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产业大全 > 产业发展品牌

产业发展品牌

发布时间:2020-11-25 08:07:19

A. 品牌研究的发展史及其现状

[摘要] 本文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的互相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澄海玩具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应确立区域品牌的法律地位,构建区域品牌的识别评价体系,设置区域品牌的准入条件,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 澄海玩具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使得集群企业在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学习成本方面占有优势,而由于集群的分工提高了效率、竞争促进了创新、联合提升并扩大了影响使集群企业的附加值得以充分体现。
但是,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如缺乏内部协调机制和对接外部的平台,缺乏集群认同意识和创新动力等。这不仅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而构建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区域品牌是突破这些瓶颈的有效途径。
一、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战略
1.区域品牌的成长路径
不少企业都经过了从贴牌到企业品牌的成长过程。而区域内的品牌集群揭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较之单一品牌更利于市场对集群企业的偏好和认同,对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由所在地政府或行业组织推动,产业集群内多数企业参与,通过相关法律程序认定,就形成了有法律地位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公共意义的品牌——区域品牌。
2.区域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区域品牌是一种公共资源,它的创建是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区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国际化的注册商标为存在方式,以市场化运作为基本模式,以整合优化资源、统一标准规范为手段,促进产业集群的国际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区域品牌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法律地位。它是依法注册的具有区域或地方名称加特色产品的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
(2)使用上的公共性和复合性。它是一定范围之内的公共资源,归由政府授权的组织或行业管理组织所拥有,为经过认可的使用者共同享有使用,使用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组合。
(3)承载丰富的区域信息。它以区域文化为灵魂,通过对区域文化、历史和传统的传承挖掘,提炼出产业集群的文化价值并受到社会的认同和宣扬。
合作营销要求产业集群的企业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市场开拓、渗透与竞争能力,通过共同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营销传播、品牌建设、产品促销等方式。
二、 区域品牌的识别与运作
1.区域品牌的评价体系
作为一个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区域品牌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加以评价,并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才能维护区域品牌的权威和公信力。根据区域品牌的构建目标和现有经济指标的意义,应使用以下几项指标作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评价指标(以产业集群为核算单元):
(1)产业集群相关产业的贡献率指标,即构成集群的产业及服务的产值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例及增长率、产业税收、就业人数等占区域相应总量的比例及增长率。
(2)产业集群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指标,即产业集群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及出口量在同类产品出口总额中占的比例及增长率。
(3)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包括集群内科技人员构成、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企业及政府财政的科技投入等。
(4)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包括产业的单位产出的土地消耗和能耗等。
(5)产业集群的名牌带动战略发展状况评价,包括集群内企业及产品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数量,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数量,国家免检产品数量,注册商标总量及国外注册商标数量等等。
2.区域品牌的运作与管理
(1)区域品牌管理机构的性质。品牌管理机构是独立的社团法人,拥有独立的民事权利,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受政府的监管。品牌管理机构可以是行业协会或商会等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中介机构。
(2)品牌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品牌管理机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确定品牌的定位、应用范围、合作规划、形象设计和准入条件,负责创建、维护和管理品牌的工作,审查核准使用品牌的资格条件,维护集群内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协助打击假冒和侵害品牌的行为,负责区域品牌的宣传和传播和品牌价值的开发等。
(3)区域品牌的管理。对区域国际品牌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对成员企业使用商标规范性的督查,产业集群各类标准的执行,服务平台的保障等等。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对产业集群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业务和核心运营能力的建设,对区域国际品牌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等。
(4)政府的角色与作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的构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制度体系,为产业集群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信息、研发、标准、物流、人才等公共设施平台建设等。
三、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构建实践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一个国家的成功并非来自某一产业的成功,而是来自纵横交织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发展战略模式,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定与区域品牌的构建相联系。
1.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
澄海玩具礼品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2006年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全区共有从事玩具礼品生产的企业3000多家,是全国最重要的玩具礼品生产出口基地,已经形成原材料供应、造型设计、模具加工、零部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装潢和产品销售、运输等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构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产业集群。
澄海玩具产业的发展从区域特点上说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二是丰富的人文资源。
2.澄海玩具区域品牌建设
澄海区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构建玩具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已连续九年举办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名片和窗口。培育了“奥迪”、“骅威”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全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名牌产品,十数家企业的产值已超亿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全国专利工作试点之一。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玩具工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玩具检测中心和专利技术市场等服务机构。组建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维权公约,促进行业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经过多年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该区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并被确定为广东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之一。
3.几点启示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目前遇到的升级瓶颈问题对于我们思考区域品牌的进一步规范建设有启示作用。
(1)要积极利用产业集群的堆积效应。单个企业品牌需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且经济规模要达到几十亿美元才能构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而一个产业集群,几千家企业几百亿的产值,相当于一个国际跨国企业,将集群内企业通过区域品牌纽带捆在一起,并利用其特殊功能对产业集群进行重新整合,可以大大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2)区域品牌的法律地位应予以落实。按我国原来相关法律,商标中不能含有地名,加入WTO以后,商标法应予以修改,实现与相关国际法的接轨,使集体性区域品牌能实现国内国际的广泛注册,获得国家法律的保护。
(3)区域品牌的注册审批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一般企业商标的注册是以先后为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没有重复或影射即被批准。但区域品牌除了地域的独特之外,应以产业集群为授予对象,以某个中介组织或行业组织或龙头企业为所有者,并设置一定的准入标准,特别是经济指标的准入门槛,确保区域品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4)要加强对区域品牌的维护和管理。特别要通过相关部门的执法,严肃查处“搭便车”的违法侵权行为。由于区域品牌的法律地位,同区域内但未加入品牌组织的企业不能使用区域品牌,防止鱼目混珠和假冒伪劣行为,防止一些恶意竞争企业或质量不合要求产品的柠檬效应,损害区域品牌的美誉度。
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构建是一项新的经济发展举措,是一件专业性、技术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企业主导参与的原则,要有相关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支撑,要有长远规划和清晰规范的操作途径,通过综合区域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方面资源,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2]史海英黄文杰:企业集群品牌构建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06年第7期
[3]王秉安洪文生江振娜:基于福建实证分析的产业集群合作营销研究[J].福建论坛,2006年第7期

