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绿色是产业发展

绿色是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5 03:37:09

⑴ 中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概况

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20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大会将落实和开启两个议题:一是落实从2007年开始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各项谈判任务、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以及各国作出的承诺;二是开启德班谈判,确定从2020年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行动、政策、措施。
可以预期,随着华沙会议的召开,各国政府都将引领本国相关产业和企业进入新一轮的政策实施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我国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农业六大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进入发展机遇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相关规定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三个关注点:一是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二是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节能产业十二五”期间要达到4500亿元。而环保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投资需求则更加巨大。“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2013-2017年中国城市环保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测算,2011-2015年环保产业投资年均增速将高达18%。
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密切相关,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仍将是今后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⑵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绿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却以其安全、环保、低碳的特点创下了不菲的业绩。尤其是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行业备受关注,成为产业新亮点。

2008年,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2772亿元,出口额达到24.8亿美元。

废旧物资的回收加工作为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近年持续走俏升温。据统计,2008年1-10月份,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左右。至此,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已连续4年超过30%。

此外,绿色建材、绿色电器和绿色能源等行业也借助国家节能减排的东风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以风电行业为例,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的28%,仅次于美国,名列全球第二位。

政策引导前景好

为了配合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在国家的4万亿元投资当中,有3500亿元的资金将被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此前,国家环保部门已先后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和绿色贸易等多项政策来限制“两高一资”项目的上马。中国绿色产业网报道,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绿色税收的措施,让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与此同时,财政部也出台了对CDM项目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以引导企业走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随着绿色消费方式的兴起,服务行业也开始日益重视“绿色名片”的打造。在餐饮行业,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将于今年在全行业深入贯彻实施,力争到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万家“绿色饭店”,全行业节水、节电20%,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国家旅游局也在去年11月份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把旅游业建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为此,国家旅游局决定将今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公众认知不可少

“尽管绿色食品现在喊得很响,但是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识别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蔬菜种植者唐彦华说。他表示,下一步将会邀请一些消费者走进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教他们如何区别普通蔬菜和有机蔬菜。

“我们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绿色产业的规划,否则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国家“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强调。他举了一个例子,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所以许多地方都在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一吨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需要耗掉25万千瓦时的电,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目前还无法处理,二三十年之后它将成为中国一大环境难题。再加上我国生产的98%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都用于出口,表面上是在促进绿色能源的利用,实际上是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一种巨大耗竭。”

“在绿色产业迎来发展历史契机的时候,更需要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什么才是绿色产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中国绿色产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强调。

⑶ 怎样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我在东部发达地区调研中发现,农村曾经绿意盎然。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村里的很多树木被砍伐了,乡村绿色资源大量消失。未来我们的乡村应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进而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7月7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孔祥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生态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迫切性。

与会专家指出,发展乡村绿色产业离不开“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着力增加绿色资源,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着力提高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只要找准林业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就能够形成支柱产业,就能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成现实。

“在产业发展中,要注重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好地分享林业发展成果。要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提高林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要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高效便捷的信息桥梁,让优质特色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孔祥智指出。

⑷ 如何打造农业产业绿色发展之路

这个问题太大,写个提纲吧:
一、能法律法规保障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二、提高消费者、生产者的意识,只有优质优价才能保障绿色产业发展,只有消费者需求带动市场,生产者提高生产水平,才能使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制度标准和严格标准的实施。
四、加大农药、化肥等投入品限制管理,加大土壤改良。
五、减少工业、服务业等对农业的影响。
六、发展种养循环、立体农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太阳能、风能、植物能等清洁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工厂化的现代农业。

⑸ 为何说绿色金融能有效"赋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绿色金融不仅可“赋能”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引导实体经济步入绿色转型通道,而且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力量仍主要停留在政府层面,需要动员和激励广大社会资本提供更多绿色资金,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参与主体建设,培育和开发更多的绿色金融工具,拓展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其次,在微观层面,引导更多地方政府设立绿色基金,积极开发绿色指数与相关产品,引入更多民间资金进入绿色金融领域。同时,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地方出台适合本地的绿色金融实施方案,建立地方绿色项目库,为地方项目对接国内绿色资金。

