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区域农业发展与产业区布局
浙中、浙西南区域具有承东启西的经济传导功能,是“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通道,经济发展与产业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交通走廊地带。从农业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分析,本区域今后要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最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以及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从本区地形地貌和农业资源特征分析,浙中地区具有走廊式构造盆地、阶梯式层状地貌和对称式分布的土壤,平原、丘陵、山地齐全;浙西南地区以中低山为主,山地面积广大。因此,根据浙中、浙西南区域这一特征,结合农业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可以将本区域划分为两个农业亚区(图版Ⅹ-4)。
1.浙中综合型农业亚区
根据本区所处区位条件、资源特征和产业优势,农业以维护中部丘陵盆地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为主,重点发展高山蔬菜、花卉苗木、畜禽、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竹笋、绿色无公害稻米、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浙中地区农业产业水平。
2.浙西南生态型农业亚区
本区是瓯江、飞云江、鳌江、灵江等水系的发源地,也是下游平原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因此,农业将以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积极打造浙江省的“绿谷”,重点发展食用菌、竹(笋)业、中药材、茶叶以及特色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
Ⅱ 区域农业发展与产业区布局
从浙东南沿海区域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本区港湾众多,岛屿、港湾相互交错,陆域地貌以滨海平原、丘陵山地阶梯式向内陆延伸,同时区内拥有温州、台州两大中心城市,以及温黄、温瑞两个沿海平原。根据《温台沿海产业带农业发展规划》,本区域农业发展将以产业化、外向化、特色化和绿色化为方向,积极打造温台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区,加快建设农业块状经济群,形成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逐步把本区域建成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外向型农业生产区。因此,依据上述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结合本区域区位条件、农业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方向,可以将全区域划分为:沿海滩涂、岛屿渔旅型农业亚区、东部平原外向型农业亚区、南部平原都市型农业亚区、北部丘陵山区特色农业亚区、西南部丘陵山区生态型农业亚区(图版Ⅹ-3)。各亚区农业发展总体定位与方向见表10-2。
表10-2 浙东南沿海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发展区
Ⅲ 什么是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我区产业规划现状及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规划的重要指导作用。进入“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也是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产业规划的滞后制约了我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突破规划瓶颈,成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区产业规划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如“十五”计划中的各产业计划、夷陵区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夷陵区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夷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夷陵区绿色资源产业化开发规划等,为指导我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区产业规划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区经济发展。
1、规划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从近几年全区的发展来看,我区产业规划工作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认为规划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的产业规划制订也是应付上级要求,没有认真组织实施。
2、整个国民经济产业规划体系还不健全。由于种种原因,我区目前许多产业规划还是空白,各行业主管部门习惯于用年度工作计划和文件去指导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和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体系尚未建立。
3、产业规划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从“十五”时期以来的我区经济发展来看,我区经济发展经过短暂的调整期后,又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同时也是困难挑战制约加剧期,“四大瓶颈”对加快发展制约作用日趋明显,加快全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刻不容缓。现在我区产业规划相互之间,产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之间缺乏衔接与统一,有的还存在一些矛盾。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之间、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我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全市产业布局之间等都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二、对策及建议
1、提高对产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市场对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放弃。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政府各项经济和行为的前提和依据。区委二届三次全会已提出要着力突破“四大瓶颈”,消除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区政府在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安排了农业、工业、旅游、物流、信息等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部门正在编制相关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指导产业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
2、建立健全我区产业发展规划体系。针对我区目前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体系尚未建立的现状,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全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制订和完善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全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发展规划、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房地产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制订,形成较完善的全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完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我区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完成农业中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发展规划,磷矿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完成全区旅游总体规划修编。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重点行业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措施及政策保障,指导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迅速启动夷陵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为了把开发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省级开发区,成为全区最具有潜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和经济龙头,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其发展。