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丰富新农村文化生活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㈡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的新农村是怎么规划的
2015年底,经过招投标,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涡阳县村庄布点规划编制任务。2016年2月进行初步方案对接,经过多轮补充踏勘、县、镇、村沟通对接。
本次规划范围为涡阳县行政区域,包括全县20个乡镇、1个林场、三个街道,372个行政村(居、社区),2993个自然村。全县国土面积210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3.67万人。本次规划的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2)新农村长廊扩展阅读
1、《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对涡阳县发展定位为:
以煤炭综合开发、道家文化中心、滨水宜居为特色的亳州市域工贸型次中心城市。城镇职能结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域次中心城市,涡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煤矿工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方向为煤矿采掘工业、食品、能源、化工、建材、轻纺、机械工业及食品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城市规模2030年控制为50万人。
2、区域格局定位
(1)竞合利蒙、亳涡一体的市域副中心城市;
(2)皖北多方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3)皖北现代农业示范区。
㈢ 华县杏林镇十里工业长廊历史
杏林镇位于扶风县东部。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杏林村,距县城千米;涝池岸村距县城10千米。104省道公路东西过境。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班固墓。
1956年设杏林乡,1958年设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乡,1987年建杏林镇。1950年设太白乡,1961年设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乡。1996年,杏林镇面积3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汤房、漳召、马席、东坡、史度10个行政村;太白乡面积33.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长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铺、杨家沟、三官庙、涝池岸7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
杏林镇区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武功县相连,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镇区长宽均为6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镇人民政府驻杏林北大街145号。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现存的马超岭遗址、马援射弓处遗址依然风韵犹在。西宝北线、天绛公路在镇区交会。全镇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26354人,耕地面积31546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杏林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1965.5元,创全县之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优质果、大棚菜、红提葡萄、种子粮、秦川牛养殖、规模养猪六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镇村组道路建设、移民搬迁工程、示范小学创建、人畜饮水等项目佳绩不断,捷报频传。特别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目前,镇村班子坚强有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谋发展、富百姓、建强镇、促和谐”主题,坚持“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四个突破”加力提速,突出“创品牌、创亮点、创特色”打造明星镇、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环境三个重点。大力实施稳粮促经,突出果菜,强抓畜牧,项目带动,镇区崛起五大富民工程。积极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交通区位,商贸流通三大优势的总体思路,以关中百镇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打造明星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使作为宝鸡市东大门的杏林镇区从经济、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和提升。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镇、市级生态镇、市级教育强镇。
