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牟氏庄园》牟氏还有后代吗
《牟氏庄园》牟氏还有后代。
栖霞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位于 山东烟台。它是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所庄园的主人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县。其始祖牟敬祖于明初出仕途栖霞,择定古镇都村居住。其后裔仰仗其势,广敛钱财,至清末民初,牟氏家族的家业进入鼎盛时期,土地达6万亩,山岚12万亩,年收入330多万公斤,一度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大地主。
富则造屋,此乃农家一大嗜好。牟氏家族财大气粗。于是,将大量的钱财用于营建庄园上。
(1)牟家新农村扩展阅读: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牟氏庄园,到1935年才形成至今规模。整个庄园面南背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院,占地2万平方米,建有万堂楼厢480多间。
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
庄园建筑鳞次栉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斓的“虎皮墙”,用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河卵石垒砌而成,“制钱莲花图”、“莲生贵子”等图案,精美绝伦,叹为观止。
“三大怪”建筑更是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烟囱立在山墙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个小小楼阁,凌空耸立,别具特色。
㈡ 牟家后人扩建园内其他院落是怎样的
清光绪年间,牟氏家族人丁剧增,4个大院落远不能满足牟家人的居住,于是,牟墨林的6个孙子便各立门户,在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庄园范围内,大兴土木,互竞豪华,营建成了后来的“东忠来”和“师古堂”等建筑。
这些建筑群建成后,牟氏庄园便形成了一个坐北朝南,东西长158米,南北宽148米,院墙长达800余米,以清代古建筑群为主的,我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庄园。
整个庄园的建筑,是按照我国古代建筑规制布局的。此建筑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封闭型的特点,反映了父严子孝、男尊女卑的等级关系。
老爷居住楼阁,大厅供奉祖先,平房用于妻妾,裙房用于佣人。账房、碾磨房、棺寿房和酿酒房多安排在裙厢,造成了内庭等级森严的特有气氛。
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除拥有三组六院480间厅堂楼房外,周围还有附属房屋11处331间和佃户住房437间。
这三组六院是东组三院、西南组二院、西北组一院。东组三院是“日新堂”、“西忠来”、“东忠来”,三院并排,东西宽65.2米,南北长98.2米。
“东忠来”居东,为四孙牟宗彝所居;“日新堂”居西,为长孙牟宗植所居;“西忠来”居中,为三孙牟宗夔所居。
西南组二院是“南忠来”和“师古堂”东西并列,东西宽55.2米、南北长59.2米。“南忠来”居西,为五孙牟宗榘所居;“师古堂”居东,为六孙牟宗梅所居。
西北组一院是“宝善堂”,独成一组,占地为东西宽37.2米,南北长64米,为孙子牟宗朴所居。
其中,“东忠来”为六进院落布局,共有房屋87间。由南向北,依次为南群房、平房、客厅、大楼、小楼和北群房、东群厢。整座院落是牟氏庄园中的晚期建筑,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
这座院落的錾墙石均由水磨对缝。用料非常考究,做工非常精细,堪称一绝。
据考证,牟氏庄园的石砌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好的。两块石头之间没有任何黏合剂,打磨不平的地方用铜钱作垫。
据说,当年庄园主人发给工匠一定数量的铜钱,磨不平石墙就把铜钱垫上,如果磨平了,铜钱就归自己所有。所以,工匠们为了留下铜钱,就将錾墙磨得非常平整。
同时,牟氏庄园的青砖、灰瓦皆由豆汁浸泡,可以防风化。不褪色,因而整个庄园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古朴风貌。
东忠来的主体建筑客厅,是牟宗彝宴客、议事的场所。在客厅的大门上,有副楹联:
庭有余香榭草郑兰燕桂树;
室无长物唐诗晋字汉文章。
此对联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这院子里种植的是绘画名家手下的名贵花木,家里收藏的是唐诗晋字等稀世墨宝。
客厅内部陈列分为三部分:东一间是主人牟宗彝看书、写字和帮人撰写诉状的地方;西一间是供客人临时休息的地方;中间是主人宴客的地方。
整座大厅的建筑用料,非常讲究,主梁都是采用直径80厘米以上的圆木,檩条规格一致,排列均匀,给人以高大宽阔、坚固挺拔之感。房屋内部房坡采用方砖做笆,方砖上面铺有一层柞木炭,这样既能吸水防潮,又能减轻屋面的重量。
中堂上方挂有一块彩匾,上面写着:“犹望公安”,这是告诫后人,记住他们的祖籍是湖北省公安县,后世人要永怀故土,铭记公安。