要以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为重点,制订科学的“一区五园”发展规划,在未来5至10年把开发区建成有夷陵特色的现代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明确产业规划制订要求,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制订出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是要加强研究,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发扬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在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健全规划咨询制度,组织专家队伍,完善咨询形式,形成规范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三是规范程序,依法编制规划。国务院《规划编制条例》出台后,各类规划都要严格遵守。四是衔接协调,形成合力。各产业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相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相衔接。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五是强化深度,增强可操作性。规划必须有具体项目和指标。在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的同时,还要做好重大工程的筛选和指标论证工作。研究提出引导行业树立正确发展观、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手段。
目前规划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规划、轻实施的现象,一些规划制订时轰轰烈烈,制订出台后便无声无息,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重大产业布局、发展方向、重大工程论证上政府要按照规划切实做好指导协调工作,确保我区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Ⅳ 从经济普查看二三产业布局与结构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以及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和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已经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为我们全面理解中央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述、分析以及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相关要求,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例,原先地位作用较弱的私营企业异军突起,表现了很强的增长势头。2013年末,全国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4.5万个,从业人员603.3万。其中,国有企业的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分别为1.0万个和55.7万人,分别占2.9%和9.2%;私营企业的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分别为19.6万个和225.3万人,分别占5.7%和37.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国有企业平均每个法人单位的人员规模是55.7人,私营企业的平均规模为11.5人,从这样的数据对比中可以体会国有企业的实力和私营企业的活力。
过去5年中国经济变化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各种“总量”的“做大”,而是产业结构的持续改进,以及这样的持续改进对未来变化的预示。
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最大特点。2013年末在我国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占比由2008年的69.0%提高到74.7%,从业人员占比由2008年的42.4%提高到45.9%。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在发生一些趋向于“产业升级”的变化。2013年与2008年相比,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6.9%提高到9.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2%提高到1.6%,房地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2.0%提高到2.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2.8%提高到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6%提高到2.3%。
制造业“腿长”、服务业“腿短”是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2013年末我国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45.7%和54.3%。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第三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值得期待和给予政策关注的过程。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既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释放提供空间,也能为中国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提供产品来源,同时还能为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催化服务。
Ⅳ 义乌小商品城的产业布局和发展
不小商品城的产业全国出名,所有的批发都去义乌小商品批发,所以他以后地摊生意发展,他能有很好的发展
Ⅵ 区域农业发展与产业区布局
独特的区位抄条件和农业袭自然资源特点,使得浙东北农业区具有发展都市型、外向型农业的优势。根据《环杭州湾产业带农业发展规划》,本区域农业发展将以都市化、产业化、国际化、绿色化为方向,主动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圈,力争成为接轨“大上海”都市农业的前沿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领航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先行区、生态农业建设的示范区。奠定其在全省农业中的核心和龙头地位。
依据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结合区域区位、农业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以将全区划分为6个农业亚区(图版Ⅹ-2),即杭州城市生态农业亚区、嘉湖都市农业亚区、宁绍创汇型农业亚区、舟山沿海岛屿生态渔业亚区、东部丘陵山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亚区、西北部丘陵山区生态型特色农业亚区。各亚区农业发展总体定位与方向见表10-1。
表10-1 浙东北都市型、外向型农业发展区
Ⅶ 嘉定新城的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以嘉定新城主城区产业现状为基础,实现主城区由工业性城区向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区的良性转变。
(一)第三产业
以完善主城区服务功能为基础,以增强主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与吸引力为目标,促进第三产业扩大领域,提升层次,完善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第二产业
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土地收益,梳理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培育和发展清洁型、广就业的都市型工业,积极推进嘉定市级工业区(南区)的建设。对规划区内与城市功能布局不符和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工业企业,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整治。嘉定新城主城区规划范围内现有大部分工业用地将得到整合与梳理,集中建设市区级工业区(南区)。规划在集中城市化地区保留都市型工业。适度发展楼宇型工业。
(三)第一产业
合理调整规划区内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以休闲旅游为主的体验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Ⅷ 美国和印度在产业发展及其布局的相同之处
全球三轮产业转移?!这话,你那来的?!全球产业的转移都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啊!不存在你说的(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吧?!比方,我们国家大张旗鼓现在要进行的产业升级,其实就是在做产业转移!我们国家现在正在悄悄地从主要以高耗能的产业向低耗能的产业去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很多的会破产,也会有很多的作大或兴起,大城市会出现服务业大发展的现象! 还有的因为不能作到自己的产业升级,被迫会把产业转移到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去(像印度,越南,南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