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板朗诵词
打竹板,嗒嗒响.
人逢盛世喜洋洋.
今天来到梨园村,
村容村貌大变样.
英明决策党中央,
一号文件放光芒.
合力建设新农村,
携手并肩.奔小康
奔小康
㈡ 求歌颂赞扬农村建设,农民居民生活幸福的文章
“文化队伍下乡来,一路巡演一路欢,“三个代表”结硕果,情满农家笑颜开……”“咱村来了工作队,自带炉灶和衣被,一心为民不扰民,只办好事不收费,联县驻村进农家,人也明白地也肥”……读着老百姓自己编唱的 “三字经”、“七字歌”、“快板书”等顺口溜歌颂新生活,令人耳目一新,反映了当前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读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朋友带来的实惠。如赞颂“一免三补”政策:“国家惠农政策好,皇粮国税都取消,种粮购机有补贴,农民种地情绪高”等等,这是驻马店撤地设市十年来农民生活巨大改变的一个缩影。顺口溜把党的富民政策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播报,唱出了农民朋友的心声。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大农民用最朴实的顺口溜,诠释了他们对新农村风貌的理解:反映这一时代变化的“顺口溜”是“种田不交粮,免费上学堂。虽离城市远,公路挨厨房。村村起高楼,家家酒飘香。老农乐翻天,亘古破天荒。”读着这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新时期农村的气像跃然纸上、农民朋友幸福安康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农村十年前的样子:道路到处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走,一到收大粮时,老百姓一大早顾不上吃饭去排队等候,公路上交公粮的农民排成了长龙,有时等了一天了也没能验收上,有的即使验上了也是等级低下,老百姓虽说心中有苦却也心甘情愿。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种地交皇粮是理所应当的事。记忆更深的是农民有病看不起的事,老百姓什么都不怕就怕得病,因为吃苦受累他们认为作为农民是应该的,可是一旦得了病没钱看的时候,真叫人欲哭无泪,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因看不起病在自己的面前死去。。。。。。然后十年后的今年天,让老百姓想不到的是自己再也不用交公粮了,并且种地、买机器还有了补贴,自己再也不愁没钱看病了,因为看了病可以报销了。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自己老了还有养老保险金了,突然间感觉自己和城里人一样了,好象现在的农村也是城区了。所民他们乐呀,用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唱出了自己的喜悦。唱出了对党的拥护,对新政策的歌颂,对改革开放的赞美!
㈢ 新年快板词
新年快板
水渡广场歌声扬
电信之声奏华章
三个代表来指路
通信发展迈大步
淮安小城洪泽县
业务发展走在前
三个代表作指南
洪泽电信展新颜
小康路上我当先
开拓创新作贡献
今天这里赞一赞
洪泽人如何努力拼搏奋勇争先
洪泽景色风光美
通信市场却浪连天
洪泽电信稳如山
中流击水若等闲
指导思想记心间
洪泽人紧抓两条线
一条永远是服务
一条不变是发展
电信是艘大航船
服务就是船上帆
用心服务、用户至上
人人牢记新理念
新时代,新思想
各行各业大变样
市场竞争意识强
服务需要好风尚
跟着需求快转变
一切围着客户转
渠道指导效率高
主动营销不瞎跑
服务发展两姊妹
发展全靠服务推
服务到位客户喜
业务指标朝上飞
客户经理真能干
业务成了口头禅
大小熟人全跑遍
见到瞎子也能说两段
小灵通,真时尚
绿色环保又健康
可以移动还省电
既实惠来又省钱
ADSL是宽带
安装方便速度快
家里搬来电影院
还能炒股发大财
嘴皮磨破鞋底穿
有时还要遭白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
签来一单又一单
发展有风也有雨
发展有艰也有难
发展有汗也有泪
发展有苦也有甜
通信市场大无边
勤奋是块敲门砖
洪泽人,不畏难
开拓创新勇登攀
洪泽新年新形象
适逢佳节心意长
衷心敬祝诸领导
事业有成体健康
洪泽新年新形象
展望未来斗志昂
任重道远齐努力
再铸洪泽新辉煌请采我的答案,谢谢你了
㈣ 快板表演唱夸夸新农村
找个变化比较大的地方来简单的描述就可以!
