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农村建设停了吗为什么现在搞美化农村
各地标准和说法抄不一,袭有的是新农村建设,有的是美丽乡村,都是为了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乡村的,目的一样。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主要靠当地财政解决。所以进度和规模等不一样,财政困难的就没有能力开展。
『贰』 新农村建设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了解一下新农村建设的十条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特别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民居建筑文化,深入做好古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我国传统村庄聚落的规划布局,十分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处理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先辈们注意巧妙地利用自然形成的“天趣”,以适应人们的居住、生产、贸易、文化交流、社群交往以及民族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同时,先辈们还重视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内在理性的逻辑安排,建筑单体形式虽然千篇一律,但群体空间组合则千变万化。如各地的一些著名古村落虽为人作,但自天开,形成了古朴典雅、秀丽恬静、各具特色的村庄聚落,成为现今国内外旅游者争相观光的景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历史文化村落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继承、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延续其生命力,使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强调城乡差别和统筹发展
要强调城乡之间的差别和统筹发展,农村要现代化,但不能城市化。城乡应有差别,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展现有别于城市高大建筑、宽畅道路、工厂学校、公园草坪和超大广场等建设风格的传统农村聚落、多样化的辛寸庄、原生态的自然山水森林资源与农田水利等,将农村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舒畅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作为区域人民的共同财产,与城市居民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将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现代文明扩展到农村与农民共享。惟有这样,才能城乡互动,整个区域互补和谐发展。
六、协调新农村建设和农房建设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房建设的关系,加强新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包括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农房建设等。人以宅为本,农房建设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民住宅不同于仅为生活服务的城市住宅,它具有农村生产、生活的双重性,既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安身之处,又是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之一,许多农民利用宅屋养殖畜禽和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在改进农房的设计上下功夫,使其符合农村生活、生产的需要。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前些年,由于来自多方面的误导,有些地方极其片面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建新村、盖新房,更为甚者竟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一些地方领导把“几十年不落后”当作时髦,甚至把农房称为“别墅”。
一些媒体也把农民盖“别墅”说成是农民富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农村的明天”。这样,使得一些地方不顾一切地动员农民群众盖新房,导致“干部动员村民举债建别墅”、“农民集体住别墅债台高筑”等现象屡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忽左忽右。
七、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游”
我国广大农村以其贴近自然的优美环境、淳朴真诚的民情民俗、鲜明独特的传统风貌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现代城里人。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在这种热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可以起到培植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的作用,但必须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主干,而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其分枝。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必须建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不能单纯地为旅游而设,尤其是在北方,为了开展“乡村游”和“农家乐”而修建专用的设施,一年仅能用上三个月,造成极大的浪费,更是应该引起警惕。一哄而上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是由于缺乏认识和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得不少村落和村落中颇具风貌的景点屡遭破坏,更是值得高度重视。
总之,要慎重有序地开展“农家乐”,努力发展优秀乡土文化、现代农业特色和展现生态文明的“乡村游”。
八、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新农村建设不排斥外部的支持,但更为根本的在于依靠自身的变革。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农业文化产业,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也才能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九、强化耕地保护
加强耕地保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小城镇)的发展,不论是进行何种形式开发,都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切不能靠出卖耕地来致富,每一项开发项目都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效益,并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单纯地开发,单纯地追求容积率,应提高开发的水平,进行合理规划。
十、发掘地方潜力,营造特色
要深刻地认识新农村建设(包括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在学习典型经验和示范中,应学习其精神实质,以科学的发展观,发掘地方潜力,大胆创新,营造各具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如你所说的话,你们村的领导如果没有把耕地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么完全违背了这十条理念的初衷,有巧立名目之嫌~
『叁』 新农村建设国家到底是怎样规定的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背景编辑本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任务、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用科学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用全新视角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辑本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位列我国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以全新的视角、系统的思维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新内涵和新特征。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
『肆』 我们那里新农村建设年年涨价,现在都涨到将近20万一套了,农民根本买不起了,请问这合理吗我们应该去
中央调查组比较合适
『伍』 国家搞新农村是不是为百姓做事,那人家穷的人盖不起房子,你们政府又把人家房子推了,这样我们以后住那去
建设新农村,推倒房子是第一步,腾出地来,再盖楼房,建好后,按照原来宅基地建筑的面积,分给农民作为补偿,这叫回迁,这一个过程需要时间,要相互理解,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陆』 为什么搞的那么复杂一些农村老人们根本弄不明白!
什么事情?别人弄的很复杂呢,为什么要说农村老人根本都弄不明白呢?
『柒』 很多地方都在搞什么新农村建设,有拉人头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复设是指在社会制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农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农村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3.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4.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所以,鉴于以上十分官方的语言,因为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很好。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地方有个什么桃花节,到这个地方是新农村建设好了的,那么经济好,农业经济就发展起来,什么农家乐,农家饭店。政府官员来了,就肯定在这里吃饭,你想想,是谁最终获利,还有很多游客去田里采东西,却是他们付钱。最终的现象就是大家都争做新农村,就是为了钱。(本质)
『捌』 国家为什么要搞新农村建设
农民收入的提高,会直接体现消费的增长。
农民挣一毛,基本上就花一毛。
这也就会影响相关公司的增长(农资、家电、建材、农机……)
同时刺激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
涉及那么多上市公司呢。
『玖』 为什么现在不搞新农村建设了,听说新农村建设停止了是真的吗
新农村建设是停止了。明年搞社区,城镇化发展。
『拾』 新农村建设,到底还搞不搞,老百姓继续盖房子是否让盖...
是的我还是悦兴镇金光村的。说每个人30平方。每平方600元钱老房子一分钱不补贴。回天啊,真不敢相信答。这叫新农村么?这不是吧我们农民往死里整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这个说法吗?还是说我们老百姓好欺负?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