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统计年鉴中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业吗
有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可以看看有没有你要的数据,建议去数据狗论坛下载
② 请问哪里有2016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可以查看或者下载
2016年的还没要出来,估计要等到下半年或者年底,需要其他年份的可以去数据圈论坛上下载
③ 请问谁有夏泽网账号,帮我下一份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急需~十分感谢!!!
楼主可以直接去数据圈论坛上下载去
④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介绍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由文化部财务司编撰,2009年10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年鉴》分两部分:历史资料和年度资料。历史资料系根据文化部历年统计报表以及各省(区、市)文化主管部门补报的1966年至1977年文化事业统计数据,并搜集有关部门的文化事业统计资料整理汇编而成;年度资料系根据各省(区、市)及各计划单列市、省辖市文化主管部门报送的200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报和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港澳台)司的有关报表整理编印。
⑤ 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图书目录
2008年文化事业发展概述
历史资料
全国文化事业机构数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分剧种机构数
全国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全国文化事业费总支出分项情况
全国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构成情况
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主要行业构成情况
全国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
全国文化事业基本建设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及收支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剧场、影剧院演出及收支情况
全国公共图书馆业务活动情况
全国公共图书馆经费收支及设施情况
全国群众文化事业业务活动、经费收支及设施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事业费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人均文化事业费及位次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事业费总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事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艺术表演团体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财政拨款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收入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总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平均每团演出场次及位次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经费自给率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平均每场演出经费补贴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艺术表演场所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艺术表演场所演(映)出场次
按年份各地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场次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所财政拨款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所总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册数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册次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总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购书费占总支出比重
按年份各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购书费占总支出比重
按年份各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购书费占总支出比重
按年份各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购书费隋况
按年份各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购书费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新购图书册数
按年份各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新购图书册数
按年份各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馆新购图书册数
按年份各地区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群众艺术馆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馆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文化站机构数
按年份各地区群众文化事业财政拨款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群众文化事业总支出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文物业文物藏品数
按年份各地区博物馆机构数
历年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按年份各地区总人口数
年度资料
(一)综合部分
全国文化文物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文物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按单位性质和登记注册类型分)
全国文化部门直属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业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图书馆、群众文化服务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教育、艺术科研及其他文化产业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业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数、人员数综合情况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主要文化产业机构数、从业人员数综合年报
全国文化(文物)机构经费收支情况
全国文化事业机构主要财务指标综合情况(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全国文化企业机构主要财务指标综合情况(按国民经济行业分)
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综合情况
全国经营性文化产业增加值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增加值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文物)机构基本建设投资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及收支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事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事业)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企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企业)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场馆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场馆(事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馆(事业)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表演场馆(企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场馆(企业)综合情况
全国公共图书馆综合情况
全国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站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部门教育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文物)科技、科研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艺术科技、科研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基本综合情况
全国演出经纪机构基本综合情况
