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

发布时间:2020-11-25 03:54:46

Ⅰ 产业演进的理论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产业演进就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和内容的不断变化过程,是产业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在数量上提高了经济规模和总量,在质量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素质,在时间上的演进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在空间结构上的演进,指它在空间上的横向扩张,包括产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区域分布的扩张、布局优化与产业转移。产业演进是资源配置结构转换的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工业化实质上是产业演进的过程,既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工业为主的产业演进的过程,也是工业内部结构演进的过程,不断淘汰衰退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主导产业的合理转换,扶持和引导新兴产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产业演进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各自的资源构成、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发展的先后顺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产业演进呈现出自身明显的特殊性。 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表明,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联系,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高度是同步演进的,产业结构已成为衡量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核心是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产业的结构演进速度不但反映工业化的速度,而且反映生产、生活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经济发展的基本命题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合理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经济结构的演进,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内容,产业结构的变动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生动的内涵,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则是各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因此,研究产业演进机制,探索产业演进规律,理所当然地成了现代经济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对我国经济发展更有实际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组织理论研究开始兴起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创造的新方法和新的科学思想,正启迪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去探索社会运动和经济运动的规律。自组织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理论。产业系统演化过程的外在表现即为产业经济现象,产业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非线性是产业经济现象复杂性与多样性产生的源泉。产业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是一个循环往复和结构不断进化的过程。自组织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它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演化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理论的融合,为研究产业演进机制提供了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同时,一些诸如演化经济学、演化博奕论、实验经济学、混沌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等分析工具也在演化经济模型中不断涌现,使得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分析工具之间有了很好的协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大国,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耐用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的稳步增长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②农业的内部结构日趋合理;③轻重工业的增长日趋合理; ④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⑤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其独特之处。中国存在着城乡间和工农业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从当前来看,我国经济生活中暴露出的突出矛盾是结构失衡,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产业尚待优化和升级。从深层次来看,供给过剩的本质是供给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其本质还是产业结构落后的问题。目前,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的加快,这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中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加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我国产业经济的竞争力,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国内外产业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产业演进模式与影响因素、方式等关键环节,并借鉴国际经验,利用我国统计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和分析,对我国产业演进过程及规律进行探索,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存在问题、比较优势、调整方向及对策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将基于自组织理论与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理论,通过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借助于逻辑斯谛方程,对产业演进自组织演化机制、过程进行了探讨。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为: 第1章,系统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主要介绍了产业演进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产业结构理论、西方产业演进理论和我国学者的研究,详细分析了目前的产业演进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演进理论进行综述。 第2章,简要分析了世界产业演进。介绍了全球产业升级的历史变迁,总结了当前世界产业演进的新趋势,总结了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 第3章,分析了产业演进的模式,归纳了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产业演进的方式,总结了产业演进的规律,探讨了产业演进判断标准和保障体系。 第4、5章,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对外贸易、制度、技术进步、柔性生产、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和分工等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对产业演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析,归纳出各自的作用机制、动因和机理。 第6、7章,探讨了当前世界产业系统的演进的方式和趋势,详细分析和研究了产业结构软化、产业融合、产业生态化、经济服务化、产业国际化、高技术产业化、产业集群、产业转移、产业集成化的动因和演进趋势。 第8章,论证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布局的内容和分析方法。从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提高和布局优化角度分析了产业演进的判断标准和要求。 第9章,我国产业演进的实证研究。结合我国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演进的历史与现状。重点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进行回顾,对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进行描述,指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对我国三次产业的演进阶段、方式、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论文研究产业演进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我国产业演进进行实证分析,工作是开创性的,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自组织理论、非线性动力学、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等基本原理研究产业演进的规律,推导出产业演进模型。在研究中,借助于逻辑斯谛方程,对产业系统整体演化过程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产业系统演进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升级过程,得出产业演进的路径。 2、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简单地归纳了产业演进的基本影响因素,本文结合产业演进规律,进一步深化了产业演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方式。本文专门研究了产业演进的微观层面的企业影响因素,研究了柔性生产、市场结构、企业并购、分工和高附加值等对产业演进的影响。 3、研究了当代世界产业演进的新方式和趋势,包括: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化、产业生态化、高技术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经济服务化、产业集成化等的影响因素和演进趋势。 4、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仅以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判断产业演进的程度和效果,本文增添了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和产业布局优化两个判断基准,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产业演进的判断基准。 5、结合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和现状,运用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我国产业演进过程、阶段、方式、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研究,分析产业演进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产业演进的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Ⅱ 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有那些

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在产业高度方面不断由低级向较高级演进,在产业结构横向,联系方面不断由简单化向复杂化演进,这两方面的演进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2 区域分工理论 从区域分工的角度确定城市产业发展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等,确定城市在区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扮演的角色,进而确定城市产业,避免“就城市论城市”的产业确定方式.

