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
第一,要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农民主体地位是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尊重和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各项农村政策,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合理意愿和要求体现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他们能够完全自主地根据市场情况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创造,切实维护农民的意愿和创造。我国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愿意和创造。要鼓励农民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允许农民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凡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都要允许农民去试、去干、去闯,并及时总结和推广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并为农民群众施展才华、创业致富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要大力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工商业资本、民间资本、外资投向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第三,要充分尊重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农民合法权益包括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特别是农民的物质利益,是农民积极性的支撑,是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的内在动力,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因此,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必须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在经济上切实尊重和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使农民愿意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第四,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发挥的程度。只有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和经营素质,才能促进农民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经营技能,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他们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本领。
2. 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提出日期:2015年11月29日。
实施日期:2015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
(2)新农村攻坚月实施方案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