在此匾额下,有一副画像,上面画的是牟氏第十世祖,牟墨林的高祖父牟国珑。
在画像下面,还有一份诏令,是清廷敕赠牟国珑父母,赠其父为文林郎,其母为孺人。
在中堂的东边墙上,还有一副诏令是清廷敕赠给牟昌裕祖父祖母的。牟昌裕是牟墨林的本族兄长,进士出身,曾任清朝江南道、河道道、云南道的监察御史、九省军门总漕部堂。
任职期间,敢向朝廷说真话,讲实情,曾建议朝廷取消不许关东地区向外卖粮的禁令,还废止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他的陈奏往往切中时弊,史书上说他“能言别人所不能言”。
为此,乾隆和嘉庆两朝都很重用他,让他在全国各地稳稳当当的做官,一直到62岁病死在官位上。《山东通志》和《山东历史人物》都将他列为名臣。
这副诏令在形式与牟国珑的那幅有很大的差别,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用于五品以上官员,称“五彩“。而牟国珑的那副用于级别较低的官员,通体只有一种颜色,称“素面”。
在这座客厅后面,是东忠来的四进院落牟宗彝住宅大楼。此院落是牟宗彝投入了千亩土地的卖金,选用大连洋式楼房样,聘用莱阳县瓦工名师、黄县著名的木工师傅,历时3年建成。
大楼檐枋涂有紫红色油漆,配以白绿相间彩绘斗拱,暖中透冷的色调被檐下阴影相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房檐的深度,给人以威严感。
屋脊上分别建有想象中的辟邪神兽,形态各异,以资震慑。大楼怀抱东西厢,正门与屏门相望。屏门,左右连接垣墙,构成典型的四合院。屏门位于厅后楼前,精雕细刻,油漆彩绘,与客厅大楼前后呼应,气势庄严。
在大楼下层,是牟宗彝的起居宝,用于陪妻妾进餐、就寝、检点账目和教育子女。上层是他的专用书房,用于读书看报、拟写诉状、养神休憩,同时上层也是他仿古崇古、精神享乐的地方。
昔日他曾在上层藏有十几箱古书和大量名人字画。珍品虽多已失散,但也有保留下的部分书籍,和牟氏家族的书画以及名人的墨迹。
由于此大楼后来多住着牟家的儿子,所以此大楼又被称为“少爷楼”。在东忠来院落,除了客厅和少爷楼,旁边的厢房还有碾磨房、农具展和粮仓账房等。
除此之外,牟氏庄园不仅有精美的布局,而且还有庄园建筑三大怪,这里所说的“三大怪”,是牟氏庄园修建时出现的与众不同的景象,建筑风格的怪异之处更是耐人寻味,一直被人们所追寻和探索。
首先是“穿堂门儿一线开”。在每个大院的客厅、堂屋都有前后门,而且全在一条线上,这便突破了栖霞地区“房门不得前后开”的风水学上的老规矩。
其次是“烧炕火洞在室外”。牟氏庄园在建寝室的同时,在窗外墙角下的适当位置留一个方形的石砌炕洞口,让佣人在室外按时烧炕取暖。
这一独特的取暖设计方式,在北方民居中比较罕见。不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烧炕容易发生的煤气中毒的情况发生。
最后是“烟囱立在山墙外”。在我国南北方的房舍建筑,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其烟囱的位置一般是设计在屋脊檐坡上。
然而牟氏庄园却将庄内的近百个烟囱竖立在山墙外面,顶端有遮雨帽,远看宛如托在云雾中的一座小塔,小巧玲珑,别具一格。
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天冷取暖烧火坑,木柴燃烧散发热量不大,为充分利用热,把烟囱安在山墙边,是为了延长烟火的走向,让柴或草的热度保留于炕内。可以让房屋的保暖性能更好一些。
由此可见,牟氏庄园的整个建筑和布局,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牟氏庄园院门
㈢ 青岛崂山牟家村牟氏是从云南什么地方迁来的
山东姓牟的有好几支,明朝从云南好像只有一支,青岛牟姓祖上大多是从云南迁来的。至于“慕”姓你要去山东祖籍查查。
㈣ 牟氏家族为何能持续富了十几代
烟台市是个水果生产大市,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在全国是赫赫有名的。而烟台的苹果质量最高的,就是栖霞的苹果,由于土壤的特别和滋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导致了栖霞苹果的独特。而今天要说的这个庞大家族,就是来自于栖霞的,居住的地方被当地人称为牟氏庄园。
牟氏家族的代表人就是牟二黑,他是整个家族的当家人,这个人物的名气很大,曾经多次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出现,电视剧牟氏家园中就有所描述。牟家的实力发展的顶峰是1920年前后10年,那时候栖霞的老百姓所种的地大多数都是牟家的。你在栖霞的地头上,老百姓如果讨论问题,都不说这里的地是你家的还是我家的,都直接说牟家的,农民种着牟家的地,然后每年定时向牟家交粮,牟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
牟家当时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地主,家里的地足足有几万亩,可谓实打实的家大业大。这么大的家业,由一个家族管理,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况且牟氏家族各代的家族掌门人都是能力超群。中国人都经常说,家富不会超过三代,可是牟氏家族整整富了十几代,简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牟氏家族的人员管理制度,牟氏选择家族掌门人,看的不仅仅是出身。只要是家族里同一个姓的,选择排在第一位的是实干的能力,谁在一些年份里为整个家族赚的钱多才有资格当选。而且,采取投票的制度,家族有名望的长辈要给新的掌门人进行投票。
