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东省《关于建设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
附件: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各国和各地区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只有坚持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先导,加大高技术产业化力度,大力培育新兴高技术产业,才能真正提升我省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的建设正是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根据国家和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有关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意见,为推动产业基地有序、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改善,出口能力和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到2006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94.3亿元,“十五”以来年平均增幅达到37.5,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提高到第5位。高技术产品出口完成64.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例由5.8%上升为9%。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省高技术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多数产业还没有形成应有的经济规模。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相对分散,难以适应高技术产业高投入的需求。三是高技术产业聚集度低。各地的高技术产业特色不突出,比较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不明显。(二)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谁掌握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不断产业化,一批新兴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迅速崛起。面对国内外技术、经济发展的形势,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推进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探索新思路,争取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二、发展产业基地的必要性与主要任务(三)当前我省高技术产业正进入一个迅速扩大规模的高增长期,为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加速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委将有重点、有步骤地支持发展一批产业基地。产业基地是指在某些特定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中已初步形成产业优势和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以重点发展具有明确特色和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为目标,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相关配套产业,互动发展,形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水平研究与开发能力的特定区域(如软件产业基地、微电子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产业基地不是一个包罗高技术所有领域的基地,而应是具有明显专业化特点、技术优势和产业竞争力的基地。(四)发展产业基地是发展我省高技术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发展产业基地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有利于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加速产业链的形成,使产业基地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使其逐步成为国际先进技术产品和工序转移的首选地,加快发达国家向我省转移高技术产业,提升我省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扶持对于我省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我省的大型高技术企业,并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使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势组合,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聚集效应,提高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五)发展产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根据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在已形成明显产业特色并具备发展基础的技术、人才密集区,以市场为导向集中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在全省范围内形成若干各具特色、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基地的发展,扩大我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提高创新能力,培育战略产业,提升我省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加快形成我省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均衡发展。根据全省高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力争建设10个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比较完善、本土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为建设更多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创造条件。三、产业基地的布局范围与发展思路(六)产业基地可在自然布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应具有明确的地理边界,包括核心区和一定的扩展区。核心区是指产业集聚度非常明显或龙头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扩展区是指核心区之外的具有相当生产规模的区域。扩展区一般不超过一个市的范围。(七)鼓励各地方在原有基础上采取充实、调整、提高为主的方式发展产业基地,不鼓励以新一轮的圈地方式发展产业基地。(八)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中的某些优势领域发展产业基地。(九)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基地在推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确定产业基地范围时需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规模性。无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初具雏形的产业基地还是急需扶持的产业基地,其最终应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因而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集聚性。产业基地应通过上中下游相关产业配套,实现互动式的产业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基地。因此,需要在基地的空间布局上提高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和增强产业基地对所在地区的辐射能力。增长性。随着高技术产业对我省经济结构升级作用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团此,确定产业基地要充分考虑其未来增长需要。创新性。产业基地不仅要成为产业的集聚基地,还要成为创新的基地。因此,确定产业基地要考虑其发展思路、管理体制的创新,考虑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水平,以及基地资源的创新整合。(十)根据我省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产业基地要走国际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基地要成为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产业集群;要成为加快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产业化的产业集群;要成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示范基地;要成为以市场化发展为主体,政府引导、推动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国内外市场融合的条件,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国际市场,高起点地建立产业优势,不断提高在国际高技术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集中必要的资源,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四、产业基地的评价体系(十一)产业基地要有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明确、可行;产业基地要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产业基地的企业群要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中小型的技术创新企业及配套企业,在省内甚至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要有良好的环境,已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已形成较为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具备培育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基本条件;产业基地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已有一定数_量的研究开发力量,其研究开发经费稳步增加,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明显高于行业的平均值,且逐年上升;产业基地拥有技术优势明显的产品,一般应具备较强的出口能力,出口额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较高;产业基地应具有良好的国际投资和合作的环境,产业基地吸引外商投资、合作的条件优越,并已有一定数量的外资企业,有吸引国际高技术企业入驻基地的具体措施。(十二)评价产业基地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二是现状与发展目标相结合。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将以国际同类产业领域的指标作为参考依据。(十三)产业基地的评价指标为:1.基地规模与增长潜力:一是产业基地的该产业工业产值占全省该产业工业产值的比重,反映产业基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力,一般应在10%以上;二是产业基地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产业基地在未来的增长潜力,一般应在20%左右,并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2.国际化程度:以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产业基地产值的比重和跨国公司对基地投资的增长率来衡量产业基地的国际化程度,一般应在20%以上。3.技术先进性:采用四个相关指标来测定产业基地的技术先进性。