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介绍一下农村信用社的概况
目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效益低下、亏损面大。究其原因,除了金融体制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之外,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规范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其正处在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型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依法稳健经营,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管理分析指标。农村信用社引进开发了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建立“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表”、“经营指标考核情况表”、“营业费用情况表”、“财务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和决策,对信用社筹资管理和资金运用起到了有效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其中,固定资产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保证了农村信用社的固定资产保持在上级主管部门控制的指标之内,有效控制了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引进的综合费用率管理将费用与财务收入挂钩,费用额较有弹性,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亏、财务收入是多是少的“费用定额管理”更灵活、有效。
2.以财务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仍然属于以计划为中心的传统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主要围绕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方面的计划展开,侧重于事后核算,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踪千变万化的实际业务发展情况,达不到动态管理的目的。而且,数量指标分析运用相对较少,主要是针对人民银行监管办下达的五项指标进行考核,尤其是费用支出的考核指标单一,仅有“综合费用率”一项。虽然它比费用定额管理前进了一步,但仍不够科学。
3.内部财务管理不严格,体现为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管理松懈。这主要表现在对《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执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抵贷资产处理不当。近年来,随着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借款人或担保人因无力以货币资金偿还贷款而以资产抵偿贷款本息的情况大量增加,农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贷资产也就增多。农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往往账务处理不当,使“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成为农村信用社转移不良贷款的“避风港”。《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当即变现的抵贷资产,应根据其计价价值的大小,冲减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其中,冲减贷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为呆账或坏账按规定进行核销;冲减贷款本息有结余的,结余部分暂作为信用社的负债,待抵贷资产变现后再按借贷双方事前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的有关约定,作为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但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贷资产时,都是以本金全额计入“待处理抵贷资产”科目,而没有把不足以抵偿本金部分冲减贷款呆账准备金、所欠利息部分冲减坏账准备金。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抵贷资产名不符实,价值相差甚远,使当前利润反映不真实,增加了信用社的税费开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风险源。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1.观念滞后,未能建立起以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机制。时至今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还没有确立,我国农村信用社也是如此。勤俭办社的思想较为淡漠,铺张浪费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本来就很困难的信用社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同时,目前信用社的职工绝大多数是农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子弟兵”,受传统观念影响,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不论盈亏,工资比照农行执行,奖金福利攀比商业银行,这种状况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活力。
2.农村信用社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现行财务制度亟待改进与创新之处有:第一,农村信用社职工教育经费计提,管理办法的改革与创新;第二,农村信用社业务宣传费计提比例欠合理;第三,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数量较多,粗放经营,占用了大量不生息资产,并且这些不生息资产大部分是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3.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信用社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提供的信息)披露结构的不完备,使得财务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会萍喽饺鲜恫坏轿唬
㈡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
您好
现状是保守,瓶颈是垄断。
㈢ 农村信用社现状、问题、原因
农村信用社现状:硬件设施滞后、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手段跟不上、员工收入低、经营环境不利于信用社发展。
问题:
1、硬件设施:电子网络平台建设,国有极大银行、邮政部门早已实现全国联网,刷卡消费,信用社至今都局限于办理传统业务存、贷、结算。
2、人员素质:人员大部分是家属、子弟有裙带关系的人,造成业务素质偏低,人事关系复杂,有能耐的不一定受重视,有关系的一定是好岗位。
3、员工收入:干不干一样拿工资,干多干少不区别,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跟谈不上创新进取啦!
