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发展
以街道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机械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散地。重点引进汽车、摩托配件生产企业、新材料生产企业、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等。
㈡ 城东街道的经济发展
城东街道工业发展迅猛,辖区内有浔美工业聚集区,是丰泽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能力强,是吸引外资和产业集聚的高地,现已发展成为丰泽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城东街道自组建已来,立足本地资源,突出发展街居经济增强财政实力、提高开放层次实现跨越式飞跃的发展思路,在加大山上城东、海上城东等城市特色农业综合技术开发和巩固支柱产业的同时,已完善投资软硬件设施、营造优越宽松的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在载体建设、财税拓展、优化结构、招商引资、强化服务上下功夫,从分发挥项目和工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机构调整,不断推进“名企业”、“名市场”品牌建设,大力开发城东腹地,主动承接中心市区的产业外移,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街道共有各类企业504家,其中,三资企业47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自营出口超500万美元的有2家,另有1家企业进入首批区级“名企业”培育行列。已初步形成了树脂工艺、轻工机械、建材陶瓷、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五大支柱产业群体;主要产品有雪花啤酒、树脂工艺品、机械零配件、运动休闲鞋、包装彩印等几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及地区。
㈢ 乡镇的街道旁主要有什么资源适合发展什么产业
乡镇街道旁,就是每天要面对车流、人流。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位置面临的过往人群比较多,这些人群的饮食、住宿等就是潜在的消费市场。他们的主要资源是市场资源。为这些人服务,就是这样所处位置的优势所在。
如果要创业,在这样的位置就最适合发展第三产业。如饮食、零售业,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可以看作是将农村的一些普通产品向外推销的一个重要窗口。
实例1:乡镇路边的百货店
某乡镇位于国道旁,当地有逢一定时间赶集的习惯。在改革开放之前,一位当地的农户身体不好,还有某些残疾,干不了农活,只有依托路边的条件,把临街的三间房中用一间开了个小卖部,买点日用杂货,惨淡经营。改革开放以后,市场开放了,瞅准这个机会,该农户扩大了经营规模,把临街的三间房全部改成门面,经营范围扩大到服装、小农具,再加上原有的日用小百货,还雇了人帮忙。与以前相比,营业额扩大了十多倍,利润也扩大了数倍。短短几年的功夫,盖上了新房,还支持了后人的出国留学,生活也有很大改观。
这个例子说明,虽然创业者有一定的缺陷,但只要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创业项目,充分利用位置特点和从事商业的优势,扬长避短,同样可以获得成功。与此相似的还有很多很多。
实例2:张师傅的流动“烧饼”摊
“烧饼”是武陵山一带人们喜爱的小吃。它是用发酵过的面粉、肉末、葱花、芝麻,再加上一些调料做成面饼,在一个特制的火炉里烘烤而成。烧饼出炉时,那黄灿灿的外表,散发着含有肉、油、面以及调料的香味,十分诱人。这里说的“烧饼”摊,主人张师傅是一位年近50的妇女,丈夫因病过世,因长期治病,背了不少债务。为了还债,儿女在外打工,她自己也撑起一个烧饼摊。张师傅花3500元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用1500元制作了一个带支架小拖车和面板,另用900元买了一个烤烧饼的火炉,开始了她的烧饼创业。开始,人们并不是很接受张师傅的这个烧饼,因为竞争厉害,她的烧饼并不出色,同时还有很多别的食物可以选择。她并不气馁,一方面虚心向高人请教,一方面自己试验改良。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她生产的烧饼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回头客也逐渐多了起来。经过市场调查,将主要顾客人群定位在学生和一些需要赶时间的上班族身上。早上,她将机动的烧饼摊拉倒当地学校附近,供上学的学生早餐食用;之后,又把流动烧饼车开到其他流动人群较多的地方。由于烧饼廉价,方便携带,味道不错,也很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很受欢迎。不少时候人们为了买到烧饼,还要排队等候。一些顾客还将烧饼作为访亲的礼品,一次买几十个,带到广州、海南,送给外地的亲人。张师傅现在还是每天烤着自己的烧饼,实现着她的创业梦。
这个例子说明,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带,常规的自然资源会因为人员的集中而变得难以寻求,但是作为某些产品的消费市场却变得多了起来,也就是市场资源量增加了,创业的方向也要围着这些资源的变化采取决策,才容易获得成功。
㈣ 新海街道的经济发展
新海街道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专年完成内联客方到位属资金1.62多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07.8%,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区率先完成考核指标。协税护税突破20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力争计划。狠抓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方式,完善奖惩机制,加强招商引资的保障措施,以浦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突出招引大工业项目进驻园区,努力在全处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协税护税工作。加大对协税工作的人力和经费投入,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切实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培育产业特色。全力打造好盐河南路特色餐饮一条街,和推进海连西路商务休闲街的建设,形成产业特色,树立高雅、高档的新海形象。强力抓好招商工作。认真总结去年在招商引资的经验教育,狠抓投资软环境建设,以满优质的服务引吸外来投资者前开发,落实激励措施,提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街道营造人人招商,个个协税的强烈发展氛围。
