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农村自建房地基咋样更坚固抗震
1.基础挖深一些,来这样源可以使上部建筑更稳固。
2.夯实,用那种蛙式或者振动式打夯机效果不错,还经济实惠。记住要多打几遍
3.做好细石混凝土垫层,一般100厚就行。
4.上部结构要找干活质量比较高的师傅干,这样可以保证质量,提高房子的耐久性。
补充:其实基础和上部结构相比,在地震来的时候,收到的地震作用要小很多(因为基础和大地紧密相连,受到的惯性力相比之下很小),所以基础抗震一般从概念上考虑,所以按照常识,在建筑选址时,尽量选在地基土坚实的地方,尽量离河远点,离山远点。 然后要想保证房子在地震时更安全,要在主体结构上多下工夫,比如说,基础放脚上边做圈梁(有的地震区的农村自建房基础圈梁能做4道!!一般一道),上部要做好圈梁和构造柱,使建筑连城整体,提高建筑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这样有利于抗震。
❷ 农村自建房如何防震
材料价位不会降 所谓的防震主要是看房屋建筑的结构 材料为次要。
❸ 房子的地基怎么做才能有效的防震
房子的地基有效的防震措施: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和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房屋抗震性能要提高,地基与基础砌筑很重要。建房时要选择平坦坚硬而干燥地区,远离旧河道、河边等松软的地方,还要避开危险的悬崖、陡坡、冲沟和断层;地基基础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地基处理时开挖基础沟槽,房基要深一点,厚实一点,基础不宜太高,截面要做成梯形,用岩石或混凝土铺设地基,可以减弱地震的摧毁力。
二、房屋的布局:房屋结构整体布局要合理,外型要均称、规则,尽量避免突变,以正方体或长方体为最好,如果确实需要设计成长方体,其长度应该是宽度的二倍半。烟囱的布置及门窗的位置大小要适当,烟道要砌在墙体外,房屋的门窗不易过大,窗间墙不易过小,门窗过梁不易单薄,大梁及檀条在墙身的支承面不易过小,要增加墙体强度,以保持墙体的整体性。
三、墙体的抗震措施:墙体构造要牢固,在地震时,墙体受到水平地震力的作用,构造不好的墙体就会被震松甚至倒塌,墙倒引起房屋倒塌造成严重灾害。从地震灾害区调查表明,砖墙的抗震性最好,其实心卧砖墙又比空斗墙要好。对于土坯墙可采取卧砌,坯与坯之间要咬接,转接角处要有一定的长度搭接,砌筑土坯所用泥浆内要加些麦草,坯缝中泥浆要饱满。这样墙体的整体性能就有所提高,为增加墙体系统的牢固程度,还必须把墙体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为此,就必须使纵横墙同时砌筑,互相咬接,以便互相依靠,共同作用,纵横墙交接转弯处应铺放拉接材料,以增加墙体的连接能力。砖混结构建筑,砌砖时,砖块必须先浸水,以免灰浆中的水分很快被砖块吸收,从而使灰浆失去粘结力。应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因为冬季气温低,灰浆还没有来得及结硬就被冻结住,起不到粘结作用。另外,建筑物的平、立面要规则,对称,长、宽、高比例要合理,砂浆标号不低于25号,砖缝灌浆要饱满,纵横墙及外墙要同时施工并咬砌或采用预埋钢筋拉结;合理、正确使用圈梁,一定要闭合成圈,里面钢筑必须有一定的搭接长度,与横墙结处必须伸出一定长度的拉结钢筋,并与墙体牢固联接,采用横隔墙承重,不仅可节约钢材,也可提高房屋整体横向地震力及剪切力的强度。 屋架:屋架不宜过高,跨度不宜过大;房屋檀条宜稍稍伸出墙体,避免地震时从墙内脱出。
屋顶:屋顶要轻,重心要低,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
盖房通俗谚语说得好:“地基牢一点、离河远一点、房子矮一点、屋顶轻一点、墙体好一点、连接紧一点、布局合理点、样子简单点、要想再好点、互相多学点”。
❹ 农村自建房地基怎样更坚固抗震
❺ 你好,我家在农村盖房子,请问地基要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牢固抗震的要求呢地基要挖多深谢谢!
