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村有什么变化
20年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远远大于农村人口。国家不会改造农村的全部入住楼房。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第一点,现在农村的常住人口远远低于城市人口。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城市里面打工,其在城市里面的时间远远的大于在农村的时间。假设我们一个人在城市与在农村的时间来作为判断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现在的城市人口将超过70%以上,就更别说要等到20年后了。现在农村居住的基本上是385961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小儿),人口发展潜力有限。第二点,农村的人口都到城市里面去了,改造农村的入住楼房给谁呢?现在的内陆地区有着大量的农村民房空着没有人住。因为都去城市里面打工去了,有些一家人住到城市里面去了,很少回家。如果国家要改造全部的农村入住楼房还如在农村建几个好一点的旅馆,过年接待一下农民回家。第三点:现在农村人口比重大,主要的问题是户口的问题。也是一个政策的问题,农村户口要迁入城市户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城市户口迁入农村户口却很简单。这里面是因为城市户口有人口养老保险金,而农村户口却没有,即使有也要比城市少得多,这是城市为什么只有农村的劳动力而不准其迁入户口的原因其一,其二是城市为了挑选优秀的劳动力,而不让农村人口落户,因为劳动人口过剩。第四点:展望未来,改变政策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了。因为现在和沿用的过去的这个政策的根基发生了变化。现在沿海用工多的地区正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用工荒,不再是以前的劳动人口过剩了。这样他们就要想办法留下劳动人口,最好的办法是要求他们把户口也迁进来,这样才能抢到一些劳动人口。才能使其管理的地区不至于因为缺少劳动力而使其经济受伤,才吻合他们的政级啊。假如有一天国家改变政策,要求在那里长期居住就是那里落户口,那么我们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有可以在一瞬间提高到80%以上。这也并非“空穴来风”。以上仅为本人的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Ⅱ 现在的农村和以前相比发了哪些变化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为了梦想离开了家乡在外拼搏,他们在外并不孤单,因为社会让农村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城市,那未来家乡的农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仅以林业为例,国家实施的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六大工程,还有难以尽数的各种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障农业生产条件和全社会居民生活的重要条件。这些都涉及到国家的巨量投入,有的是国家补助,林农管护,从而构成了复杂的权属关系。没有林农的收益,就没有生态保护,没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就没有林农的收益保障。究竟该有一套什么样的制度设计为好?
农村会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期待美好的未来?
Ⅲ 新农村改造后什么样
和谐稳定.
Ⅳ 中国未来的农村会发生什么变化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不断扶持,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1、农村数量会减少
从农村进城的村民居多,进城村民年纪越来越大,人年龄越大越怀念自己的“老窝”。出于对家乡的怀念,会有一部分进城的村民会返乡。再就是,村民年纪大了,不能在城市打工挣钱,生活来源也就被限制,在城市生活成本比在农村要高几倍,也会有部分村民因此返乡。
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新变化有:
1、是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村里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村里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村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业上得到广泛普及。
2、农村的基础设施也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Ⅵ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四大变化是什么
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离不开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在过去的30年间,贵州省桐梓县以抓基层打基础为突破口,不断强化基层党的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桐梓县基层党建有了四大明显变化。
变化之一:村村有了办公楼
“村委公章随身带,田间地头把章盖”,“办事来我家,再穷也要买银杉”,村干部行踪不定,群众找村干部办事和盖章时要兜许多圈子,耽误许多农活。由于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造成村级管理不规范,群众办事不方便,资料档案零乱。桐梓县不断加大村级办公阵地的改造力度,在撤区并乡时,就将闲置的原小乡的办公场所无尝给部分村级组织使用,解决了部分村的有场所办公的的问题。2003年来,我县开展了撤村并组工作,将原来的594个村合逐步合并为现在的224个村、8个社区,县委要求合村后要实现村村有办楼的目标,加大了村级办公楼的建设力度。采取县、镇(乡)、村三级投入的办法,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建设和改造村级办公楼180栋,实现了大部分村有公房办公。2006年,中央、省、市高度重视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将村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列入中央、省、市项目,各级投入160多万元,乡镇自筹近100万元,把我县最后40个没有办公活动场所的村在十七大召开前全部建设完成,实现了村村有办公阵地的目标,为基层组织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变化之二:党内关怀到基层
“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想头、工作上没干头”这是原来村干部的现实写照。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以来,县委加大投入力度,村干部由原来的没有固定报酬,现在由县财政转移支付,村干部的报酬由过去的每月几十元不等逐步增加到了400至500元,有集体经济的村可达1000元以上,并给各村一定的办公经费补助。为了解决在职村干部后顾之忧,在2007年6月,县委建立了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机制,将全县的在职村干部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从机制上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离任村干部困难生活补助标准,从原来的每年20至50元的标准提高到了现在的300元左右。明年将按照省、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另外,今年全省还在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工作,我县有29名村干部参加了考试,将录取2名村干部为公务员。同时,我县加大了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力度,建立了10万元的党内关基金,每年定期对贫困党员或离任村干部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通过努力,实现了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有干头”转变。