㈤ 允景洪街道的产业发展
2010年,辖区(街道所属)企业生产总值达25744万元,比上年增长3.8%,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5118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8550亩,粮豆总产量达1591吨,农民人均占有粮219.6公斤;年末胶园面积达83087.2亩,开割面积达26708.2亩,干胶总产量达1972吨;家禽存栏数29659只,生猪存栏数3392头,肉类总产量164.8吨。年末胶园面积达58814亩,比上年增长11%;开割面积达23321亩,比上年增长12.3%;干胶总产量达1864.7吨,比上年增长12.2%。茶园面积达25.5亩,采茶面积达14亩。2007年,街道辖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6852万元,比上年增长36.4%,第一产业(农业)产值7068万元;第二产业(工业)产值4149万元;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产值5635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7588万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人均纯收入4260元。3个“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及2个山区村委会粮豆播种面积达13403亩,其中水稻4141亩。粮豆总产量达2967吨,农民人均有粮433.8公斤。
㈥ 城区街道的经济发展
城区办围绕一个核心(三创两提升),突出五大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党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东工(耿东工业园区)、西科(西部科技园区)、中商贸(中部商贸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创建河东富裕文明强区),狠抓三个重点(稳定、调产、城建),做大四篇文章(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城市建设,推行‘四个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争先发展,把城区办建成河东富裕文明强区”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做转型跨越、争先发展的排头兵,为建设绿色富裕、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城区办位于市区中心,是河津东西战线最长、人口密度最大、地理位置最特殊的乡镇办,党工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办近10万干群,扑下身子,真抓实干,2010年全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5元,开创了城区办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城区办主导产业有农业、工业和商贸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及商贸市场有:
山西曙光煤焦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办百底村东北2公里处荒沟地,占地面积58. 424公顷。公司组建于2003年,现为集采煤、洗煤、炼煤、化产、发电、制砖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企业。公司下辖二厂、一矿、三个子公司(诚信焦化厂、洗煤厂、船窝煤矿、电力公司、建材公司、运输公司),注册资本金20170万元,有员工1750人,目前已形成年产40万吨原煤、120万吨洗精煤、60万吨焦炭、15兆瓦/小时煤气发电量、6000万块矸石标砖及一定数量粗苯、硫铵等化学产品的生产规模,产品远销国内外。现总资产超过15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10.8亿元,实现利税2.2亿元,利润2.6亿元。
山西达康铸业有限公司是集原煤洗选、铁合金冶炼、健身器材铸造、煤气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福利企业,位于河津市东10公里的西王达康工业园区,占地500余亩,现有员工1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公司产业结构为年产10万吨的健身器材铸造、120万吨原煤洗选、2×3000KW煤气发电机组和年产20万吨的铁合金生产线。公司生产的“达威”牌杠、哑铃健身器材出口远销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山西安民集团是山西省著名的民营企业,总部设在山西省河津市东都商城八区,在册员工350人,拥有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技术骨干100人。集团公司由安民房地产、安民木业、安民装饰设计、安民家私汇展中心组成,是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为特征的综合性经济组织。2010年8月通过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大体系认证。集团注册资金为6880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为两亿元。
河津东方冶金有限公司于1998年注册成立,位于河津市城区街道办郭村村南,南接108和209国道,北临侯西铁路和侯禹高速公路。是以金属镁为主导产业,集焦化、洗煤、冶炼、贸易为一体的节能环保型民营企业。公司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员工200余人。
东都商城筹建于2002年6月,2004年3月18日剪彩试营业,东都商城总占地400余亩,总建筑面积28余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目前已建成20个经销区,30个各类展厅,一个仓储区,可容纳1000余户商家,吸纳就业人员2000余人。全商城拥有资产2.0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8亿元,09年销售额2.98亿元,年利润800余万元,年上缴税费20余万元。
