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优秀农村宣传员事迹
xxx,男,197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现任xxxxx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兼蔬菜公司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 不论身处哪个岗位,该同志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以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取得了优秀的业绩和各项工作的新突破。2003年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党员”,2004年被评为xxx“优秀党支部书记”。
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工作快乐着
该同志始终认为,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只有不断学习,学的更多、更深入,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于是他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无论工作多繁忙,他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抢时间、挤时间学习,每天晚上总是能看见他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七、八年来,他围绕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兴农需要,自学了很多党的理论知识和农业科学书籍,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巩固提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增强,使他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不惧怕任何新的挑战。2004年他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农作物良种化及开发”获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主持的过程研修重点课题《“沼—棚—猪—菜”四位一体农业生态模式在平原林场的试验推广》获集团公司专题研修继续教育活动三等奖。
重塑党支部战斗堡垒形象,在创新中发展
04年xxx同志调到xx任党支部书记,他以实践“三个代表”为己任,就任伊始就深入党员职工家进行家访,从党员组织观念不强、支部组织生活匮乏、党员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亟待提高和转变等多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一方面狠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同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安全生产活动、“六个一”和“三想两比一写”活动、“党员示范工程”和“党员保先安全巡查”活动等,使支部工作走出了脱离场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孤立地搞党建,自我封闭的误区;走出了以生产经营代替场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误区;克服了党员干部“党不管党”或“党只管党”的片面认识。其次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建立了《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包队联系职工群众办法》、《党员责任区目标管理办法》《党员责任区百分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的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修养,大力促进了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2004年支部工作获xxx表彰,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05年组织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获xxx“优秀组织奖”,因创建职工小家工作成绩显著,05年又获集团公司工会颁发的“模范职工小家”奖。
克服困难,发展大棚蔬菜,引导职工致富
2004年下半年公司党委确定了在xx发展大棚蔬菜的战略思路,同时宣布xxx同志兼任蔬菜公司经理,此时已是8月中旬,而反季节大棚蔬菜的育苗最佳时间是9月中下旬,眼看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真是时间紧,任务重,对于从未接触过蔬菜方面的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一步怎么走呢?通过多方查询,他把目光瞄准了号称“中国菜都”的山东寿光,在“中国特色经济村”寿光三元朱村的认真考察了解,使他心里有了初步的发展设想。根据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要求,他提出了xx一定要发展无公害蔬菜,并采用“基地+承包户”的模式,建立xx无公害蔬菜基地,由场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怎样使该项目迅速实施并保证成功呢?他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3条实施意见,就是首先为避免原来集体搞什么就亏什么的现象重演,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应由职工自筹资金建造大棚;其次是一定要有寿光先进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作依托;第三是要有完善的市场销售网络作后盾。
框架打好后,开始紧张的实施,首先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确定了4个承包户,然后开始购料建棚,由于人员少,xxx同志就和4个承包户一起干,到山东进建棚材料时,为了替承包户剩60元装卸费,他甩开膀子带头把十几吨货装上了车,建棚时遇上一个狂风暴雨之夜,他深怕功亏一篑,冒着大雨打着手电到地里看大棚是否被冲塌刮毁,硬是和几个承包户一起熬到天亮,深受职工敬佩。