㈣ 有关赞美新农村的诗歌
用第一缕亲吻的曙光
让我的心灵如潮,思绪随风飘荡
耳畔那往日滚瓜烂熟的顺口溜呀
把青屏山南北的两个世界描绘得如此形象
站在青屏山,南北两重天
南边一片明,北边黑一片
犹如古老的歌谣
带给我的是久远的暗谈和忧伤
我站在岁月老人的身旁
目送着时间流失那远去的背影
是新时代前进的脚步
伴着金鸡的又一声啼鸣
迎来了春天的又一华彩乐章
如今的青屏山呀
南北一样地亮
青屏山北边的xx呀
正在走向与城市发展同有的希望
我撕下2004年的最后一页日历
由感而触发的是
片片飘落的日历
是盘点着的丰收和收获者的勋章
我把2005年的日历挂上
高兴得如同回到了童年
洋溢着对新年的渴望
这是岁月的无私,赐予给我们的福份呀
我感动得,用颤抖的心
向未来发出金色的狂想
呀,让我们一起歌唱
歌唱我们已经到来,且共同拥有的春天
歌唱吧,这属于我们xx人的春天
歌唱吧,xx人幸福而又美好的希望
上篇:风景这边独好
我明明知道,时间不可以倒进
为什么没有用我手中的像机
把十年前的xx定格在相框
但我很高兴
经历过时间洗礼的人们
已经把目光聚焦在xx今天的风景上
从十年前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的诞生
历史将改变着我们
命运将决定我们
一定能够战胜贫困的恶狼
收藏起挑水的扁担,我们的肩不再有压过的疼痛
拆卸掉推水的铁桶,我们的心不再有辗过的裂痕
解放了驮水的驴子,我们的心不再有愧疚的蹄印
改写了的历史
催生出以庭院经济为主的科技示范户
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从集雨节灌的第一个水窖
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样板工程
的农业结构调整,就这样成为全省的榜样
山上的树呀,在向我们招手
路边的花呀,在向我们绽放
田中的果呀,在向我们致意
身边的鸟呀,在向我们歌唱
这鸟语花香,欢声笑语、怡然自乐的世界呀
是跳动着的音符
是抒情的诗行
是xx人灿烂的脸庞
听啊,那是xx中学高楼里传出的书声琅琅
英才的热血,燃烧着激扬的文字
英才的青春,锤炼着指点江山的气概
桃李芬芳,(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沸腾着鹰击长空的理想
如潮水,势不可挡
那是敬老院李大爷清脆的竹板声呀
他在用一颗心,站在中国的大舞台上
用盲人那种特殊的感触
诉说着党的温暖、政府的厚爱
如春风,化作心雨奔放
那是我们十几家工厂所打造的工业长廊
他们是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引来的凤凰
有致有韵的捷报,报告着经济的增长
让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山民们的每一颗心领略到了豪爽
看啊,移民小区的环境是多么地优雅
那曾是大山深处的女儿们,如今同城市里的人一样
浓浓的情,甜甜的话,灿灿的脸
诉说着浪漫与吉祥
那幢幢高楼
如丰碑,拔地而起
如巨人,伟岸挺立
如坐标,指向导航
如旗帜,在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声中飘扬
那是飞越着的郑少高速公路
让我们真正明白,天堑变通途的雄壮
她如同穿着盛装的少男少女
舞动着绿色的飘带
舞动着经济腾飞的翅膀
舞动着文化交流的形象
舞动着xx人对山外的山、天外的天的憧憬和向往
那是咱们新改造的商业街
与以往相比,好像把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一夜之间打扮成一个待嫁的新娘
迎娶的贵宾是那整齐的树
迎娶的地毯是那红色的砖
迎娶的车队是那绿色的带
迎娶的乐队是那人来车往的共鸣
把气氛装点的喜气洋洋
这是xx的变化,变化得越来越亮
这是xx的现在,现在得令人神往
我说不清xx有多美
我说不清xx有多娇
但我知道,毛泽东的风景这边独好
是对xx今天的畅想
中篇数风流人物
在这里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
这里没有焦裕禄、孔繁森的名字
这里没有邱少云、刘胡兰的悲壮
但这里却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里却有着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榜样
我告诉你,第一个用屋顶接水的设计算不算创造
由第一个屋顶接水水池到家家户户都拥有1-3个水池
这可不是梦想
从水池到集雨节灌再到农业综合开发
是谁为这如雾、如雷、如电的三步曲谱写着篇章
你肯定明白,扶贫开发到综合扶贫的构思来自何方
这样的构思到变为现实
又是谁在为此操心和奔忙?
从中受益得惠的人啊
我们决不会忘记
党委政府的宏伟蓝图
这样地壮观
这样地超前
这样地务实
又是这样地辉煌
这是集体的才智
就这样靠实干,象爬山,抬级而上
这是集体的智慧
就这样靠团结,象接力赛,一棒一棒
那是我们的书记
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
当他的手紧紧握住孤寡老人粗糙如印的手时
我的像机读懂了
㈤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新建的幸福小区中,有一条“Z”字形的绿色长廊ABCD
要想知道M与F之间的距离,量一下ME的距离即可。因为ME=MF
证明:在△MBE和△MFC中
BE=CF
∠BME=∠CMF(对顶角相等)
MB=MC
∴△MBE≌△MFC
∴ME=MF
愿对你有所帮助!
