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1-02-05 10:45:12

『壹』 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①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专产业结构,属加大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国家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力度,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②政治方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③文化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消除各种迷信思想的影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武装农民的头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贰』 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以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为重点,加强核心区建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
二、以专环境综合整治属工程为重点,改善农居环境,在优化农村发展条件上下功夫。
三、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在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上下功夫。
四、以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在维护农村稳定上下功夫。

『叁』 怎样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包括六方面内容: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二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六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李海鸥)

『肆』 如何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要强化规划容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继续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
意见强调,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试点范围,重点支持村内公益事业建设与管护。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切实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

『伍』 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工作目标集中体现在“六个新”,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报告不仅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 第一,树立现代农业理念,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切实保护耕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批覆盖面广、效益好的农业支柱产业。(4)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进一步拓展劳务经济领域,支持和鼓励农民兼业创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二,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将自然村落改造建设成现代文明的新型村落社区,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1)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加大乡村道路、洁净能源、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村庄整治,加快改善农村面貌。(2)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3)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4)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5)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6)大力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第三,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1)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2)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3)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4)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5)稳妥推进国有农(林)场改革,继续搞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6)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7)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 (作者系江西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编辑:杨冗晟

『陆』 如何才能发展新农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以工带农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跨越城乡之间的鸿沟已经不是梦想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柒』 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之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众多领域,内容全面、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必须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经济是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繁荣。 从当前来讲,发展农村经济,最基本的就是要建设现代农业。这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整个农村繁荣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因此,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繁荣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四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关键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靠政策,就是要巩固、完善和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2007年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应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靠投入,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靠科技,就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强农民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对重点和关键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靠改革,就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围绕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加快征地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征地规模,探索确保农民现实利益和长期稳定收益的有效办法,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必须着力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国研室提供)

『捌』 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别是幸福乡村建设

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子弟入学制度,坚持“三农”政策,把农业农村问题作为全党的工作重心

阅读全文

与如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