付出就有回报,05年四个示范大棚获得了可喜的效益,最高一个大棚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相比过去种植“一麦一豆”每年10亩地只有3-4000元纯收入的情况下,职工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集体也获得了相应积累,同时一个大棚仅占地2亩左右,而经济效益确达到传统种植模式的20倍,可以说为矿区农林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宜林场场情的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效益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在示范棚的带头作用下,05年下半年又发展了30个大棚,06年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时正值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xxx同志又把目光瞄准了一种适应大棚蔬菜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养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将沼气池、厕所、猪禽舍、大棚连结在一起,组成的“四位一体”模式综合利用体系,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为此,他果断提出了示范推广“四位一体”生态大棚,建设生态家园的新思路,此举必将造福一方,奏响建设和谐林场的新篇章。
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基层,无怨无悔
该同志自毕业后就分到基层林场,从技术员一步一步走到基层领导岗位,离家越来越远,但他始终兢兢业业、求真务实,一心一意为建设和谐、平安的林场而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为了职工的期盼,为了林场换新颜,他牺牲了多少个回家和爱人团聚的周末,回避了多少次爱人孤单无助的眼神,老人生病、爱人住院、小孩高烧,他全都顾不上,有很多次回公司开会只是回家看一眼爱人小孩就匆匆离去,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知道很对不起孱弱无力的妻子,但是小家大家之间必须选择一个,同时兼顾是不可能的,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把个人的价值与企业的需要深深融汇在了一起。
xxx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为我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突出贡献,在青年人中树立了榜样,获得了公司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但他并没有满足,丝毫不放松对事业的追求,用他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说: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这个是范例
Ⅱ 求一篇农村人民调解员先进个人文章资料5000字左右的
网上有相关的资料,不过这儿可能不能粘贴,所以最好你留下邮箱吧
吴永琴,女,现年47岁,高中文化。从1994年开始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村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至今。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常因地基高低、婆媳不和、顽童斗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吵架动手。十多年来,他热爱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张岗村现有农户487家,居民1891人,家庭时有矛盾发生,不管是村民反映还是当事人找上门,她都不辞辛苦,深入到家中进行调解,使矛盾得以消除。村5队王丽萍,丈夫在外打工,上有婆婆下有两个小孩,生活并不宽裕,可王丽萍却爱打麻将,不太照顾家务,婆婆看不惯,婆媳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吴主任知道后,她一边做调解工作,一边教育王丽萍要奋发自强,搞好家庭生活。在耐心的教育下,吴主任给她联系承包了村设施园区的一栋温棚,手把手得教王丽萍温棚种植技术,当年在王丽萍的努力下,一栋温室净收入4000多元,之后王丽萍又请求吴主任拖关系多承包了一栋,一心就扑在家庭致富上。婆婆见儿媳踏实劳动很是辛苦,不但主动料理家务照顾孙子,而且对儿媳也变得体贴爱护,全家人其乐融融。婆婆逢人就讲“是吴主任挽救了我们的家。”
吴永琴爱调解纠纷,除在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他更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法。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讲亲情、讲友情、讲乡情。去年春天,村8队张成之妻杨小红一次到田里干活,发现邻地张大发家尽在与自家的分界埂上栽了几十颗杨树。杨小红想若等树长大了,树根乱窜,枝叶遮阴,自己的庄稼会受到影响,一气之下将树苗全部拔掉。张大发的妻子得知后,忙给在银川务工的丈夫打电话要和张成家拼个你死我活。吴永琴得知后,心想万一张大发从银川回来找张成家闹事,后果不堪设想。吴永琴径直到张大发家,一面问张大发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让张大发安心在银川务工,这件事由她处理,保证有满意的答复。一面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当得知张大发家在承包地里种树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指出根据政策法规,承包地内是不充许种树的,因此张大发家在承包地的田埂上种树是违法的。同时进一步说明张大发要以毁树为由找张成家闹事也是法律所禁止的。杨小红毁坏树木应给予一定赔偿,并对杨小红的鲁莽行为 进行批评,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在吴永琴的耐心说服教育下,双方心悦达成调解协议。张大发家念及亲邻关系收了100元赔偿费。在吴主任的努力下,避免了一起可能扩大的矛盾,现在两家关系如初。
吴永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来经她调解的事件不胜枚举,她以满腔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为我村的和谐村庄建设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人民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陈宗斌,男,41岁,中共党员,江夏区人民法院金口人民法庭庭长。他坚持立足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宽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新途径,真抓实干,连续三年实现“三无三满意”,即无催、督办案件,无二审改判、发回重审和超审限案件,无群众投诉和上访案件;辖区群众满意,案件当事人满意,党委、政府满意。3年间他个人办理案件226件,所办案件调解结案率达80%以上。他先后被江夏区委、区政府评为建设经济强区和文明新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市法院评为人民法庭优秀法官。群众称他是村民心中的司法服务大使。