人均劳动生产率:反映产业基地的实际经济效益;技术开发密集度: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人力资本密集度:科技人员数量占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物质资本密集度:以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人均资金占有数;以上四个指标应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4.国际竞争力:以产业基地中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与增长幅度,反映出产业基地在全球高技术产业激烈竞争态势下的动态竞争力,比重一般应4%左右,最近三年增幅平均超过全省高技术产业出口增长速度20%以上。 五、推动产业基地发展的主要措施(十四)各地方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市(县),可以考虑把发展产业基地作为今后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一种方式。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十五)我委负责产业基地的认定审批工作,对产业基地进行宏观指导。凡符合条件的产业基地可提出申请,经本级政府同意后,由所在市发展改革委向我委申报省级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方案。我委在认定审批前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专家评审。(十六)为保证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要发挥政府部门在推动产业基地发展中的宏观指导、规划、协调和服务作用,领导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基地所在市要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立适当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十七)各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省级产业基地的组织和推进工作,包括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编制、论证预审和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中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十八)为鼓励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拟采取以下措施:我委和地方政府以一定的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和海外资金投入。在产业基地发起设立相关产业的创业投资机构。依托基地建设开发性金融投融资平台。在布局重大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时将重点考虑产业基地,同时引导跨国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投向产业基地,增强产业基地对资源投入的吸引力,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地方政府要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鼓励政策;提高产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的共性支撑能力,建立产业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鼓励地方政府为产业基地的企业提供投融资、人才培养、中介服务等支持,建立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鼓励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大力吸引外商投资,支持国内机构与外国企业联合设立研究与开发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本意见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❷ 浏阳工业新城规划
历时近九个月,工业新城总体发展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总规) 终于原则性通过了专家评审。
工业新城这个从1997年5月就创建的工业园区(前身系工业园),将真正成为浏阳融入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生物医药与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生态宜居新城,两型社会试验区。
回顾
总规吸取了多方面经验
由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长浏高速、岳汝(浏醴)高速、浏铜(大浏)高速和城际公路——开元大道的动工修建,城际铁路规划获准实施等区域条件和政策发生的大变化,使园区原有的规划明显不能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组织编制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核心区规划。
为更好地把握工业新城的规划建设要求,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市委副书记、市长梁仲曾于2009年7月初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对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经济开发区、东莞松山湖开发区进行了考察学习,由此找准了工业新城的规划定位,明确了工业新城的发展方向。
“工业新城的总体规划吸取了此前几个方案的精华,对浏阳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参与了7月份工业新城规划方案征集评选会的史小予,对最新版本的工业新城总体规划给了很好的评价。作为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级规划师,史小予觉得,此次规划吸取了广州的规划理念,将环保、地形地貌等都纳入进来,对中部城市的园区来说,是一个进步。
对于制造产业基地负责人所提及已经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机电产品再制造集聚试点园区时,史小予说,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武广高铁对于浏阳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浏阳工业新城发展的机遇很多。”
成长
产业对接凸显集聚效应
在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报告中“不断完善以‘3+5’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的言语犹在耳畔,制造产业基地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就提出了新的建议。
“我建议把长沙县的江背镇也规划进来,实现产业对接。”制造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认为,此举有利于产业集聚,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他表示,制造产业基地下一步的计划是要做到工业产值 150—200亿元的规模。
生物医药园则更加强调应完善园区的内部发展条件,如增加工业用地比例,中心区的城市建筑进一步节能,根据不同的产业区设立不同的配套设施等等。
永安、洞阳、北盛、蕉溪四乡镇则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不同见解。永安镇建议将狮子脑水库纳入规划进行旅游开发,让工业新城人气更旺;北盛镇建议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等等。
评审会上,水利、交通、国土、规划、消队大队、教育、文体、发改、环保、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就各自领域发表不同的看法,以备完善规划方案。
总规对于城市的性质定位为:浏阳市的中心城市,以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新区。
贡献
财税贡献占全市三成以上
工业新城对于浏阳的影响有多大?从财税贡献的角度来看,2008年,长沙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财政税收3.31亿元,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实现财政税收2.25亿元,四乡镇财政收入达2.7111亿元。将工业新城辖区内所有财税收入加起来,总和达 8.27111亿元,占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25亿元的33%。
根据可以提供的企业资料,工业新城现有规模企业164家,2008年企业总产值达59.8亿元。主要产品涉及医药、食品、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环保配备、电器及通讯设备以及金属材料与建筑材料等。其中医药类企业34家,企业总产值22.7亿元;食品类企业9家,企业总产值4.7亿元;机械制造类企业23家,企业总产值3.9亿元;汽车配件类企业15家,企业总产值5.3亿元;金属材料类企业15家,企业总产值5亿元;建筑材料类企业12家,企业总产值5.8亿元。
工业新城简介
工业新城位于我市西部,东临浏阳市约20公里,西距长沙市黄花机场8公里,临近长沙霞凝港、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黄萍高速从规划区边缘经过,319国道贯穿规划区。规划区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生物医药园)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浏阳制造产业园)为主体,范围涉及到永安、洞阳、北盛、蕉溪四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369.5平方公里,其中永安镇镇域面积为98.2平方公里,洞阳镇105.5平方公里,北盛镇78.4平方公里,蕉溪乡87.4平方公里。
各组团的产业发展方向
生物医药基地主导产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基地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再制造业。
丰裕组团主导产业:家具制造、五金配件生产、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
亚洲湖组团主导产业:公铁物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零部件制造业
北盛组团主导产业:食品制造与加工业、特色纺织业、服装加工业、家具配件生产
狮子脑水库主导产业:旅游休闲业。
蕉溪组团主导产业:休闲旅游、疗养业、教育培训、高档房地产开发
芦塘组团主导产业:产品研发、教育培训
工业新城严禁进入的产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煤炭采选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采矿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煤焦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及竹材采运、制造业等重污染高耗水产业以及危险品、爆炸品的生产储运。
逐步退出的产业:各组团现有的花炮制造业、采矿业、建筑材料加工业、饮料生产、小化工等逐步退出。
❸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有哪些
一、陕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打造四大产业基本内容如下: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章:加强军民融合创新
建设军民融合四大产业园区。重点建设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级经开区兵器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四大基地(园区),培育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军工电子等产业集群。
推进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支持军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发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鼓励省属国有企业、政府性基金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组建航空、卫星等混合所有制公司。加快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
