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为此,一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
二要争当开放新尖兵。大力吸引外资,集聚国际化人才,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和升级。
三要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创新,发展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要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实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深化大气、土壤和水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治,建立地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Ⅱ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批复的功能分区
“一心”即滨海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新城和赣榆新城。
滨海新城:包括滨海核心区和连云城区,为本规划重点培育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区。规划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商务流通、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综合服务中心职能,以及连云区的区级中心职能。同时,滨海新城也是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特色滨海社区。
新海城区:主要承担市级高等教育职能,以及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职能,成为配套比较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淳厚、城市尺度宜人的城区。
南翼新城:依托徐圩港区重点打造的江苏省乃至国际级临港产业基地,主要承担为南翼港区及临港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的职能,远景进一步拓展成为产业实力雄厚、配套设施完善的临港新城。
赣榆新城:承担都市发展区北翼的中心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区级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生活居住等功能,形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高水准的复合型城区。 港口空间布局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港主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
连云港区:充分发挥深水港资源优势,加快深水航道和大型专业化矿石、煤炭等泊位建设,以集装箱和大宗物资运输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使其成为以物资转运、商贸流通为主的核心港区,提升并巩固其区域性枢纽港口地位,为苏北和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南翼徐圩港区:以临港工业港区功能为主,逐步兼顾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预留远期发展大宗散货、集装箱等货物转运的功能。
南翼灌河港区:以中小泊位为主,发展小批量散杂矿建材料、化工原盐等运输通用港区。
北翼赣榆港区:近期以港区后方的临港工业为重点的临港工业港区,逐步兼顾部分公用货物运输功能。预留远期发展散货、集装箱等货物转运的功能
北翼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为大型石化产业发展服务,形成大型石化专用港区。 重点打造临港工业,改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蓝色”产业带与“绿色”产业
带相交的“一纵一横”型布局结构。
蓝色(沿海)产业带:以发展沿海临港产业为主,培育壮大石化、重型装备制造、能源和物流四大产业集群,打造大型石化、新型钢铁、新能源、现代机电、临港物流、海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基地。
绿色(沿东陇海)产业带:以发展资源加工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培育壮大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及机械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都市型特色产业园区。
区域服务中心(海滨新区核心区):蓝色产业带和绿色产业带的交汇处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信息咨询、中介代理、会展交易等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商业服务、餐饮娱乐、文体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
Ⅲ 中国经济网北京2011年3月16日讯中央已经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下图为广东增城城市发展规划示意
小题1:B 小题2:A Ⅳ 总体规划的城市旅游发展 城旅一体、整体发展,旅游依托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体现旅游功能,把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整体打造,将城市旅游变为旅游城市。为此旅游业与商贸、金融、科技、港口、工业等功能进行整合,同时整合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投入旅游发展,以旅游为纽带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挥,在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配套、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全面融入旅游功能。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是要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激活市场人气,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Ⅳ 如何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1、科学制订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制订科学可行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至关重要。规划要以科学的眼光和思维充分考虑农村实际,在发展规模、发展进度上务求实事求是,建立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坐标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在规模上做大,在链条上做长,在品牌上做响,促进新农村农业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上级部门应对乡镇的资源情况、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摸底,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将产业发展规划到镇、村,将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同时,在落实规划过程中,要力戒随意性和短期行为。 Ⅵ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产业困扰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 Ⅶ 都市农业规划的原则是
都市农业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大都市及其周边地区,依托大都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与大都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一种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特大城市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建设都市农业的实践。 Ⅷ 怎样看待目前城市规划发展前景
城市规划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极为深远,因为城市规划一旦确定版下来,都会影权响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规模可谓是空前绝后,但是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也给城市规划行业带来了尖锐复杂的挑战。而且,在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催化县,城市规划行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风口。 Ⅸ 城市发展的 定义是什么
城市的发展又成为城市规划。 Ⅹ 关于城市规划方面的问题 武汉市城市规划总体:构建城市圈--都市发展区--都市核心城三层次的规划框架——区域内建设产业联盟,形成武汉至孝感、仙桃、黄石三个产业集聚带。市域内以长江为脊,两翼沿江拓展,东西横轴整合,构建以水系生态网为基质,以组团城市带为基本框架的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主城进一步提升功能,在滨江地区建设现代化的高端服务设施,形成辐射中部的强大功能聚核。 1、区域联盟、产业三带延伸 以吴家山、武汉新区、光谷为辐射极,形成武汉至孝感、武汉至仙桃、武汉经鄂州至黄石三条产业发展轴,成为未来武汉与城市圈进行产业链接的主要轴向。 2、水城交融、轴网有机疏散以武汉城市地区为主体,明确武汉都市发展区的概念和范围,以复合型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走廊为支撑,构建以城市组团为基本结构的发展轴,以均匀分布的水系生态网为基质,总体形成轴网交融的空间发展框架,引导都市发展区有机疏散拓展。3、长江为脊、两翼顺江而展 以顺江发展为主导,构建两条顺江而展的城市拓展轴。4、滨江为核、山水横轴相连以长江为脊,两岸对称、一体发展的格局应需要倾力打造一个濒临长江的强大聚核,充分发挥江汉路、汉正街、永清、武昌临江、沙湖等滨江地区的空间优势,实现中心服务功能的高端化,在两江交汇处聚集形成强大功能集核。同时逐步拓展汉水-武珞路垂江横轴,将汉江两岸、滨江城市核、鲁巷等中心功能区有机连为一线,形成武汉市的“服务轴心”。面临的问题:相对分散的城市发展空间;圈层蔓延的空间拓展态势;三镇关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仍显分散的城市中心格局。完善目标设想: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精明增长”的理念,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建议采取“两轴三城、多核放射”的城市空间优化战略。武汉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城市地区是城市发展的重点,应构建一个有机、持续生长的空间发展框架。建议采取“顺江亲水、三轴拓展”的都市发展区结构模式。应该突破分散、蔓延的圈层式扩展模式,轴向拉开框架,采用带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建议采取“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的发展设想。 与都市产业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