陈宗斌所在的法庭位于辖区第一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他围绕“农村家园建设”的主题,以司法为民为切入点,从细处着手,把亲民利民落到实处。他针对辖区村民平时忙于劳作,较少接触法律知识的现状,带领干警深入所辖乡村,设立联络信箱,建立法律咨询点,明确各村负责联络的法官,公开法庭电话号码,晚上把法庭电话呼叫转移到自己手机上,24小时开机,方便当事人联络。他经常组织干警直接到田间地头巡回审理案件,以案说法,现场解决村民提出的涉法问题。村民李某因患病需手术治疗,但高昂的手术费使子女们难于承受。去年9月,老人几次自尽被人阻止。陈宗斌得知情况后,当即邀请村干部一起找到老人的子女,他在田埂地头、果园树下,席地而坐,对老人的子女进行析法说理,让子女们及时凑齐了住院费,将老人送进了医院。为增强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他带领干警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结合农村实际,从司法为民与法律援助着眼研究,制定了审判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20条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被区政府全文转发全区各部门和乡镇,作为全区“农村家园建设”活动的典型予以推广。
他把做好群众信访接待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尽量让来访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去年3月,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年近八旬的村民王某夫妇到法庭咨询。陈宗斌接访后,得知老人的子女分别生活在3个城市,如果依法律程序受理这起赡养案,仅子女们到庭应诉的来回路费就够老人生活两年,且有可能激化矛盾。他决定先做案前调解工作,主动通过电话与老人的子女取得联系,连续数天进行劝导,最终使老人的子女们达成了赡养协议。
他热心参与对农村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他担任法制副校长的金口街两个学校,他义务设立了24小时开通的“青少年维权热线”和“阳光信箱”,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他先后12次在学校举办专题法制讲座,选择60余件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进行青少年远离“网吧”、远离毒品等教育。他还长期资助贫困学生。金口街某中学的两名学生,父母多病且有残疾,家庭十分困难。为帮她们完成学业,他发动全庭干警给她们捐出学费,3年间捐款4000多元,并通过多方奔走,申请有关部门为这两个学生的父亲办理了“低保”,使她们得以继续求学。
Ⅲ 先进个人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是某市某某。参加工作24年来,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与全市农业战线领导和同志们一道,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投身基层,扎根黑土,为家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繁荣稳定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工作,但组织上和同志们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家乡,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鼓励、支持与帮助,尤其要感谢20多年来与我心溶在一起、汗流在一起的农民朋友,正是他们的信赖不断激发我的工作热情。下面我把20多年来工作学习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汇报。
敢为人先,勇挑重担,20年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在某水稻事业上
1981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佳木斯农校毕业,回到家乡,被分配到西安镇农技站。当时某农业正值大规模结构调整、大上水稻产业的前夕。众所周知,某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区,有名的豆麦之乡,种植水稻既无技术又无经验。这“旱改水”的第一个螃蟹由谁来吃?1982年春,当水稻早育稀植试验任务落到我的头上时,我深知其中的风险,更知道试验成功与否与自身的荣辱紧密相关。但我更加知道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作为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对某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意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我勇敢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某发展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试验可谓 “一穷二白”,我手里的技术资料仅有一页半纸的简单的技术操作规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经验和几乎为零的技术基础,我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我一头扎进试验田,日出而作,日落不息,象侍弄婴儿一样精心护理着三十亩试验田。遇到技术难题,我骑上自行车长途跋涉到周边农场请教专家,从育苗到收获的半年多时间里,我请教了多少技术专家、农民和同行,行程多少公里已无法计算,在那段时间里,我骑碎了两副自行车轮胎,翻破了三本水稻种植专业书籍,笔记做了六大本,把一页半纸的“简陋资料”变成了长达五十多页的完整的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技术规程。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30亩示范田实现亩产478公斤,水稻旱育稀植试验首次在某大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与此相对照的是,原本体魄强壮的我体重却减轻了近5公斤。