推动军民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和扩大“民参军”,组建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培育发展一批“民参军”专业化配套企业。推动有条件的军工单位与在陕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军民两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建设100个军民兼容技术支撑平台。
二、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❹ 广州番禺 建设国际珠宝经济总部的番禺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广州市番禺区区长骆蔚峰
一、产业基础、特色、优势
2006年11月,广州番禺区被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联合评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授牌认可,是全国首批16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广东省珠宝行业内迄今为止唯一的火炬计划珠宝特色产业基地。
广州市番禺区,位处穗港澳的几何中心、古邑新城滨水宜居,素来商业氛围浓郁。依托香港及国际珠宝产业转移的契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皆誉的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目前,全区珠宝业年出口值11.55亿美元,位列全区出口商品第三位;占广州市珠宝出口总值的60%,占全国珠宝出口总值的20%;区内集聚广州市500多家珠宝企业中的379家(包括专门的珠宝企业和相配套的综合服务机构),7万从业人员,已成为广州市珠宝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全国的珠宝特色产业示范发展基地。
番禺区委书记谭应华与比利时安特卫普钻石银行主席郭利斯达成共识,力促两地合作
目前,该特色产业基地内企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企业国际化程度高,呈现以外资企业为主力、民营企业并进的多元化发展形势。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宝首饰企业,包括中国香港、比利时、以色列、印度、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番禺区投资设厂,可以说,番禺区已经成为国际珠宝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基地。
广州市番禺区骆蔚峰区长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上介绍番禺珠宝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2.企业规模大,品牌集聚度高,发展实力强,呈现内外互动、内外销并举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区300家企业中,超过千人的大厂数十家,而一般的中小型工厂也有数百人,规模化发展效应明显;例如,在国内享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六福、谢瑞麟、喜利、欧特尔、元艺、亿钻、钻汇等一大批企业都已在本基地发展业务;而且,依托临港的特殊区位优势和产业历史渊源,目前珠宝加工量占香港转口贸易量的60%,几乎承包了香港所有的品牌珠宝加工业务。产品销及全球市场,加工贸易量占全国的60%。
3.业务范围广泛、产品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具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本基地珠宝产业业务范围广,涵盖钻石加工、贵金属镶嵌首饰、珠宝首饰设备及珠宝钟表工艺品制造等领域,基本上形成了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全面的集群效应;其次,产品优势明显,集中在钻石毛坯加工和首饰镶嵌业务方面,其中毛坯钻石进出口加工总量占广东省的1/3,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并以“中国工”著称;而首饰镶嵌由于加工量大,工艺精湛,因此番禺也被称为“中国的维琴察”;此外,番禺珠宝工艺精湛、国际市场接受度高、市场空间广泛。目前,产品主要经香港出口欧洲、北美、中东、日本、东南亚、中国港澳台以及国内市场。
沙湾珠宝产业园区全景(左侧)
目前,基地内集聚有现代型的沙湾珠宝产业园、国际化的钻汇珠宝物流交易中心(18000平方米)以及市桥珠宝工业区、大罗塘工业区、小平工业区、榄核珠宝工业区、大岗明珠工业园等数十个工业区。整个珠宝首饰产业在走过自发阶段后,正逐渐走向规范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的集约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探索模式。
其中沙湾珠宝产业园占地338亩,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仍供不应求。园区集中海关、外经、质检、报关、保险、押运等职能部门,能够为客户提供集审批、合同备案、核销、通关、查验以及押运等业务为一体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而钻汇珠宝采购中心以中央保税区和外围商铺销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汇聚全球的原材料、成品、辅料供应商,提供交易、展示、推广、综合商务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并正在实现与产业园的协同联动发展。目前,这两个项目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对相关产业产生了明显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如金融、物流、保险、公证、会计、旅游等服务业也协同发展,所衍生的产业附加值极大地强化了番禺珠宝产业基地的发展实力。今后,我区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致力将番禺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几乎占整个产业规模的70%。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位于珠三角的核心区域,而随着WTO、CEPA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发展契机,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珠宝企业以及与该产业相配套的综合服务企业也逐渐开始在番禺区集聚、发展和壮大,逐渐实现资源性竞争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可以说,目前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沙湾珠宝产业园区全景(右侧)
二、主要工作思路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优势显著。基于区内珠宝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更好地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切实发展,进一步推动该产业的健康、长足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科技厅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番禺区人民政府指导区珠宝产业管理领导小组编制了《广州市番禺区“十一五”珠宝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明确今后进一步指导和促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思路和工作方针。
为加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的建设与发展,番禺区委、区政府导向科学,目标明确,坚持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地方和谐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产业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争取利用5年的时间,致力营造一个既能为行业服务,又具有创造税收、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
为切实做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具体的发展工作,目前,番禺区人民政府已经提出六大发展战略,科学定位和合理规划产业的发展方向,具体如下:
1.优势转变战略。坚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与地方政府行为之间的互动,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提升产业素质。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珠宝产业园综合办公楼
2.创新突破战略。以沙湾珠宝产业园、钻汇珠宝交易中心为依托,建立珠宝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适合产业集群升级飞跃发展的创新机制。
3.环境优化战略。一方面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引导和激励政策,成立高效、精干的组织管理机构,引导更多的市场资源汇集番禺;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园区、钻汇中心两大项目,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创造和优化创业发展的硬环境,高标准做好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珠宝企业集聚番禺,促进集群的发展和壮大。
4.人才集聚战略。通过实施珠宝人才工程,一方面以我区或周边有基础的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与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及培训机构合作,形成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尤其是在我区“撤市设区”经济社会重大调整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前来发展和创业,不断优化兴家置业的环境,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为产业的发展蓄积足够的专业技术骨干和劳动力队伍。通过人才的带动和支持形成自有的知识产权,弥补目前珠宝业管理、设计、市场影响等方面的人才缺口。
5.促大扶强战略。一方面,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引进有基础、有发展实力和前景的外资企业前来发展;同时,扶持和鼓励地方民营企业利用产业集群的内部资源发展壮大。
6.市场带动战略。完善引导、监督、管理、促进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优势因素,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大力度拓展国内市场,突出产业发展与地方税收之间的相关性。
同时,番禺区坚持从多角度界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的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目标。“十一五”期间,番禺珠宝出口值依然可以保持近20%的年增长率,到2010年,出口值超过20亿美元,约占全国珠宝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2.企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珠宝及相关配套服务企业总数近千家,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骨干企业逐渐壮大,上市珠宝公司10家以上;年交易额将超过300亿元,产生大量直接税收。同时,相配套的服务企业及时到位,服务功能更加强大和健全。
3.专业人才目标。建立起3大人才培训基地,即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国检检测培训中心和沙湾珠宝产业园人才培训部,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全区珠宝产业的从业人数将超过10万人。
4.园区建设目标。以沙湾珠宝产业园和珠宝工业发展基地(包括市桥珠宝工业区、大罗塘工业区、小平工业区、榄核珠宝工业区、大岗明珠工业园等)为核心,以珠宝产业园区化为发展方向,鼓励企业进园发展,增强集群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区珠宝产业空间布局。到2010年,现代型的沙湾珠宝产业园园区规模拓展至1300亩,集聚企业超过千家,其中珠宝加工企业超过500家,而且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国际珠宝企业,产业集群的规模进一步壮大。
