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青岛需要发展哪些方面
青岛城市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年来,青岛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快节奏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容量增加,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990年12月,青岛市所辖的五县全部改为县级市,形成中国第一个城市群,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青岛市加快了发展步伐。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于岛的城市规模有了新的扩张,城市容量有了进一步拓展,城市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4年,青岛市成为拥有7区5市的特大城市,城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至1999年底,青岛市全市人口达到7029707人,非农人口为2228811人,城市化水平为31.37%。 第一,城市化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促进了城乡经济实力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促进了青岛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1999年青岛五个县级市的工业总产值为7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五个县级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44.9 %。90年代以来,胶州、平度、即墨等市先后跨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青岛市城市综合力大为增强,城市地位不断提高。 第二,县域经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格局,呈现多元化多领域共同发展的局面。县域经济积极接受城区经济的辐射和拉动,城区经济争取县域经济的支援。这种城乡联合,城乡互动,大大加快了新形势下农村城市化和全市现代化的步伐。 第三,小城镇建设异军突起,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和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最突出的成就。依靠乡镇企业的推动作用,青岛市一批乡镇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乡镇企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民肿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乡镇和乡镇企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四,农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一些先进地区农民的富裕程度日益接近城市水平,缩小了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至1999年,青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5元,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12平方米,已实现了温饱,正迈向小康,农村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五,全市城市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形成中心城区为主、县乡市城区为副、乡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90年代初,青岛形成中国第一个城市群,老城区、新城区(黄岛、城阳、崂山)、小城镇(县级市驻地、建制镇)趋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局面,展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反映青岛特点的城市化道路。 青岛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应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青岛市提出了在2010年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全市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青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选择。对照奋斗目标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现状,青岛的城市化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应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争取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 首先,青岛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地位并不相称。1998年青岛市城市化水平为31.12%,同年,上海市城市化水平为73%,大连市为48.89%,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青岛城市化水平的差距明显。与现代社会极不适应的城乡社会二元结构没有实质性变化,城市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这成为青岛现代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其次,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城市化的青象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实际上,城市化的基础是相应的经济实力的支撑。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靠发展经济来实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克服一些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种种“城市病”开创新型的城市化模式。 再次,城市化的规划既要注意其科学性、稳定性、超前性,又要注意其指导性、实效性、节俭性。目前,对城市化这一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仍缺乏缜密的理性思考和科学完备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一些相关规划有失严谨难免在工作中产生有悖城市化规律的现象发生。 还应看到,推进城市化同样有个成本问题,由于研究和预测不够,前期青岛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浪费现象,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尤为严重。青岛农村实有耕地本来就少,近来数量连年减少,1980年为53.13万公顷,1990年为49.84万公顷,至1999年减至48.1万公顷,下降幅度较大。同期有的城市的耕地反倒有增加之势,如特大工业城市沈阳的耕地1998年为1997年的100.01%。 推进青岛市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新世纪将是城市化呈现新发展的历史新时期。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青岛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成熟发展阶段,城市化应有一个更快更稳健的发展。目前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搞好规划。目前全国城区非农人口超200万的超大城市有12个,山东省没有一个。据省委领导同志最近关于山东省城市化的设想,青岛市、济南市在2010年非农人口达到300万人,膨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容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在华东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担当更大的重任,尽快填补山东省缺乏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超大城市的空白。青岛市应敢闯善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度,尽快改变城市化水平偏低的现状,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努力将青岛市建成山东省的首位城市,走在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前列。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不足,工作措施不够得力。应结合制定“十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设想,尽快制订青岛市老城区、新城区、小城镇科学可行的城市化规划,并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对领导决策层和可行社会进行一次城市人的宣传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襄这一现代化伟业。 第二,依法行事,勇于创新。城市化人类社会科学化发展的过程,应依靠法律规章予以保障和规范。同时又要积极进行必要的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有所作为。城市化紧密关乎土地联产承包30年不变、农村宅基地严格管理等政策问题,需谨慎对待。但是,在改革年代,也不能一味坐等,应积极探索符合“发展是硬道路”要求的改革难题。最近中央决定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目前除应尽快落实中央决定外,建议在老城区、新城区户籍管理方面积极开展改革试点。 第三,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应调整传统经济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培植城市化的必要基础。