看着我又黑又瘦的样子,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给我煮了几个鸡蛋,说:“这是农村的家鸡蛋,快吃几个补补身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年,西安镇的水稻种植顺利实现大发展,并直接带动着全市的水稻生产,某“以稻治涝”工程开始全面实施,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低洼地进行了旱改水,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20多年间,某市水稻生产从零起步,面积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业由弱变强,品质由差变优,面积发展到今天的36万亩,最高峰达到60万亩,水稻已经成为我市种植业四大作物之一,今年全市水稻总产实现21.2万吨,农民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以“盛珠”、“云珠”两个绿色食品标识为主打品牌、以九O米业为龙头的某米业集团正在整合某米业,统一打晌“某大米”品牌,某大米将畅销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喜看稻菽千重浪,春华秋实万家欢。水稻产业的发展,不仅使某市实现了粮食单产高、总产稳,实现了助农增收,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从推广一线到领导岗位,肩负新使命,迎接新挑战,谱写新篇章
2002年2月,在农技推广一线奋斗了21个春秋的我被组织任命为农委主任。在某这个农业大市,农委作为农业综合部门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当时的某农委六家合一新组建,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十分突出。重任面前,作为单位主要领导,我坚持不懈地狠抓自身建设,通过改革精干了队伍,理顺了各种关系,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完成农委机构改革的平稳过度,使合并后的农委迅速适应了农业农村工作,成为团结奋进、勇于开拓、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坚强集体。我把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困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农委农机监理站老同志宋丛志爱人常年卧病在床,两个儿子分别就读于两所名牌大学,老宋一个人既要照顾病妻,又要供养儿子,生活十分困难,我带领班子成员到老宋家走访后,内心十分酸楚,我拉着他的手说:“老宋,你放心,大伙一定帮助你爬过这个坡。”在我的倡议下,全委同志每人捐了一天工资,我本人捐了1000元钱,帮老宋渡过了难关。随后,我又协调帮助老宋解决了助学贷款。两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就冲着肖叔叔和农委的叔叔阿姨们,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干出一番事业,回报家乡父老。如今,老宋的大儿子在北京理工大学读研究生,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大学生”,二儿子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已被保送为研究生。农委下属企业花果山果树示范场建场50多年,始终没有解决饮水难的问题,我上任的第一年,带领班子成员到花果山现场办公,亲自协调6万元资金为该场安装了自来水,使该场168户近600口人结束了50多年下山挑水吃的历史。通水的那天,场部出现了多年不见的欢庆场面,职工自发放起了鞭炮,一位老职工眼含热泪带头喊起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在干部选拨任用以及评优奖励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几年来,有20余名干部得到提拔、200多人次受到各级奖励、13名同志被批准加入党组织,得到全委同志的一致认可。合并后的农委共有10余家下属企业,历史欠帐严重,成为新农委发展的沉重包袱。我带领班子成员经过深入调查,对果树示范场和吉祥原种场两个企业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农机修造厂等4家企业,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实行了并轨改制,这6家企业多年上访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特别是认真研究种子公司的解困与发展问题,找准症结,在市有关领导支持下,制定了种子公司改革发展的新思路,仅用二年时间,化解了债务,卸掉了包袱,争取了项目,2300多万元的历史陈欠全部解除,71名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2003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2004年获利润89万元,并培育出了属于自己的“富391”玉米新品系,已于今年进入全省生产试验,有望成为我省新一代玉米主打品种。通过坚持不懈地狠抓党建工作以及切实解决现实困难,解思想扣子、甩历史包袱,农委全体职工思想统一,精神振奋,企事业单位轻装上阵、重焕生机,既实现了农委内部的步调一致,也保持了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一致,使农委真正成为三农主战场上的生力军。
科技兴农促增收
没有农业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广大农户的脱贫致富。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工作了20多年的我深深明白科技致富的重要性。上任伊始,我就把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作为农业工作的“牛鼻子”紧紧地抓在手上。每年冬季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之冬和农业科技大集活动,让农民变“冬闲”为“冬忙”。近年来,我市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技培训班600多期,培训人数10万人次左右。做为高级农艺师,我带头登台授课,手把手地传授农民各种科技致富知识。先后组织编写了《某市农业技术实用手册》和《致富经》等书籍资料,印发给农民,被农民视为“致富真经”,农民从此有了致富教材。在农技电化教育方面,我主持筹划在市电视台开辟了“农业科技园地”栏目,宣传科技致富信息。2004年,我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与市电视台联手在农业科技园地基础上创办了我省第一个全年播出的县级农业专题节目《三农指南》,开展了“三讲一发布”,深受基层干部和全市农民的热烈欢迎。