5.产业基地目标。世界各地的珠宝交易商、供应商、采购商、贸易商以及与珠宝产业相配套的服务机构,包括质检评估、金融服务、安全保险、综合物流等机构都将集聚番禺,以钻汇中心为节点,通过横向联合和纵向带动,直接实现与生产环节的科学配套,在番禺将真正实现生产与综合物流的和谐发展,并具有服务周边、辐射国内、延及全球的影响力。同时,珠宝产业文化进一步繁荣,建立番禺珠宝产业专题博物馆,将旅游业与珠宝业联合发展,使番禺成为国际化的集交易、物流、商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珠宝产业经济总部,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中国珠宝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对我国珠宝工业发展产生积极的贡献。
6.产业发展长远目标。未来的番禺将成为世界精美珠宝的诞生地、国际化的专业交易中心、综合型的专业物流配送节点、创新研发与信息中心、人才的培训基地、标准与品牌的生成地和华南泛珠江三角洲的国际性行业综合服务核心。
三、发展规划及具体措施
自始,番禺区上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全面督促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的进步与发展,目前,已制定推进该产业发展主要对策和规划措施,如下:
2007年8月在番禺召开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第三届换届工作会议暨中国翡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1.加强政府宏观领导和组织协调机制。①成立番禺珠宝产业五年发展战略领导小组;②组建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③设立专家顾问小组。
2.分步骤研制和实施珠宝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在贯彻国家支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成立“珠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改变传统观念,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社会投资,促进基地升级发展,实现社会公共资源再注入的良性循环。
3.立足现代化的沙湾珠宝产业园工业园区,完善综合服务,切实壮大和增强基地规模和发展效益。珠宝产业园是我区珠宝资源汇集的节点,是产业信息交流的枢纽。目前,随着本地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急需进园寻找新的合作机会;而国际珠宝产业转移的浪潮使得更多的外商将在我区投资设厂。今后,番禺区要在整合和巩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园区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包括已经和计划入驻番禺发展的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入园发展,发挥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学习与合作机制,共同分享集群内部资源,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形成知识外溢学习型经济体系。同时,加紧整治产业园区及其周边综合治安和生态环境,建立安全、高效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园区和城市中心的交通配套条件。通过园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沟通,开发珠宝旅游业,挖掘产业蕴涵的文化内涵,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珠宝产业园成为招商的理想载体,使珠宝产业真正有利于地区发 的产业。
2007年中国珠宝界(番禺)翡翠采购会开幕仪式
4.以钻汇珠宝采购中心为依托,引进国际性的珠宝专业物流、金融等领域的服务机构,创新产业运作模式,促进产业升级,引导本基地更好、更快发展。继续加快推进和建设钻汇珠宝交易中心,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条,发挥其保税服务和自由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一个集全世界珠宝原材料、成品采购、信息化商务、综合物流发展为一体的国际级珠宝专业物流及商贸平台,以此优化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产品的物流、分销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的增值能力。同时,加强工业园区和交易中心的资源互补,协同发展,使番禺从一个低端的单一加工基地转型升级为国际级的、高附加值的综合珠宝产业集群。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高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质量。珠宝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对相关产业有着广泛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依托现代型的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的交易中心,目前已有200多家客商即将前来发展,而今后我区的招商重点已不仅仅限于珠宝厂商,而是与珠宝业相关的综合服务商,包括金融、物流、保险、质检等,促进产业由依靠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环境,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发展质量。
6.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出口与内销并举,国内外市场并重发展模式,引导本基地走综合性的特色发展道路。目前,本基地政府、海关、国税、质检、报关、押运、交易机构以及企业实体正联合开发珠宝业内外销物流信息交易综合管理平台,藉此加强有效管理和监控,为行业发展营造宽松、规范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厂商合法地便捷地从事珠宝加工与内销。同时,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建设和宣传力度,增加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7.切实抓好人才培养、培训网络体系建设。①继续大力配合和支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办好珠宝学院;②利用国检培训中心的力量快速启动职业再培训;③配合沙湾珠宝产业园人才培训部开展培训业务。
8.加快完善珠宝产业创新体系。①建立珠宝业创新中心;②增加科技立项,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有机互动;③积极引进和扶持珠宝产业大型企业或与该产业相关的支撑服务机构落户番禺。
9.以企业为根本,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方向,加大宣传,增强品牌意识,树立“番禺珠宝”区域品牌效应。立足目前的发展基础,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番禺珠宝”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宣传番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商投资优势、兴家创业环境和珠宝产业发展成就,树立良好的珠宝产业发展国际形象,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树立在业界的影响力。
10.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加强与国际传统珠宝首饰大国的战略合作,以深层次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规划措施,区委、区政府致力推进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番禺)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整个珠宝产业集群的核心,具备立足番禺、带动周边、辐射中国、影响全球的综合服务功能,并带动特色产业基地所在地区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技等众多方面的综合协同发展。
广州钻汇珠宝采购中心外景
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规划
江西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典范”——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成长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独具特色和极具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近期规划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富裕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辐射中东部的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鄱阳湖区规划范围内38个县(市、区)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2275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利税年均增长30%,达到21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0%。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区内工业经济总量50%左右。力争10个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39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0亿元,80%以上的工业园区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中长期规划
到2020年实现地区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生态宜居、经济发达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征,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标志性区域。为到2025年前后基本实现高等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九江、宜春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中国国家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球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余江、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次中心城市、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鹰潭、景德镇、上饶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下村、罗坊工业基地。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文化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以新城区为依托,联动建设东乡县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❻ 谁了解杭州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概况和产业规划
区规划分局:
你单位《关于要求批复<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的请示》(杭余规〔2014〕37号)收悉。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绕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杭宁高速及东塘港。范围为56.9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3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20年。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发展成为杭州西北门户,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2.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三基地一支撑一配套”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环境友好的大运河工业基地,生产旅游混合的都市农业基地,以研发设计、专业维修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体系,以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为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产业。