1、请问地基要如何处理才能达到牢固抗震的要求呢?
一般地基是不需要做抗震内设计的,除非是一些液化很严容重的土质。一般地基在考虑抗震时,按规范。承载力是提高的。
2、地基要挖多深?
地基要挖多深,主要看土质。按规范,如果在承载力足够的情况下,宜浅埋,但是要满足最小埋深要求。具体最小埋深可以看看规范。
按你所描述的土质情况,再结合我经验上的一些认识,你的黄土承载力在130kpa左右。
四层楼房,面积有150平左右柱距估计不超过6m,这样其实按独立基础也可以的。保险点,做条形基础也可以,我觉得做满堂红没有这个必要(当然,实际情况,要看你的图纸,经过计算才知道的,在没有这些资料前,任何人都只能是猜,不可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施工队要你做满堂红,很大的原因不是为你房屋安全着想,而是,做满堂红,工程量大很多。用料也大,他们会赚得多。
❻ 盖房打圈梁能抗几级地震
别听楼上误导你 6级地震是没有问题
我们的房子能抗几级地震?严格来说,这个提法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的房子能抗几度的地震?
先来解释两个概念: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所谓地震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烈度一般分为12°,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
通俗点来说,地震震级是死的,地震发生后他的震级就确定了,而烈度是活的,根据地面各种情况不同而不同。再补充一句,唐山大地震震级是7.8度(跟这次一样),震中烈度大概是11度。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唐山大地震的震源速度大概是8公里左右,而此次汶川地震震源深度据外电报道是29公里,所以说这次地震震中的烈度应该不会大于唐山。
我们国家真正开始重视建筑的抗震问题是从邢台地震开始的,到发生唐山大地震后得到强化。(当然以前也有抗震规范,但主要是套用翻译苏联的规范,且执行也不严格)74年的时候出了第一本国家抗震规范工业与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ll-74(试行)》,78年的时候根据唐山的大地震的经验《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ll-78》。这是中国第一本比较成熟的抗震规范。1982年由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考虑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ll-78》进行修订,并于1987年完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送审稿,1989年由建设部批准,1990年正式实施。从89抗震规范开始,采用了以概率可靠度为基础的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两阶段(小震下得截面抗震验算和大震下的结构变形验算)的抗震设计思想;提出了6度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的重要性分类概念,以基本烈度和建筑重要性分类共同确定设防标准.
目前中国的建筑的抗震设计通俗来说都是以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准来进行设计的。国家抗震规范根据各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主要是根据板块学说)编制了抗震设防烈度表,供设计选用。比如说唐山的抗震设防烈度是8度,四川汶川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一般来说,全国大部分地震不活跃带抗震设防烈度是6~7度,碰到首都或省会以及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的时候抗震设防烈度会提高一度。烈度表上抗震设防烈度最高到9度,9度区主要是云南,西藏,四川边境的一些地区(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现在再来回答我们一开始提出的这个问题,知道了我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所谓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50年一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475年一遇)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1641-2475年一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所谓建筑的重要性分类概念是指建筑物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各类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特别密集场所,核电站等等),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电力中心,通信中心等等),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主要是一些无人,临时建筑等等),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都属于丙类建筑,也就是说我们大家接触最多的住宅,商铺,办公楼都是属于丙类建筑。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比当地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级,丙类建筑需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对我们的建筑(指经过正规报建并设计的建筑)的抗震能力应该有个基本概念了吧。我再唠叨几句,一般来说,发生低于或等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正规设计的建筑理论上都是安全的(当然碰到豆腐渣工程的话就自求多福吧),碰到大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如果你不是在甲类,乙类建筑中,那也自求多福吧。