[NextPage]“我们扎下根,农民去穷根,我们多服务,群众就致富”。我不仅这样说,而且坚持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日,我都要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上任以来,我走遍了某396个自然村,带领本市百余名农技人员“进百村包千户”,将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绝大部分的公休时间我都在忙忙碌碌中渡过,连五一、十一等大型假日都工作在岗位上。为了给全市农民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田间课堂,我亲自规划和组织实施,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标准化科技示范区300多个,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使示范园区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区。在示范区带动下,我市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甜菜、白瓜和高油大豆生产基地,全市优质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特别是今年杜青林部长检查后,认为某示范园区规模大、标准高、内容丰富、示范效果好,当即决定全国农业标准化会议在本市召开,并参观了某的标准化示范园区现场。如今,某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谁要对不起农民,坑害农民,我就砸谁的饭碗。”
对农民,我怀着黑土地一般深厚的爱。作为农业工作行政综合执法的第一责任人,我对单位职工最常说的两句话是: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帮助农民致富我们责无旁贷。谁要对不起农民,坑害农民,我就砸谁的饭碗。每年3月,我都带领着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冲在查处非法倒卖种子、农药、肥料案件的第一线,对不称职的农业执法人员及时进行了调整。2003年,我亲自带队查获了一个经营伪劣农药的经销商。这边案子还没结,那边说情的就上来一帮,其中也有我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都被我毫不犹豫地顶了回去。经销商无奈之下拿着钱到我家求情,被我严辞拒绝,并批评教育了他,对伪劣农药全部没收,按上级要求送到指定地点予以销毁,对经销商进行了严厉处罚,避免了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几年来,我们共查处坑农案件五十多起,有力打击了不法经营,规范了某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保证了农业生产安全。在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上,我全力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村财务、政务“双公开”工作,农民负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某也从几年前的农民负担列管县成为全省减负工作先进县。
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永葆先进本色
有人说我是“争项目的行家”。我说,只要心怀事业、心怀群众、襟怀坦荡,谁都能成为这个行家。为了把某这个农业大市变成农业强市、农业富市,这些年来,我不知疲倦的东奔西走,磨破了嘴,跑细了腿,使一个个国、省投资的农业重点项目落户某。2003年,某成为了国家大豆振兴计划全国八个示范县之一,仅此一个项目三年来就为农民争取到国家用于良种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大豆良种繁育、农机合作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大批项目成为引领某农业大提速的“推进器”。我也成为手握诸多重点项目和资金的富“管家”。但我对自己却苛刻到了吝啬的程度。我坚持做到公家的钱一分也不乱花。跑省进京争项目,我总是尽量选择经济实惠的旅店饭馆,有时为了赶时间,我和同行的同志连续几十个小时不出旅店门,按照上级要求修改材料,饿了胡乱吃了一口,困了稍微眯一会,服务员感动地说:“现在象你们这样拼命工作的人真少见啊,我帮不上啥忙,给你们多打几壶开水吧!”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在争取项目的漫长道路上吃了很多辛苦,但看着一个个项目造福锦城百姓,我以忘我的精神、朴实的作风、清廉的形象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我的心里感到欣慰和踏实。“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繁华所诱,平平淡淡生活,清清白白做人。”这是镌刻在我心里时刻提醒自己的座右铭。
农业农村工作是个累活,一天下来转遍全市11个镇,在乡路上颠簸四、五百公里是常有的事,前几年身体好不觉得啥,这几年身体素质下降真有些吃不消,在工作岗位上咬牙挺着,回到家里,精神一放松,就散架了,只想着休息,别说家务事,就连孝敬老人,教育子女,也都有心无力,八十多岁父母的日常生活,孩子的学习成长都由在某镇工作的爱人打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日久天长的辛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需要极大的忍耐和良苦用心,有时爱人累急了,就趁二老不在家的时候发牢骚:“啥也指不上你,家不是旅馆,也不是饭店,上有老,下有小,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坐在爱人旁边,看她忙碌,听她有心无心地唠叨,我既愧疚,又感到温馨。去年春天省里有个紧急会议,妻子象往常一样给我整理好第二天起早出发的东西,半夜爱人突然发病,120救护车到的时候,她已经晕过去两次,意识模糊。去医院的路上,爱人的手始终抓住我,一刻也不放松,生怕我离开。看着爱人孤独无助的样子,我这个别人眼里的硬汉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任泪水夺眶而出。今年9月,我从省里汇报项目回来,市领导叫我在家休息一天,可我知道快到甜菜收获季节了,佳市领导正在我市就甜菜起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我放弃了难得的休息机会,投入到工作中。连续的奔波,终于让我吃不住劲了,9月下旬的一天,我累倒在办公室里,同志们把我送到医院,医生叫我静养一段时间,可当时正是秋收整地大忙季节,我怎么能休息呢?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每天打半天吊瓶,拔下针头就回到工作岗位上,甚至有一天由于工作比较忙,直到晚上7点多我才赶到医院打针。