四、发展定位
杭州西北门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的集聚区,推进良渚组团经济发展的引擎。
五、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远期2030年,基地总人口为18.2万人,近期2020年为11.2万人。
用地规模: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按照30.5平方千米规划控制,人均167.8平方米。
六、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轴两核三心六片”。
“一轴”:滨水河道景观轴;
“两核”:两个景观核心。一为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景观核心,二是以官塘漾、堰马漾为主要水体的湿地休闲核心;
“三心”:三个商业配套中心;
“六片”:仁和北产业发展片区,仁和老镇区发展片区、仁和中产业发展片区、仁和南居住配套片区、农业综合体片区(包括美丽乡村居住区、高新农业示范区)、大运河工业片区。
七、道路网规划
1.规划形成“双轴双环四向八射”的道路交通网络框架。
双轴:由杭宁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组成的十字形区域交通轴;
双环:由东西大道、疏港大道和拱康路组成的外围快速截流疏解环;由獐山路、观园路以及两条次干路组成的内部组团联络环;
四向:北向德清方向;东向临平方向;西向良渚方向;南向主城区方向;
八射:北向永康路;东向东西大道、疏港大道、仁超路;南向杭行路和勾仁大道;西向疏港大道和东西大道。
2.规划形成“两高、一快、九主、十二次”的内部道路等级体系。
八、其它
1.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3.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和图集组成,两者互相补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划说明是对文本和图集的解释。
4.本规划由你单位负责解释。
❼ 天津新港船厂的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建设滨海新区列入重点,为了发展天津的船舶工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6年1月18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塘沽区人民政府就天津临港工业区造修船基地建设签署《关于加快新港船厂搬迁工作的框架协议书》。天津新港船厂将搬迁至临港工业区,建设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这一造修船基地是国家环渤海船舶工业基地布局中重要的一环,占地面积350公顷,岸线长度3900米。根据发展大型造船、提高修船能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陆港机械设备制造的产品结构规划布局,建设设施先进、水平一流、管理科学、特色突出、文明环保的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国际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总装造修船基地。
基地建成后,对于大力发展天津市的造船工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加强天津市的港口定位,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具有重要作用。临港造修船基地可以发挥船舶制造是先进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为滨海新区高水平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起到带动作用;利用船舶产业与航运界紧密关联产业的关系,做大做强,为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起到服务作用;抓住造船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加大创新力度,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储备,在研发转化基地建设中发挥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以造船总装基地建设为先导,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滨海新区船舶产业大发展发挥引擎作用。
❽ 湘江新区的发展规划
职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突破区,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整合核心承载区,长沙市提升主体功能区。
产业定位:湖南省产业先行先试区,长株潭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长沙市高新产业核心集聚区。
生态定位: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区域,资源节约的循环集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标杆。
城镇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城市,新型增长模式的城镇典范,环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按照《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整体方案》中的规划,湘江新区(原大河西先导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四区”、“三带”部分。
四区是指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高星综合功能区。三带是指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带、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
金洲配套产业带:以金洲大道为发展轴,以麓谷高新区与金洲新区为核心,实行两端双向拓展。
湘江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创意为核心,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供拓展空间。
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充分发挥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文优势,结合桃花岭、象鼻窝、莲花山规划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 方案中突出了推进产业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建设等四大建设。
产业建设:以金洲大道为轴心,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以金洲开发区和望城经济开发区为两翼,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全力建设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等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00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投入300—500亿元,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全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重点规划建设好京珠高速长潭西线、枫林路以及雷锋大道拓改工程、潇湘大道南北拓改工程、城市交通环互通工程、公共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跨江通道等工程。三年内在起步区和核心区重点建设“六纵八横”14条主干道和52条次干道,总长约270公里,总投资约285亿元,达到到2010年底实现“拉开道路框架,形成承载功能,拓展产业优势,展现新区雏形”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
生态建设:三年内完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生态环境、坪塘老工业环境污染和靳江河、龙王港等流域水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展湿地、绿地、林地生态环境资源补偿和农村环保自治模式试点,加强环保辅助设施建设。
示范区建设:用3-5年时间,以湘江西岸为纽带,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湿地公园等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城市时尚空间。
❾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
1.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以矿区为单元制定方案,实施兼并重组,减少开发主体。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要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
2.稳步推进矿业权整合。对尚未开发的煤田,要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业权。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规划期内,重点对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的矿区实施矿业权整合。
3.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大型煤炭基地内资源优先向大型煤炭企业配置,优先安排大型煤炭企业项目建设。支持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大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矿区。统筹规划建设能源输送通道、水源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神东、陕北、黄陇、宁东基地,加快建设能源输送通道,有序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千万吨级矿井群。晋北、晋中、晋东基地,重点做好整合煤矿升级改造,适度新建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做好深部资源勘查,建设接续煤矿,限制1000米以深新井建设。蒙东(东北)基地,内蒙古东部褐煤矿区重点实施煤电项目一体化开发,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黑龙江、辽宁切实做好煤矿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建设接续煤矿。云贵基地,加快建设大中型煤矿,大力整合关闭小煤矿,调整煤炭生产结构。新疆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强化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规划,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生产开发规模要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满足区内需求为主,适度加大外调量。
(三)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
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加强现有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全面提升煤矿生产技术水平。
1.稳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新建煤矿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按照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或不超过两个工作面的模式,采用先进技术装备,设计和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按照一次建设、分期投产的原则,储备一批煤矿产能。晋陕蒙宁甘新重点建设30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河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重点建设12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四川、贵州、云南等重点建设9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在适合建设大中型煤矿、且小煤矿多的省(区)推行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新井建设规模与淘汰落后产能相衔接。
