企业。
㈣ 请问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分别指什么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偏爱上游行业的股票。
下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煤炭的下游行业是发电业。
(4)工业产业链扩展阅读:
产业关系
与下游产业关系
在大行业类别里面,上游企业是相对下游企业而言的,指处于行业生产和业务的初始阶段的企业和厂家,这些厂家主要生产下游企业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的厂商。下游企业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
可以说,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各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应该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发展。
㈤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复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制,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5)工业产业链扩展阅读: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产业链是对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的形象描述。区域产业链条则将产业链的研究深入区域产业系统内部,分析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关联关系,探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等问题。 在经济实践中不少地区也在进行产业链构建与延伸的积极尝试。
㈥ 怎样区分上中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它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
中游产业:是相对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而言的。
下游产业:它主要是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并将原材料转化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产品的行业。
上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由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向工业化过渡的发展方向,使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上游”“下游”一类概念往往不限于工业生产,而是泛指各类原材料或半成品生产(包括农业在内)。实际上,上游与下游是现代化生产产业链中的相对概念,比起传统的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划分,具有更细密更广泛的应用价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产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除了某些终端消费品(如某些家电)生产之外,绝大多数产业从一个角度看是上游产业,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下游产业。在讨论循环经济等问题的时候,有时还会出现“中游产业”的概念。比如农业是粮食加工、纺织、家具工业等企业的上游产业,同时又是化肥、农药等生产企业的下游产业。纺织印染是化纤业的下游产业,同时又是服装加工的上游产业。那么,纺织印染则是介于化纤业和服装加工业之间的中游产业。
㈦ 关于工业里面的产业链结构(地理高考题)
首先,煤炭开采业产出的煤炭可用于炼焦(焦煤),焦煤是电力工业发电的重要原料。因此可将煤炭开采业——炼焦——化学工业,这一产业链引进该工业园区。事实上,这是一条经典的产业链,经常用到。
【答案】煤炭开采 电力生产和供应(燃料生产供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考虑工业集聚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基础设施和技术信息,降低成本。
纺织业主要原料为棉麻、天然蛋白、石油等,产出棉麻制品、人造纤维面料等。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主要由石油工业为基础,生产商品天然气和液化气。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毫无疑问,生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上端可以承接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等。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就是建筑用砖、玻璃、水泥之类的,原料可以来自煤炭开采工业、电力工业、采煤和炼焦工业的煤矸石与废弃物等。
㈧ 什么是上游产业那些是下游产业之间什么关系
下上游产业原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包括重要资源和原材料的采掘、供应业以及零部件制造和生产的行业,这一行业决定着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具有基础性、原料性、联系性强的特点。在现代的产业链理论中,上游产业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下游产业指处在整个产业链的末端,加工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成品和从事生产,服务的行业。根据微笑曲线理论,上游往往是利润相对丰厚、竞争缓和的行业,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着某种资源,比如矿产,或掌握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的行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
1,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上游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下游企业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没有下游企业生产制品投入市场,上游企业的材料也将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各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都应该同甘共苦、互助互盈、共同生存发展。
2,实际上,上游与下游是现代化生产产业链中的相对概念,比起传统的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划分,具有更细密更广泛的应用价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产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不可分。
3,除了某些终端消费品(如某些家电)生产之外,绝大多数产业从一个角度看是上游产业,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下游产业。因此许多投资者都偏爱上游行业的股票。 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㈨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9)工业产业链扩展阅读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