爱人心疼地说我:“你还要命不了?这样干到底图个啥?”我拉着爱人的手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长大,我永远也忘不了我们步行十几里土路顶风冒雪去上学的情景。我现在做的是农业农村工作,就是要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能过上殷实的生活,”我深知,是爱人支撑了这个家,是爱人支持了我,她为我付出的太多了。今年八月我的女儿以610分被北京林业大学录取,我的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认可,80多岁的父母身体健康,这些就是对我爱人最大的安慰,也是我能够一心扑在农业工作上的前提保证,我感谢我的爱人,感谢所有支持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女性,向她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心为民奔富路,两肋高洁公仆心。近年来,我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工作者、省政府科技先进工作者、佳木斯市劳动模范、某市十佳公仆等荣誉称号,并取得了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厅级成果4项。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深知,虽然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取得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与农村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同志们一道,继续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探索实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人好事有哪些
章钦炳:全国劳动模范、汕头市东华村党支部书记
走进汕头市陇田镇东华村,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阡陌纵横,绿树成阴,新居幢幢,巷道洁净……是什么力量使昔日的穷村僻壤变成了全国文明村?东华村人说: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老支书章钦炳。
百姓拥护就有战斗力
东华村地处练江下游南岸,既无地理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强村富民的出路在哪?章钦炳在苦苦地探索。
东华村的优势在农业,发展农业靠科技。很快,他带领全村群众统一品种、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排灌、统一除虫灭病,搞起了集约化生产经营;接着,与汕头市、潮南区科委挂钩,组建农业技术协会,请技术人员给村民传授新科技;全村“三高”农业种植全面开花……
目前,东华村已形成四个“三高”农业基地。今年,又建立了优质果试验区50亩,并引进新品种鱼苗九万尾,混合养殖面积50亩。去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2560万元,集体收入6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4000元,全村九成以上村民盖上新房。
公开透明廉洁就高效
东华村党支部连续20多年都是“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靠的是什么?章钦炳说:“干部民主了,廉洁了,公正了,办事透明了,百姓就拥护你,党支部就有战斗力!”章钦炳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合理、公正、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东华村村务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印发到各家各户;还建立健全了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财务上墙等制度。
“要想管住别人,先得管住自己。”小到砌石篱筑池堤,大到办电站建学校,章钦炳一直坚持集体决策,就是土地、鱼池、种植基地的承包,也是公开发包,从不含糊。
在章钦炳的带动下,村里还形成了党员帮扶机制,全村除老弱病残的党员外,其余每人都联系了三四户农户,共联系群众175户。
筹一千万书记大手笔
老章是个“抠门儿”当家人,他出差总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菜。领导前来参观,也有规定:一律在村食堂以炒饭加蔬菜招待。但对村里发展,章钦炳却舍得大手笔投入,几年来先后筹资近1000万元,对各项村政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建设,完成了水改、电改工程,新建校舍、老年人活动中心、花园、肉菜市场等,全村基本实现了校舍楼房化,垃圾废物处理、卫生管理城市化,乡村道路水泥化,排污水沟硬底化……
章钦炳不懈的追求,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连续十几年被原潮阳市委、汕头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当选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2005年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三年不改变村貌我就辞职
倪土金:茂名市高山镇文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去年,茂名市高山镇文秀村集体纯收入30万元,是三年前的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比三年前增加1060元。文秀村从一个贫穷落后之地,变为茂南区有名的“致富奔康模范村”,这一切,村党支部书记倪土金和他的领导班子功不可没。
倪土金,200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以97.5%的得票率高票连任村委会主任。
干部团结,文秀一定有希望
倪土金上任的第一天,就向全村群众立下军令状:“三年不改变村里落后面貌,我辞职!”
要想干成事,一个团结的班子最重要。为了搞好班子团结,村中大事都由集体研究,并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级大小账目由村理财小组审查后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工作中大家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倪屋村老党员、村民小组长柯肖珍患有癌症,倪土金组织全体党员、村民小组捐款并到医院探望。柯肖珍临死时说:“有这么好的书记,有这么团结的党员干部,文秀村一定有希望!”