牟氏之所以富的这么久,和他们家族处理生意的方式也有所先关。人们听到地主这个称呼,更多的是歧视、愤怒,认为他们是一群吸血鬼,专门压榨老百姓,其实也有不一样的地主,牟氏家族就是这样的。为牟氏家族工作的农户,对牟氏家族并没有太多的怨恨之心,相反很多人对牟氏家族比较感恩。因为民国时期,很多人流离失所,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为牟家种地,出去缴纳的粮食,剩下来的粮食足够自己一年的吃喝,在那个年代能吃饱,算是不错的了。
牟氏家族的财力非常的雄厚,所以在打造牟氏庄园的时候更是舍得用钱。整个牟氏家族住宅面积非常大,在长江以北找不出第二家来。而且分布非常有秩序,很多庭院的设计都是由洋人传教士来完成的,非常先进。牟氏庄园被称为“北方小故宫”。建国以后,牟氏家族的庭院建筑被国家评为4A级的景区,每年很多人都回去参观。
㈤ 牟家村的简介
牟家社区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牟氏先祖从云南移民至此,起名“牟家”。
㈥ 邻水牟家未来规划哪些村
拆二代
㈦ 牟家村的村庄由来
元朝末年,尹氏家族由云南迁此定居,分东、中、西片。到清朝中期,牟氏家族由原崂山区中韩镇牟家村迁来定居,后因人丁兴旺,门户大增,更名为牟家村。
㈧ 高密市大牟家镇周戈庄社区秦家庄子村还新农村建设吗
又有点怨
㈨ 来牟镇的新农村建设
2008年7月4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兴明,县委副书记武役卫,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先洪率农工办、农机局、便民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到来牟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
赵兴明一行深入到来牟镇来牟村察看了环境整治和富民产业发展情况,走访农户,与村组干部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
来牟村是2008年全县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七个示范村之一,地处我县西部边缘,自雅路穿境而过,全村498户农户,1678名村民。该村自2007年开始启动新村扶贫建设项目后,2008年又继续以项目为载体,建设了优质生猪养殖基地,打造生态茶、果基地,发展“猪—沼—茶”三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如今来牟村,道路宽敞,村容整洁,漂亮的新房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政府费那么大的心血支持我们搞新农村建设,改善环境,发展生产,我们欢迎的很。”说起新农村建设,村民们喜笑颜开。刚刚走进村口,赵兴明一行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边走边看,在了解到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高涨的热情后,赵兴明指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乡镇党委政府必须切实抓紧抓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一路走来,赵兴明强调,建设新农村就要高标准,严要求,集中精力打造好示范村核心区,起到辐射周边的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要突出生产发展,加快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相关部门要把责任承担起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道路、人畜饮水、“一建五改”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变化、有起色、有效果。
在听取了来牟镇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后,赵兴明还就扎实抓好“一环两快”延伸线前期各项工作和换届期间干部思想稳定工作等提出了要求。
㈩ 牟家村的介绍
牟家村,清宣统年间(1909-1911年),另一说为明代,牟姓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牟家。后有内鞠、王、程容、李、孙、邵姓等自外地迁来定居。 在村北1.5公里的鞍窝山麓,有一明始院,亦称明士院。建于明初,院分正殿、后殿、客厅三院落,有庙产20公顷,牧牛山1处。清末,方丈涤尘私铸铜钱,被官府剿洗。 牟家村位于海阳市城区东北部,招虎山西麓,地处东经121°11′,北纬36°49′。东隔烟青公路与北石河村相邻。距市政府驻地6公里,隶属方圆街道办事处。 全村辖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公顷,山岚133.3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蔬菜、苹果、樱桃、板栗等。 2002年,全村295户,830人。有牟、鞠、王、高、杨、程、孙、邹、张、郭、荣、历、李、林、董、刘、徐、丁、鲁、修等姓,均为汉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