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总结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21-02-15 00:12:23

『壹』 青山乡的新农村建设

青山乡龙卧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青山乡龙卧村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推进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召开群众会议、举办培训班、宣传栏、黑板报、张帖标语等形式,加强对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学会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及培训班5期,培训农民400人(次);
二是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26.5万元,种薯9万公斤,购置了20套马铃薯播种机、铧、马铃薯收获机等配套机械,依托本村成立的“大通奔康农产品营销专业合作社”,实施了600亩“青薯168”双垄覆膜集雨连片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该村此项收入达108万元,户均达到3000多元。通过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大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该村农民群众快步迈上小康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山乡开展“新农村、新生活”主题系列读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深化“书香夏都”全民阅读活动,促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打造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全面提升全乡干部群众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青山乡继续开展了以“新农村,新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是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青山乡16个村已全部配齐了农家书屋,并免费给群众提供图书借阅,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树立科技致富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二是在乡中学中开展“读书、快乐、成长”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以赛促读,以奖激励等方法,组织学生背古诗、吟范文、诵新作、亦歌亦舞、声情并茂,在全校同学中掀起了诵读经典诗文的热潮,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三是在乡机关进一步深化读书活动。营造“读书学习、思考研究、提升素质、锻炼能力、爱岗敬业”的工作氛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养,使全体干部职工将读书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努力培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小事出发,从细节着手,干好每一件事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贰』 求一篇新农村 新生活的演讲稿 急

解放思想,继往开来,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新农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乘着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东风,沐浴着“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的春风,擂着“生态立市,谋求新发展,打造新农村”的战鼓,我们迎来了这次演讲比赛,很高兴我能代表梅园村委会来参加这次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解放思想,继往开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比终身监禁他的身体更难受。”一语道出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纵观历史的长河,商鞅变法而强秦,科举纳贤而盛唐,改革开放而兴中华,每一个创造辉煌的时代,都闪烁着思想解放的光芒,挥洒着创新实干的汗水。

今天,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号角再次吹响,玉溪各级政府进一步拓宽视野,以大开放为大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主战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以开明的态度,包容的胸襟、热情的服务,吸引外来投资者来玉溪发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大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北城镇十三个村居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新思维,有效激活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全镇人民形成合力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我们一起来走进梅园,看看梅园的新村貌吧!你看,远处那宽阔崭新的厂房,机器轰鸣,正在积极生产;走进整洁的街道,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你听,每家每户从电视机里传来的声音,这是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功劳,再仔细听听,远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梅园的孩子正在新建的教学楼里努力学习呢;再低头看看,我们脚踏着的笔直、整洁的道路。我不由地感慨:梅园,变了,变得更美了!

然而,新农村的建设绝不是只有盖新房、修新路那么简单,新农村的建设要有新文化,新文化造就新农民,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着力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基础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础,农民的技能培训则是基础教育的延续,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村委会积极筹划,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织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考试,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了生存的技能,一批批有技能的农民走进了玉昆钢铁公司和玉溪钙镁磷肥厂,农村里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从而走出家门,贡献社会。

工业强镇,农业是基础,科教兴农是出路。村民们在农科站的指导和帮助下科学种植,大大提高了稻田的亩产量,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果树种植。大凹村是梅园的一个山区村民小组,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们依托自己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现在大凹村已经成为梅园水果的主产区,可口的水果吸引了许多市区的游客前来光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质的改变,村民们不仅积极参加北城镇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还自己组织新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村里不仅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有一支老年人文艺队伍。通过这些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农民参加,让农民群众 浸润文化的熏陶,受到文明的洗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争做文明村民,共建美好家园”成了梅园人的自觉行为,到处透出和谐的音符。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我们必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我坚信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不断解放思想,继往开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

【好啦 就是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叁』 百度求助求新农村新生活婚庆性表演完整视频

对不起,这个一般人提供不了啊!