2.加快推进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对具备条件的老矿井,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以优化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减少工作面个数、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技术改造,配套完善生产辅助设施。
3.大力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借鉴山西、河南等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小煤矿退出机制,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对有条件的小煤矿,以提高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提升办矿水平。停止新建30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45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项目。在现有技术管理条件下,难以有效治理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退出生产。
(四)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坚持安全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1.加强重大灾害防治。在瓦斯防治方面,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部建成瓦斯抽采系统,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在水害防治方面,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加强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主要含水层监测,做好采空区、断层、陷落柱等重点部位水患排查,落实防治水措施,提高防治水系统能力。在火灾防治方面,重点做好阻燃材料应用、电缆电气设备维护、煤层自然发火监测、采空区注浆注氮等工作,综合防治火灾事故。
2.实施重大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工程建设,提高系统能力及设施标准。建设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提高瓦斯灾害防治水平。建设完善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提高矿山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增强矿山应急救援能力。
3.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切实落实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有关规定,完善煤矿职业危害申报、监督检查、治疗、康复与赔偿等制度,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系。以防范尘肺病为重点,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提高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和标准,全面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
(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
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1.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大中型煤矿要配套建设选煤厂,鼓励在小型煤矿集中矿区建设群矿选煤厂。在大型煤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选煤厂。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推广先进的型煤生产应用技术,加强褐煤提质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完善煤炭产品质量和利用技术装备标准,提高炼焦精煤、高炉喷吹用煤产品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
2.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建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创新和完善技术,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水耗和煤耗、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支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
(六)推进瓦斯抽采利用,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加大煤层气(煤矿瓦斯)勘探开发利用力度,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建立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推进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小煤矿兼并重组。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标准,全面实施高瓦斯矿井规模化抽采工程,建成36个年抽采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规模化抽采矿区。支持煤矿瓦斯民用和发电,加快煤矿区瓦斯管路联网,集中规模化利用。鼓励低浓度瓦斯利用,开展乏风瓦斯利用试验及示范项目建设。
2.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参与煤层气勘探开采,鼓励外商和民营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资金投资煤层气开发,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大华北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加快开展新疆地区低阶煤盆地、西南高应力区和中部低渗透三软煤层煤层气勘查与开发评价。重点建设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建成寺河、潘河、成庄、潘庄、赵庄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宁、郑庄、柿庄南等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基地的集输管网。
(七)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大中型矿区内,以煤矸石发电为龙头,利用矿井水等资源,发展电力、建材、化工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煤-焦-电-建材、煤-电-化-建材等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园区。合理利用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高铝煤炭资源,推行定点集中利用,建设煤-电-铝-建材一体化循环经济园区。扩大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量。在大型选煤厂周边地区建设洗矸、煤泥和中煤综合利用电厂,新增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量6.1亿吨,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其中,电厂利用3亿吨,煤矸石制建材利用1亿吨,煤矸石井下充填、复垦和筑路利用2.1亿吨以上。力争利用含铝粉煤灰约1080万吨,形成氧化铝年生产规模360万吨。
2.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的要求,切实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推进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治转变。重点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结合新农村规划建设,做好村庄搬迁。高硫煤、高砷煤要采取洗选加工等措施降低含硫量、含砷量,集中利用、集中治理、达标排放。基本完成内蒙古、宁夏、新疆煤田灭火工作。
(八)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重大成套装备研制,提高煤炭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加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突水机理、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深井钻井和井壁支护、煤矿围岩支护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技术攻关。开展煤炭资源的高精度勘探、煤层气储层压裂工艺、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水害防治、深井热害防治等技术攻关。支持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地下气化采煤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广年产600万吨采煤工作面、年产400万吨选煤系统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广中小煤矿机械化成套技术装备、先进的人员安全防护和矿山救护技术装备。积极推广煤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技术。
4.推进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重点开展年产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薄煤层机械化开采装备、短壁综采装备、煤巷快速掘进与支护成套装备、矿井新型辅助运输装备、矿井信息网络自动化系统,以及关键元部件的研制及示范应用。开展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重大事故快速抢险与应急处置技术及大型装备的研制。
(九)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煤炭物流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加快建立全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1.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整顿煤炭流通秩序,取消违规收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衔接,优化煤炭物流节点布局,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在煤炭生产、消费集中地和主要中转地,建设具备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的煤炭物流园区。鼓励煤炭企业之间、煤炭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联合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推进煤炭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建立完善定位明确、功能齐全、信息灵敏的煤炭交易中心。
2.建设煤炭应急储备。按照辐射范围广、应急能力强、运输距离短、储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要求,在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及华中、西南等地区,加快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煤炭储备工作的引导和规范,建立全国煤炭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确保储得进、管得好、用得上。