B. 简述中国品牌的历史演进

20大产业迁移路径全景系列之—:2019年中国手机行业迁移路径及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手机产业迁移路径分析

从手机产业迁移路径角度看,全球格局下,手机产业迁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手机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阶段为中国向印度、越南等地区转移。从中国国内看,手机产业转移表现出三大特征:部分地区手机整机制造产业基本出清,部分地区逐渐崛起;广东地区始终保持在龙头地位;手机产业陆续向内陆转移,重庆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阶段一:全球手机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

从全球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看,手机市场的阶段性变化受到几个因素影响,一是通讯网络的代际发展,从1G到4G、5G,直接导致了手机市场在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之间切换;二是手机产品的变化发展,这种发展有大哥大到功能机、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颠覆式变革,也有像素、屏幕优化等升级式发展。因此,手机行业在不同时期,市场增长点也不同,从最初的功能驱动型市场发展到性能驱动型市场,并进一步要发展到智能型市场。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手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C. 怎样洞察品牌的发展趋势

原标题: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敢于融入创新,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中国有望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市场

2018年我国餐饮产业规模比1978年增长780倍,复合增长率达到18.1%,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研究表明,中国有望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市场。”7月13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昆明学院今天在北京共同发布了《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该报告执行主编于干千先生在致辞中发布的数据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世界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惊人成就;中国餐饮业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乘风破浪,用四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产业发展历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餐饮业从一个50亿元规模的传统服务业跨越发展成为,超过4万亿产业收入的生活服务消费产业、超过2千万就业人口的社会民生产业和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民族文化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餐饮业发展之路。

