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

发布时间:2021-02-16 15:39:09

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的五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包含农村的经内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容建设和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在农村的实施。

比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求,管理民主是对农村政治建设的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乡风、村容、管理又是对农村社会建设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关键是为了全面实现农民的利益。无论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是乡风、村容与管理民主,核心都是为了农民,不仅要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还要实现农民的文化利益、政治利益、环境利益。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扩展阅读

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善待百姓做起。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中央提出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③ 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付出不懈的艰苦努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渐进性,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决定了它的长期性、渐进性。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要求,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等等。这些任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20字总要求”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农村的相对落后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的60%在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突出表现在农村,农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较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情况差别很大,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科学文化教育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意识等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解决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质的飞跃是建立在量的逐步积累基础上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和
不平衡的状况,解决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正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进而实现质的飞跃的长期过程。同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扎扎实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不断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这些课本的东西你认为可以再网上能找到吗,要我帮你查阅图书馆吗。

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你,居然吃力不讨好,自己的功课不做,不好好学习

你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除非你去大量查阅学校图书馆!

还有所有的答案别人给你的只是参考,你要完全标准的答案是没有的!

你的问题为什么这么久没有人回答呢,如果是简单的别人早就给你了。

而且低悬赏分的,是不可能有人跃跃欲试的!

(一)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全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及其政策含义
1.农业增长方式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近些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除非农民的耕作或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否则,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因为专业化水平变化而提高;引起显著变化的是农民的劳动时间在缩短。所以,农业经济成长是一个加强农民隐性失业的因素。
2.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过程。解决农村隐性失业要靠城市化。从现实看,中国的劳动要素分配还不是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格局,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建造一个居住7亿5千万人口的300万个自然村的“集合体”。这个逻辑要求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并提出关于“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的建议。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究竟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农业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核心经济政策才能论证清楚。课题组将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入手进行研究,以期在理论上说明农村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影响。
(二)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入的规模、机制及其相关政策研究
1.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依据是什么?
2.国家财政投入农村资金的效益如何保障?2006年,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计划达到3400亿元人民币,但这笔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为各有关方面所关注。按我们的初步研究,支农资金使用十分分散,多头管理问题相当突出。这种情形与支农体制很有关系。
3.目前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约束因素,一是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得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有所增加,二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继续深入研究,以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需要。
4.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农村投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效率维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方面的关系;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机制等。
5.农村政策体系协调性研究。目前,我国农村政策可以分为大约10个方面,总体上看,这些政策对我国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政策的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策的实施成本比较大,政策落实的部门扯皮现象比较严重。同一领域的许多农村建设内容也存在政出多门现象。需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整理和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新农村建设的微观政策研究
1.农产品供求平衡与农村市场体制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研究领域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这个研究在农产品供求的预测方面还没有显示很好的效力。农村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的改革近年来迈出了较大步伐,但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统筹部署农村市场中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购进体制的改革还做得不够,问题不少。
2.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3.农村土地关系研究。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意见很不统一。农村宅基地研究是薄弱环节。对未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可能走向,必须提出论证严密的研究结论。
(四)新农村建设中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乡村治理机制研究
1.乡村政治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村庄层面上发挥的职能和作用,村委会在村庄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第二,村庄选举的具体形式、程序、原则和结果,以及其结果对不同地区的村庄发展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和影响;第三,村庄其他基层组织、宗教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例如宗族、家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2.乡村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研究。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但以往人们的讨论往往只停留在乡镇或乡镇以上政府的层面上,而缺乏对村庄层面的研究。村级公共财政已成为基层财政研究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但它却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农民负担。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讨论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形式,探索进一步发展的经验。
3.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及其管理研究。农村发展差别较大的方面,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管理上。由于国家在该方向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而村庄又是自治单位,因而导致了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管理体现在各个村庄上有较大的差异。从这点出发,我们将研究社会福利的层次、差别、原因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
4.乡村农民组织发育及其作用研究。农民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从近几年的观察看,农村各类组织已经广泛涉及农村社会活动,并在农村社会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关于农民自治组织(包括各类农民协会等)的作用目前还存有争议,需要通过调查和理论研究对相关问题做出回答。
三、课题欲突破的难点及主要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需要理论和政策研究回答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问题是原有的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所导致的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类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应地,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政策调整和新政策体系的构建也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经济社会体制方面的政策调整;第二个层面是农村和农业自身政策的调整。从逻辑关系上,研究的路线是实践——政策——理论,在现实经济生活和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实践、政策和理论三者是互动的关系,但以政策研究为突破口。研究工作创新的可能性也在这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实现政策调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三个方面,提出政策调整的建议、体现研究工作创新性也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部门既得利益固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改观,严重影响国家支农效益。整个“十五”时期,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明显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1300亿元,年均增长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但第一个问题是口径不清,“三农”支出如何界定?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科目?实际上仍较模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并不是直接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第二个问题是即使按这种口径,支农资金的比重也在下降。因此必须深化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国家财政资源的分配和投放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体现在专项资金的投入上。我国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中,专项资金占很大比重,市场配置资源的比重在缩小。专项资金的问题首先不在于比重和数额的大小,而是其分配的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资源,集中财力为农民办大事,办实事,但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也就意味着调整原有的部门利益格局,剥夺或削弱某些部门或集团的权力,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三)政府职能和管理模式尚未转变,保障社会和谐的乡村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和村级组织应由统治型转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可是当前在许多地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干部考核机制仍占据主导地位。
在力求对上述三个方面问题回答中做出创新性研究的同时,我们拟利用先进的经济分析工具对下述若干技术 性问题着力进行研究,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1.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但从我们的初步观察看,如果经营规模不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并不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只是节约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对于这个初步的观察结论,要在研究中进一步给出确切的回答。
2.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在规模上和效益上都有一些不大清楚的地方。要勾勒出这方面的清晰现状,需要做大量研究工作。
3.城市化过程综合研究。在现有进城务工农民中,究竟有多少农民愿意放弃土地定居城市?中国村庄的结构性衰落趋势已经发生,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有什么表现?中国要不要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如何实行?回答这些问题很重要,需要认真的调查分析。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我们现在强调水、电、路、气以及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交换平台等现代基础设则常常被忽视。按照动态的过程(考虑到乡村人口的减少等),所有这些基础设施按照什么标准建设?投资机制如何建立?究竟需要多少资金?目前,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清楚,也影响到政策的连续性。
5.农产品供求平衡与农村市场体制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研究领域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平衡有了深入研究,但这个研究在农产品供求的预测方面还没有显示很好的效力。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更深入研究。
6.乡村两级公共管理机构职能与财源关系研究。这方面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但我们遇到的根本问题是责任与权利的对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说,要通过省以下的分税制的完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这一点的研究工作还很缺乏。
7.关于反映农村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研究工作需要全面考虑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以及已经建立技术指标的可行性。
四、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任务,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尚未解决的老问题还将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现有的理论储备和现行的政策体系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这是理论工作者和决策者及政策执行者面临的新挑战,能否应对这些挑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理论价值。
党中央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方面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过去的经验证明,仅仅是在农业和农村领域推行的改革措施,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本身,而在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体制和政策导向。我们过去强调,解决农业问题,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促进工业化进程;解决农村问题,要推进城镇化,促进小城镇的建设;解决农民问题,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进城。当一部分农民转移出去,城镇化进程加速,非农产业发展了,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这部分农民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如何更具有竞争力,既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能使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增加?在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大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应如何改革与完善以保证农村的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应如何加速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法制建设,使农民的权益更好地得到维护?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创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从宏观经济体制和农村发展两个层次相应进行政策调整,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将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实践活动产生正面影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从中所引申出来的结论,一定意义上可以给中央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到亿万农民的战略决策,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本项研究中所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推动这项伟大工作的进展、保证这项事关全局的事业的成功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⑤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理论是