(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互利共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煤炭国际贸易。
1.加强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参与境外煤炭资产并购,加大境外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提高境外权益煤炭产能。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投资境外煤炭加工转化项目,延伸产业链。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结合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开展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
2.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鼓励大型煤炭企业承揽境外煤矿建设、技术改造以及运营管理,带动先进技术和大型装备出口,促进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境外煤炭装备制造基地、零配件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3.拓展煤炭国际贸易。坚持市场化原则,巩固和发展与主要煤炭资源国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鼓励进口。鼓励沿海、沿边地区拓展煤炭进口渠道,保障进口煤源稳定可靠。北方地区适度出口。
❿ 福州晋安 弘扬寿山石文化 构建海峡西岸特色产业基地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福州市晋安区委书记陈吉
福州市晋安区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东北部,面积552平方千米,人口51万,是福州市面积最大的城区。寿山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彩石,独产于福州市晋安区北峰山区,其质地精致细腻,莹彻通灵,色彩绚丽,形、色、质、纹俱佳,无愧为“八闽名石”、福建“省石”和中国“国石”候选石的称誉。近几年来,寿山石工艺品被指定为2008年奥运会特许产品,寿山石产地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寿山石雕刻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晋安区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寿山石)之乡”称号,显示出寿山石文化的神奇魅力,也预示着寿山石产业的美好前景。
1995年胡锦涛同志在福州欣赏寿山石雕并与艺人亲切交谈
一、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
寿山石是1.35亿~1.5亿年前晚侏罗纪火山运动的产物,得天然造化,素有“天遣瑰宝”之美誉,又因其柔而易攻的特性,成为上乘的雕刻材料。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寿山石与中华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历史久远、博大精深的寿山石文化,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一)特性突出
寿山石雕将传统的诗、书、画艺融入其中,透射出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精髓,蕴含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从1500年前的南朝至今,寿山石雕刻已形成了圆雕、薄雕、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等工艺,创作出许多传世佳品,历来是人们收藏和鉴赏的珍品。自宋以来,有关寿山石文化的各类专著、画册多达300余种,诗词、游记、文论更是不计其数。
(二)地位独特
在古代,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是权力的象征,明清帝、后均对寿山石情有独钟,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等皇帝都收藏有许多用寿山石刻成的印玺,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寿山石及其石雕艺术都很喜爱并赋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影响广泛
寿山石以其特有的优异品质,通过石雕工艺品这个载体“,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深受中外人士的青睐。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赵朴初、华君武、关山月等都为寿山石所感染,留下了诸多赞美寿山石的题词和诗篇,著名的金石篆刻家潘主兰称赞寿山石斑斓秀色和优异品质时发出“迥非笔墨能尽其名状”的感叹。《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台湾《工商时报》、澳门《澳门日报》、新加坡《星报》等海内外新闻媒体经常专题介绍寿山石及其雕刻艺术。尤其台湾同胞特别偏爱寿山石,据了解岛内民间收藏的寿山石价值达数十亿元之巨,如今寿山石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往的重要桥梁。
寿山石矿区全景图
二、方兴未艾的宝石经济,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
1996年,福州市晋安区成立后,在“建设新城区,开发大山区”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寿山石产地和寿山石雕发源地的双重优势,把“弘扬寿山石文化,发展寿山石经济”列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切实抓紧抓好,形成独树一帜的寿山石产业开发、建设、保护和文化研究体系,从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
(一)逐步完善以寿山石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体系
寿山石的故乡——北峰,一块山清水秀、文物荟萃的土地,由于交通闭塞,长年“养在深闺人未识”。为弘扬石文化、发展石经济,晋安区着力打造寿山石文化品牌,以寿山石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在寿山石产地建设融自然、人文、乡土风情和石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寿山石大观园,相继建成中国寿山石馆、寿山古街、寿山石观光洞、田黄探宝溪、善伯洞风景区、寿山瀑谷、寿山溪漂流及寿山石原石交易市场等景区景点,营造了“出门旅游看特色,福建特色寿山石”的良好氛围。2003年,寿山石文化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六大文化品牌之一,寿山石文化旅游跻身福州四大旅游品牌行列。凭借寿山石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带动了北峰旅游业的发展,古老的寿山石产地北峰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0万人,旅游总收入逾3000万元,在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东南亚、港澳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商务考察团以及游客在这里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大开眼界、不虚此行”、“寿山归来不看石”,成为众多游客的切身体会。晋安区还通过承办中国(福州)首届寿山石文化旅游节,举办两届中国寿山石文化博览会和寿山石雕刻艺术“十大新秀”评选及“相约在石都”文艺晚会等寿山石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全面推动寿山石文化艺术发展,为寿山石文化旅游推波助澜。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二排左五)与寿山石雕工艺美术大师们合影
(二)推动形成寿山石产业体系
寿山石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在近年竞评“国石”中日益凸显出来。随着寿山石的大量开采和雕刻工艺的日臻成熟,一个集开采、加工、销售、收藏、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寿山石产业体系逐渐在海内外形成。就晋安区本身而言,鼓山镇樟林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彩石的重要集散地,2005年全村从事石雕业的达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来自全国各地,该村新建成首期5000多平方米的“樟林石雕城”,目前170多间店面已全部开业。鼓山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经营面积17500平方米,入住商家达125户,成为福州市最大的集寿山石学术研究、雕技培训、精品展览、雕刻创作、经营销售、原石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寿山石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此外,寿山石产地也有不少农民从事寿山石雕刻业和销售业,寿山村商贸街开张的寿山石原石和工艺品商店有近百家,芙蓉石产地宦溪镇也形成了芙蓉石销售市场,寿山石产、购、销的兴旺情景和繁荣景象在中国传统工艺百花园中实为少有。据统计,仅晋安区目前从事寿山石雕产业的人员增至5万人,石雕业年产值可达数十亿元,福州市晋安区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已经全面形成,并成为晋安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增长点。
福州市人大副主任、晋安区委书记陈吉(左一),区长王明光(右一)等研究寿山石特色基地工作
(三)健全寿山石资源开发保护体系
近年来,寿山石产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抢救、修复矿业遗迹,加强寿山石资源的监管保护,让这个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作为“十个一”工程之一,寿山石观光洞建成并对外开放,为参观者开启了一扇全方位“透视”一亿多年来寿山地区地质变化、寿山石形成过程以及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特殊“窗口”;2002年5月首届中国(福州)寿山石文化旅游节期间,建筑面积3032平方米的中国寿山石馆和占地40多亩的寿山石文化中心广场顺利落成,寿山真正成了海内外寿山石收藏爱好者的“朝圣圣地”;2003年3月1日,由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福州市寿山石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寿山石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根据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带动一支产业,繁荣一方经济,营造一种环境”的要求,晋安区制定出台了《寿山石文化博览馆建设规划》和《福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总体规划》,拟建的寿山石文化博览馆规划用地26亩,建筑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拟建的寿山国家矿山公园则由三个园区和十四个景区组成,总面积将达202平方千米。据勘探结果表明,在寿山村周围方圆200平方千米内所储藏的寿山石及其母矿叶蜡石的储量达2500多万吨。由此可见,寿山石产地的资源潜力巨大,发展寿山石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2003年晋安区寿山石文化经济研讨会暨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寿山印社授牌仪式
(四)建立寿山石文化研究体系
2001年,经福建省文化厅批准,晋安区成立了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冯久和、林亨云等20多名雕刻艺术家和理论家担任研究员。2005年10月,台湾印石艺术收藏协会暨两岸交流访问团一行20多人来晋安区,与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寿山印社等寿山石文化机构进行有关寿山石文化艺术的学术交流,气氛浓烈,成果甚丰。几年来,《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寿山石学术论文集》、《中国寿山石论文集》、《中华瑰宝寿山石》、《寿山石典藏》等专著和画册先后面世;第一首寿山石主题歌《人见人爱寿山石》广为传唱;第一部全面介绍寿山石文化的六集纪录片《中国寿山石》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所有这些让寿山石立足国内、走出国门的有益探索,成就了今天令我们颇感自豪的事实: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寿山石,有寿山石的地方就有寿山石文化。
