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了解上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发展新情况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上海各区县的优势科技产业在合理布局与快速发展之中,频现具有区域特色的新亮点。内涵:源自地域优势崇明、南汇等区县独特的地域优势,使其科研产业发展有一种“量身定制”的鲜明内涵。定位于“生态岛”的崇明,随着越江通道工程的启动,翻开了历史的新页。该县已确定生态、观光农业,清洁型先进工业,度假旅游、户外运动产业,现代办公、会展、科研产业和生态型房地产业为未来的“五大产业”。今年将进一步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推进生态岛建设,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开展科技绿化造林、滩涂湿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研究。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将正式完工,因港而动的南汇提出“以港兴区”。其目标是要打造一个以国际一流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综合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出口加工、内外贸易、教育培训等产业的现代化综合型滨海城市。据悉,今年南汇用于基建的财力投入安排将超过22亿元,以加快集聚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同时依托深水港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目前,南汇区已在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知识产权培育与保护等六项工程。地位:依托科技战略浦东新区、长宁区等依托明确的科研战略,已在科研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聚焦张江”战略的实施,使浦东成为软件、微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的“风水宝地”。据统计,世界500强著名跨国公司中已有180多家进入浦东,有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浦东;仅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已落户了70多家研究机构。去年“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在浦东新区安家,使浦东新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占全市57%。今年浦东新区又启动“慧眼工程”,举数千万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并请资深专家指导科技型企业发展,以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历经10年发展、3年飞跃,位于中心城区的长宁区已成为多媒体制作、软件产品、通信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旺地”。依托高校科研优势的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风险投资企业为主运作的多媒体专业孵化器,政府搭台并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无形资产”占30%形式入股的上生慧谷生物科技园等,提升了“数字长宁”这张名片的含金量。目前长宁区“3+6”的科技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3”即东、中、西三大都市型科技园区;“6”即多媒体内容制作群、软件企业群、主题科技商务楼群、都市科技工业园群、技术创新基地群和产学研联合体群。结构:在集群中优化早已形成特色产业优势的宝山、金山等区,在集群中进一步优化结构,同样“老树绽新花”。围绕着宝钢精品钢基地和长兴造船基地建设,宝山区不但聚集起国内外钢铁和造船延伸产业的企业、人才,还大力提升现代生产服务业,赋予“工业重镇”新的内涵。过去分布相对零散的钢铁延伸业,集中到宝山工业园;技术创新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相配套的信息服务业和物流业也同步跟进;重视周边环境整治,更是着眼可持续发展。未来,精品钢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宝山区的五大支柱产业。以实现产业优化为抓手,以吸纳大公司、大项目落户为重点,金山东西两翼沿杭州湾畔正在掀起新一轮石油化工建设和发展高潮。东翼正在建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预计今年总面积将达到29.4平方公里,目前区内90万吨乙烯工程已正式开工;西翼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将在2010年达到2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和3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特色:在创新中显现以创新思路拓展发展,使杨浦、黄浦等区的科研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亮色。建设楼宇型科技园区,是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地段的黄浦区探索“科技楼宇经济”的特点。目前该区将上海科技京城定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基地,形成了一园、三基地、八中心的楼宇型科技园区。据统计,上海科技京城入驻企业1300多家,注册资金达到35亿元,创下单幢楼宇年度上缴税收超过3亿元的纪录。此外,黄浦区还在新黄浦金融大厦内,与有关部门合作开辟了3万平方米的都市工业设计孵化基地,初步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是杨浦打造知识创新区的亮点所在。据不完全统计,杨浦已有1500多家科技企业,预计3-5年内,各园区内的科技企业将达到5000到10000家,具备原创性知识产权的达30%以上。据悉,去年启用的知识产权园,又将于本月建立专利交易技术中心;而今年将进入实质性运转的版权公共服务平台,还将园区建设与版权产业紧密结合,力图把版权产业推向新高潮。
『贰』 上海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对经济的发展起主要主要是哪些
上海目前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先进制造业.