再次,不能“关起门”发展绿色金融,要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积极吸引绿色外资,发展碳金融市场、环境权益抵质押体系,真正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绿色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

⑹ 如何使绿色食品产业得以飞速发展

一、绿色(有机)食品的内涵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有机食品是按照国际有机食品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并通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须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者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无污染产品。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整体性的生产管理系统,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由于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质下降,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实现卫生无污染。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市场预期期望指数较高。传统食品大多数都供过于求,而绿色(有机)食品适应人们追求安全、无污染营养食品的需求,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很快,明显呈增长趋势,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存在比较优势。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采用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生产,可减少甚至不施化肥、农药及各种添加剂。加入世贸组织又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应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越过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战略性措施。
四是有机农业生产比传统农业生产更有利可图,绿色有机食品不仅减少了人们对价格昂贵的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依赖,为农民节省了一定的费用,而且它的产量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更加稳定。
三、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建立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开创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要紧扣这一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实现农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崛起新跨越。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绿色食品总量增长,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发绿色有机水产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目标,为黑龙江农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建立适当的农业规模经营体系
农业生产就体现出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同时因为有了规模,也就比较容易推广新的技术。经营规模的扩大,大多是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实现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谓农业产业化,其本质就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来经营农业。我们应该把农业视为食品工业的原料产业。为了有效地保证食品的品质(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业希望降低控制成本,扩大经营规模是任何原料产业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对农业生产来说,就牵涉组织化程度及其管理的问题。
(三)要突出区域特色搞开发
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选准优势项目,开发主导产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避免结构趋同和产业趋同,形成独有区域产品特色,不仅要打好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这张牌,更要打好绿色品牌这张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比如绥滨场龙圆米业采取订单经营模式,坚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开发系列绿色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厂在保证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与农户签订合同,利用其种植的优质绿色水稻、玉米、高粱,实现产品的品牌效应。
(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绿色(有机)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保障。绿色食品的生产,应与现代化大生产相结合,在生产、加工、储存等诸环节中尽可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为原料的绿色食品粮食,要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技术、膜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增加绿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绿色食品的包装储运环节也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确保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高质量要求。
(五)树立品牌意识,创造绿色(有机)食品的名牌产品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法宝。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看有没有名牌产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这种意识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之中。绿色生产企业应注重绿色食品的深加工,并由目前主要生产A级绿色食品向AA级绿色食品发展,使绿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的企业加快名牌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应在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创造更多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名优产品,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近年来,绥滨农场大力扶持以绿色食品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北大荒这样的大型企业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我场的大成酒业、龙圆米业更是其中的领头羊,为本场的食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切实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针对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贸企业参与产品开发和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看好、产品开发带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要通过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争使我农场现有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达到或接近省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标准。对其它一些中小型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品优势,切实搞好企业重组联合、改制改造和实行股份制经营,壮大企业经营实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强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要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实行集中开发、连片发展、规模经营。要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步伐,重点建设集科研、良种繁育、生产、加工、交易、产品开发、综合服务于一体,且地域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带动功能较强的百万亩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基地,并配套建设现代化的综合市场,以此带动整个农场区域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奠定绿色食品大产业的发展基础。
(八)加强绿色(有机)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要根据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不同层次的技术要求,分品种、分产业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尽可能地向国际标准靠拢。重点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绿色有机食品质量,准接轨步伐,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创造条件。
(九)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一方面,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来我农场参观,用我农场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广泛吸引外资企业投向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货源,千方百计扩大我农场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我场还尽力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项目,真正做到绿色循环。绥滨农场土地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年产各类秸秆30万余吨,同时带动周边农场、乡镇也产出各类秸秆100万吨。发展秸秆饲料产业原料非常充足,我场正积极与多方洽谈,等待全国各界有识之士前来商讨,合作此类项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当前,制约我农场绿色食品开发的突出问题是绿色食品开发投入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努力创新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辅的多元投人机制。要本着有利于强化绿色食品开发与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和完善市县两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建设,设置相对独立的绿色食品管理机构,把绿色食品开发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理顺管理主体,增加人员编制,配置专职人员,从组织机构上保证我市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建设需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健康发展。