2、餐饮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

从改革开放40年发展来看,餐饮业长期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产业收入从1978年的54.8亿元开始,1983年突破百亿元,1994年突破千亿元,2006年突破万亿元,2011年超过2万亿元,2015年超过3万亿元,在2018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27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780倍,复合增长率高达18.1%,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以1978年中国餐饮产业收入为基点,餐饮收入突破1万亿元历时29年,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历时5年,而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用3年,也只经过3年,2018年中国餐饮产业收入突破4万亿元,达到42716亿元,不断被刷新的产业规模和增速,是世界餐饮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以近三年中国、美国的餐饮产业收入的平均增速预估,中国餐饮业有望在202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餐饮市场。

2010-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2年收入增速为13.6%)

3、满足消费需求,经济贡献稳居三产前列

餐饮产业的稳定、持续、快速增长使其经济贡献稳居服务业前列。

——从消费来看,四十年间,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的3.5%开始快速上升,到1992年超过了5%,到2001年超过10%,近几年稳定在10%~11%的水平,而且餐饮收入增速在较长时期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这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阶段向小康、富足阶段发展的进程中,饮食消费从自我服务向社会化服务的转变。

尽管烟酒食品类支出比重呈现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0%下降至2017年的29.3%,但居民对社会化餐饮服务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外出就餐比例持续提高,人均餐饮消费支出从改革开放时的5.7元增加至2017年的约2850元,增长了474倍,推动了餐饮消费支出持续稳定增长。

——从投资来看,在景气预期下,餐饮业在增长期和成熟期中,持续成为民营资本、外资的活跃投资领域之一,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和转型期前,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从关联产业发展来看,餐饮业是紧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对包括农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餐厨用品及设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在内的上下游相关产业具有直接的带动作用,每年消耗农产品、食品调味品等原材料近两万亿元;同时,餐饮业作为基础消费产业与旅游、文化娱乐、批发零售业等产业都有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的时期,餐饮业的体验经济属性使其成为跨界融合的焦点,已经成为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批发零售业的重要协同产业;餐饮业态成为城市商圈、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的重点业态。

3、稳定吸纳就业,民生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餐饮业作为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是中国吸纳技能劳动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重要产业,就业贡献突出。四十年间,餐饮业在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78年全行业从业人员约104.4万人,仅占全社会就业的0.26%。到2016年,住宿与餐饮业就业人口持续上升至2488.2万人统计数据为住宿和餐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与住宿和餐饮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之和。,占统计就业人口的5.1%,其中住宿与餐饮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2218.5万人,占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的7.2%。考虑因餐饮业发展而带动的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其对就业的贡献更大。

4、加强行业监管,食品安全水平稳定提升

餐饮产业四十年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行业监管和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管理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方面,四十年来,政府行业监管完成了在餐饮市场中从参与者向监管者的角色转变,当好市场“守夜人”的角色,监管方式从“九龙治水式”监管向依法监管转换,特别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行业依法监管的发展;另一方面,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中国烹饪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以及各个地方行业协会在餐饮业安全、规范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行业自律和专业化服务作用,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开展行业研究、培训、展会、国际交流等行业服务,引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5、坚持市场改革,成为民营经济的“晴雨表”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餐饮业是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之一,市场化改革激发了餐饮业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以个体、民营企业为主体,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并存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6、勇于对外开放,成为国际化发展的“窗口”

中国餐饮产业既是改革的先行者也是开放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一直坚持开放包容式的发展,既欢迎外企餐饮企业来华投资发展,也鼓励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去”,为国家发展开放型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一方面,中国积极吸引外资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外国烹饪大师来中国交流,推动了中西方餐饮技艺和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和在华外国友人的饮食和文化交流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餐饮业鼓励中餐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服务全球消费者。此外,中国多个城市也在通过建设国际美食之都,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经过多年发展,成都、顺德、澳门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美食创意城市;扬州、广州、西安、长沙等城市已经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评为“国际美食之都”。

7、敢于融合创新,成为服务创新的“聚集地”

中国餐饮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敢于进行融合创新,已经成为服务创新的“聚集地”。科技进步推动餐饮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动化生产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中央厨房的发展,变革了传统的餐饮供应链管理模式和门店生产模式,促进了中国餐饮品牌连锁模式的快速发展。