变化之三:党内民主显生机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党内民主不断发展的30年。在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中,村委会70%以上实行了海选,村级党组织从2004年起开展了“两推一选”试点工作。2007年村级党组织换届,全县232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面推行“两推一选”或“两推直选”。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然后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村党组织负责人,有效地扩大了党内基层民主,体现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的的价值取向,选出了党委满意、党员放心、群众拥护的村级党组织干部,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05年,开展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今年,我县又拿出乡镇或机关部门的16个职位进行“公推直选”、“公推提名”、“公推公选”,科学设置了公开报名、综合测试、试岗调研、竞职演讲、公开推荐、差额考察、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差额票决、选举等环节,实现依靠基层党员群众选干部,在大多数人中选干部,避免和克服“圈内选人”、“部门利益”的局限,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2006年10月,我县启动了乡镇一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各乡镇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作为一个总抓手,通过开展“四联”活动、“双列席、双视察”活动、承诺活动等,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整合了资源,带动了人民民主,推动了发展,促进了和谐。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了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机制,是解决党员权利和义务不对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凝聚党心民意的有效渠道这“四个有效”的经验或启示,体现了我县在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理论上或是认识上有了明显突破,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变化之四:载体丰富增活力
近几年来,我县不断创新党建载体,增强党建活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大力开展“三创三强”活动,不断巩固和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2007年被市委评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先进县”。开展了“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带”、“支部+协会+涉农部门+远教”等典型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批计划生育、平安村寨、产业结构调整、和谐村寨示范带。广泛开展城乡党建帮扶活动,“党员活动日”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党员承诺活动等,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农村党建格局。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 机关为目标,有效地推进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围绕全县发展改革大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志愿者服务队”等主题实践活动,创建“四民社区”示范点,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同时,强化了学校党建,以加强师德师风为重点,开展“五比四优三满意”(比学习、比创新、比管理、比服务、比贡献,争创思想品德优秀、服务态度优质、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质量优良,让师生员工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创建活动,开展“手挽手”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教学创新、弘扬先进文化。通过工作机制和载体的创新,桐梓党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方 其) 望采纳谢谢!!!!!!!!!!!
Ⅶ 新农村建设规划 改造对比图(改造前与改造后)!
兄弟你可以去一些专门的网站看看,建筑类的论坛。在这里是白耽误时间! 兄弟给个最佳答案谢谢!
Ⅷ 现在的新农村有啥新变化
新农村 新变化 新农民 新生活
曾几何时,城乡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而今在库车,这种差别正在快速缩小。近年来,该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富民安居、农村道路、通信电网、广播电视、饮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持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安居富民工程这一重要民生项目启动以来,库车县将其作为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优先工程,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推进,自2011年以来,已有18000户农牧民住进了新房。
此外,库车县实施农村“畅通富民”工程、农村建设与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网改造升级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扩大农村电话网和互联网覆盖面,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正如吐鲁洪·巴拉提说的,“我们的生活比城里人还要好。”
Ⅸ 简单说说农村如今有什么新变化
一、农村发展变化
现如今农村的发展不断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越来越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发展建设也投入很大的扶持,现在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因此在未来新农村的发展变化还会更好,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二、农村面貌变化
新农村要有新面貌,新思想加入农村,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农民的努力,这几年来农村的面貌有很大的转变,随着农村道路的提升改造升级,村村通公路,土路越来越少,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加的方便,人居环境整治也让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每家每户都盖起了新房子,村里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村环境变化
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新农村的发展,见证了农村环境的改变,农村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好美丽的新农村,整治农村环境是新时代下提高农民生活幸福都重大任务,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垃圾杂物清理,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保护农村环境整洁有序,尤其是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发展迅速,互联网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效显著,总之,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最终目标是建立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美丽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