青岛经济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趋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下岗职工增多等问题。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转化,必须有相应的劳动岗位。应对这种局面,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是必要的选择。应关注大企业集团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注重增强城乡经济的互补性和亲合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加速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构筑城乡一体、内外贯通的市场体系,强化各类生产品税素在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家电电子工业等。当前,仍应强调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将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和其它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工业企业更加接近原料产地,建立城乡联合、工农联合、产供销一体化的经济网络。在传统农业社区,应坚持“人口向居民点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战略。经济要素合理配置了,社会要素相对集中了,城市设施投资增加了,有效需求扩大了,城市化也就能顺理成章。 第四,政策导向,广筹资金。城市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人口、土地、资金,资金的问题最为严重。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安置非农人口,都需要大量资金。在市场经北京时间条件下,不能依赖政府大量投资,必须靠政策导向,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儿各方面力量投注于城市化。青岛市财政方面并不乐观,有的县级市发放工资、补贴都时常拖欠。为此,应不断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从以往单纯由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集体、企业、个人等多元融资的的新局面。民间资金是城市化发展资金的生力军,应通过市场手段广泛筹集,尤应运用好以土地生财的办法,切实做到“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倡导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第五,城乡一体,建设社区。在城市化总是上,应继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树立城乡一体的一元结构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城乡一盘棋意识,以城市化新思维指导工作、规范工作,实现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目前青岛市计划重点抓好16个小城镇的建设,应注意稳定为好,注意规划的稳定性、持续性,切忌随意性。放手发展各类城镇,加快小城镇社会结构的稳步转型升级,使小城镇发展走向集中和规模化。在全市城市化通盘考虑中,应赋予新城区更多的任务仅仅理解为小城镇建设。值得结调的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市区、小城镇出现了新的社会共同体,与现行社会管理模式显然不相适应。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大胆探索新型社区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县级市办事处,建制镇这类新型社区的发展需求。 第六,规划红岛,开发红岛。随着跨海大桥的兴建,环胶州湾地带的发展将进入加速期,扼胶州湾北端中部的红岛一带的发展前景日益看好,这将是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是于岛市城市化新的增长区。应进一步规划这一区域,急取以红岛营海特等组建新的行政区或开发区,以利这一区域的整体开发和全市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各方面都会有一些改革变化。应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实现青岛新的必要的城市布局调整和城市规模膨胀。建议尽着手从城市化这个角度开展加速红岛发展的研讨和论证。 第七,提高素质,倡导文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青岛市在注重增加非农人口和发展城市体系的同时,应注意在新兴城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文明素质,倡导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尽快“离乡入城”。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应注意保证新型社区的社地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注意保护耕地,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社区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自然风貌,塑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形象,建设功能互补的相互促进的城市群,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新城区、小城镇应制订包括环保、治安、卫生、服务、文体等在内的新型社区发展指标体系,分类指导,开展竞赛。 跨入21世纪,改革开放大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青岛市的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和率先发展,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加快城市化进程,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
求采纳
② 青岛以什么工业为主
目前青岛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家电制造业,出现了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规模较大的家电品牌。
2017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集体企业增长20.5%,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1%,私营企业增长10.7%。
2017年,青岛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2%,金属制品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8.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8.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
汽车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8%。
2017年,青岛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2.2亿元,增长7.5%。实现利税总额98.7亿元,增长9.1%。
(2)青岛市产业发展扩展阅读:
"十二五"期间,青岛重点规划的轨道交通、家电电子、石化、汽车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加速壮大。截至2014年底,青岛工业产值达到1.67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5倍,工业产业集聚度与"十一五"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此外,产业链龙头项目引进也成为"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北汽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数据中心等,"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青岛。一汽大众青岛工厂项目总协调耿茹滨表示,到2017年华东基地项目投产时,青岛家用轿车制造将实现"零突破"。
③ 青岛市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从过去,现在,将来三方面分析
现状:
腐蚀
腐蚀遍及各个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灾难.化工属于重腐蚀行业以日本为倒,化学工业在七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由于腐蚀造成的年损失额为1,543亿日元,约占腐蚀损失总额的15.设备的腐蚀破坏,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正常生产外,还会导致各类严重事故.据日本任友化学工业公司统计,1955年至975年发生的1282件化工装置损伤事故中,腐蚀损伤776件,占60,5.我国在防腐材料的发展及防腐技术的开发上,比先进国家落后的多.
应对:
目前,应力腐蚀破裂是设备腐蚀中破坏性最大的一种类型,发生应力腐蚀破坏的设备材料中以奥氏体不锈钢为最多.引起应力腐蚀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应力的存在,某些腐蚀性介质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引起应力腐蚀破裂的腐蚀性介质中,以氯化物引起的破坏事故最多,其次是氢氧化钠及高温高压水等等.通常引起应力腐蚀破裂的条件为2'5~260℃温度和以上浓度的氯离子.首先由应力引起晶格滑动产生腐蚀溶解而形成腐蚀沟,在抗拉应力作用下被机械地联结而形成小裂纹,氯离子的存在加速腐蚀沟的继续溶解,最后导致破裂,一般称之为氯化物破裂.碳钢,低合金钢,铁素体及奥氏体不锈钢,高镍合金钢等在热碱水中都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这种破裂即使在隔绝氧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更是如此,称为碱裂.此外还有氢裂及高温高压水引起的应力腐蚀等.