2)中国餐饮业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应用成本、学习成本下降而不断提高,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SaaS软件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餐饮平台的快速发展,餐饮业的管理和渠道正在快速数字化,加快了从传统服务业向数字化服务业转型的速度。

3)互联网推动餐饮产业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与餐饮的融合发展推动了餐饮外卖市场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出现是餐饮外卖市场的重要商业模式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外卖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对餐饮门店、传统外卖企业乃至餐饮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2018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是2011年的近10倍,发展势头强劲;在线外卖用户超过4亿人,比2015年增长2.9亿人,渗透率达到49%。

4)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逐渐成熟,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压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餐饮业智能化发展加速,以烹饪和服务机器人(等科技应用为特色的智能餐厅、无人餐厅兴起。

8、承载文化传承,成为文化自信的“流行语”

中餐传承了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发展、生活习俗、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凝结和典型代表。正是餐饮业这种鲜明的文化活化特征,使其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中餐伴随着华人华侨的全球流动而广泛传播,拥有大量全球消费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餐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类非遗的申报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D. 旅居产业前景如何啊,有什么好的旅居品牌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旅游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更多人内开始不止是满足于生活容物质上的条件,反而开始倾向于精神层面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而旅居正好迎合了这种趋势,从大环境看,旅居行业将会迎来重大发展前景。

首提“快乐旅居,全球换住”理念的康加旅居就是旅居行业中的领先品牌。康加旅居搭建了全球性的康养旅居生活服务平台,从基本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三个层面,构建完整的康养旅居生活方式体系。也曾先后获得四川省旅游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生态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研究基地等荣誉。

E. 人造石行业发展关键:树立强势品牌

近些年我国家居行业发展迅速,人造石材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进入国已有9个年头。除了作为橱柜行业的配套产品外,在整个家居行业应用日趋广泛,人造石企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但由于其进入速度快,时间短,市场开拓不完善,造成了多数企业抢占少数市场的局面。

全球物价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美国次级贷影响,国外品牌的进入,楼市股市前景低靡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局面更显复杂化,人造石材行业在内忧外患的交织,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拐点”,目前,我国的人造石行业正缺少品牌企业,树立几个强势品牌企业对人造石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把握住当下人造石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国内市场份额。

专家表示,人造石材是不饱和聚酯树脂重要应用领域,上述趋势需每位行业人士的智慧和思考。一些过去面向海外市场企业要在短时间内树立品牌、建立销售渠道,网罗优秀的人才显然不现实,海内外销售模式的差异等原因都使之不敢在国内大展拳脚,同国内人造石企业合作之路将成为必然。

随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也一路走高,以美国杜邦,意大利必图,韩国三星及一批国内知名厂家为代表的人造石行业相继开始涨价。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看,短时间内涨价压力将持续强劲。价格上涨必将导致需求萎缩,人多饼少也必然造成竞争加剧。由于国内人造石企业一般资金少,产品销售范围窄,品牌影响力有限,消费者忠诚度低,且对价格上涨极为敏感。失去价格优势,小企业经营状况堪忧。

最近在北京由深圳市忍静争实业等知名人造石企业起草发布的《国人造石(实体面材)消费白皮书》使得一部分小企业企图通过偷工减料来蒙骗消费者攫取利润的行为面临很大风险。小人造石企业面临被兼并,收购的命运在未来行业走势将不可避免。橱柜台面企业是人造石消费量最大的渠道之一。人造石涨价必将给橱柜企业带来经营压力,橱柜行业多通过指定的供应商,来获得台面原材料供应。通常情况下橱柜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牢固的和不易替换的。但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橱柜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和原有供应商商谈无果的情况下,必将另寻新的供应商渠道。

无论是在内部环境还是在外部需求上,人造石行业的洗牌期都在走向成熟和迸发。大规模的兼并浪潮势在必行,对于有实力的人造石企业来说,通过对小品牌的收购可以达到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产量,实现低边际成本效应,从而达到降低费用、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收购行为可获得其客户、销售渠道、人才等资源,从而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适当正确的兼并、收购等商业行为为众多的企业提供了迅速成长壮大的机会,为强势品牌的树立提供了富饶的土壤。

