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凝神聚力谋发展转型升级强产业
昌乐县人民政府
昌乐充分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珠宝产业,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昌乐中国宝石城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的面积50余万平方米,珠宝企业1200多家;交易额从2007年的10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00亿元。昌乐珠宝产业已迅速成长为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珠宝产业基地。
火山
一、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概况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给昌乐留下了百余座远古火山,生成了丰富独特、远近闻名的蓝宝石。昌乐县内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达450多平方千米,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蓝宝石矿区(泰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中国昌乐)之一。与其他国家出产的蓝宝石相比,昌乐蓝宝石具有颜色深蓝、颗粒大、晶体纯净、双色性显著、画意宝石奇特、彩色宝石多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昌乐被珠宝业界誉为“中国蓝宝石之都”。
昌乐发现蓝宝石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昌乐发现蓝宝石,县委、县政府为快速发展当地经济,采取了“有水快流”的发展政策,吸引了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珠宝商云集昌乐,与当地企业合作开采、加工、贸易,至90年代初,昌乐已成为国际蓝宝石市场的重要货源地。
1993年,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并立项建设珠宝交易市场——中国宝石城,有效促进了昌乐珠宝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昌乐已形成从蓝宝石开采、宝石加工、首饰镶嵌加工到批发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全县珠宝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珠宝、饰品加工、销售企业达2000多家,年加工宝石数千万克拉、饰品数亿枚、黄金上百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蓝宝石、黄金加工交易中心。2011年,昌乐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蓝宝石之都”称号。
中国宝石城——万国珠宝园
中国宝石城——亿克拉国际宝石之都
二、主要成果
经过近5年(2007~2012年)的不懈努力和开发建设,昌乐珠宝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昌乐新的经济增长点。
荣誉
1.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不可再生的蓝宝石资源,昌乐县委、县政府适时调整产业政策。2002年,作出了对全县蓝宝石实行有计划、有序开采的决定,并明确规定至少10年中不得复采。2011年,实行全面禁采,同时对境内蓝宝石矿进行大规模勘探,勘探完成后,将根据现有储量制定更为科学的开发规划,通过从“有水快流”到“细水长流”这一思路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实现昌乐珠宝产业可持续发展。
2.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们以高端品牌创建为突破口,把珠宝产业作为二产来扶持、三产来培育,全力推动珠宝产业向高端迈进。目前,已培育起梦金园、蓝天、嘉福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20多家,现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加工交易额突破400亿元。中国宝石城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中国珠宝艺术品十大品牌市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7年开始,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大规模扩建。经过5年的改扩建,昌乐珠宝市场容量大幅度提高,市场营业面积从8万平方米,猛增至近50万平方米。市场珠宝企业从200多家增至1200多家,年加工交易额从100多亿元增至400多亿元。市场内大多数企业在全国各地都开设分店或连锁加盟店,其中梦金园首饰已拥有连锁加盟店1600多家。同时,珠宝产业产值、税收均有较大增长,为昌乐经济腾飞做出了贡献。
4.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加强物业、质检、安保等服务的同时,结合宝石城市场特点,根据各珠宝企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例如,2010年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蓝宝赢”宝石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2年我们又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面向消费者的珠宝消费贷款业务。据统计,2011年各金融机构对宝石城市场投放贷款达数亿元。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三、发展珠宝产业的具体做法
1.科学规划、分区建设
为满足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需求,昌乐县委、县政府对中国宝石城市场进行了总体规划,分宝石加工区、市场贸易区、综合配套区三个区域进行扩建。中国宝石城建设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年加工、交易额过千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国际珠宝商城,也是全国第一个AAAA级珠宝类旅游购物城,更是昌乐的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不夜城。
2.大力培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宝石城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命名的国内唯一冠“中国”名称的大型宝玉石首饰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市场内以蓝宝石为特色,汇集钻石、黄金、白银、玉器、翡翠、珍珠、玛瑙、水晶等在内的上千种珠宝产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品牌成为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昌乐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并取得重要进展。从加工技术到产品品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升级,中国宝石城市场经历了从无品牌到有品牌的巨大转变。
3.举办节会活动,扩大对外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昌乐珠宝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坚持以宝石为媒、以节会交友。从2002年开始,依托丰富的蓝宝石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宝石节,搭建起了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产业招商,促进了市场繁荣。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等十几家媒体先后对昌乐县珠宝产业发展作了深度报道。2011年始,为进一步提升宝石节的规模和档次,积极申办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进一步推动珠宝产业发展,提升昌乐城市品牌影响力。
4.完善配套设施,抓好企业服务
设立国家级黄金、珠宝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昌乐检测站,年鉴定珠宝玉石首饰达10余万件,严把珠宝饰品质量关;成立宝石城物业公司,制定了完善的服务制度,为市场内广大珠宝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物业服务;成立了蓝宝石研究所,建立了珠宝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并在国内珠宝行业率先探索珠宝质押贷款业务,有力地推动了珠宝产业升级。目前,已有上百家珠宝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年交易额数十亿元。
中国宝石城——立伟国际珠宝广场夜景
中国宝石城——尚和国际宝石城
四、发展规划