㈤ 关于赞美家乡的快板!!!急
《歌颂家乡》快板回词答
http://wenku..com/view/949d0e110b4e767f5acfced2.html
㈥ 快板台词大全
写作思路及要点:符合快板节奏以及各式。
正文:
新年到,好快乐,内 唱段快板来祝贺。 新年到,好快活, 弟弟打容鼓妹敲锣。 新年到,好热闹, 大家唱歌大家跳。 新年到,好美丽, 新年到,国家有些好宝贝。 谁是呀,好宝贝? 就是你们小弟和小妹! 为什么?是宝贝? 长大成人建设新社会。 小弟弟,小妹妹, 看我说的对不对? 要作个,好儿童, 人人喜爱父母疼。
儿童讲卫生, 讲卫生,不生病, 里里外外都干净。 擦桌子擦板凳, 又讲卫生又是好劳动。 不挑吃,不挑喝, 赶上什么吃什么。 吃的香,吃的净, 一颗饭粒也不剩。 爱粮食,爱东西, 什么东西都爱惜。 爱树木,不折花, 不在墙上画王八。
睡的早,起的早, 早起早睡身体好。 跑就跑,跳就跳, 可是谁也不胡闹。 又有说,又有笑, 打架骂人真可躁。 不爱哭,不乱吵, 身体结实学习好。 唱完了,这一段儿, 明天早上梳小辫儿。 你们是,好儿女, 不怕风来不怕雨。 有劲头,手脚大, 什么困难也不怕。 花也红,旗也红, 人人都爱好儿童。
㈦ 谁知道 喜看台州农村新面貌 的相声词
欢快的锣鼓敲不够,奔放的舞蹈跳不完。随着闭幕式暨文艺晚会徐徐落幕,为期一个半月的首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于8月14日晚在省级中心镇———临海市杜桥镇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一个多月来,昔日的“泥腿子” 粉墨登场,在市首届农民文化节这个崭新的舞台上,吹拉弹唱,以饱满的激情唱出对新农村新生活的赞美,充分展示了我市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尽管文化节已完美收场,但那高亢的鼓乐、动人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诙谐的说唱却仍然萦绕在我们的心中,弥漫在乡间地头,令人久久回味。
一次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的新尝试
6月27日晚,在热闹的开场歌舞中,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市文广新局和椒江区委区政府联合承办的我市首届农民文化节在椒江区洪家中学隆重拉开帷幕。
所有活动重心下移,由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承办,形成横向互动、纵向联动的运作机制,以此最广泛地吸引农村群众踊跃参与,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艺术大餐,是我市首届农民文化节所作的一大尝试,也是农民文化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届农民文化节,旨在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跃农村文化舞台,引导广大农民追求健康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为办好文化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专门成立了以市级宣传文化部门为主、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县级党委政府参与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农民文化节统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活动安排。椒江区委区政府把承办农民文化节开幕式作为本区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来抓,专门组织1万多人的乡镇(街道)农民方阵,成为农民文化节开幕式亮丽的风景线。玉环县精心组织新榴岛人文化系列活动,选拔优秀农村选手参加农民文化节比赛。温岭市加强新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快板《喜看台州农村新面貌》和滩簧《高山移民》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好评。三门县组织乡村农民文化节,仙居县则利用仙居杨梅这一特色产业,组织了首届中国杨梅节“仙梅大擂台”,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热情参与。临海市把农民文化节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承办了在杜桥举办的全市农村文化俱乐部健身团队大展演和农民文化节闭幕式,吸引了近万名群众眼球,使首届农民文化节圆满收尾。
“农村文化建设贵在坚持。”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践证明,集中一个阶段举办农民文化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十分有效的手段。农民文化节不是简单的送文化下乡,而是通过文化节的形式,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从民间草台走向城市殿堂,让农村演员从田间走向荧屏,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村文化的档次和水平。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得到更多人、财、物的支持,更亟须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而这一点,首届农民文化节可谓是不错的开端。
一道乡情浓郁的文化大餐
4月27日晚,一场极富乡村特色的“土戏”在三门浬浦镇政府广场上演,该镇11个村、镇政府及中小学选送的文艺表演队相继登台亮相,拉开了三门乡村农民文化节的序幕。 三句半《新三门新农村》、越剧清唱《送花楼会》、道情《新农村新风貌》、小品《娘啊娘》,这些诙谐生动、令人耳目一新的“土戏”逗得观众乐开了怀。一位上了年纪的当地观众高兴地说:“很多年没有看到这样的戏了,感觉特别亲切,土得掉渣,看得过瘾。”
三门乡村农民文化节是首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16项重要的子活动之一。自4月底开幕以来,已开展了农民电影周、科技图书进农村、乡镇农村文化联动月等系列活动,半数以上三门农民充分享受到了充满田园风味的文化大餐。
以农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写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是首届农民文化节的最大特色。为此,相关部门精心部署,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以农民为主体的活动,让父老乡亲们饱尝文化大餐。(下转第二版)
从草台走向殿堂