一般来说,建筑的抗震能力,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当然,筒体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一般都用在高层建筑中,而高层建筑也是对地震最为敏感的,这可以从这次地震时上海北京那么多高楼才感觉到震感看出来。(设计高层建筑对建筑强度的主要影响就是地震作用的影响,这不同于多层建筑主要是考虑自重影响)而多层建筑一般以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
对抗震能力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楼面是否是现浇的,如果楼面是现浇的话,会大大增加建筑的整体性,提高抗震能力,浙江省从2000起就全面禁止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预制楼板(即我们俗称的五孔板)。
除去正规的工程,江浙地区农村大量存在着农民自建房。这些自建房,建造于上个世纪8,90年代大多抗震能力勘忧,这些房子,大多使用的是预制楼板,结构形式采用砖混结构,砖墙采用空斗墙砌筑(砖混结构要求的砖墙必须实砌),楼层位置没有抗震圈梁,房子四角没有抗震构造柱,一旦发生6度以上地震会很危险。90年代后期建造的房子好一点,很多都采用现浇楼板,圈梁,构造柱也有了,这种房子6度地震的时候应该不至于倒塌。
❼ 农村盖平房如何盖才能即防震又省钱
农村民居普遍质量较差,基本上不具备抗震性能,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就是新建的房屋,由于贪图方便省事、省钱,忽视抗震要求,质量也没有多大保障。不但不能抵御强烈地震的作用,就连一些强有感地震的影响也导致房屋损坏,有些落成不久的新居变成危房,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如何提高广大农村的房屋抗震性能呢?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好的场地,尽量避开旧池塘、半填土地带(平整土地时填起来的地方)、土质松软地方等。山区还要注意避开悬崖和陡坡,防止地震时发生滑坡。对选择好的地基要认真处理、夯实。
(2)屋架不要太高,使房屋重心降低,屋架之间要加剪刀撑(风撑),屋架和柱子之间要加斜撑,使房屋具有一定的抗剪切力的能力,房屋整体性提高了就不易倒塌。如果墙体用砖混材料,最好加圈梁或每隔一定的高度加拉筋,这样可以提高墙体的抗拉性能和整体性能。
(3)房檐上尽量少做或不做女儿墙、高门脸等装饰物,这些笨重而又不稳定的附属物最易倒塌;墙上的窗口应当少开或开小一些。
(4)对于土坯墙,要选用粘性好的土质,夯打要均匀密实,在土墙上直接搁置檩条、屋架或大梁,地震中容易使承梁处墙体损坏引起倒塌,所以在檩条、屋架或大梁之下放置一些木垫,分散压力。
(5)屋顶要轻,有的地方建房时,加一层水泥预制板,上面又架上木屋架泥土瓦顶,这会使房屋头重脚轻,抗震性能差。
(6)保证施工质量,尤其砖泥结构的墙体要内外咬砌,不得出现通缝。砖吃水要足,转角处隔几层要加筋等。
以上几条做好了能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惯,但只要在建房时,把抗震要求考虑进去,结合实际采取一些措施,就会使您有备无患,减少损失。
随着新农村住宅的推进,农村居住条件有所改观,但沿袭的多年的农村建筑市场要达到真正意义的“新农村”,还差的很多。
请给好评谢谢您
❽ 农村房屋抗震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
1.场地选择要恰当
①选择地势平坦、开阔,上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②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③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在此类危险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坚固, —旦遭受地震灾害,轻则墙倒屋塌,重则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2.地基要做牢做稳
①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大脚,预防不均匀沉降。如果是建楼房,应设置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②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屋,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用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
3.房屋结构布局要合理