我只知道这些,如果你想知道详细一点的话,你可以去免费的b2b勤加缘网,里面关于化工的文章很多。
④ 青岛市各地区市的发展
青岛市各个区市根据发展实际,结合产业优势、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等,研究集聚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每个区都有自己不同定位的集聚区。在充分考虑辐射范围和服务半径,按照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发展思路与发展重点。 市南区:金融业聚集区 市南区以香港中路为中心街区,打造香港中路金融、商贸、中介、总部经济综合集聚区。在大力支持现有金融企业发展的同时,先后引入恒安标准人寿、新韩银行等知名金融企业,各类分行、分公司级金融机构由2002年的30家增加到69家,全省10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市南区,香港中路区域聚集了众多金融机构和营业网点,形成了金融业高度聚集的业态。 市北区:特色街组成特色城区 作为居民集聚区的市北区,旺盛的人气是发展商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市北区敏锐地把握和深挖人气消费资源,积极打造商贸特色街。对台东三路进行了精心打造,注重把商贸、休闲和旅游有机结合,从环境上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据了解,台东三路周边商铺价值普遍上涨30~50%,节假日流量达到50万人次,成为市北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市最繁华的商贸区之一。市北区还在创新中打造特色,成功打造青岛啤酒街、青岛文化街、青岛体育街等各具特色的集聚区,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李沧区:北部大型ShoppingMall 最近,李沧集聚区内新引进中坚数码领帝、宝达大厦、维客国际商务中心等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区内聚集了信息通讯、中介、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业态,李沧区大部分大中型商业网点聚集于此。李沧区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李村商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现雏形。将李村商贸集聚区规划发展具有商务办公、综合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四大功能,努力打造青岛北部大型ShoppingMall。 崂山区:高科技研发创业高地 今年上半年,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共举办各类展会41个,增长14%,使用展览面积44万平方米,增长16%,展会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题材不断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据悉,崂山区根据区域特色,围绕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发展特色会展场馆群,打造区域性会展集聚区。另据了解,区政府还采取与社区、高校、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创业基地,上半年新增创业基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聚集创业企业240多家。下一步,崂山区将围绕崂山件软园和科技创业园两个集聚区的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科技研发创业高地。 利用闲置资源发展集聚区 在集聚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城市规划,注意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原有的老厂房。目前,在实施的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土地规划意见当中,也做了变动,鼓励使用老厂房发展服务业。借鉴北京798艺术区、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苏州河沿岸艺术仓库等旧厂房再利用的成功范例,将其开发成工业旅游景点、商业设施、艺术展馆等。位于青岛丝织厂及印染厂区内的天幕城就是市北区通过整合资源,利用老厂房改造的餐饮街,这既延伸了城市建筑文脉,又以现代装修设计,赋予旧厂房全新的生命和内涵,为青岛市时尚创意餐饮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市南区的"创意100",也是以老厂房为载体,建成的全省首个创意产业园区。位于市北区孟庄路的原大英烟厂旧厂房,即将被改造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创意产业集中地--"1919创意产业园"。 另外,青岛市政府对待服务集聚区的建设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建设发展,学习借鉴成功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结合服务业发展特点,推动集聚区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集聚区发展新机
⑤ 青岛市北城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青岛复市北城发产业发制展有限公司是2017-12-15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山东路168号20楼2001室。
青岛市北城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203MA3MGHN88T,企业法人张友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青岛市北城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青岛市北城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⑥ 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06月2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经营范围:崂山科技城内的土地开发、基础建设、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创业孵化基地及厂房的建设、管理与经营,房地产开发、销售与租赁,创业投资服务,受托国有资产运营,物业服务等。
法定代表人:刘赞科
成立时间:2001-06-26
注册资本:1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21201807065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169号
⑦ 青岛的经济概况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迈上4000亿元台阶,达到4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专预算收入属342.4亿元,增长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9元,分别增长14.6%和13.8%。
2009年青岛市全年累计完成国内税收378亿元,同比增长29% ;青岛各商业银行实现利润 109亿元,同比增长8.35% ,完成地方营业税及附加 14.68亿元;市内各区在 2009年年初确定的区办实事也已基本完成 。
⑧ 青岛的支柱产业是什么
青岛的支柱产业是: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
青岛市“实施定向招商 促进产业调整振兴”大会旨在推动该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已颁布实施。
该方案根据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合青岛实际制定,根据该方案,青岛市确立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物流业八大重点产业。
据悉,除物流业外,以上七大产业均为青岛市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近年来,青岛市通过重点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集群的打造,建立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制造业集群,对全市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今年一季度,石化化工、汽车机车等七大重点产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占到全市的80%以上。
但同时,青岛市重点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存在“三低”现象。其一是产业层次较低。其虽然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5个千亿级产业,但大都属劳动或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二是产业集中度较低。例如机车车辆国产化率已达85%,但本地配套率不足30%。其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全市569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仅占3%。
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提出了“定向招商”这一新举措。即定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强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⑨ 为什么青岛发展这么快呢