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它一般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征:第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实现“产业突破”。第二,具有持续的部门增长率,并高于整个经济增长率。第三,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能广泛的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启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对其他产业的增长产生广泛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四,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导。第五,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转换。基于主导产业的上述五个特征,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叁』 请问上海的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是什么
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中优先发展的产业
『肆』 上海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为什么
《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于2006年1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号文件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围绕国家战略,立足上海实际,对上海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作了战略部署。今天,《规划纲要》全文向社会正式公布。整个规划呈现四大亮点:
确立标杆:以知识竞争力为测度的区域科技创新标杆。“知识竞争力”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经济产出以及社会财富的能力。将“知识竞争力”作为测度上海科技创新的标杆,为动态观测、持续跟踪全球主要都市(地区)竞争力的变化及差异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视角。参照“知识竞争力”这一标杆,根据自身基础和上海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上海确立了中长期科技发展的目标。
突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的发展思路。定位上,在确保一定科学发现作为必要战略储备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路径上,在若干优势领域内聚焦有限目标,持续增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抓手上,将战略产品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突破口;载体上,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联合攻关。
聚焦重点:以四大战略需求为标志的科技引领工程。上海重点围绕健康(Healthy)、生态(Ecological)、精品(Advanced manufacturing)和数字(Digital)上海建设的战略需求,实施引领工程(“引领”与英文Head相对应,四个字母分别为四个上海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规划纲要按照“11个应用方向——33个战略产品与功能——相关关键技术”的脉络部署。
突破瓶颈:以三机制一体制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体系。规划纲要针对制约上海创新能力发挥的瓶颈,提出以“三机制”与“一体制”为核心的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即重点围绕核心资源形成机制、企业动力激活机制、市场价值实现机制以及科技统筹管理体制的建设。
『伍』 上海的发展对全国意味着什么
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带给中国经济的一大反思就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也领会了勤劳致富、科技治国的深刻含义。但是,由于我们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中,无论是个人的收入能力还是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定位方式都无法通过现有内需能量来支撑我们企业日益膨胀的产能,所以,中国的财富先天就带来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缺陷,只不过政府以稳定的汇率和结售汇制度的方式承担了大部分的汇率风险,今天在美联储启动印钞机购买美国国债的时候,我们更加意识到挽救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市成本也在让中国这个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债权国在承担。于是,如何管理好我们自己创造的财富就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今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揽子政策的申请已获国务院同意”这则消息的公布,向海内外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和挑战现有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胆略将努力把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打造成为能和现在制造大国相媲美的金融强国。 今天,在周边市场外需瘫痪的倒逼机制中,我们意识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学生的创业、中小企业家的商业开拓无法在一个缺乏规避风险和分散风险的环境中完成。美国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专利和经济运行的标准,完全仰仗于它金融创新及其由此推动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只不过“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的金融创新能力偏离了实体经济支撑的巨大缺陷,而我们无法否认美国实体经济面的核心竞争力今天依然是它对冲风险的杀手锏。所以,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中国财富的积累已经让我们具备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条件,但关键是我们的金融创新能力无法胜任这样的社会使命,这也是今天需要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此来推动创造中国品牌和中国标准的新型企业的诞生、成长和发展的真正用意所在。同时中心的建设也能培养出一大批能够管理金融风险、开拓多元化金融市场、驾驭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高端金融服务人才,从而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更具有国际竞争力、高附加价值性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性。 上海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扇具有代表性的窗户,从里面既能看到中国经济利用世界的舞台发展壮大的成果,也能看到今天她直面受到危机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从已有的产业模式中去挖掘利润降低成本的那种被动应对危机的方法,效果会变得越来越有限。