①房屋体形要合理。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置得均匀、对称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对于土坯房,房屋高度要低些,一般是一间一道横墙,硬山搁檩,双坡四出檐式;楼房采用内廊式平面,纵横墙较密,加上墙体间咬砌搭接,房屋的整体性就好。 ②横墙要加密。横墙支撑着纵墙,限制纵墙的侧向变形,同时还承受屋顶、楼层和纵墙等传来的地震力,在房屋抗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地震区建造的房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横墙宜布置得密一些,一般居住用房以不超过两个开间为宜。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时,就要采用诸如加墙垛、圈梁等措施,来增强纵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③墙壁上开洞要恰当。墙壁上开洞,削弱了墙的强度和整体性。应尽量少开洞或开小洞。开洞要均匀,不要在靠近山墙的纵墙上或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开大洞。
4.屋顶要轻
①屋顶要轻。—般民用房屋的屋顶,常用的草棚、泥顶和瓦顶等几种。由于各地做法不—,它们的重量差别很大,轻的每平方米只有十几公斤,重的每千方可达数百公斤。在地震区建房,应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 ②围护墙和隔墙要轻。围护墙虽然是房屋的非承重部分,但地震时笨重围护墙的倒塌,同样会造成重大的灾害。例如,某Ⅸ度地震区的房屋,绝大多数是质量比较好的穿斗木骨架二层楼房,用土坯墙做围护墙,地震后木骨架大部分基本完好,而土坯围墙却大都倒塌。因此,地震区需要采用轻质的围护墙和隔墙。尤其高烈度区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可以采用下部做重的墙、上部做轻质墙的方法。 ③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屋顶上的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既笨重又不稳定,在Ⅵ度左右地震中就会大量破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地震区应当尽量不做或少做这类装饰性的附属物,如果必须建造时,就要做得矮些和稳固些。
5.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①墙体要选择好材料。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一般来说,采用砖墙比土坯墙和石头墙好。对于石头房屋,有棱角毛石比光滑卵石好。土坯墙的耐久性,同土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粘性较好的泥土比砂性太大或杂质太多的泥土好。有条件时,最好在制坯或夯墙的粘性土中掺和一些草筋(如麦桔、稻草、或干净的杂草等),以增强土坯或或土墙的强度。②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普通粘土砖砌筑的墙体,除卧砌实心砖墙外,还有空斗墙、18墙和12墙。这三种墙在地震区使用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首先,房屋的高度应加以限制。其次在施工中,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还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结钢筋等。在屋顶和楼层下加砌一砖宽的卧砌实心砖带(不少于三匹砖)。这样,梁(屋架)或楼板的支承,不但加宽了,而且较为坚固。为了使砌体受力尽可能比较均匀,各类砌体中的块材在砌筑时都必须上下错缝。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墙体之间互相依靠,方能更好地共同发挥抗震作用。③采用一系列构造措施。为了保证房屋具有必要的抗震能力,除使结构具有必要的强度外,一系列的构造措施也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延性和刚度。除注意纵横墙、内外墙间的拉接外,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
6.确保施工质量
①墙、柱要错缝咬砌,土坯、砖石块体应错锋咬砌,方有良好的整体性。为了保证墙体咬砌良好,内外墙最好同时砌筑。如果不能同时施工,宜放踏步岔,不要用马牙岔。受力大的小断面砖柱,砌筑要精心,要砌实心柱,不留通天缝。②灰浆要饱满,不要用“带刀灰”(只在砖石边角抹灰浆),不要单纯地用砂浆和泥。要适当加水泥、石灰,以提高灰浆强度和粘结力。砖石表面要干净,干砖还要浸水后再砌。这样才能使砖石与灰浆粘结牢靠。③木构件结合要好。木骨架的榫眼要开得恰当,使榫头结合紧密。如果木柱不够粗壮,或是在烈度为Ⅷ度以上的地区建房,应对木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其抗震能力。
❾ 如何提高农村民房房屋抗震
地震不仅会给城市造成深重灾难,也会使农村蒙受巨大的损失。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 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79%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属农村。本世纪发生在我国造成灾害的地震有近1600次,直接发生在城市造成破坏或一定损失的地震不足2%,其余的均发生在农村。
历次震害表明,房屋倒塌是农村产生地震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这是因为农村建房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质量差,不仅不能抗御强烈地震,就是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甚至强有感地震也会导致房屋损坏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农村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一、房屋震害