昌乐珠宝产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长过程中也存在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市场文化建设尚需加强等。未来5年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扩大对外交流
首先要加大行业协会间交流,特别是要加强与中宝协及各地协会的交流合作;其次要加强与全国各珠宝产业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各产业基地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再次要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为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
2.实施人才战略
介绍高校、科研院所到昌乐考察,并为企业牵线搭桥,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系,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人员招聘等多种方式,搭建良好的产、学、研、用协作平台。
3.加强文化建设
昌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商贾文化源,太公始封地”为主题的姜齐文化印证了昌乐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以此为基点,将中国传统玉文化和西方宝石文化有机融合,贯穿于珠宝市场发展整个过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珠宝市场文化格局。配套建设超市、酒店、休闲美食场所等设施,搞好宝石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宝石文化氛围,实现吃、住、游、购一体化。
4.科学规划布局
高标准、高档次搞好中国宝石城总体规划、各项目详细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合理设置分区,避免功能重复。规划建设奇石、字画、古玩、乐器、工艺品等专项物品展示销售区及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区。
5.提升配套服务
成立三中心一公司,即检测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市场服务中心和咨询公司;在中国宝石城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质检、物价、工商、金融、保险等与珠宝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部门和单位全部进驻;成立珠宝评估机构,做大做强蓝宝石质押贷款业务;发挥蓝宝石研究所作用,对蓝宝石改色、新产品研发设计等进行攻关。
6.推进品牌建设
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提升珠宝企业的品牌意识。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企业创建名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高品 牌度和竞争力。
7.与旅游结合发展
制定昌乐火山·温泉·宝石城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吸引高端、时尚、具有先进旅游理念的开发商参与旅游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将昌乐打造成为以火山旅游、宝石购物、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制定吸引旅行社和游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昌乐旅游、购物、度假。
中国宝石城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B. 如何推动长租市场的发展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现在行业抄比较多人关注,那其实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点,那就容易遇到瓶颈。
但是大多数行业还不算到了瓶颈期,特别是比较基础的行业,类似服务业,吃的、医药等,有需求的行业,不管怎么变迁,都是有市场的。
现在很多从业者确实也感觉到吃力了,其实所有行业都有饱和的时候,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壮大,主要还是要自己身硬,从服务、管理、内容上不断加强自己,有了扎实的基础后,自己不怕竞争不怕对比,那么不管什么行业都能逆流而上。
当然现在比较流行的行业更多偏重设计、服务行业,重体验感,关心客户的感受,口碑的传播。所有很多设计行业随之兴起,个性化的商品也比较吃香,还有传统手工艺品。
如果有一定技能的话在市场竞争下,就比较吃香,毕竟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可以更多选择,自然是好的。
C. 市场与产业发展
什么 市场 总要细分一下吧
什么产业?总要说个类别吧
比如互联网市场,IT产业 这样子
D. 怎么促进产业发展
10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摹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珍贵树种和药材培植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品产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出口林产品。
11 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抓紧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规范林产品和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对农民生产的木材允许产销直接见面,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12 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针对我国林业基础薄弱、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要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制定有利于扩大林产品出口的政策,完善林产品出口促进机制,提高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海外林业开发。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输出管理,防止境外有害生物传入。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加强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E. 请谈谈市场经济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迫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对增长与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近些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的生机活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一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实践表明,现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进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经济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利益动因,国民经济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履行职责与提供资源相对称的原则,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财税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金融体制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建设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抓紧改革和完善规划体制,健全编制程序,完善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二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有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资本市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实成本,既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也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理顺水、电、油、气、土地等价格,深化资金、外汇等要素价格改革,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和规范水平是市场体系发育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市场认可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