全国娱乐场所基本综合情况
全国网络文化经营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综合情况
全国艺术品经营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市场连锁经营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其他文化事业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其他文化企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业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主管部门基本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博物馆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商店综合情况
全国其他文物事业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其他文物企业机构综合情况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综合情况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情况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综合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事业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事业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物事业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部门教育经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总收入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财政拨款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事业收入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经营收入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总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基本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项目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经营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工资福利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商品和服务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企业机构数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企业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电影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艺术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网络文化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其他文化服务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机构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总产出分项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项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部门增加值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部门总产出分项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部门增加值分项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文物)机构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机构基本建设投资隋况
全国各地区文物机构基本建设投资情况
全国各地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机关事业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省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机关事业费收支情况
全国各地区地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机关事业费收支情况
……
排序资料
附录
……
⑥ 急需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有2016年和2017年的吗求分享一下
数据狗论坛会第一时间上传2017年统计年鉴
⑦ 文化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哪个统计年鉴中可得
这方面不是太清楚,可以去夏泽网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吧
⑧ 近几年来,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性的文件
详情可以参阅我院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年鉴》,或者参阅我院相关网页。http://www.sdci.s.e.cn/
⑨ 在哪可以查到陕西渭南统计年鉴
简单两句话告诉你,详细的统计年检只有去渭南图书馆,或者各大院校图书馆查到。
⑩ 文化产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02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5亿元,占全市GDP的5.1%。从1997年到2003年,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年均递增15.2%,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一、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按照国家统计局2004年4月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北京市从1999年开始进行文化产业统计,统计的内容主要由来自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商业和工业4部分的15个行业类别组成。与国家最新标准相比,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对文化产业划分的依据不同。
1. 文博资源
据第叁次文物普查统计,北京文物资源总量为3550处,文物建筑200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
北京地区有注册博物馆121座,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5.7%,馆藏文物226多万件,其中大多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与历史价值,有些属世界级、国宝级藏品。2002年全市博物馆固定展览200多项,临时展览400多项,年接待观众3000多万人次,在规模和数量上居全国首位。目前,北京市民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2. 文化产业资源
(1)文化设施资源。北京文化设施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九五”以来,相继兴建了首都图书馆新馆、中华世纪坛等一批现代文化设施。按照《奥运行动规划》,未来几年,北京文化设施投资将达到650亿元以上,超过前50年的投资总和。
(2)文化企业和品牌资源。
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由于目前《文化产业分类》是依据文化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的,既包括了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又包括了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因此,无法用其划分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文化产业单位(经营性文化单位)。因此,在《文化产业分类》不敷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实际,我们将北京市现有文化单位按性质分为3类:第一类是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等。第二类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可以被看作国有文化企业,如各类剧院、演出团体,报社、电视台、图书音像出版社。第叁类是民营文化企业,如文化娱乐企业、私营图书发行公司等。按照这一分类方法,并考虑到目前的文化管理还主要是传统的行业管理,因此,对现有文化管理的主要政府机构,包括市文化局、市广播影视集团、文物局、市新闻出版局等所属的文化单位进行统计可知,这4家单位共直属文化单位92家,其中文化事业单位19家,文化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43家,其它部门点30家。