工农并举,发展城郊型经济
文秀村地处城郊接合部,“三高”农业零零星星。经过深入调研,倪土金理顺了思路:工农并举,发展城郊型经济。他第一手抓的是集体经济,带领班子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起商业走廊1000平方米,每年增加收入5.5万元;另一手抓“都市型”农业,村委会把1000多亩低洼低产田改造为鱼塘,规划水稻种植区1000多亩,蔬菜种植区800多亩,发展养鱼、养鸡、养鸭、养猪专业户100多户。引导农民种玉豆,目前有1000多亩,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他还有一手,就是招商引资,进行“工业革命”。倪土金把闲置的低洼地填平,规划建设文秀工业园区。农民以土地入股,已经引来了香港新雅仕制衣有限公司、茂名市南腾新型装饰材料厂等四家企业,总投资8000多万元。
情系民生,铺路建校秀环境
倪土金最上心的,是解决村民的热点难点问题。村里孩子读书难,他就积极筹集资金280万元,建起了一栋2800多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上课的新浴德学校教学大楼,教学设备日趋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该校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
群众行路难,倪土金就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投入20万元建设了新村、转位、上长三条村1.2公里水泥硬底化村道。目前,全村九条自然村已有八条自然村建起了水泥硬底化道路,总投资达200万元。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倪土金积极发动党员群众捐资、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共筹集了40多万元,修通了一条宽6米、长1000多米的排水道,解决了近100年来水浸屋的问题。
如今的文秀村,景致秀丽,物产丰殷,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社会安康稳定。被茂名市委确定为固本强基工程建设的示范点,2004年、2005年被评为“茂名市红旗基层党组织”和“茂南区模范村”称号。
一定要让乡亲过上好日子
薛昌: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党支部书记、广东省人大代表
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村党支部却在1996年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在1993年至2001年连续五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1999年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85万元,人均收入6418元。
看到这些成绩,村民们首先就会想起薛昌。依港兴村
乌坎村过去是个贫困的小渔村,村民依靠出海捕鱼和几分薄田谋生。薛昌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就下定决心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根据乌坎实际,薛昌提出了“依港兴村”的发展思路,创办了“乌坎港实业开发公司”,通过开发海水和滩涂养殖,发展养蚝基地900多亩,养虾基地2400多亩,并推广棚架吊养法和网箱养鱼,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利益。利用港区荒地沙滩搞开发,办实业,以良好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吸引外商投资创业,现在已有12家企业落户乌坎。
此外,乌坎村还开辟了海滨美食街贸易市场、渡海旅游观光等服务行业。目前,在广州等地由乌坎人经营的服装店有300多间,年营业额达3亿元,这不但解决了村里1500多名闲散劳力就业,还开辟了致富的路。如今的乌坎村,村民都住上了新房、装上电话,有百多户建起了小洋楼,有的还购置了小汽车。帮贫扶困
几十年来,村里哪一家遇到困难薛昌都了如指掌,并主动上门帮贫扶困。村民钟桂的儿子出海捕捞不幸丧生,家庭经济失去了依靠,他便拿出资金,找来织网能手教这家老小手艺,还亲自联系销路,帮助钟桂一家渡过难关。去年,村民杨某在外谋生时误染毒瘾,三进戒毒所都难除毒瘾,得知此事,他与村里的治保主任登门做杨某的思想教育工作,反复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杨某痛下决心,戒掉了毒瘾。他还介绍杨某到深圳打工,现在杨某已经是有十几万元资本的小老板了。
薛昌懂得骨科医术,一些患者家庭困难,他不但不收医药费,还倒贴饭菜车费;一些车祸患者前来医治,他还给事故双方做调解,凭他的威望,解决了很多纠纷。以身作则
作为支部书记,薛昌始终认为,共产党员应该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模范带头人。在土地承包、土地款支付、发展项目的确定等方面,他都坚持公正公开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里的公布栏上都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计生情况。村里修路公开投标,他用最低的价格创造了最大的价值。
目前,乌坎村形成了26项制度,成为一套具有约束力的机制,调动了党员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保证了乌坎村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
要带领村民走向富裕文明
莫欢良:珠海市三灶镇鱼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珠海市三灶镇鱼月村名气不小,去年11月4日,全省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学习该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的经验。“作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带领村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刚上任时说的这句话,成了鱼月村党支部书记莫欢良一直在履行的诺言。
去年,鱼月村集体总收入达82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199元。连年来,该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珠海市文明村”等,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广东省‘五个好’村党支部”。走工业兴村之路
去年初,莫欢良被选为三灶镇鱼月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刚一上任,他便迫不及待地走街串户,和党员群众探讨村集体经济,并组织支部一班人到深圳、东莞等地考察,摸索适合本村的强村之路。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制定了符合鱼月村实际的《鱼月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引导村民将水稻田改造成专业养殖围,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群众摒弃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树立市场观念。
他利用本村的独特地理优势,走工业兴村之路。在他的带领下,鱼月村“筑巢引凤”,仅一年多时间,鱼月村建设厂房面积3.8万平方米,商铺面积7040平方米,综合楼建设面积12800平方米。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村组两级集体总收入达82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199元。目前村集体资产已发展到4000多万元。构建和谐新农村