在行业内发挥应有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公平竞争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着眼点,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已经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一步分离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对其他有关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竞争性业务要放宽准入,对垄断性业务要实行国有法人为主的多元化持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切实落实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重点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行业准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第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近些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出口结构,重视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合理进口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资源等产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对外投资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参与公益事业,维护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适应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F. 行业媒体推动产业发展
潘沐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媒体传播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和企业的宣传需要,一种专业的以服务行业和企业为己任的媒体——行业媒体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行业和企业宣传的重要载体,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随着珠宝首饰行业的快速发展,珠宝行业媒体也应运而生,它们是珠宝圈内信息交流的平台。行业媒体的信息及时、准确、专业、有深度,是珠宝首饰企业在建立分销网络、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最佳选择。对行业信息的传递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作用,为行业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1.珠宝行业媒体的发展阶段
1.1雏形和兴起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珠宝行业迅猛发展,珠宝首饰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产品市场上有很多信息需要沟通,急需专业媒体来引导宣传行业,这就催生了建立在珠宝首饰行业基础之上的媒体。媒体只立足珠宝首饰行业,专门报道这个行业的生产发展、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形成早期的珠宝行业媒体。如《中国宝玉石》、《中国黄金报》、《中国宝石》、《宝玉石周刊》就是在这情况下出现的,它们为推动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2专业化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6年之间,珠宝行业发展到另一个高峰期,这样导致从生产商到经销商之间,从经销商到消费者之间,都有庞大的信息需要传递,现有的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机构宣传的需要了。这就促使《凤凰珠宝》、《深圳珠宝》、《时尚珠宝》、《财富珠宝》、21世纪珠宝网、中国黄金资讯网等兴起。这些媒体增加了一些行业新闻和产品信息,专业性、技术性更强;行业媒体开始了网络信息化的资讯平台的建设,都开始注重打造自己的优势地位。
1.3纵深多元化发展阶段
2006年后至今,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纸质报刊杂志成本高,而且发行覆盖面总是有局限性。加上其他方面资本的不断涌入,仅仅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经营变得艰难,这就促使各行业媒体不断地向多方面发展。
有些资深的广告媒体公司注重行业数据库的建立和积累,注重广告信息发布的平台效应,并且开始建立珠宝网站平台,为行业客户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公司媒体形成了,如中港珠宝网、国际珠宝网、中国玉石网等,还有一些珠宝公司,如七彩云南、东方晓鸣、海润珍珠等都办起了企业刊物,这对宣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这个时候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网、深圳珠宝网、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网及各省市珠宝协会网站等协会机构网络平台纷纷建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珠宝通讯、省级珠宝协会主办的相应的珠宝杂志等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业信息交流的最主要的平台。
为了突破受众狭窄、发行量低、满足大众消费者的市场经济需求,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中国最具实力的时尚传媒集团共同创办了《芭莎珠宝》,作为中国杂志市场第一本国际化高级珠宝时尚杂志,它将珠宝与时尚、服装相结合,创造了珠宝的时尚风潮,它开启了珠宝的行业媒体新时代。
2.珠宝行业媒体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行业媒体和行业的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关系。行业媒体依附于行业而发展,行业发展有赖于行业媒体的传播和启蒙功能,行业发展催化着行业媒体的作用。到现在为止,珠宝专业媒体、时尚媒体、协会媒体、公司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为行业的全面发展、信息的及时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们为推动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交流,引导珠宝首饰的消费,繁荣中国珠宝市场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1直击珠宝行业问题,平衡报道
针对行业内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平衡报道,具有准确把握行业舆论,正确引导消费者的作用。
2.2重大事件背景下的专业化报道
作为以珠宝首饰行业为报道中心的行业媒体,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凸显珠宝首饰行业价值,促进珠宝首饰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对珠宝行业每年所发生重大事件,如珠宝首饰展览会、珠宝专业论坛、首饰设计大赛等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报道。
2.3为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积极谏言
通过新闻评论为珠宝首饰行业发展谏言,从而起到促进行业发展甚至影响相关决策的作用。
2.4为企业提供广告的平台
珠宝行业媒体在珠宝产品向珠宝文化产品的转型当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珠宝企业在行业媒体打广告,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在行业能有好的形象,就会降低对外合作、人才集纳成本。另外,珠宝企业在行业内的形象与影响力,是其树立大众形象和影响力的基础。
3.珠宝行业媒体存在的问题
3.1杂志本末倒置,内容反而变成了其次
对于靠版面费和广告费生存的行业媒体来说,采写新闻和访问变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广告页面越来越多,深度报道越来越少。
3.2遵循单一的版面模式:“广告——论文——广告”的版面模式
偶尔登篇新闻,距离真实发布日期大概已经半个多月了,新闻也成了旧闻。厂商的平面广告拼命地在触犯广告法的边缘,拐弯抹角地标榜自己是“行业第一”。内容版面创新不足,可读性不强。
3.3定位模糊
某些珠宝杂志并没有完全找清楚自己的定位,在专业和时尚之间徘徊,让专业人士觉得轻浮,消费者觉得缺少时尚。更有杂志为了完成广告任务,将其他行业的广告也牵强附会地排在珠宝杂志里面。
3.4缺少专业的采编队伍
中国是珠宝产业大国,每年珠宝首饰出口数量非常大。但是,中国境内的珠宝英文媒体却很少。