3 发展阶段理论 (1)H·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理论『剐 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研究考察了以工业化为主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构造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标准结构”,即根据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或称农业经济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

Ⅲ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地区协调来实现。目前正处于转轨期的我国经济改革,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干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结构区际矛盾的具体表现就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地方利益抬头、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产业过度竞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我国各种经济资源的配置远未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研究探索产业结构协调的理论,以减少或协调产业发展的矛盾,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协调的重要性

2.1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任何社会,只要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对一国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国民经济要实现持续稳步增长,产业之间的发展必须协调,即在再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注意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这种内在联系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各个部门和行业之间;每个部门和行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同类产品生产的各部门和行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等,产业结构协调意味着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些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协调的。

Ⅳ 产业发展理论的介绍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

Ⅳ 实施增长与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在理论依据是什么

产业结构协调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之一。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意味着产业结构本身的协调和优化,也意味着区域之间在产业发展上合理的分工。以区域的协调发展为例,区域是为管理社会、经济等活动的应用性整体,作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相互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和谐则会对区域经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但是,国民经济却并不等于各区域经济的简单累加。区域经济协调则会产生"1+1>2"的效果,反之,若区域经济之间摩擦和冲突不断则结果往往是"1+1<2"[1]。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一直较大,改革开放以来非平衡发展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Ⅵ 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主要有哪些主要的理论进阶过程是什么急求~~