㈥ 建立新农村以后哪些项目具有发展潜力
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关键,如何发掘农业发展潜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进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以下谨以江陵镇为例,浅谈对当前农业发展潜力开发的一些认识。
江陵镇位于高坪区北部,嘉陵江畔,距南充市区26公里,东接搽耳镇,南连龙门镇,西靠顺庆区,北通蓬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地貌为丘陵,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遂宁组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20亩,下17个村,1个居委会,156个村(居)小组,农户7045户,总人口26562人,场镇人口1500余人。全镇各村均通公路,交通便利。
江陵镇是以粮、油、生猪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主要经济作物以柑桔、油菜、花生、生姜、西瓜、商品蔬菜为主,其中尤以柑桔产业最为出色,江陵作为一个农业大镇,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转变理念,拓宽思路,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加速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做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按照“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已有产业做优、后续产业做实”的产业发展理念促进江陵农业的大发展,经济的大进步,将大有可为:
一、从观念转变上谋发展
江陵镇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较传统的“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上,除少数产业外,还普遍的存在着,规模小,品种杂,生产手段落后等不足。如果转变农业生产观念,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化农业,走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的道路,江陵镇的农业产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加强土地流转,通过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农业生产,突破以前农业生产中“各自为战,有什么种什么,一样作物种一点的”“小而全”生产模式。随着新时期农村形势的发展,现行土地承包制已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影响对土地加大投入的积极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没有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效率就很难提高,突破“一家一户”局限,实现规模化、商品化、市场化经营,迎合市场需求,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商品化农业。改变“吃什么种什么的生产”观念。走农业商品化的道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特色、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壮大已有的强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掘土地使用价值。
第三,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发展农业相关的乡镇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搞好小城镇规划,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文明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向农业产后领域延伸,应用高新技术,在村镇发展现代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等,使产品向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二、从产业结构上促发展。
首先,扩大支柱产业规模,促进特色产业升级。江陵镇是市、区确定的基地乡镇之一,柑桔生产面积达7200亩,年产柑桔1.5万吨,所产的血橙、脐橙、椪柑、杂柑曾获首届南充市高坪区青林橙果节金奖。可以充分发挥江陵镇柑桔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全力打造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江陵十里柑桔长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柑桔品牌,壮大江陵镇的支柱产业。以吊马坝村、十圣宫村柑桔高产示范片为示范,在公路沿线的焦家沟村、双拱桥村、牌坊村、谢家坝村、吊马坝、十圣宫村、琴台寺村、唐家堰村扩大柑桔种植面积,优化改良柑桔品种,提高产业产量,扩大产业规模。
其次,加大技术投入,建立示范片。优化已有产业。江陵镇除了支柱产业柑桔外,还有油菜、花生、生姜、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资金技术,实施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油菜、花生、生姜、西瓜等示范点,着力推广适合我镇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带动农民生产,通过整合资源,改变目前我镇农民在作物种植上多、乱、杂的不良局面,形成集约化生产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优化品种结构,拓宽增收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发展新产业,延长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各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如2008年,江陵坝村推进土地流转,利用河滩地种植西瓜1200亩、药材600亩;白陀寺村发展核桃基地200亩;十圣宫村种植叶烟300亩;唐家堰村种植生姜2000亩;双拱桥村利用荒山发展大枣50亩,种植生姜500亩,引进业主种植蔬菜200亩;谢家坝村种植蔬菜300亩。亮垭子村新建了波尔多种羊场和太湖良种仔猪繁殖场,发展种羊120只,母猪20余头;十圣宫村发展能繁母猪150余头。这些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
第四,利用地理优势,发展观光农业。
江陵镇处于嘉陵江畔,大江侧过,水秀山青,江陵坝更是有“嘉陵江畔第一大坝”之称。同时江陵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村道公路贯穿全镇,通过打造江陵十里柑桔长廊,公路沿线,橙花开时,千山飘香,橙果熟时,万山红遍,山水、柑桔相映别成独特景致。通过举办橙花节、橙果节等活动,发展以橙花、橙果为看点的观光农业,既可以让农民可以就地取材发展旅游项目,也可以吸引业主投资进行规模性观光产业建设,吸收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经济增长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能起到宣传江陵镇柑桔产业的作用。
三、从政府扶持上求进步
第一,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重发展质量,确保规范化运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
二、依托主导和优势产业,积极筹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促进以柑桔为主的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收。
三、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带头自主创业、带头承包经营农村土地和荒山荒坡,促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四、以农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整合培训资源,围绕外出就业、农民回归创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开展培训,积极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达到学一门技术,兴一方产业,带一方致富的目的。在抓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和就近转移就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民返乡创业,培育典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探索基层农技推广新方法,改变过去纯粹就技术抓推广的老习惯,树立为优势产业发展全程服务的新思路,按照农民需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对商品化农业生产进行探索。
第三,政府着力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三项措施为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增长契机。
一、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提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支持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和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入户、技术承包活动,通过“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损失赔付、事故投诉等服务,处理农民急需解决的突发性问题,及时为“三农”工作提供种、养、加及销售信息。
三、加大政府投入,为基础条件好,产业发展有特色,发展潜力大的村重点给予和争取资金扶持,鼓励农民发展创新。
综上所述,该区在新农村建设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思维观念,解放生产力。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大胆创新,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性的进步。
㈦ 江西抚州市东乡县哪个村在搞新农村建设
东乡县很有很多村都在搞,因为新农村建设是分批搞,一个县每年有几十个村,所以你的提供范围有点大,东乡县农工部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有所有新农村建设村庄的名单.当然我这里也有东乡县所有的村长的电话及地址
㈧ 新农村建设里的那种仿木花架是怎么安装制作的啊和小区公园葡萄架长廊的那种款式差不多
新农村建设里比较常见的仿木花架应该是钢筋水泥制作而成的仿木长廊、仿木花内架、防腐木长廊容等。仿木长廊花架属于环保安全型产品,它有效的代替了实木材,减少了木材的滥砍滥伐,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仿木纹花架
㈨ 我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才作文
随着年级的升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笔者发现学生对电脑课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浏览网页,学习打字……个个不亦乐乎。笔者豁然开朗,何不借着学生对网络的热衷,以学校新建的“班级网站”为载体,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把“班级网站”应用到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作文教学环境,提供一个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来弥补常规写作环境中的“先天不足”,增强他们的习作兴趣,促进他们作文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喜欢作文,乐于动笔呢?
