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资料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7)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8)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9)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10)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l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1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1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Ⅱ 求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四字标题一个.
与时共进
与日俱增
Ⅲ 村级先进党支部申报材料
我们村位于——,全村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亩。全村共有——户,人口——人。几年来,我们村党支部一直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抓手,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坚持做到公开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程序规范,为全村“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村200x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经济增长先进村,200x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住热点,公开内容全面化
我们首先从村级债务这一农村敏感问题入手,彻底剖析债务形成原因,将全村负债90万元,人均负债600多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50的实际情况,通报给全村村民,向村民征求化解债务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意见和建议,我们找出了债务形成的根源,分析了债务关系,并进行张榜公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清理划债领导小组,彻底清理荒地、林地及债权往来关系,对全村荒山、荒地、合同外耕地、电话补助地、超14岁独生子女光荣补助地全部进行重新发包,对境内两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荒滩进行发包,开展林权转制,所有发包地均由村民优先承包,对不合理高息抬款降息停息。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偿还欠款,有存款的带头划帐。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化解债务为零,并略有盈余的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村务公开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规范。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延伸:一是由侧重于财务公开向公共事务公开延伸。由过去只对财务进行公开转变为对村“两委”会议的决策、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四荒地”发包、土地征用补偿、粮食直补、林权转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的全部公开。二是由侧重于办事结果公开向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公开的延伸。把群众关心的内容全部交底亮相。如在宅基地安排上,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申请,公开本村谁家符合条件建房,宅基地安排在哪里;在计划生育问题上,谁家可以生一胎,谁家符合生二胎条件,让群众心中有数。特别是村里重大问题,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2003年村小学迁走了,学校闲置下来,正赶上村里的孵鹅大户陈亮又相中了村部。为了不让学校白白的闲置下来,我们立即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把村部卖给陈亮,村委会搬到学校。经过村民代表协商,又和陈亮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村部以7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陈亮。
二、注重实效,公开形式多样化
在公开的形式上,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公开方式,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是利用公开栏,坚持长期全面公开。我们在村部设立了高标准的村务公开栏,作为向群众公开的主阵地。坚持每月对村务、财务及党务等内容上墙公开一次。二是利用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形式,深入详实地公开。村“两委”在办理所有的村级事务中,都尊重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做到群众要求的积极做,群众同意的认真办,群众想不通的缓办,群众不同意的坚决不办。
2006年,我们村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村。就此项目,我们及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最后决定发展养鹅、养猪和种植万寿菊。养鹅投入资金20万元,养猪投入资金5.7万元,万寿菊补助化肥、种籽13万元。村民受到尊重也激发了他们落实决策的积极性,今年全村养殖白鹅达3万只,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300亩。
三、强化监督,决策程序民主化
一是严格民主理财。经过民主选举,我们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由村民代表担任,掌管民主理财专用章。每月底,理财小组都对村里大小帐目进行审核。对于不合理的开支,理财小组不盖专用章的发票一律不准入帐。不允许村组干部或他人借用村级资金,更不允许将村级资金借给他人进行营利或非法活动。
二是坚持民主决策。村里对研究决定的事项,首先由村“两委”提出方案,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最后由村委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村民如实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是落实民主监督。在年终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确立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对群众意见较多的限期改正,连续两次不称职的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调整。
在尊重农民“四权”的同时,我们还严格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比如扶贫户和低保户的确定,我们明确规定,扶贫户和低保户的名单全部由村民代表提出,“两委”班子成员的亲戚没有极特殊原因,一律不予扶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准了一个理儿,党支部、村委会和全村人就是一家人,有事先向他们公开,与他们商量,让他们明白,通过他们再向村民宣传,比贴“明白纸”都明白。
今后,我们将按照这次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完善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早日把林家村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认真回顾和自检一 年来的工作,我们已具备先进党支部的条件,特自荐申报**年度先进党支部。
Ⅳ 急求“共产党员双强双联争十佳,共建和谐新农村”先进事迹材料
建议到人民网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