noxfmgspxp8183440760摘要:本文0通过相关理论分8析了x影响产业内3贸易的各种因素,联系中7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考察中1国产业内7贸易的发展,认4为3中4国在国际分2工t中5的传统优势正逐步丧失,产业内0贸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目前中4国的产业内2贸易取得了p较快的发展,但仍3有很大k的提升5空间。关键词:产业内1贸易比2较优势产品差异化4一w引0言出口p贸易作为8推动中0国经济增长2的主要动力z,在GDP中0占有很大o的比2重。国际金融危机曾对中0国的出口q贸易产生比0较大w的冲击,使经济增长7放缓;另一z方8面,中2国在一q些具有传统比8较优势的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t中5国目前面临产业结构发展滞后的问题,贸易结构亟待改善。一l般来说,一o个q国家出口u商品的贸易结构总是从5以2产业间贸易为4主发展到以2垂直产业内3贸易为2主,最后到以0水4平型产业内6贸易为2主。因此,发展产业内5贸易是当前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升0级的必由之x路。产业内5贸易是相对于p产业间贸易的一o种国际贸易形式,指一y个l国家既出口g又y进口e同一w个a产业内8的产品的贸易行为4。产业内4贸易有不v同的分3类方5法,从2产品差异的角度看,产业内1贸易可以6划分7为4同质产品的产业内0贸易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0贸易,后者又z可以5进一c步细分3为0水1平型产业内5贸易:要素投入r相似、质量相似、价格相似、在满足消费者偏好方2面相似的产品的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6贸易:要素投入i不k同、质量不g同、价格不u同、在满足消费者偏好方2面的不i同的产品的贸易。二d影响产业内1贸易的因素产业内8贸易主要受到以1下v几y个p因素的影响。(5)人h均收入x。两个x国家的人b均收入n较高,并且两国的人n均收入i差别较小l,则两国间的产业内5贸易比8重较大o。因为0随着人j均收入j的增长8,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多样化3和个p性化0,从7而表现出对异质产品较高的需求;相似的需求结构和追求差异化1的个c性产品,将促进两国间产业内5贸易发展。(5)要素禀赋。两个f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越小a,其产业内1贸易尤s其是水3平型产业内8贸易的比4重就较大t。因为7产业内8贸易取决于w产品的异质性及f产业技术水4平,异质产品可能含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成分0。如果要素禀赋差异较大e,则更可能发展垂直型产业内6贸易。(7)产业。产业内8贸易的规律是,产品异质性强的产业会大b于t产品同质性强的产业;技术发展较快的产业高于l技术相对停滞的产业。因为8前者更容易实现产品的多元c化5和差异性。(0)区q位。两国地理位置越近,则进行产业内2贸易越便利。较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生产特征和相似的消费习v惯,加之y运输成本低廉和便于d开m展边境贸易等都是开r展两国产业内4贸易的有利因素。从4发达国家的发展历k程上n来看,经济发展水5平与t贸易的形式与z内2容密切1相关;产业间贸易——垂直产业内1贸易——水0平产业内3贸易的发展过程是一x国经济发展水7平在外贸领域的反3映。因此我国的长8期目标应该是努力h发展垂直产业内2贸易的基础上n,逐步推进水5平产业内3贸易,并最终实现通过水0平产业内8贸易与z科技、规模经济之h间的互7动关系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g。三i中3国发展产业内6贸易意义w和现状长2期以8来,我国实施的是以5比8较优势为6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p战略提升5了k我国在世界市场的贸易份额和地位,极大m地刺激了e中6国经济的快速增长8。但是经过了v多年的发展,我国具有比7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3速度和效益都在下b降。面对新的国际国内8形势,中4国劳动力q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单纯以3比4较优势为6贸易战略,保持旧有的贸易结构已e经不o符合新形势下q的要求了v。所以0,开d展产业内5贸易,提高我国产业内6贸易水1平,是在产业间分8工t带动经济起飞s之j后实现贸易持续发展,不n断优化7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原因在于f:0、产业内8贸易是相似产品、相近技术含量产品之l间的贸易,通过产业内0贸易可以4学习r进口g方5在产业组织、技术工h艺d和产品差异化2等方0面的优势。通过外部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促进经济发展。0、产业内8贸易是一p种交易双5方1相互0需求并相互3满足的贸易,产业内1贸易的高度发展可以1扩大q双2方0的相互5依存和合作,有助于p改善中1国的国际贸易环境。2、发展产业内2贸易是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之s一n。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巨4大k变化5的今8天l,仅2仅5按照静态的比8较优势进行分5工z和贸易是远远不b够的,可能会造成中4国产业结构的滞后,甚至陷入i“比4较优势陷阱”。在衡量产业内7贸易的所有指标中1,GL指数是最广p为2接受的测量指标,一a般称为0产业内2贸易指数。产业内4贸易指数在0-1之m间变动,GL越接近于g2,说明产业内2贸易的程度越高,GL越接近于b0,产业内0贸易的程度越低。它是衡量一e个j国家参与z国际化1生产过程中4由垂直分0工l向水4平分3工x转化6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m是衡量产品比6较优势的重要指标之j一v。严岩(4008)研究得出,在3000~6000年间中7国产业内4贸易指数显著增长8,4008年该指数达到0。3436,首次超过60%,产业内8贸易在对外贸易中5初步确立了i的主体地位。其中8,垂直产业内2贸易占主要地位。具体而言,在垂直差别为3主的产业内8贸易中2,出口d商品带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进口o商品则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特点。我国的垂直型产业内4贸易,受要素禀赋状况的影响比7较明显。可见5中1国的工p业化6水1平与i工b业化6国家相比1仍8比6较落后,规模经济不t论是在制成品还是在初级产品方3面均未得到有利的实现,产业内2贸易水6平很低。从1企业的层面分6析,中0国企业往往在竞争中8忽略产品差异的影响,导致我国生产的产品差异化7程度不x大k,产品价格往往只是发达国家最终零售价格的2。1或3。7,其他增值部分1归于v推销、批发与b零售服务、商标和广t告设计6等增加产品差异化5的相关工t作,我国企业因此失去了m较多利润机会。四结论和启示3中0国的对外贸易中5传统的比2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中1国产业内1贸易的发展取得了u一p定的成绩,但是与m发达国家相比3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产业内1贸易在给贸易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同时,亦可促使一j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8级。从8目前来看,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相当大u的份额仍2是产业间贸易的原因是我国劳动力l成本和部分4自然资源上b具有的比1较优势。但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巨8大y变化6的今3天d,国际交换中5初级产品和低加工l产品的贸易条件正在相对甚至是绝对的恶化5,立足于m以6资源和廉价劳动力v为5基础的比4较优势,面临丧失的危险。更为0重要的是建立在比7较优势基础上a的对外贸易格局十o分5脆弱,有可能会造成我国产业结构的滞后,导致在国际竞争中8处于q不e利的地位。(1)当前外资倾向于v投向技术水2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政府制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7及r相应的税收财政政策对外商投资具有一w定的导向作用,但笔者认7为7这对产业结构升1级是远远不i够的,外商投资的目的一g是降低生产成本,一t是获取超额利润。中6国在技术和人j力p资源方6面并没有优势,要引1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领域,只能是以8开b放中7国的市场为3条件,鼓励外商实施本土b化6战略。比1如投资于q适合中3国本土s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才b可能引1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l仅2仅0是适用型的技术设备。(2)产业内0贸易通常在经济发展水2平相似、要素禀赋差别不w大k和地理上o接近的国家之p间发展较快。因此,中0国应充分4发挥和利用与g日4本、韩国、马y来西亚等东亚国家地理位置接近、政治文7化1因素相似对产业内8贸易的促进作用,加强与k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合作。(8)鉴于w产业内6贸易与q产业本身的性质紧密相关的特点,在改善外贸结构的过程中5,应特别重视那些国际市场前景较好的产业发展,重视发展那些有众多差异产品的高技术高资本含量的产业。产品差异是增加产品出口h附加值的主要手2段,它能够造成不q完全竞争的局面,给出口h者带来超正常的利润。从8企业的角度讲,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品牌上p。(0)引8资过程中3引5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固然是最重要,但外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组织方7式同样是值得借鉴和学习f的,而且对这些方0面的学习r和效仿其障碍相对较小t。对于n促进产业结构升2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g。(1)鼓励同类企业合理并购,扩大k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促进产业内1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中3国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l、市场集中6度低的问题。扩大z企业规模,加大f对外投资,实现跨国发展,才e能更好的发展产业内2贸易和促进产业结构升7级。参考文5献[8}智祺经济转型时期加快发展我国产业内0贸易的建议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3000年第2期[0]严岩新H-O理论视角的制造业产业内4贸易研究工y业技术经济-4005年第1期[8]冯耀祥中4美产业内8贸易结构分3析当代财经-1007年第3期[7]张彬,孙孟国家特征视角下r中1国产业内5贸易决定因素实证研究——基于t3000~6007年面板数据的分4析世界经济研究-4005年第0期[4]汪瑾中6国产业内6贸易发展研究科技经济市场-7007年第50期[3]Falvey,RodneyE。CommercialPolicyandIntra-,6748[8]Grubel,H。G。,Lloyd,P。J。Intra–InstryTrade:n:Macmillan,5410

