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时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时间

发布时间:2021-02-01 11:35:35

⑴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全普遍具体到什么时候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16日在北京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回时间应以2020年为宜答。

从今年开始,中国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 建议的学者,林毅夫16日在一个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论坛上说,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手点的新农村建设既然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应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⑵ 中共中央哪一年、哪次会议首次提出“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是我国现属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⑶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版改革开放以来权,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谁提出的 具体含义是什么 那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料 谢谢了

在去年(2005)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什么呢?它的内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⑸ 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早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党中央、国务院 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中 提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⑹ 具体是什么时候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005)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什么呢?它的内容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资料:http://www.jsgc.gov.cn/bbs6/dispbbs.asp?boardid=12&id=32612

⑺ 新农村建设二十四字方针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在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20字总体要求,讲到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讲到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讲到了农民素质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问题。

(7)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时间扩展阅读:

认真审议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事项,发挥好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浩繁的工程,地方人大要充分履行好依法决定重大事项这一职权,把那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以及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做出决定或决议,把党委的主张、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的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以此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在这一点上要突出抓好两方面工作:

一要审议好本行政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切忌走过场,目的是通过审议,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可行,符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方法措施得当、保障手段有力的基础上得到顺利推进。

二要依法审查好新农村重大建设项目。通过听取审计汇报和重大建设项目汇报等方式,坚决防止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真正为民、利民。

⑻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由来

中新网2005年11月21日电 最新一期《了望》周刊载文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中共中央对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对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名词,许多人在似曾相识之感中确信,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其内涵已大大丰富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用这短短20个字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国内外观察家对此评论说,这不仅勾勒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的美丽图景,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社会的想象。

文章中指出,这一思路的形成,发韧于中共十六大。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对《了望新闻周刊》说,十六大上,中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放在了“五个统筹”之首;一年后,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马晓河说,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有非常明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

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三农”政策的一个方面,更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仅仅是搞“新村建设”,让农民住进小区。而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抓手,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

文章还援引权威人士的话透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的现象,显然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则让中国的高级智囊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可以避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

有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韩国的人均GDP达到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是1∶0.94,而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始终是1∶0.8~0.9。以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新村运动”,是带来城乡和谐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称,据权威人士透露,赴韩国考察“新村运动”的专家们回来后形成了“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考察报告”和“关于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两份报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时候提出

建设社会来主义新农村是在源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并在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
1、《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相关原文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2、《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共分为14篇。第二篇的题目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等六个章节来详细描述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阅读全文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