河津市津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又称小关市场,始建于1990年,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来,紧临河津客运站,北依龙岗路,西靠汾滨街,东连欧式一条街,南接108、209国道交汇处,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现有各类门面400余间,交易大棚5个、7000平方米,摊位150多个,固定客商300余家,场地全部硬化,日均销货量350余吨,日交易额300万元以上。市场年利润300余万元,带动农户4000余家,客户获利2000余万元,市场年销售额11.7亿元。
河津市龙门购物广场位于河津市中心,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350米,面积116亩,综合市场建筑面积68770平方米,共投资5200万元。市场中间六大排,12栋楼。一层门面468间,分小百货区、日杂区、家电区、鞋帽区等;二层门面456间,分成衣区、童装区、针织区、家室用品区等;主楼两边二个散摊区,东面散摊区经营蔬菜、瓜果、粮油、调料等商品,西面散摊区经营成衣、百货、小五金等商品,市场东西两边一边一条餐饮街,餐饮街集体建现代化设计11栋楼,三层共300余间100余门面。
温州步行街座落于河津市振兴东路黄金地段,占地47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建设投资7000多万元。它是一家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商业中心,时尚的现代建筑、高雅的商业文化、繁荣的市场气息,昭示着商机无限,孕育着生意兴隆,名品、品牌、名店荟萃,被誉为“温津购物天堂”。同时,它汲取了国内商业步行街的精华,采用全敞开式规划、两侧分设车行铺道,打造阳光下的专业步行街。
㈦ 龙华街道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龙华由一条不到百米长的小街,发展为建成区面积达15.01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区。辖区有各类工业企业8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0家,生产领域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自行车、塑胶、玩具、卷烟等各个行业。知名企业有富士康、德美、力劲、好日子卷烟等。第三产业已成规模,成为深圳中北部金融、商贸中心。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有成人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40多所,成为宝安区首个“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街道”。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广东省教育强镇”等殊荣。
经济基础良好。辖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生产领域涉及通信设备、计算机、机械制造、塑胶、玩具、烟草、服装、钟表、印刷、医疗器材、家具等。有富士康、领威科技、富安娜、信隆实业、稳健实业等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商贸业繁荣,形成了“一核心多商圈”(以华润万家为核心,辅以大润发、龙华天虹、国鸿、南方明珠等商圈)的商业布局体系,3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设施14家,各类店铺、小型企业2万余家。
2008年龙华街道地区生产总值为406.86亿元,比上年增长4.1%,经济总量占全区(不含光明新区)的21.38%,居全区首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占全区(不含光明新区)工业总产值7025.02元的40.14%,比上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860.11亿元的17.78%,比上年下降了3.1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区(不含光明新区)工业增加值1156.68亿元的29.19%,比上年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3527.77亿元的9.57%,比上年下降了1.19个百分点。2008年工业增加值率11.97%,比上年增长了0.49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工业产业规模辐射增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70%,逐渐形成了部分产业的规模效应辐射,带动了特色产业群。
二是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投资需求的强劲增长,外贸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消费需求,而且为企业扩大生产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带来可喜的前景。
三是财税收入呈现良好态势。1-3季度,我街道预算内财力1.76亿元,同比增长5.9%。龙华、民治、大浪三街道共完成税收总额67.77亿元,增长42.9%,其中:国税51.28亿元,同比增长38.1%;完成地税16.49亿元,增长60.3%。
四是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56.78元,比上年增长7.86%;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874.76元,比上年增长1.19%。
㈧ 礼乐街道的产业发展
礼乐街道党政班子结合自身实际,将礼乐街道发展定位在“城郊工商业重镇(街)”,并提出“承接市区辐射和延伸带动作用,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推动三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