4.珠宝行业媒体的发展前景,要突出特色,打造行业媒体的权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珠宝企业应对媒体已经理性化、成熟化。珠宝行业媒体能否指导、服务好行业和企业,需要看其是否有全方位的指导、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素养,能否真正成为行业的喉舌。在创新中增强引导力,在竞争中把握先机,在策划中彰显个性,对行业媒体提升价值、扩大影响、打造权威性至关重要。
一要站在珠宝首饰行业的高度和广度去挖掘报道行业,即要站得高、看得远。在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每个媒体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差异化的媒体,肯定举步维艰。在宣传报道上,要以世界的角度、以国际眼光看问题,注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局部市场与市场全局的联系、不同行业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联系比较中来观察、判断问题,才能把握世界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要建设一支具有相当水准的采编队伍。媒体没有高水准的采编队伍,就如同打仗没有精良的部队一样。要培养记者对珠宝首饰行业的敏感度,快速、准确地捕捉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动向。
三要重视服务,为珠宝首饰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媒体要有全新的宣传机制和运作方式,努力使媒体成为政策和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
四要打造行业媒体优势,提升珠宝首饰行业形象。举例说,以“打造第一本国际化高级珠宝时尚杂志”为宗旨的《芭莎珠宝》,立足高端、品牌、品位、思想、文化、奢华、高贵、时尚,通过一年的酝酿创新,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专注于经营管理、营销技巧、研究理论等的《中国宝石》,也为许多业内人士所喜爱。《21世纪珠宝网》、《中国黄金报》则建立起信息、资讯平台,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作为行业信息化快速平台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网》、《中国黄金资讯网》等行业主流网站,发挥着平面媒体所发挥不到的作用。
五要不断创新,在管理机制、用人机制上不断创新,把业务范围拓展得更广、更稳健,全面打造行业媒体优势,把媒体办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争取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要在扩大受众量方面多做一些改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只有吸引住更多的受众群体,赢得消费者的欢迎,媒体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行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也强化着行业媒体和行业之间的关系。作为珠宝行业媒体,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珠宝首饰行业的形象,展示着整个行业的精神。
行业和行业媒体的发展是互动的,行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行业舆论引导正确,行业的发展就有一定的保证。反过来,舆论环境不宽松,甚至出现误导,行业发展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行业的发展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行业媒体只有从行业发展中吸取营养,强身健体,积极为行业发展服务,才能体现出行业媒体的真正价值。
图7-2-3 2009年珠宝行业宣传工作研讨会
G. 简述推动实现产业现代化的路径主要有哪些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调整,体现了我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认识的深化。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迫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对增长与发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还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调整和健全消费政策,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消费。同时,要适度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合理降低投资率。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挥拉动增长的作用。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民仍然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村是国内市场的潜力所在。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近些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依托重大项目,集中组织攻关,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环保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抓住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区域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各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自主创新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论是从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趋势看,还是从国内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的现实看,都到了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抓紧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抓紧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节能、节水、节材机制。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加快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加快推进“三个转变”,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大的生机活力,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一是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推进,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尚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实践表明,现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进一步界定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不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采取有区别的经济政策,不消除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的利益动因,国民经济就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按照履行职责与提供资源相对称的原则,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财税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引导经济活动主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了现代化建设。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下,金融体制和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保障金融安全的任务相当繁重。