一、为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服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由于“新农村”是近期刚刚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和谐的地方,面对偏离法治轨道的新农村建设,作为肩负维护法律正确实施使命的律师应当积极参与,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己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着法治的轨道健康有序的发展。

具体思路如下:

1、担任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法律顾问。从担任法律顾问入手,帮助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科学规划土地征用、土地调整、安置补偿、环境保护等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还要帮助乡镇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理、推进农村法治发展。

2、提交提案或提出建议。在律师队伍中有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就新农村建设盲目性的违法问题提交提案,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地沿着法治的轨道持续前进。

二、为农民增收提供法律服务

当前,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已成为一种趋势,如何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如何使优势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如何开展“订单农业”等都涉及到法律问题,都需要律师提供专业的服务。

1、非诉讼代理,主要是为农产品知名品牌申请注册商标和原产地保护提供服务,为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公司办理工商登记、审查法律文书等进行服务。

2、担任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公司的法律顾问,促进其依法经营,避免经营风险。

三、为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提供法律服务

律师作为法制宣传员,应当为农村法治宣传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宣传法律法规,强化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平。

3、与行政村结成友好单位,推进农村法治宣传、依法治理工作。

4、积极担任农村中小学的法制辅导员,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不良习气的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农村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服务

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和谐新农村,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随着农村改革力度的加大,农村的矛盾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律师应当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1、参与调解工作,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人民调解属于民间调解,它是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员,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以及较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水平。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有助于化解矛盾,消除纠纷。

2、参与信访工作,消化农村不稳定因素。

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有助于信访官员掌握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有助于信访官员判断是非对错,特别是有助于农民反映的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律师参与政府的信访工作,对律师在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3、慎重办理农村重大、疑难及敏感案件。