为了增强中国大众抗击风险战胜危机的信心,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增长点,先声夺人,开出中国经济自身所拥有的一片新的发展天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就是一个水到渠成、转危为安的切入点。事实上,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上海已经有外资法人银行17家、法人银行分行和保留分行31家,单一分行33家,支行64家。而且,2008年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存款和利润四项指标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外资银行增幅7.28、4.25、2.96和16.85个百分点。四项指标分别占全国外资银行的63.06%、60.95%、78.34%和63.44%。这些数据都表明,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步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 当然,从今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先行先试”的一些新开创的业务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首先,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没有到位,外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要素价格体系(利率和汇率等)、结售汇体系以及外资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大批的海外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到人民币投融资和贸易结算的行列中,现有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如何提升自己管理国际金融业务的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运作形式上的“貌似”并不困难,但关键是能否做到在外部冲击面前能否掌控风险保持收益的“神似”,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在监管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的设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一流人才的集聚等方面,去不断追求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需要发挥的六大基本功能——那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发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保障,社会全体的风险分散,金融市场参与者挖掘和披露真实的信息,金融体系对投融资双方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金融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创造的能力。而绝不能在“先行先试”的保护伞下,钻制度的漏洞以牺牲大众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来获取自己的暴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部门要鼓励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对所出现的问题要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通过制度的创新来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不能一出问题就打退堂鼓,就把金融创新的节奏放慢下来。面对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都是中国金融创新、积累国际金融中心运营经验所需要付出的学费,欧美在金融创新的历史上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波折,结果在危机过后金融创新能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 第二,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推进会带来集聚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会推高上海的商务成本,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全有可能造成其他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所以,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配套发展,既反映了上海产业的比较优势,也反映了国家对上海健康平衡发展的长远战略。具体而言,上海应该通过大力发展船舶融资、海上保险、国际结算、资金管理、外汇交易和中介服务等,来谋求上海整个产业结构向高附加价值升级和转型的效果,从而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为了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生态环境,上海最最短缺的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需要的软实力!它体现在行政部门的高效有序的服务意识上,也体现在全体参与者对金融中心建设的认同感,更反映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对金融业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形影不离的金融风险的正确理解和包容的良好心态。否则,没有这些方面的逐步改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将停留在一个形象工程的水平上,它无法在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打造出一大批一流的、能够创造出中国品牌的企业家,也无法通过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提升我们金融体系整体管理财富的能力,更无法让我们的国民真正享受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所带来的便利性和财富效应的好处。 事实上,根据08年《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指数》所罗列的指标,建设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确立一个完善的金融生态环境。它包括一流的金融人才团队、高附加价值的金融创新服务以及社会整体认知风险的金融文化水平这三大因素。这里,根据国际金融机构对影响金融中心建设的诸因素所做的重要性评价,按序排列如下,可以看出,下面绝大部分的要素都是对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的具体要求: 1,金融业务顺利展开所需要的宽松的制度环境。这对实体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东亚国家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国际资本的自由进出就意味着能够容忍投机资本的冲击,意味着有充分的自信能够化解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要能够成为各个洲际或国家及地区金融服务的中枢,即非常便捷的能够把每一笔交易都及时地通过有效的“网点”,在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地方迅速完成。 3,要具有良好的外部网络效应——随时能够汇集需要服务的广大客户。上海被海内外金融机构看好的很大原因是未来中国实体经济的繁荣所需要的庞大的金融业务的支撑。 4,在开展一切金融业务的活动中,要能够享受完全同等的国民待遇。这需要中国社会上下要拥有一个包容的胸怀。 5,改善经营环境过程中所需要政府的迅速和及时地回应,政府的行政效率,决定金融中心的发展能量。 6,要具备合理的企业税制度。这并不意味着税负越低越有吸引力。伦敦的企业税负一点儿也不低,但是人们还是愿意聚集那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伦敦得到了比付出更多的回报。 