打造行业品牌,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近年来,礼乐街道以江晟机电为龙头,逐步形成以机电产业为主体的机电工业城,总规模1500亩,并获得省级“中小型机电专业镇”称号。同时,以循环型经济为新起点,将化工产业培育成为另一个新的龙头产业,逐步建立了一个以长优、银帆等一批循环性经济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带。目前,机电、化工两大支柱产业为拉动礼乐工业经济提速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承接市区辐射,促进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礼乐街道依托目前日趋完善的交通骨干网络,将第三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为物流商贸、饮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实现由物流促流通、由饮食服务促消费、由房地产聚人气。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利生汽车城为龙头,集品牌经销、二手车交易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汽车物流中心;以丰泽园为龙头的礼睦路餐饮带,形成田园特色饮食地带。同时,礼乐街道正充分利用轻轨在新民设站的契机,努力把新民轻轨站周边建成一个集商业、物流、服务业于一体的第三产业集群。
发展城郊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加大对腊味行业的整治,礼乐传统的腊味行业终于摘除省“打假警示区域”的帽子,如今礼乐许多腊味企业获得了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以及ISO质量体系认证、QS食品认证等。礼乐街道还依托万亩农田保护区,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使农田保护区成为路相通、桥相连、交通便利的城郊休闲旅游农业基地。一村一品的农业格局,为礼乐农民致富走出了新路子。
㈨ 洛城街道的产业发展
每年一届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该街道召开。近年来,该 街道以绿色食品基地为依托,以农发集团为龙头,成立了蔬菜安全生产协会和病 虫害防治中心,完善了蔬菜检测体系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指导网络,全街道无公害 蔬菜面积发展到3.8万亩, 形成了普通菜、精菜、特菜、特果、食用菌、保健菜 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种植格局,年产蔬菜3亿多公斤。所有蔬菜实行统一指 导、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包装上市,“洛城”牌特菜的知名度和含金量进 一步提高, 产品销往全国2 0多个省、市和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街 道绿色食品基地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绿色食品基地”、“无农药残毒放心菜 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场地挂钩’蔬菜生 产基地” 。到2005年底,该街道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1000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 面积达到23000亩,有13种瓜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寿光市东城工业园坐落该街道,面积30.13平方公里,园区内柏油道路 15条, 全长35公里,配套排水管网实现了南北贯通,配套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4 万立方米, 配套110KV变电站两座,其它“八通一平”设施逐步完善。现已安置 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06家,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竹木加工、饲料加工、制药、 食品加工为主的行业格局。 2005年,该街道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亿元,完 成工业投入13.6亿元。
㈩ 伍佑街道的产业发展
近年来,围绕盐城大市区建设的发展策略,伍佑经济全面提速,工业发展全面转型,城市化建设迅速融入大市区发展轨道。
——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街道将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蕴藏的潜力和优势,积极承接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辐射带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尽快在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旅游业等方面快速突破。
——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新长铁路、204国道、通榆运河、串场河纵贯伍佑,开放大道、南环路、西环路、人民南路、解放南路、胜利路等市区道路网络的快速建设,伍佑将全面融入市区5分钟快速交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盐城市区南大门、都市发展主街道。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坚持规划先行、镇当城建的理念,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推进,建城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房地产开工建设近10万平方米。综合保障配套完善,区域内现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各一所;自来水管网实现与市区并网供水;污水处理与市区管网并网工程即将开工。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连续五年被评为省文明创建先进单位。
随着盐城打造沿海特大城市战略的实施,赋予了伍佑街道更重的历史使命。未来的伍佑,必将是一座城镇繁华、产业兴旺、绿色宜居的都市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