以全球视野谋划青岛发展蔚蓝色的海水,一刻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在抵御太平洋彼岸发生的金融海啸冲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青岛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下。 青岛,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化“ 危” 为“ 机” ,产业在加速升级,发展方式在悄然转变,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更加科学清晰。 5月13 日,青岛市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要继续彰显和增创开放优势,必须构建面向全球的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发展潜能的战略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分得更多利益。”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说。 在世界坐标系中确定发展路径 要在世界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在国内、省内要有所作为。作为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全省经济龙头,青岛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九,在全省乃至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的今天,青岛要有更大作为,必须跳出青岛看青岛,从世界坐标系中确定自己的发展路径。 确定发展路径,最核心的是要准确定位青岛的城市功能和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青岛外资企业密集、外籍人口众多、对外交流活跃,已经具备成为国际化城市的条件和潜力。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同类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青岛市着眼于保护母亲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着力在环胶州湾500 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国际顶级水准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郭先登说,看看国际上一些拥有海湾、地理条件和青岛相似的城市,大都是拥湾发展,比如孕育了硅谷的旧金山湾,还有纽约湾、东京湾、香港的维多利亚湾……拥湾发展,能够使青岛的海岸线、海岛、海湾与陆地的连接得到充分的经济开发空间,各种城市空间资源紧密结合。 在这一全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未来的青岛城区将环绕胶州湾多点展开,形成“一主三辅多组团”结构,胶州湾将成为青岛美丽的内湖。目前,环胶州湾一带的建设大幕已经拉开,一大批重点突破项目正在进行。 海底隧道、 跨海大桥及接线、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和地铁等重大工程,在胶州湾周边构筑起了快捷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在。随着100多家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老企业陆续搬迁胶州湾沿岸,青岛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污染源治理,加快环湾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水平。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青岛在“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规划方面,瞄准的是世界一流标准。5月4 日,青岛市规划局面向全球发布招标公告,为青岛高新区的新城区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寻觅规划高手。这是在向世界表明:未来青岛胶州湾北部新城,将是一个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高端人才的聚集区、旅游休闲的度假区;环胶州湾的海岸线,将由原来的工业岸线变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新经济岸线。 嵌入全球高端产业链 早在去年上半年,青岛就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巩固市场、增加出口,税负减轻、信贷多放,稳定就业、扶困济贫,提高效率、服务企业”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虽然青岛的经济外向度在全省最高,受到危机的冲击最大,但去年经济增速还是达到 13.2% ,迈上4000亿元台阶;今年一季度青岛经济总量增长 7.2% , 1到4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0%和30% 。 投资结构的变化,是青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一个符号。今年的省“两会”提出,要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这与青岛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不谋而合:青岛正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嵌入全球高端产业链。 青岛工业曾以家电、纺织、食品等轻工业为主,重化工是“短腿”。但现在随着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石化化工等产业的兴起,青岛工业正迈向重化工业阶段,这不但大大优化了青岛的产业结构,也为承接国际上更高水平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平台,上汽通用五菱、大宇造船、森麒麟轮胎等大项目陆续落户青岛。 顺应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青岛正在补的另一条“短腿”产业是服务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已开始由‘制造转移’向‘服务转移’转变,青岛作为一个对外依存度很高的沿海开放城市,要更好地承接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据高端,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青岛科技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仲敏教授说。 青岛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上良好的工业基础,优美的滨海资源和海港、空港等设施条件,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具有巨大空间和潜力。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去年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 ,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建设“行政成本最低的城市” 开放是青岛发展的“根”和“魂”,是最大的优势。青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创开放新优势。 一座城市是否有活力,能否吸引外来资本,关键看这座城市商务成本的高低,而商务成本与政府效率、行政成本直接相关。青岛市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处长尹鸿钧介绍说,青岛多年来体制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今年改革的力度更大: 3月,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有审批职能的50个市直部门全部入驻,优化政务流程,政府服务效率提速58% ;4月份,青岛又进行了第四轮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将现有的361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减至109项。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投资和消费双重拉动。青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相继组建了国信、城投、华通等投融资公司,保证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启动内需,青岛一方面加快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使老百姓放心花钱,另一方面,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外贸商品消费券、医疗消费券等形式,刺激居民消费,取得明显效果。 青岛市还通过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各级干部拓宽视野,善于在开放环境下开展工作,增强与国际人士、境外客商打交道的能力,学会按国际惯例办事,将自己的工作置于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使更多的先进要素进入青岛,将更多的知名品牌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