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建设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深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企业经营效益,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要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国家计划对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抓紧改革和完善规划体制,健全编制程序,完善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管理和实施机制,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有效衔接的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二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主要有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资本市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矛盾。改革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方式,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工机制和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健全和完善技术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不能反映资源利用和要素使用的真实成本,既不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也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当前的重点是理顺水、电、油、气、土地等价格,深化资金、外汇等要素价格改革,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要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加快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和规范水平是市场体系发育成熟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市场认可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在行业内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公平竞争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公有制经济始终居于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各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才能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活力。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着眼点,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已经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进一步分离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对其他有关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竞争性业务要放宽准入,对垄断性业务要实行国有法人为主的多元化持股。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切实落实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重点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行业准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第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近些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进入了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新阶段。国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利益互相交织,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国际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出口结构,重视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合理进口国内短缺的技术、设备、资源等产品。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和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对外投资企业要遵守当地法律,参与公益事业,维护企业声誉和国家形象。
要加强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
对外开放越扩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贸利益的问题就越突出。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善于在国内国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适应开放型经济的要求,建立统筹内外经济的调控和应对机制,更好地处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握关键领域和敏感行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H. 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欧洲债务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应深刻认识到,我国处于金融一体化趋势加剧的时代,未来不仅要做好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工作,也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关注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第二,即使是非常发达或者曾经辉煌的经济体,如果缺乏自我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也只会越来越尴尬。应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现和发展,增强我国的全球经济竞争力。
第三,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助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通过依托于推动市场化的并购,促进产业整合;二是通过培育创新型和中小型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成长。
“PC、电信、互联网、生物等四个产业成了近三十年来引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产业,这四个产业无不是通过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现的,而它们的成长和壮大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推动。”祁斌表示,与其猜想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如去优化要素市场,优化科技和资本,优化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的对接机制。“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哪个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元素,能够让这些元素更自由地交换,就更能够在创新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I.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
产业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由此可见,“产业”作为经济学概念,其内含与外延的复杂性。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 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发展到现在,市场具备了两种意义,一个意义是交易场所,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意义为交易行为的总称。即市场一词不仅仅指交易场所,还包括了所有的交易行为。故当谈论到市场大小时,并不仅仅指场所的大小,还包括了消费行为是否活跃。广义上,所有产权发生转移和交换的关系都可以成为市场。
产业是整个产业链包括生产、设计、包装、销售等。而市场是抽象的指消费者和销售者的交易空间和平台。消费代替品是同类的相似的产品。
J. 十四五时期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促进产业发展
你好,我在中大咨询官网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上面谈到内,要坚持处理好政府容与市场的关系,使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上。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