当前农村的文明程度还不够高。群体性案件、黑恶势力案件等案件在农村还时有发生。作为律师办理这些案件,首先要把农村的社会稳定放在首位,树立大局意识,保持政治敏锐性;其次要及时将案件向所里和律协汇报;再次要对这些案件进行积极讨论,确立正确的办案思路;最后要认真办好案件,使案件有好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笔者在办理宿迁1300余名农民起诉的一起劣制稻种导致的诉讼案件中,在宿迁市进行了三天的庭审,庭后充分协商、以理服人,最终经销商与农民握手言和,化解了极大的社会矛盾隐患。

五、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1、帮助解决乡镇遗留问题。前些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乡镇或多或少存在着冒进行为。普遍缺乏科学规划、缺乏法律监督,致使许多乡镇都存在遗留问题。例如外欠债务、资产外流、环境污染等,这些遗留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村发展的绊脚石。作为律师,在解决遗留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律师可以通过担任专项法律顾问、代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途径,直接参与遗留问题的解决。

2、协助招商引资。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吸收外部资金,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如何使招商引资的行为合法化,如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赢,成为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各乡镇专业法律人才的缺乏,律师是参与招商引资法律服务的首选人员。律师可以通过担任招商顾问的途径直接参与到招商活动中。

3、担任乡镇企业法律顾问促进乡镇企业依法经营、减少纠纷,减少经营风险。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乡镇企业的作用。律师为乡镇企业服务的重点是促进乡镇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工作内容主要有为乡镇企业的设立、规范治理结构,法律文书的审查、市场的规范等提供法律服务。

六、为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发展提供服务

农民工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民工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意义。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但是,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仍旧偏低,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有发生。律师作为正义的使者,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责无旁贷。具体而言,笔者认为维护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合法权益的服务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为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服务。面对歧视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的现象,律师要敢于挺身而出,为他们争取合法的劳动权益。为农民工子女争取合法的受教育权利,对于歧视农民工子女的规定,律师要敢于说不,要积极为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依法维权。

2、向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宣传法律知识。农民工往往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侵害。作为律师,应当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宣传法律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的法律援助主要是通过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三部分组成的法律援助人员来实施的。在一定程度上,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法律的关怀,律师应该伸出温暖的双手关心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他们贫穷而忽视他们。律师是正义的使者,律师为正义而战。

⑥ 修改病句 1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原句:建设好社来会主义新农村是能源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修改后: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这种题目一般准确答案就是老师手里那一份。

⑦ 如果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新口号。
这次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鲜明特点,或者说前提条件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但这不单纯是多拿几个钱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城市建得再漂亮,马路修得再宽,如果农村凋敝、农业衰弱、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反而会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

建设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对这诸多提法并不陌生,因为它由来已久。
新中国成立后,在50年代中期,党中央就提出了要搞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完成了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建设,取得了集体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个体分散型农村建设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国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东部等一些地区的农民逐渐富裕起来,并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面提出建设新农村,一面却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扩大了城乡差别。由于面对长期物资匮乏的困境,采取了非均衡的重点突破发展策略,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想最终实施共同富裕,却使得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发展缺乏现实条件的支持,“建设新农村”一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
去年,中央领导在视察工作时,又多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正式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去年年底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今年又出台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在今年的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最响亮的口号和最热门的话题。总的来看,原本就是讲农村建设,为什么要加个“新”字,而且在“新”字前面冠以“社会主义”四字,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时间上讲,它是新时期的一项新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和西方封锁的情况下,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迅速增强国力,保证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我党在抓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支柱产业,以及工业所在的城市建设,以求见效快、产值高、按计划经济保障最基本的需求。改革开放后,劳动密集型和民营轻工业得到很快发展,并推动了重工业的提升,实现了商品丰富、市场繁荣。总之,解放后的几十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提供的积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在“三农”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长期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又直接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拉大了城乡差别,造成“三农”问题的加剧。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和城市支持农村“两个普遍趋向”的重要论断,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我们应该由过去一般抓农村建设转向重点抓农村建设。现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二,从本质上讲,它是新思想指导下的新创举。我们今天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举。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第三,从内容上讲,它体现了新方针下的新要求。上世纪五十年代党中央提出的搞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强调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走农业集体化道路。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进行。其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它要求农村产业化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和以前所提的建设农村和新农村不可同日而语。
第四,从实现方式上讲,它采取的是新原则下的新途径。过去所讲建设新农村,在实施办法上,往往是单靠农民的自身力量来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我们今天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遵循“五个坚持”和“五要五不”的新原则,即:“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在新农村前面冠以“社会主义”四个字,就是要体现新农村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各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采取科学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新途径,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内容要求,还是其所持原则、实现途径方面都与以往任何一次类似或相同的提法不同,都突出体现了一个“新”字。

阅读全文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