『肆』 以改革开放新农村新生活新建设为主题写一篇作文3000字左右

1968年,按照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总共有1700万知识青年从城市涌向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政策的出台,又使在农村的大部分知青回归城市。
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这一轮回,改变了知青的命运,也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从乡村的崎岖小路走来

1968年12月21日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中播送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当时有一些青年热血沸腾,咬破手指写血书,表示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也有一小部分人,从种种渠道感觉到了城乡差别很大,不太想去。而我的态度既不十分积极也不推脱,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随大流,这是我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上山下乡的高潮是在1969年的春天。我就是在1969年3月31日出发去贵州农村插队的。我记得我坐上火车时,外面还穿着一件棉袄。“好儿女志在四方”人人都喊,喊的同时,我隐隐意识到:我们到农村去是扎根一辈子,不会再回来了。但那时更多的,是一腔热情去接受再教育,相信我们应该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那时我们年轻、虔诚,也很狂热,当然现在看来也有点盲目。
在贵州省的上海知青约有一万余人。
从现代大都市上海到闭塞、贫穷的贵州,路途遥远,一路上我们的热情也在疲劳打击下慢慢地冷却了。我们最先在贵州一个小城市贵定下了火车,在那里铺稻草睡了一晚。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枕着稻草睡觉。
真正抵达我们插队所在的修文县,则是在第二天坐了整整一天的卡车之后了。如果说疲劳只是磨掉了我们的激情,那么真正可怕的是踏进山区、山寨的刹那间,面对和我们想象截然迥异的农村时内心的巨大落差。到修文县久长镇时,一些知青,尤其是女知青甚至不愿意下卡车。她们就在卡车上跺着脚叫道:“我们是听毛主席的话来的,是来建设新农村的,怎么跑到这寸土不生的山区来了。”
现实从一开始就残酷地颠覆了我们以前的一切美好想法。那些美好的想法即使不是我们十多年生活的全部,也是支持我们来到农村的最主要动力,而这里和我们从小接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处都在胜利前进的农村画面完全不同。
当时我们是6个年轻人一起插队落户在砂锅寨。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住的泥墙茅草屋。第一次看到这座茅草屋时,用呆若木鸡来形容我们的表情并不为过。可生活还得继续。
然而,当十年下乡结束,要回归城市时,我已经和许多农民一样了。有时生产队派我到贵阳出差,买打米机之类的农具。我就穿件破棉袄挤火车,没有座位了,就席地而坐,和周围的人一起聊聊天气如何、收成如何。聊到天旱、洪水,我也会发愁,会想这青黄不接的日子大家都没粮食吃了。
十年七个月的插队生活教会我用农民的眼光看待都市、看待省城、看待上海,这是我人生经历中最大的一笔财富。我从小生活在上海,这10年则使我熟悉了最贫穷山乡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我开始思考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一代人的命运,了解到中国农民的真正生活。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后来我在贵州的土地上成了作家,从乡村的崎岖小路走出来,这些都可说是得益于十年又七个月的农村生活。

1700万知青的回城心愿

“一拥而下”的17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之后,诸多涉及生计、生存的根本问题一并冒了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文革”的复杂性,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问题的堆积终究酿成了知青雪崩般的回城浪潮。1980年,中央作出决定:从当年暑假起,应届毕业生不再上山下乡,一律作为待业青年,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10年中,我们可谓是身在农村,心向都市。当时惟一沟通的渠道就是给家里写信。我们6个人,无论谁家来信都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信里提及关于上海的消息,像是夏天天气有多热,冬天如何的冷,甚至黄浦江畔外滩流氓闹事,这些都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心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
在经历多年的农村插队生活后,知青共同的心愿就是上调。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听毛主席的话,而是因为他们真正了解到如果他们不回去,单靠天天劳动,是不能养活自己的。
我插队所在的砂锅寨是方圆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粪、挑灰、耙田、犁田、进洞挖煤。我身边有一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典型的生产队,从早干到晚,每天劳动日值只有8分钱,是有名的“邮票队”。之所以被称作“邮票队”,是因为“文革”期间,中国所有的邮票票值都是8分钱。
1973年,毛主席收到了李庆霖写来的信。信中反映知青下乡中的诸多问题。毛主席作了“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的回复。而“文革”结束,思想松动,果然铸成了知识青年雪崩般的回归浪潮。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回城潮、新疆阿克苏事件更是将回归浪潮推上了最高点。幸运的是当时党中央和国家领导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1975年,我当时正在耕读小学教书,师范院校来招生,有三大招生优待政策,特别优待上海知青中当了民办教师的人。我的条件都符合,但我没有报名。因为我当时在小学教书,我走了,200个学生就没有老师了。不过,更主要的是这个小学校课表是我排的,我有很大的自由。比如,下午我可以排一些其他农村老师也能教的体育、劳动、自修课,而我就能腾出时间写小说。可以说我是有些私心的。为了能够写小说,我选择了留下来。
第二次机会我也没有要。当时复旦大学到贵州招生,成绩只要求190分。我已经出了三本书了,招生的老师对我说只要你写一篇作文,我们把分数打得高些,其他五门分数加起来你还不用达到90分。我婉辞了他们的好意。那时我正在写《蹉跎岁月》。
我的情况和大多数知青不同。《蹉跎岁月》完成后,1979年10月,我被调到了贵州省作家协会,就这样,我在满脑子只有出书的情况下离开了农村。我连出了3本书,稿费是每千字2元至5元不等,总共拿到了400元。实事求是地说,我是1700万知识青年中运气较好的。
我真正回到上海是在1990年,是在上海领导关心下才调回的。当时贵州也想挽留我。后来我获知当时贵州领导曾有这样的表示:如果本人坚决要走,也不要硬卡。再加上我母亲年事已高,我便再次争取,终于得以调回上海。