一是文化企业品牌。北京歌华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初具规模,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民营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广播影视行业的中国保利华亿传媒。但总体上国有垄断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是演出季品牌。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暨相约北京文化活动、北京国际音乐演出季暨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等叁大标志性品牌已经形成。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电视艺术周等正在成为首都的文化品牌活动。
叁是文化区域品牌。主要有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琉璃厂文化区。北京古玩城是全国首家文物监管旧货市场,是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旧货市场,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琉璃厂是北京一条着名的文化街,主要经营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
(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1. 文化产业整体概况
从2000年到2002年,北京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资产和经营收入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9.7%和18.6%,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平均增速达到14.5%。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近3年一直在5%左右,与成为首都经济新的支柱产业点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 文化产业结构分析
(1)行业结构。
一是文化服务业占主导地位。2002年,文化服务业资产总额、经营收入、增加值叁项指标占全市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78.8%、62.5%和60.8%。
二是呈现四大主导行业。文化产业中的广播电影电视业、出版业、印刷业、广告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好的发展前景。2002年,以上4个行业的资产、经营收入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文化产业的75.7%、68.5%、66.9%(见表3)。
(2)所有制结构。
2002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中,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3.6%、20.3%和5.5%。
(3)布局结构。
北京文化产业地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具体表现在:一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各区主导文化产业类型。如“宣南”文化造就了宣武区古玩业和京剧表演业,朝阳区的国际化和发达的经济水平促进了会展业、高雅艺术演出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布局的消费区指向特征明显。如海淀区蓬勃发展的图书销售业依赖于该区庞大的高校消费人群。叁是地域产业聚集初具雏形,如宣武传媒大道、朝阳大环影视制作中心等,但并未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园区,规模效益不明显。
二、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概括起来讲,北京文化产业中的重点行业主要包括四大现有强势行业、叁大特有优势行业、两大新兴增势行业。
(一)现有强势行业
包括出版发行业点、广播电影电视业(含新闻)、广告业,以及新统计口径下纳入的旅游业点四大行业。
1. 出版发行业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出版发行业大体包括北京现行统计中的出版业、印刷业、图书报刊批发及零售叁大行业。
书刊出版业是目前北京文化产业中综合发展状况最好的一个行业,经营收入、增加值位居首位,资产总量、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居于第二位。如果再将印刷业、图书报刊批发及零售业记入,叁者资产总量、经营收入、增加值3项指标,将分别占现行文化产业的42.7%、42.3%和48.2%,成为北京文化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
2. 广播影视业
(1)硬体设施居全国前列。
2003年,北京共有2座电视台、电视节目33套;3座广播电台,广播节目25套。现有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中影星美影院建设有限公司两条电院线,共计64家影院。2003年两条院线共放映120329场,观众698万人次,票房收入13619.2万元。
(2)拥有全国最大的影视节目平台。
一是拥有数量最多的影视制作公司。北京是全国影视制作的龙头基地,有200多家影视制作机构,占国内影视制作公司的40%以上点。
二是电视剧产量最高。2002年,全国共生产电视剧698部,其中北京地区生产230多部,占总数的1/3以上,与分列第二、第叁位的广东(37部)、上海(30部)相比,占有明显优势。
(3)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业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从2003年底开始,我国全面启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见表5)。据亚洲有线与宽带协会(CASBAA)预测,2010年中国的付费电视及上下游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到2015年将增长到1.5万亿元。北京歌华有线是国内最大的平台运营商,以北京为首的华北地区,拥有最多的付费频道资源,并对东北地区的网络运营商有较强的吸引力,发展数字电视前景十分广阔。
3. 广告业
广告业是与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媒体相伴随产生的,具有跨媒体的性质,它是文化产业中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行业之一。2002年,北京广告业人均增加值达到121063元,是全市文化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1.7倍。
4. 旅游业
虽然北京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规模和数量、质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却不是最高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者人数两项指标,在全国均排广东之后,位居第二位,提升的空间很大(见表6)。
(二)特有优势行业
北京文艺演出业、古玩艺术品交易、会展业这叁个发展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雄踞全国首位。这些行业虽然总体规模并不很大,但具有窗口行业性质,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最相符合,积极发展这类行业,对提升城市品牌和整体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1. 演出业
演出业是首都文化产业中最有特色的产业之一,在体现北京文化中心地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北京市艺术业点的总资产为25.11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的2.58%;经营收入4.01亿元,占0.79%;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占2.3%。尽管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北京演出业发展的优势非常突出。
2. 古玩艺术品交易点
文物经营、旧货市场、文物拍卖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全市共举办132场文物拍卖会,总成交额为9.53亿元,总成交率为61%,各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北京文物拍卖中年经营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排在前叁位的分别是中国嘉德(2.63亿元)、北京瀚海(2.57亿元)、中贸圣佳(1.78亿元),它们同时也分别位居全国前叁位。
北京文物监管物品市场,2002年总经营额超过5亿元,其中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园旧货市场,在规模、年经营额上均居全国同类首位。
3. 会展业
北京是全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会展业在全国起步最早。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所办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年北京市会展业创造增加值将达到72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3%。
目前,北京会展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成熟阶段,与高新技术产业和开放型市场体系互为依托,呈现出以经济贸易和科技展览为主,国际会展增幅较大的特征。在2002年北京市接待的916个展览中,排在前叁位的经济贸易展览、科学技术展览、文教卫生展览,分别占接待总数的33.2%、24.9%和21.1%。特别是科学技术展览增幅较大,比2001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按照《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到2008年北京会展总收入将超过70亿元,实现迈向亚洲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
1.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点