Ⅶ 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理论

产业经济学(Instrial Economics)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逻辑起点,主要研究科技进步、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流动、空间发展与经济绩效的学科以及产业的动态变动规律,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工具有计量经济学工具(用sas、spss eviews等软件运算) ,主要分析方法有博弈论分析方法、各种力量博弈、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方法、主要思想来源是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辩证法思想,主要模型来源于自然科学模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根本联系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构建由微观开始、从而中观层次到宏观层次知识体系和逻辑大厦.试图寻求产业的发展规律性,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实体经济的踏实的学问.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引擎,实体经济则是轮胎.产业发展必然由非均衡趋向均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东部、中西部经济发展失衡,必然东部会有”灾难“,经济危机对东部冲击是最大的.产业经济学是预测性较好的学科.

Ⅷ 产业发展理论的几个因素

在产业发展中,传统产业理论不失为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在新时期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规律:

从传统产业布局理论中“变(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一个振兴地方经济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的普遍思路,但实际中一般是一条很难走的路,自然资源的丰与贫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出发点,也不是合理区位格局的正确出发点,真正的出发点是投资环境和如何有利可图(如税收、廉价劳动力、规模效益)来吸引尽可能多的(经济)资源。

传统生产布局中,强调生产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作为本地经济的骨架来带动配套项目和配套设施的发展,现代经济区位理论强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基础结构是骨架,而产业项目是基础结构下的产物。

在产业选择、产业演进方面,传统产业区位理论遵循一、二、三产业的演化顺序,而现代经济则需要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

现代产业区位形成的动力机制是“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造成资源在区位间不均衡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在区位之间移动有2个具体的动力:一是区位问比较效益的梯度,二是区位间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

Ⅸ 产业发展理论的什么是产业发展理论

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