『伍』 美丽乡村建设怎样提升文明素质程度

市委书记在素龙调研时强调:保护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郭云回光

11月11日,罗定市委书记彭仲答典一行深入素龙街道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当日下午,彭仲典一行深入到上宁村哲寓文化小苑调研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在哲寓农具陈列室时,彭仲典说:农耕文化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根基,从五千年农耕文明中总结出天人关系的哲学理念、参悟出处世之道的生活智慧等等,都是十分精辟的。

最后,他详细了解该村文化建设情况后强调:一,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流失;二,要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丰富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三,要充分运用乡村各种优秀文化元素,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参加当日调研活动的还有:罗定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周海芬,素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志林以及相关负责人等。

『陆』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道德败坏的环境,一切都是浮云

『柒』 反映农村新生活新景象的歌曲

《走进新时代》

『捌』 未来农村新生活作文

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当时这些东西需要凭票用券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左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车子被擦得锃亮,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

八十年代,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地,沐浴了改革开放春雨的内地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

后来才有不多的家庭开始用上了彩电,这“三大件”的尺寸都不大。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洗衣机是双缸的,电视机是黑白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红遍大江南北,夜晚来临时,城乡间便多了积极寻找地方看电视的人,有电视机的好客人家便敞开了门让人来看,满屋满院子的人,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场,结束时还要喊上一句“明晚还来看”。农村孩子为了能找个看电视的去处,一口气撑船走上几里水路一点也不觉得累,不知他们的热情跟鲁迅当年小的时候赶着去看社戏的热情哪个更高。

『玖』 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对妇女思想引领方面有哪些作用及成效

都是扯淡的事情

『拾』 以农村新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作文

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时刻萦绕在我的脑际,采撷几朵乡村生活的“小花”送给你们我亲爱的朋友。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她走过高梁地,地里的高梁穗沉甸甸的压弯了枝杆;她走过花生地,花生叶黄了。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谁能不高兴呢!这一天,姥姥、外公、妈妈和我来到地里拔花生。虽然我个头小,但力气可用不完。我来到一颗花生前,双手抓着花生叶使劲往上拔,“哗”的一声,花生被我从地中拔了出来,虽然弄了一手的土,可这是我的第一战绩呀!还有一颗花生特别难拔,我使出吃奶的劲,“啪”一声,我双手抓着拔出来的花生,摔了个“四脚朝天”,顿时,我浑身是泥,成了个泥人。夕阳洒在静静的小河上,我们每个人都抱着一大抱花生,我和妈妈互相看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洋溢着满脸的笑容,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一边唱着小曲一边往家走,随手摘下一个高梁穗。外公看见了,本来布满笑容的脸上顿时乌云密布,看着我说:“你们城里孩子就是不懂得珍惜粮食。别看这只是一个高梁穗,可是人家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才结出来的。你怎么能这样呢?……”外公越说我心里越不是滋味。这都怪我自己,我在心里默默地谴责自己,不该摘下那高粱穗。天天说着珍惜粮食,怎么只是口头上说?我赶紧向外公认错,外公这才原谅了我。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应该付诸行动。
乡村,记载着我们的欢声笑雨,记载着我们的童年

阅读全文

与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