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光伏产业为什么发展迅速
一、价格优势。国内的电力资源便宜,方便产业发展。
二、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光伏产业是重点。
2.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未来前景广阔
太阳对于人类是永恒的能源,而且环保稳定,能量巨大。
现在对于太阳能主要是 光伏利用和 光热利用
光热利用在有些地方已经普及(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
而光伏利用才是重点,暂时来说光伏的转换率还过低,成本太高,不能推广普及。
不过随着人类的技术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必将成为主流。
求采纳 可以追问哦
3. 光伏产业在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的前景怎样
前瞻网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但是随着集中内式光伏电站的大规容模建设,一些问题已经有所显现。部分地区用电量低,已经无法完全消纳这些电量,并且受到电力系统接纳能力限制无法大规模发展。因此,鼓励东、中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发电,鼓励自发自用,成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分布式能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资料显示,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目前,浙江、山东和广东等省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较大,预计到今年底,将分别达到60万千瓦、40万千瓦和40万千瓦。部分省份还在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项目管理方式。江苏开展了工业园区光伏发电集中应用、光伏示范村(小区),风光互补、渔光互补、农业大棚光伏应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形成了政府协调推动、发挥企业作用、统一规划的项目开发模式。
希望可以帮到你 还望采纳谢谢
4. 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制约性因素分析
(一)技术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太阳能光伏发电未在我国得到广泛利用,其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就是技术,技术的匮乏导致太阳能发电成本相当高,是煤发电的11—18倍,并且在提炼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污染,本应环保的产业成为污染性产业,其原因归结为中国光伏产业本身起步晚,太阳能发电在最初也未像日、德受到国家的重视,技术人才紧缺,在众高职院校中,仅有约30家设立相关专业,加之美、日、德对此技术的保护,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技术至少落后10年,主要的一些原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靠进口。
我国多晶硅的供求量大致处于上升趋势(2012年因“双反”问题影响除外),并且需求量的上升速度快于产量,可见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制约,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多晶硅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因此,技术成为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光伏产业,没有资金的投入,技术得不到研发,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都依靠国外进口,由此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将不能在国内市场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二)对国外市场依赖性高
在光伏产业链中,我国主要生产的是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这一低技术、低投入、短周期环节,由于近些年欧洲、美国等一些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国家对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光伏产品也急剧增加,但市场的95%在国外,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为欧洲、北美和亚洲。外国市场稍有变化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甚大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由于国外市场的广阔,使得光伏企业忽略了并且不愿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
(三)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光伏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归科技部门,新上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归发改委高新处,应用发电项目归发改委能源处管理。光伏产业归多个部门管理,需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因此造成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去起草制定关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植计划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
光伏发电在我国主要的应用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并且由于电力部门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以致网型的光伏市场在国内并未真正启用,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曾指出:“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尽管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相应的配套政策却是缺乏的,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植力度小,“收购上网”等扶植政策在我国目前仍旧是遥不可及,与日本等早已实行光伏上网的国家相比,中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不够成熟,实行力度不够强。
5.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发展市场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同时宣布将在6月6日至8月6日间先征收11.8%的税率,若磋商未果,此后税率将提高至47.6%,这将对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构成巨大的冲击。欧盟对华挥出光伏双反大棒后,6月5日我国商务部提出反制措施,将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如此境况下,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调整市场是当务之急。在2012年7月欧盟委员会对我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之初,我国许多光伏产品企业已经开始转移未来的市场重心,逐步降低了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份额,转战日本、澳大利亚等新市场或国内市场,目前日本等新市场的需求量已经出现放量增长势头。
从近期一些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日本等新市场已经打开:晶澳太阳能一季报显示,毛利率终于由负转正,日本市场开拓初战告捷,并开始进行澳大利亚市场的布局;6月5日上市公司向日葵公告称,与日本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 Co.LTD.签订了4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合人民币1.71亿元,占到公司201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3.95%。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将受益国家政策强力推动,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大幅提高。中国的光伏产业目标多次调整,从之前公布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1GW扩大到35GW,说明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态度。
后续国家还将出台对光伏产业在上网、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系列的举措为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未来几年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我国现处于黑暗中的光伏业指明了方向。(摘自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6. 中国光伏产业。
优惠政策:光伏产业
1、从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从全市光伏企业产生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中集中20%的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滚动使用,作为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光伏企业下列项目:
(1)项目建设;
(2)关键技术攻关;
(3)人才引进和培训;
(4)新产品开发。
2、创建光伏产业园,对经过省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的项目来光伏产业园实施转化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创业资助资金。
3、光伏企业投产后,第一年、第二年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第三年至第八年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国外、境外客商投资的光伏企业在享受完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后,再由受益财政将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50%延长三年奖励给企业);第一年、第二年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第三年至第五年由受益财政按其当年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25%奖励给企业。其奖金全部用于企业项目建设。
4、对光伏企业新建或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争取国债、技改财政贴息及其它专项资金支持。
5、对涉及光伏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不高于收费标准20%的比例收取。
6、对硅料、硅片生产企业生产用电按0.48元/度(含各种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的价格结算。省政府另有规定时,从其规定。
也是摘抄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7. 未来中国光伏产发展怎样
光伏产品,最急需的是技术上的突破,晶硅为核心的光伏电池技术,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技术冠以“新能源”本身就是一个伪科学,这也是国内一直未能大规模应用,政府不能给予高额补贴的主要原因。就目前20-30年,人类能源解决方案依然是水电和核电,特别是发展安全、可靠的核电。核裂变和聚变产生的能源不仅仅是巨大,而且是连续的,并且是可行和安全的,事实上,核电的污染可以接受,并且发电的成本极低,当然岛国那事就不说了,它是报应以及活该,在强地震带发展核电自找死路。
的确,太阳能这将是人类能源安全和保障的最终趋势,但是人类对太阳能采集的技术还是太落后了,将来有可能的突破,比如超远程无线能源输送,可以把体积非常大的薄膜电池组件在轨,不间断接受太阳光照射,这样采集太阳能的能力就将非常强大,还有如温差电池,利用太空中太阳光照射面与背光巨大的温差来发电等。但不论技术如何突破,它都不应该是以硅为载体的,因为在提炼硅的时候,消耗的能源,产生的污染过于巨大。
中国光伏,把污染留在国内,把清洁能量奉献给发达国家,这样的产业是得走向消失,走向死亡。
8. 中国光伏行业前景如何
光伏产业,实际就是----被某个风投加财团等==========被忽悠局、被陷阱局了啊!回
是以气候变暖伪答命题----做忽悠局、做陷阱局的产物,等着同情、哀叹那些光伏的倡导者们吧!!!
聪明的人请不要进入!省市的号号们赶紧找悲果的啊!
9.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
光伏产业启动国内需求市场,无非是从自建光伏电站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两方面着手,而业内向往的光伏发电走入普通家庭,目前还是画饼充饥。中利腾晖负责人认为,如果中国光伏企业想继续发展,就要改变策略和方法。原来国内光伏企业是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在国际市场打拼,这条路现在已经走到尽头。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要度过‘寒冬’,必须摆脱光伏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创新技术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挖掘国内市场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
10. 中国的光伏产业以后会怎样发展
随石油及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光伏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智能电网发展完善后,并网是大势所趋。预计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明年下半年会有好转。
以后仍然以专业化、品质为主。选择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