1 丰富资源,强化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米,再巧的妇也难以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米可炊”,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班级网站,建立“成长足迹”“美文欣赏”“日积月累”等栏目,利用信息时代超强的信息容量来展现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积累素材,巧妇有米下炊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用心去观察生活,同时转变观念,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游览活动,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之壮美;参加跑操比赛、课间游戏,让学生体验生活之乐……并把学生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用相机或手机拍摄下来,配上点评,上传到班级网站中的“成长足迹”“美景欣赏”等栏目中。平常学生习作,靠的是对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回忆,写作时已时过境迁,难以情真意切。此时有了班级网站上的照片,学生就会从这一系列的精彩、经典的画面中搜寻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印迹,充分唤起内在的情感,形成较大的内驱力,打开了思路,激活思维,有感而发。
例如,在学校举行“感恩中国行”励志道德演讲活动后,让学生动笔写写,很多学生虽然当时泪流满面,感动万分,但是事后又无从下笔。这时,笔者把活动中的一张张照片通过班级网站“成长足迹”栏目再现出来,热情洋溢的演讲,真诚的鞠躬,哽咽的哭泣,深情的拥抱……看着这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的镜头,学生感情的心弦再次被拨动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在笔尖流淌……
小小荧屏,大大世界。班级网站使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丰富语言,巧妇下炊如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文章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挥洒自如。因此,教师可利用班级网站,开辟各种栏目,以多种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为学生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设立“博览群书”栏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推荐审美、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的不同风格、题材的书,引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文学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在愉快的阅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设立“日积月累”栏目,教师精心筛选,上传优美词句、谚语、格言、诗句等,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在日积月累中丰富学生的语汇;设立“美文欣赏”栏目,散文、小说、诗歌……让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精美文章丰满他们的心灵,在美文欣赏中丰富语言,把握文章的思路、谋篇布局;设立“幽默驿站”栏目,一个个幽默的故事,不仅使人愉悦,更能使学生变得睿智、开朗,也使他们的文章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的阅读面广了,作文时的表达就丰富了,作文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㈩ 安徽省涡阳县新农村规划、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的新农村规划目标:
涡阳县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规划编制为龙头,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有序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该县首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了五次专题会议 .进行研究,并下发了《关于实施百村千庄万户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意见》,制订了详细的规划和工作计划,积极有序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在规划编制上,该县聘请了省建工学院的专家进行了科学规划,按照;改建为主、新建为辅、适度集聚、突出特色、严格程序、科学编制;的原则,由县级财政一次性先期垫付规划费用75.3万元,对全县29个示范镇村高起点进行了规划编制。在经济发展上,突出抓好了粮食生产和劳务经济,强化了产业化经营,使今年粮食生产取得了丰收。全县夏粮173.9万亩,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09公斤和71.2万吨,较同期增长7.07%和10.16%;秋粮175.8万亩,总产达到33.5万吨。新增两家省级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在基础建设上,国家投资6881.1万元,农民自筹1066万元,已建设;村村通;工程180.3公里,完成四旁植树300万株、成片造林5000亩,新建补植农田林网2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二期工程40公里。在工作机制上,该县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成立了高规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组织,制订了方案。 为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机制,各示范村在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和老军人等;五老;中选举产生了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负责;村村通;筹资等新农村建设工作,强化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见效最快、最能得到实惠的事入手,重点抓一些见效快、受益面宽、力所能及的工作。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开展了以;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和;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改治安环境、改生活陋习;等工作,初步形成了花沟镇杨元村、义门镇周营村、城东镇马寨村等新农村建设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