据专家介绍,人造石企业的海外之路面临重挫。海外之路的受阻,迫使出口企业将销售重点又搬回到内销这条老路。海外军团的加入更使得原本竞争就激烈的国市场,竞争就更趋白热化。由于多年主攻海外市场,脱离国内市场时间长,对在国内市场的销售环境不甚了解,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使出口型企业的转型处于尴尬之地。如何迅速打开国内市场销售,就成为出口型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所必需考虑的重之重。

F. 求一份茶饮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现在市面上的十佳茶品品牌。

茶饮料定义
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料,具有茶叶的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兼有营养、保健功效,是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
茶饮料行业发展状况
网络指数显示:2011-2016年茶饮料网络搜索最高的是康师傅,网络指数平均值为4006;其次为加多宝,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778。2015年12月-2016年6月茶饮料网络搜索最高的是康师傅,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981;其次为农夫山泉,网络指数平均值为2780。
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情况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茶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10月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值30,167.00千元,同比下降18.3%;2015年1-10月中国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出口交货值307,963.00千元,同比增长8.68%。
精制茶行业状况
2015年
1-10月,精制茶行业主营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12.5%,同期相比增速基本持平,但是相较于上半年增速出现小幅提升;利润总额为124亿元,同比增长5.2%,延续2014年的低速增长,且相比较于2003-2013年52%的复合增长率是十分低的。
茶饮料行业潜在市场规模超400亿元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以粉末冲调,不含奶也不含茶的初代茶饮早被淘汰。从2016年起,“新中式茶饮”崛起,从原材料上看,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专业设备精箤上等茶叶,配以新鲜牛奶、奶油和水果。
2017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将近5亿人,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潜在消费人群较多,增长动力十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计,未来终端消费主要模式将从茶叶连锁店向现代茶饮店转变。
自2011年开始,茶饮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16年新开门店数量达到1.2万家,增幅达到15%,2017年更是茶饮爆发的元年。中信证券的数据预测,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400亿元至500亿元。
茶饮行业可复制成本更低,进入壁垒较低;新生代消费者对于茶饮的诉求更多,除了产品功能还注重社交功能。
茶饮品牌扎堆,差异化才能胜出
2015年下半年开始,饮品店关店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全年饮品店新开店18万家,关店18万家,其中,奶茶果汁店全年开店数量达到9.6万家,关店数量达到7.8万家。
商场茶饮品牌扎堆,每隔几米就有一家新的茶饮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整个商圈有将近30家茶饮店。与网红品牌相比,大部分的茶饮店较为冷清,顾客零零散散。
在产品设计上,目前绝大多数茶饮店的产品都十分相似,几乎每一家茶饮店都主打奶盖茶和水果茶,同质化现象严重。
整个茶饮行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对模式的优化,特别是在供应链上的优化,以及对品牌的打造。拥有独特的品牌价值以及文化的根植,才是真正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十佳茶品品牌:康师傅、统一、王老吉、加多宝、维他ViTa、天喔茶庄、SUNTORY三得利、农夫山泉、和其正、深晖。

G. 中国品牌电商服务商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阿里巴巴实力强劲,拼多多崛起迅速

根据2019年中国电商三巨头经营指标情况,阿里巴巴目前行业龙头的地位十分稳固。2019年,阿里巴巴年度交易额为71015亿元,年度买家数为711万人,年度人均花费金额为9988元,均明显高于京东与拼多多经营指标。

从营销收入规模来看,京东目前处于第二的位置,主要受益于较高的年度人均花费金额,让其在年度买家数不足拼多多的情况下仍取得较高年度交易额。拼多多受其拼单低价的营销策略影响,其年度人均花费金额自然较低,但其超越京东的年度买家数已显示其对电商老二位置发起冲击的决心。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竞争及企业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与产业发展品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