⑺ 推动绿色发展,继续加强什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推动绿色发展,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⑻ 企业的绿色发展包括哪几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节能产业。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推动节能产业发展,一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和装备。二要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继续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三要创新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业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一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二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三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四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四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目前几乎供应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到32.2%。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而现在开发量不足5000万吨标准煤,提升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展。生物质能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五是环保产业。研究表明,环保投资对GDP的投资乘数约为1.4,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约为3.1万亿元,增加GDP约为4.34万亿元。一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推动严重缺水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二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示范工程;实施城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三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此外,绿色经济还包括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⑼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历的必要性

一 绿色经济产生的背景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目标、合理使用能源与资源为手段的一种平衡式经济,是绿色增长和绿色发展在各经济部门中的表现形式,是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所依靠的重要经济形态。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经济、金融、贸易、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意识到环境投资对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贫困方面的贡献,并推动经济的“绿色化”,创造新的绿色工作机会,从而复苏和升级经济。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动力。二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绿色经济的基本内涵和我国当前环境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及战略目标是一致的,符合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所制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策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二)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建设的核心就是促进经济转型,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份额,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份额;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在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实现清洁生产,对传统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大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实现经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清洁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因此,从发展途径以及实现的目标看,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三)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从绿色经济的内容和作用方式看,不仅要加快建立更为清洁的、新的产业部门和经济增长点,以及更为清洁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把发展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经济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贯穿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再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在客观和源头上有助于促进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说,发展绿色经济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三 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驱动因素(一)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的政治意愿和战略方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二)发展绿色经济在中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中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1973年8月,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就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方针。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也实施了许多具体行动,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可持续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投资、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等等。这些行动和实践都蕴涵着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二者目标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同时这些行动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4.29%。正是因为这些蕴涵绿色经济思想的行动和实践对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矫正和修补,为中国在经济繁荣期内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未来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四 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阻碍和挑战(一)“高投入、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惯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高投入、高增长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推动发展的主要模式,向依靠资本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尚不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可能会使发展绿色经济、完成绿色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二)社会制度和条件不成熟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对绿色经济还没有清楚和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被动地执行中央关于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令,没有主动地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绿色经济,以及实现绿色转型需要哪些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调整与安排。此外,从环境治理结构看,尚未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保护公共治理结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经济综合决策的范围和程度非常有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和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不足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5%,如果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中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绿色投资将达到14.5%。但是产业投资方面,无论是在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如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还是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方面,目前还没有发布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技术创新方面,根据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情况看,目前技术引进较多,自主研发创新普遍不足,特别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缺乏核心与长期竞争力。五 我国未来绿色经济之路(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实施各种环境经济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增加绿色就业的岗位;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环保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绿色产业,尽快形成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能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使用,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二)优化经济发展指标我国承诺,到2020年力争做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很长时间以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将循环经济中的单位GDP的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化物)总量控制等减量化指标;产品循环利用率、废弃物质回收利用率等再利用指标;可再生能源比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资源化指标,纳入考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中;以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使经济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三)积极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研究绿色投资政策,促进重点产业的“绿色化”生产,加强对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和境外投资的引导;完善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生态补偿和绿色贸易政策;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组织制定环境政策配套综合名录,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和相关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改革垃圾处理费征收方式,适当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水平,有序推进环境立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四)加强各级部门行政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重视绿色领导力建设,把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战略发展层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日常工作;中央政府加强对跨区域综合性环境事务的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绿色发展和生态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绿色发展负责。建立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环保部门依法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环境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水平。(五)倡导公众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必须重视可持续生产体系与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为此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尤为重要。要以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重要手段,以政府绿色采购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有针对性的采购绿色产品,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采购绿色产品、节能产品、环境友好型产品。(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加强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加强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征集、分析环境舆情动态并积极应对。推进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推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试行职业资格化管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识。扩大公众参与的透明度,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更持久、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七)积极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实现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要加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对外交流,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二要与发达国家建立先进绿色技术的转让机制;三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践经验与有关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共享。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助推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促进各国绿色经济成长壮大。

⑽ 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是要合理的使用()的投入品

以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与绿色是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