7,要使开展金融中心业务所需要付出的运营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其中,当然包括最关键的人力资本的成本因素。 8,能够及时提供最好的专业化后勤服务。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够迅速的得到援助,迅速解决,使金融活动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9,保证一流的生活的环境和质量。金融人才由于超强的工作压力,在闲暇时间能否通过舒适的生活环境来缓解身心疲劳这一点,也看得较为重要。比如,在日本,很难签发为外国金融人才提供后勤服务的专职保姆所需要的入国签证。这一问题在日本国际银行协会撰写的“东京应该作为全球范围的金融中心” 报告中还被重点指出,并告诫政府这一困难将严重阻碍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10,是否具有容易融入的文化和可以交流的语言也是金融人才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否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东亚在文化上有着很大的亲和感,但语言的交流还有很大的障碍,日本反省自己金融主导权弱化的一大原因是他们缺乏能够流利地用英语交流的专业金融人才。 11,开展金融业务所需要的房地产质量和数量。如果没有一个现代化的金融街乃至金融城,很难形成金融业务所需要的集聚效应,从而发挥不了其规模经济性的比较优势。 12,最后才是考虑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程度。所以,中国政府在吸引人才政策上,更应该关注上述金融人才所需要的投资环境。 总之,这些成为全球化金融中心的条件,伦敦做到了,纽约也基本做到了,而东亚国家,包括OECD成员国日本和韩国在内,都还有很多缺陷,真是因为彼此之间不分上下的缘故,才使得具有全世界三分之二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今天争夺金融主导权的竞争变得如此白热化。而且,它会随着对美国次贷危机给东亚制造大国所带来的负面冲击的反思不断深入,也会随着美元的疲软和欧美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发挥和协调好上述金融体系的六大基本功能,上海,才能以它优良的投资环境来吸引来自全球的高端金融人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一个具有支撑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大实体经济所需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而才能使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较高和较稳定的金融主导权。
『陆』 上海、广州产业发展优势区别
广州走的是实业
上海会不会金融多点
『柒』 上海各行业发展的如何
现在上海不是开始自贸区了,马上估计都要拉下香港了。
上海自贸区并不是一个简单回的自贸区,因为它是首个答"国内自贸区",与传统的"多国自贸区"有本质区别;可能大家也知道,上海自贸区是一个真正的自贸区,它里面有很多远超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宽松制度;但是大家却不一定知道,上海自贸区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意义要远大于经济意义的自贸区,一个以改革为核心、决心撬动利益集团的自贸区。
1、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保税区发展前瞻及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国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包括保税区、自由贸易港等,近年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上海自贸区作为一种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域,其经济前景十分看好。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保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37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出口875亿美元,同比增长47.4%;进口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
『捌』 你知道上海近年来着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哪些新举措
上海市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沪正式签署《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钠硫电池产业化的合作意向书》。
发展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上海将努力成为智能电网功能应用示范基地、关键技术研发基地和主要装备制造基地。上海已经将发展智能电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对智能电网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给予全面支持。上海将全力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各项工作,充分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支撑作用,推动上海智能电网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
协议双方将在加快国家电网公司上海智能电网研究与发展中心建设、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动电力光纤设施建设服务三网融合发展、推动钠硫电池产业化、进一步扩大和完善智能电网示范应用等五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上海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储能、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智能变电站系统及智能设备、智能配电网与智能用户端、高温超导、相关的IT通信及软件信息服务业等7方面产业和技术。到2012年,上海将力争培育3-5家智能电网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有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左右。
上海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等9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加速发展,去年9大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达到7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以上;今年力争超过8400亿元。这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昨天与全国政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调研组座谈时披露的数据。
上海明确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实践,已承担大型客机、核高基、核电、高档数控机床等5个民口专项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5个军口专项中的上百项任务,在国家下达给上海的100多个国家级技改项目中,70%以上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将重点发展和关注“9+2”。即培育9大重点领域,重点关注节能环保、生物育种等产业。
『玖』 上海以什么产业为主,发展趋势是哪些行业
上海以金融业、航运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主。
发展趋势除了以上行业,还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