在莫欢良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校教学设施,同时对教师给予固定或浮动的奖金,几年来全村共投入教育资金80多万元。
他们关心青少年成长,对吸毒、赌博、不愿参加工作的青年进行跟踪帮教,利用各种纪念节日,积极组织村民举办各种群众性文明活动,培养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里还投资十多万元建立了文化室,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莫欢良还重视村委的治安网络建设,积极配合派出所开展清理整治,为加强治安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了综治队员20人,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自筹资金投入十多万元,建成五个治安亭,就是为了使农民“坐在家里安心,走在街上放心,玩在外面开心”。优化生存的环境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鱼月村投资200多万元铺筑了5.5公里长的水泥村道,实现各村民小组的主村道水泥硬底化目标;还投资100多万元改善供水、供电、绿化等基础设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时,莫欢良大胆创新,坚持民办公助的原则,以广大农民自愿互助为基础,各级政府及集体加以扶持建立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目前,鱼月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达98%,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达90%以上。
该村还积极实行村主干道全日保洁制度,塑造了优美、整洁、有序、文明的农村新形象。2004年全村就有305户被评为镇“卫生之家”,占全村住户总数70%,鱼月村也获得了省卫生村的称号。
集体的钱要花在村民身上
刘焕棠:全国劳模、韶关市西河镇塘湾村党支书、村委会主任
1992年的塘湾管理区集体年收入才三万多元,村容村貌破烂不堪。在“全国劳动模范”刘焕棠担任村主任之后,该村经济迅速发展,到2004年村集体经济达45万元。如今,塘湾村党风正,民风淳朴,全村有90%的村民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户。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刘焕棠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他自己办鱼场先富了,便主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1996年春,粤北遇上严重的倒春寒天气,许多鱼苗死了,刘焕棠便及时低价向村民提供,部分养鱼户暂时没钱,他照样赊销。此外,他还当上农民群众的义务技术员,向村民传授经验。村民的猪、鱼出现病变问题,不论是谁找上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随叫随到。有一个叫陈志的养鱼专业户,1990年前承包了五亩鱼塘,单一养鱼,几乎年年亏本。刘焕棠指导他建猪栏养猪,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并借给他五万元,使他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效益逐年提高,承包鱼塘已发展到20多亩,一年养猪300头,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
刘焕棠不仅帮助勤劳的村民,也帮助村中的后进者。村里有个青年李某成天游手好闲,刘焕棠劝其走正道,并支持一万元给他做生意。李某受到感化,后来成了煤老板。
“破烂村主任”也要当
1993年,正当刘焕棠准备大力发展个人养殖业时,乡镇领导请他当塘湾管理区主任。一个朋友听说后笑了:“你发傻啊,放着钱不赚,跑去当这个破烂村主任。”但是在众多村民的鼓励和支持下,他毅然担起了这副重担。为了集中精力,他还主动退出三个养殖场的股份。他一上任,就大办村集体企业。请上级农技部门下乡举办农技培训班,引导村民“粮改菜”,发展种养业。
十多年来,塘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在刘焕棠带领下,先后建起了塘湾烧烤场、引进资金开发如意山庄、发展大棚蔬菜和养殖业,鼓励大家积极种果树、种竹笋,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双赢”。
1999年,他在撤区设村的村民选举中,以98%得票率当选为村委主任;2002年,他再次以98%的票数连任,并在村党支部选举中当选为书记;去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又以高票数连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清廉公心就为村民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上任之初他主动提出三年不领工资,如今塘湾村集体年收入40多万元,但他和村干部的工资每月却不到1000元。刘焕棠说:“钱是集体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在村民身上。”现在,塘湾村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人,村委每月都发给60元的生活费。
近年来,近郊一些比较富裕的村都买了公车,许多村民劝他也买,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自己花钱买了一辆。现在的塘湾村,不是公车私用,而是私车公用。他经常开自己的车到市里、区里,为集体和群众办事。
Ⅳ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黄欣同志主要事迹来
文件格式: Microsoft Word - HTML 版
省高自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1李文才,男,汉族,中共党员,49岁,昆明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 主要事迹:积极开展调研,在取得较好理论研究成果的
优秀纪检工作者主要事迹【我的范文—属于你的范文中心】
2008年1月27日 我的范文党员材料,事迹材料,优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优秀纪检工作者主要事迹 。 本类相关范文: 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全
http://tieba..com/club/9983646/p/4784289
省先进会计工作者推荐人选主要事迹公告
你的位置: 公告通知 全省先进会计工作者推荐人选主要事迹公告 根据省财政厅、省《关于开展全省先进财会工作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劳动模范)评选表彰
先进工作者主要事迹
Ⅵ 第三届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模范事迹人物,详情
由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环球智库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三内届全国社会主义容新农村建设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征集活动表彰大会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北京、河北、山东的蒋模华、王井义等长年工作在基层的“三农”干部获得新农村建设十大先进人物奖。何俊峰、刘文涛、何国庭、彭清慧、抱雪等作者获得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