从网络资源看,北京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潜力巨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3年,北京上网用户共398万,占全国上网用户总人数的5%,占北京市人口的28%,上网普及率居全国首位。北京市上网计算机数为198万台,占全国上网计算机总数的比例为6.4%。北京地区共有WWW(包括.CN、.C0M、.NET、.0RG下的网站)站点12.3万个,占全国的21%,其中CN域名8.4万个,占全国的25%。
2. 以动漫游戏为代表的内容产业
北京在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一是动漫游戏产业融合了叁维动画制作技术、数码录音等高新技术,是文化产业中与现代科技融合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北京在高新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二是动漫游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绝佳的创意和一流的制作水平,因此它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而这恰恰是北京的优势。叁是动漫游戏产业是一个带动能力非常强的产业,如玩具、食品、音像制品等,这些产业的发展符合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技术层面的,如文化产业统计变动较乱;也有体制层面的,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企事业还未真正分离;还有操作层面的,如缺乏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支持手段等。除此而外,还有一些认识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1. 技术层面:文化产业统计变动较乱,数据可比性差
由于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年度较短,到目前为止,只有1998年到2003年共6年的数据。加之如上所述统计口径的变化,造成部分主要指标,尤其是增加值年度之间不可比,而且无法进一步准确分析首都文化产业与北京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关系。其结果是,如果采用《统计年鉴》的数据,即15个行业的分类,那么完整的数据只能从1998年到2001年;如果采用市统计局《统计报告》的数据,即12个行业的分类,那么完整的数据是从2000年到2002年。而对各行业中央与北京隶属关系的分析,则只能取到2001年的数据。目前,考虑到时效性,广泛采用的是后一种分类所得出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使用的“2002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5亿元”,是12个行业的口径。由此可见,统计数据的变动,给宏观决策和研究工作都带来了困难。
2. 体制层面: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尚未真正分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离、文化管理体制的理顺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在目前文化单位大多是部门归口管理的格局下,文化企事业的分离依赖于文化管理体制的理顺。而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深层次的原因正是由于没有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职能真正分离。
市区两级文化管理体制衔接不畅。在市一级,现行文化管理部门分得过细。比如,音像出版物的制作权管理在广电局,发行权管理归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在文化局,3家都有音像市场执法权力。在区县一级,建立了文化委员会,开始试行文化综合执法。区县文委在组成上,大部分是“四合一”,即由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局合并而来。在崇文区和宣武区甚至是“五合一”,即已将旅游局并入文委或合署办公。由于上下工作机构不能对接,区县文委往往要接受上面4个甚至5个局、1个办(“扫黄打非办”)的指挥,精力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
叁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文化管理的视野。目前的文化管理,实际上只局限于北京市属文化部门,特别是市属的国有文化单位,与中央部委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缺乏整合,对民营文化企业更是底数不清。
3. 操作层面:缺乏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手段
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是一个产业问题,是市场问题,不是传统的事业问题。从1996年底北京市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和发展,虽然仅仅8年左右的时问,但随着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却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员的分流安置、资产的处置、财政税收、土地政策的优惠、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认定,等等。
4. 认识层面:处理好首都文化产业和北京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北京的优势不在于自身,不在于北京的地域和地缘特点,而在于承担了首都的功能。北京文化资源密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首都的优势。以出版业为例,2003年,全国共有书刊出版社570家,237家在北京,占总数的41.6%。其中,中央所属220家,北京市属仅17家。而这17家中,8家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构成了北京市属出版行业的主体。这种分布状况至少可以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北京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是针对于首都而言的,北京市属可掌控的资源相对少得多。
(二)促进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 理顺文化管理体制,使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真正分离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和文化产业双重属性。原有的文化管理体制更多地是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壮大的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因此,尽快理顺北京市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北京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尽快分离现有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实行全行业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新型架构。
2. 制定、整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北京市有关部门应在两个《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加强北京市现已出台的各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整合力度,尽快制定统一的《北京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第二,借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和做法,成立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产业功能区。具体做法有3种:一是在原有科技园区内将文化产业纳入,扩大产业优惠的范围。
3. 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夯实基础工作
把文化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翔实的发展情况作支撑。只有情况明、数字准,才能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针对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统计相对滞后的情况,建议:一是抓住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利时机,参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结合北京实际,尽快明确北京市新的文化产业统计的范围(行业)、统计对象(所有制)和统计内容(指标)。二是列出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以前年度数据做适当调整,尽可能保持年度数据可比、相对稳定。叁是做好文化产业统计的组织实施工作。首都大文化的发展观念
一是要将首都功能和文化产业发展统一起来,通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首都文化中心的内涵,提升其功能和地位,建设国际性文化之都。二是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首都文化资源,将民营文化企业、中央及部队所属文化企业资源纳入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叁是要加快推进市属文化行业的改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打破行业垄断,吸引民间资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