三、谋划科学的发展思路,落实可行的规划措施
福州市晋安区建设寿山石特色基地具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适合的社会环境、丰富的人才资源等,都是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十年来,福州市晋安区一直致力于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不断推动寿山石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现今晋安区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寿山石产业基地,而且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海峡西岸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一)寿山石产业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
围绕“弘扬寿山石文化,构建海峡西岸特色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基地全面建设,促进寿山石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动作为,用政策保证和必要的引导性资金扶持寿山石产业;坚持保护性开发,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寿山石产业;立足长远发展,用规模经济效应模式引领寿山石产业;打造产业链条,用产、供、销一体经营形式推进寿山石产业;文化涵养经济,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寿山石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市场与产品的互动,资源与效益的整合,不断完善寿山石开采、加工、销售三大示范园区建设,实现产业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2005年海峡两岸寿山石文化交流座谈会
(二)寿山石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和今后工作措施
1.制定寿山石产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要从把寿山石产业建设成为福州市晋安区第一特色产业的高度,来谋划基地不同时期的建设工作;要汲取外地同类产业基地建设的发展经验,结合晋安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减少寿山石产业发展的人为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实现“有计划的市场”和“有市场的计划”。
2.拓宽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的资金渠道。争取省、市政府的重视,使寿山石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列入省、市两级政府经济发展大规划中,从而获得省、市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较高艺术眼光的客商来晋安共谋寿山石产业的发展大计。
寿山石作品——鸟语花香
3 .挖掘整合寿山石的历史文化内涵。寿山石文化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应利用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的科研平台,邀请经济界、文化界、艺术界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为寿山石文化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位,形成一条清晰的文化主线。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举办研讨会、展拍会、艺术节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寿山石文化进行挖掘、整合和提升。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展示福州名片——寿山石的迷人魅力,提高寿山石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爱石、赏石、玩石的群体,让寿山石成为地方旅游、特色文化的核心标志。
4.保护开发寿山石资源。根据国家地质勘查部门探明的寿山石资源储量,制定寿山石资源保护性开发措施。实行寿山石矿山企业开采许可证制度,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企业有效整合,收购周边的小矿并归于国有寿山石企业,从根本上控制滥采乱挖、掠夺性开采现象的发生。综合资源现状与市场发展等因素,制定资源开发的科学预算规划,实行每年限量开采。同时提高雕刻设计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针对不同石种特点和表现题材,因料施艺,因题施艺,多种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006年晋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陈吉书记、王明光区长与第二届寿山石雕刻艺术“十大新秀”座谈
5.打造寿山石文化旅游产业链。“出门旅游看特色,福建特色寿山石”,要充分利用福州市晋安区先后被授予“寿山石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首批国家珠宝玉石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矿山公园”等称号的有利时机,加大旅游文化建设力度。以寿山“国石馆”为中心,修建寿山石主题公园;在寿山溪边和观光洞旁进行摩崖石刻建设,修建两亩半“田黄石”景区,建设寿山石矿山公园旅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观光洞旅游设施。把寿山石产业与旅游业开发结合起来,使之与观光、购物、休闲融为一体,拓宽旅游附加功能,形成寿山石旅游产业链。
6.拓展寿山石节庆文化功能。让中国寿山石节成为寿山石文化与旅游、招商、购物等活动有效结合的载体,以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寿山石节的形式和内容,把寿山石节办成一个经典的品牌盛会,打造成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赏石展会。通过举办寿山石节,进一步搭建与海内外经贸沟通的平台,扬寿山石之名,推进寿山石名牌战略进程。
7.筹建中国南方宝玉石大市场。积极引进巴林、青田、昌化等名印石与和田玉、岫岩玉等名玉石,以及大漠戈壁石、灵壁石等奇石产石地来晋安区建立交易场所,促进各种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市场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宝玉奇石市场,使福州市晋安区成为海峡西岸的石文化中心和产业基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8.推动特色产业基地间的交流合作。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经过十年的建设,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得到了政府、协会和企业的认同。为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紧跟国内外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潮流,必须加强国内外特色产业基地间交流与合作。晋安区委、区政府将定期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借助他们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解决本区在基地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关键问题、重点问题、瓶颈问题。同时加强海峡寿山石研究院与艺术大专院校的合作,培养寿山石雕刻和鉴定的后备人才队伍。
四、十年建设的实践探索,值得借鉴的有益启示
我们在十年的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在科学发展中激发活力
建设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是一项十分具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在过去的建设进程中,晋安区发挥了应有的主导作用,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切实做到基地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使源远流长的寿山石传统民间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在政府引导中搭建平台
发展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建设工程。除了有寿山石行业内人士的积极推动外,还需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包括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海内外寿山石爱好者共同参与这项工作。在过去十年中,晋安区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在整合政府、行业和社会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宣传平台、贸易平台、交流平台和信息平台,为基地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行业联合中营造氛围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改革开放机遇,不断把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到全国乃至世界性市场之中,才能发展建设好特色产业基地。晋安区始终全力支持和参与“中国国石”评比活动,大力推进和发挥行业优势,做好对中国寿山石等各类玉石的整体包装、推介和宣传工作,进而为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工作基础。
(四)在载体建设中打造品牌
发挥寿山石文化千年积淀的优势,扩大寿山石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直是晋安区实施“建设新城区,发展大山区”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十年中,晋安区在弘扬寿山石文化、打响寿山石品牌方面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还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脚踏实地建成了中国寿山石馆、寿山商贸古街、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樟林石雕村等一大批基地设施,为特色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和资源保证。
(五)在强化保护中增强后劲
“中华瑰宝”寿山石是十分珍稀的自然矿石资源,由它引发生成的寿山石文化也是一种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对发展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晋安区社会各界十分注重寿山石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政协提案、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促成省、市人大和政府出台寿山石资源保护政策,加强了对寿山石矿区的监管保护。目前,全区开采寿山石的矿洞已缩减至10个,不及1998年总量的十分之一,既有效地保护了资源,又确保了资源的永续利用。
目前,建设寿山石特色产业基地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国土资源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及福建省和福州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抓住当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机遇,全力推动寿山石产业基地持续、协调、有序、有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寿山石馆依山就势,背山面溪,建筑外观采用福州民居特色。展厅分三层,一层为寿山石文化历史展馆;二层为寿山石原石展馆,荟萃寿山石原石100多个品种,体现寿山石1千多年开采历史;三层为寿山石名家名雕精品展馆,展馆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历代名人名家代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