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打造农村产业发展

打造农村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4 21:28:17

『壹』 如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3、主要目标。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1、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广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


3、延伸农业产业链。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支持农村特色加工业发展。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鼓励在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

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农业部、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业局等负责)


5、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6、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


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1、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


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2、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


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农垦企业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地合作共建,示范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


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健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支持流通方式和业态创新,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供销合作社经营领域,由主要从事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


4、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教育培训和品牌营销作用,开展标准制订、商业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质量检测、信用评估等领域,将适合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移交行业协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产业联盟,支持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5、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优化农村市场环境,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同等对待。


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要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1、创新发展订单农业。


引导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设立共同营销基金,打造联合品牌,实现利益共享。


2、鼓励发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订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探索形成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


鼓励从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工商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4、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规范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建立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引导各地建立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风险保障金制度,并探索与农业保险、担保相结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契约意识,鼓励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方法体系。制定和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依法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加强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建立健全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护双方合法权益。


五、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县(市、区)为基础,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在线技术支持体系,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其他创业服务。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导其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资助、奖励等形式,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公共服务。


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稳妥有序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


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鼓励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鼓励开展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3、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


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4、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持续健康和环境友好的新农村。


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逐步健全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5、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实施符合当地条件、适应市场需求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扶持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合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六、健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积极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发展。


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中央财政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创新政府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


2、开展试点示范。


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

3、落实地方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


4、强化部门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贰』 如何打造以民宿为载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走访了一些乡村,也思考了一点民宿产业,认识如下:

一个是当地大部分人也没有头绪怎么建设乡村旅游,许多人就是觉得我这里安静,风光好,有山有水……然后又几栋老房子,就希望有人来投资开民宿了。但这有个问题,就是目前来说,仅靠一栋民宿吸引游客过来玩的可能性很小,而到达民宿的交通是否便利和周边是否有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是很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

第二是民宿投资的稳定性如何,在有些地方已经有了纠纷,就是租赁合同签好了,但是发现这个民宿赚钱,原主人要涨房租,打官司也没用,因为有纠纷必定影响生意,做生意的,谁不想和气生财。

所以投资民宿前期还是要解决房产的使用权,并通过对当地的考察判断周边的业态环境。民宿本身房屋保有量并不大,地址选对不用太担心回不了本。

『叁』 如何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业态,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表现形态:便利店、食杂店、折扣店大型超市、超市、仓储式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通常来说新业态的出现主要依靠分工细化和融合两个路径。举例来说,农业中的“观赏农业”,商业经营模式中的连锁、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务业中的洗衣业、快递业、家政服务业等,都属于分化的产物。

『肆』 在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

搞一些新颖的、经济效益高的、风险小的、技术难度低的养殖或种植业不错啊。如有人养小虫子专门供给养鸡饲养场,赚了几十万呢,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伍』 你会如何发展当地农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一直是有关部门支持的重点之一,乡村旅游也让不少农民朋友尝到了甜头。今年的《工作要点》中给大家一个提示:今年或以后几年要想把乡村旅游发展好,必须做好——提质创新。

『陆』 乡村的产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产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分工分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对乡村的认识有新的突破,表现在:①乡村不仅是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而且也是一个经济生活的整体,在多方面具有独立活动的性能。乡村中除农业外,还包括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活动;②乡村不仅是一个综合的经济实体,也是一个社会,即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经济以外的政治、文教、风俗等所有活动;③乡村不仅包括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还包括空间因素,即自然环境的立体因素,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职能的地区综合体。
乡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看,乡村这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分为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型乡村、古代型乡村、近代型乡村、现代型乡村、未来型乡村。中国乡村正处于由近代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由于城市环境的恶化,以及城市中心区域的越来越拥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或安家。
许多过渡型乡村,如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为城市边缘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市政道路及其它配套措施尚未及时跟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乡村: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一万二千六百户为一乡。

『柒』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

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捌』 农村产业发展的做法与对策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转型升级为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机遇。在阐述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实意义,分析国内特色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与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 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提出了促进广西特色农业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路。

『玖』 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好!!

前瞻网摘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经营效益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均获得较好的发展。随着国内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旅游需求稳步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动下,其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向全社会推介了10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涵盖了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个休闲农业精品经营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其市场前景看好。
1、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9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其中农家乐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3.3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2、经营效益良好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8-2012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递增。仅2009年,乡村旅游行业就带来了80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
到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2400亿元,同比增速为11%。
3、发展潜力较大
(1)低端劳动力收入水平快速上升
刘易斯拐点过后,低收入劳动群体劳动报酬快速上升,创造了较大的低收入阶层旅游消费需求。从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月收入”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以后不到两年时间内,农民工外出务工月收入已经从1340元上升至1991元,涨幅高达48.6%。
收入增长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基础。东部沿海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过2000元的月收入水平已经足以启动居民首次旅游消费。结合行业近年增长持续超预期的现象,前瞻金融事业部推测,中低收入群体旅游消费过去两三年间悄然启动,中国旅游业迈入大众消费阶段,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动力。
参考《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拾』 如何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高度重视乡村文明在中华文明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培育乡村文化原创力。“记住乡愁”与“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国在守住传统与开拓未来中展翅高飞的两翼。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文化价值,培育有利于乡村文化生产力要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金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积极构建乡村文化市场的现代体系,利用PPP模式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工艺、节庆会展、表演艺术等传统文化产业,推进乡村文化艺术创作计划,组织大地艺术、花田艺术等自然生态艺术展览,积极拓展具有特色乡土题材的影视、出版等现代文化产业,提升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的新兴文化产业,实现遗产保护、艺术创作、传媒推广和功能创意的有机统合,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阅读全文

与打造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