地基基础不牢,结构强度不足,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是农村房屋遭受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施工粗糙,建筑质量差都可能加重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内外墙只留直槎,无拉结;墙位不正,墙体歪斜;箍筋间距太大;工程接缝处理不当等。
2、包心柱,带刀灰、立砖立砌空斗承重墙等都是错误落后的施工方法。
二、选址和地基
1、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房,避开河湖、池塘岸边和不稳定山坡。
2、根据场地条件修筑不同类型地基基础,所用材料应达到:砖≥MU7.5,混凝土强度≥C10,砂浆强度≥M5,毛石为坚硬块状。
三合土,顾名思义,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三合土。但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三合土存在于没有水泥或水泥奇缺点年代,所以,说三合土中有水泥是不对的。
我国的地质存在大量的“亚粘土”俗称“黄土”“红土”。在有泥土地地方,三合土地材料为:泥土、熟石灰、炉渣。经夯实,可增加其密实度,而且粘土颗粒表面的少量流行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石灰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的水化硅酸钙与水化铝酸钙,将粘土颗粒胶结起来,提高了粘土的强度和耐水性。
水泥 、沙或幼石粉、小石(大多用10、20公分)
主要比例有:1(水泥):1(沙或幼石粉):2(小石)-此比例力度最强, 1:2:4 ,1:3:6
当然还有更多,那些是专业配制了。
3. 用置换法、加密法、设置地基圈梁等方法处理软弱、松散地基土。
三、 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一)砖混结构房屋
1. 平立面布局合理
(1) 房屋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应大于表1所列。
(2) 横墙间距不应大于表2年列。
2. 承重墙
(1) 砖的强度不小于MU7.5。
(2) 砂浆配比正确,其强度宜高于M5,详见表3。
(3) 砌砖要讲究章法,不能留直缝,墙体平直而没有歪斜。
3. 设置圈梁
烈度6度和7度可隔层设置,超过7度必须层层设置圈梁,可视情况选择以下三种类型之一:
(1)钢筋混凝土圈梁,即在同一楼层面高度,沿纵横墙浇注一个闭合的钢筋混凝土梁。其配筋要求见表4。
*基础圈梁纵筋不小于4φ12
(2)配筋砖带圈梁,在靠近楼板面附近,于所有纵横墙上面敷设2φ12的钢筋,满铺砂浆,再砌两皮砖,又再敷设2φ12钢筋,满铺砂浆,然后继续向上砌筑。
4. 构造柱的设置
在施工时,于纵横墙交汇处预留缺口,浇注钢筋混凝土柱。
5. 屋盖和楼盖与墙体连结牢固
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要求楼板伸进纵横墙的长度不小于120毫米。
6. 门窗应设置过梁
7. 突出屋顶的装饰物与顶圈梁要有牢固的连结
注:4φ10表示要用4根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其余类推。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这类房屋技术较复杂,应请具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单位建造,它由梁、柱、楼(屋)盖、填充墙组成,要求平立面布局简单、均匀、规则。
1. 柱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柱中线与梁中线应尽量重合;
(2)配筋率:中柱、边柱不小于0.5%,角柱不小于0.7%;
(3)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2. 梁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梁宽不小于柱宽大的1/2;
(2)梁截面高宽比不大于4;
(3)顶、底面通长钢筋不小于2φ12;
(4)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3. 节点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纵筋搭接方式和长度适中,锚固牢靠;
(2)切实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密实性;
(3)在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节点附近箍筋间距宜加密至150毫米以下。
4. 填充墙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砂浆强度不低于M5;
(2)沿柱高每隔500毫米配置2φ6拉筋,且伸入墙内至少700毫米;
(3)墙体与梁、柱要紧密结合。
注:MU7.5砖块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7.5Mpa
M5砂浆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5.0Mpa,其余类推
C10混凝土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10Mpa,其余类推
三)、单层硬山搁檩房屋
1、 纵横墙、隔墙
措施:
(1)砂浆强度应在M5以上,砖的强度不低于MU7.5;
(2)纵横墙交接处要咬砌,并配拉结筋;
(3)隔墙宜作踏步式砌筑到顶。
2. 屋盖
措施:
(1)檩条和墙、檩条和檩条间都必须有可靠连结。
(2)屋架与屋架之间要加支撑;
(3)两端山墙要用墙缆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