首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农村题材和科教片放映、农民十佳歌手大奖赛、农民趣味运动会、农民“新农村建设”摄影展、农民家庭才艺大赛、农民广场吹打乐大赛、2006年仙居首届中国杨梅节“ 仙梅大擂台”、玉环县新农村十佳歌手大奖赛、农村文化俱乐部健身团队大展演、闭幕式颁奖晚会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子活动一一在各地上演,涉及农村文化建设、农村体育建设、农村科学知识普及等丰富内容,在农村中掀起了求知、求乐、健身的热潮。
为了让活动充满乡土气息,使广大农民成为主要参与者、观赏者、受益者,主办单位绞尽脑汁,精心设置各种载体:我市数字电影的放映队员们在放映前进行调查,根据群众口味选取了《太行山上》、《飞鹰》、《平原枪声》、《血性山谷》等多部主旋律优秀影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根据农村防控特点和宣传重点,放映员经常会在故事片放映前的半个小时内,播放《防控禽流感》、《农村防火常识》等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教片,令观看者从中掌握了很多常识。农民十佳歌手大奖赛做足“农”字文章,把五彩缤纷的农作物搬上舞台,成为晚会主要装饰物;让家常的蔬菜成为决定歌手能否晋级的主宰,使整个晚会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拉近了晚会与农民的距离,现场气氛相当热烈。
乡土浓郁的文化节让广大农民朋友们难以割舍。为了参加农民家庭才艺大赛,来自椒江洪家街道的参赛选手陈红一家放下了手中的生意,专门抽出时间排练节目。“参与就是快乐。”陈红笑着说。
一场全民参与的节日盛会
这是一场以农民为主角,全民参与的节日盛会。来自民间的热情呼应,印证了这一点。
“农民吹打乐大赛最终参赛单位只有8家,但都是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出来的。”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介绍。农民吹打乐在台州民间具有深厚的基础,演奏的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曲。农民吹打乐从年初开始准备,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支持,全市有100余家俱乐部踊跃报名参赛。
歌舞、小品、戏剧、朗诵、鼓乐、摄影……散布在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对首届农民文化节投入了无比的热情,积极参与,以精湛的表演方式、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内容,充分展现新农村新发展后农民的喜悦心情。
金素琴是一名来自于临海市河头镇上湾村的文艺爱好者,平日里积极参加镇里的各种演出,有时表演的人员不够,她还会拉上家人参加。为了能参加农民家庭才艺大赛,金素琴把在杭州的女儿拉回家来,并特意请了文化站里的人专门指导,最后却因口腔溃疡而遗憾退出。她告诉记者,如果明年还有农民文化节,还有家庭才艺表演,她一定会举家重来。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与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
6月27日晚,一场暴雨使椒江洪家中学体育场坐椅全湿,泥泞难行。尽管天空下着雨,但还是有1万多名农民朋友涌进体育场,参加台州市首届农民文化节开幕式。蒙蒙细雨里,观众们合着欢快的节拍,尽情地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以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对首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的鼎力支持和对先进文化的热切向往。
无论是开(闭)幕式,还是每一场子活动,市首届农民文化节都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们的热烈追捧。
定于晚上8时在路桥区永安广场开场的“路北杯”市十佳农民歌手大奖赛决赛,7时半不到就被闻讯赶来的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昨日经过这里,看到工作人员在搭棚,晓得今晚要举办农民唱歌比赛,所以今天早点过来占了个好座位。”家住黄岩南城街道墙里村、在路桥经营布料生意的沈杨大婶刚吃过晚饭,就带着儿子早早地赶到了永安广场,在前排占了两个座位等待比赛的开始。100位来自路北街道的农民朋友则走上舞台,一跃“变”为观众评审团,掌控着歌手的“去留大权”。
而为了观看农民吹打乐大赛,黄岩区院桥镇店头上桥村村民罗雪飞特意放下手头的活,携带4岁的女儿,和朋友早早地赶到了比赛现场。
来自主办单位的统计,在农民文化节举办的一个多月中,我市有2000多名农村群众直接参加了表演,有3万多名农村群众现场观看了演出,真正体现了农民文化节以农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写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的特色。
首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虽已闭幕,但台州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将因为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节活动而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必将在台州文化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㈧ 歌颂党在农村的新政策赞美农村的新变化
“文化队伍下乡来,一路巡演一路欢,“三个代表”结硕果,情满农家笑颜开……”“咱村来了工作队,自带炉灶和衣被,一心为民不扰民,只办好事不收费,联县驻村进农家,人也明白地也肥”……读着老百姓自己编唱的 “三字经”、“七字歌”、“快板书”等顺口溜歌颂新生活,令人耳目一新,反映了当前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读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近年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朋友带来的实惠。如赞颂“一免三补”政策:“国家惠农政策好,皇粮国税都取消,种粮购机有补贴,农民种地情绪高”等等,这是驻马店撤地设市十年来农民生活巨大改变的一个缩影。顺口溜把党的富民政策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播报,唱出了农民朋友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