4、经营环境: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信用社处于农村前沿阵地受当地经济状况、信用观念等制约。
㈣ 我国民间信用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规范民间信用行为
《平阳报》2002年3月16日 - 9:16
林宣嵘委员在发言中提出,规范民间信用行为要充分发挥内银行信用主导作用。容各商业银行要在开户、结算、贷款方面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对AAA级企业,根据其平均存款以及资信情况核定一定比例的信用、担保贷款额,在定额内可随时贷款随时还款;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制,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改革融资方式,引导规范民间信用行为:资金投向上引导;利率上引导;运行机制上引导;打破单一银行融资方式,以拓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要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合法权益。政府及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应对民间信用给予引导和有效的管理监督,执法机关要保护债权债务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一是要引导企业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政协委员)
㈤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如何答案要长越好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尽快向商业银行专制。
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银行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股权明晰,由于它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所以在产权上向来是纠缠不清的。
二、资产质量。要想成为一家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世界通行的《巴塞尔协议》来执行,例如资本充足率一项8%,全国的信用社基本都达不到。呆坏账问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等这些对于信用社来说都是很头疼的事,如果在现有的状况下信用社都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来要求,全国80%信用社要倒闭。
三、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信用社一直是定位于农村,所以他们认为人员的素质并不重要,从而导致员工的现状是不部分是关系和子弟,员工队伍是标准的探亲结婚的产物。
综上所述,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如果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道路来走,还是有希望的也是很前途的,但是,向现代商业银行过渡还是一段很长的道路需要走。
1、从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农村信用社管理比较简单落后,业务比较单一,风险比较大。总之,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2、从竞争力上看,农村信用社在大范围内不具有优势,但是在区域内却具有绝对的优势:1)大的商业银行一般只在县级甚至市级以上城市开办业务;2)由于是本土银行,更能获得储户的信赖,资金来源有保证。
3、从前景来看,农村信用社会逐步向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发展,逐渐走向联合,与农村信用社的区域优势结合,在更大范围内发展。
因此,很多农村信用社表面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却很有钱,员工待遇非常高。
㈥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现状是什么
农村信用社现在近25年来经历了农行管理,人行管理,现在是省政府管理三个阶段。96年前是农行管理,是按计划发放贷款的,农行对信用社在利率资金拆借等方面给予了优惠,在人事方面严格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不了信用社人事调动及新人的进入,在贷款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可以说信用社的经营还是比较好的。 96年后人民银行进行监管,人权放开了,只要人行或政府有人说话,就可以到信用社工作,就我们一个县来说人行管理后增加了120多人,包括临时工;人行的中层干部到信用联社当联社的主任、理事长,这些人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放款是很随意的,政府让放款,就放款,发放贷款根本不要抵押和质押品,只要认识联社和人行的人都可以贷上款,形成了很多呆帐,资金损失较重,长期不报呆帐损失,滥的很。 最近由省政府管理后,经营和人行管理的差来多,管理者还是人行的人,不懂业务,听政府的话放贷款,发放了许多‘救死扶伤贷款、安定团结贷款、形象工程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你想这些贷款能收回多少呀。 目前信用社的员工队伍素质低下,大部分是子弟,文化水平低,不懂现代金融专业知识,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新业务不断出新,联行网络畅通,汇款实时到帐,银行卡的理财业务不断增加,网点收缩,打造精品网点;而信用社没有自己的联行网络,依靠人行转汇,县内各网点都不能通存通兑,从外地银行汇款到信用社至少要七天的时间。 你提出的问题很多,问题也太大,我把这些现象说给你,你就一一分析吧。
㈦ 我国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现状、矛盾和对策
农村信用社改革三十年有变化吗
㈧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发展概况
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安徽省的农村信用社始建于1951年。50多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04年12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共有独立核算的法人机构1802个,其中:独立核算的县级联社83个;员工3万多人。实现各项收入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5%;有1644个社实现盈余3.84亿元,增加2.44亿元,118个社亏损,比上年减少210个,亏损面为6.7%,亏损额8893万元,比上年减亏9349万元;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48.9亿元,占比29%。全年增资扩股8.63亿元,股本金总额19.17亿元,资本充足率1.66%,比上年提高4.72个百分点。
多年来,我省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经历几次变动,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后,由人民银行管理,2003年又划归银行业监管机构管理。
2004年8月,国务院将我省列为全国21个扩大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信用社交由地方政府负责。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全省农村信用社将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把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支农力度作为首要目标,改革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转换经营机制,规范经营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04]66号)精神,结合我省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实际,省政府制定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我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近三年的目标:一是2004年底前建立省级政府依法管理、市县政府协助管理、农村信用社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二是完成3个农村合作银行和66个统一法人县级信用联社的组织形式改革任务。三是扩大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争取到2007年,各项存款余额由2003年末的597.1亿元增加到9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由2003年末的424.2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四是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实力不断壮大。2005—2007年不良贷款比例分别控制在25.2%、21.7%、18.5%;2004年底资本充足率计划为2%,2005—2007年分别达到4%、6%、8%。五是改革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六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范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我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远期目标: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