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你是新农村建设驻村干部

你是新农村建设驻村干部

发布时间:2021-02-20 14:56:47

㈠ 今天下午被领导叫去,说是要派我去搞新农村建设,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原本是处级后备干部去的,但我们单位

不知道你在单位的具体了际关系等情况,我认为是份内工作,去年4月上旬以来,承蒙组织的信懒和重托,我有幸成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长中的一名,具体联系全州县18个乡镇的274个行政村(含8个区定贫困村、7个支教点)的农建、扶贫、支教、新农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工作,管理31个市直后盾单位、97个县直后盾单位和18个乡镇党委所派出549名(其中市直派驻村指导员24名,县直派驻村指导员251名,乡镇派驻村指导员27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7名市派支教队员。
由于本人以前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再加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是一样新生事物,刚接触这项工作时我真有点大姑娘上轿第一回的感觉,心里没底,思想上没准备。但通过三个月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本人三个多月以来的农村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深入农村要过“三关”
一是思想关。针对各位指导员都是从各级机关,各级部门,不同岗位上抽调出来的,以前从事的都是机关工作,现在下派到最基层的农村担任指导员,一时换位思考和角色转变难的实际,我通过在走访和召开会议不断进行宣讲,让各位指导员明白:我们虽是上级机关派来的,但并不是什么领导,从事和面对的是基层工作,不要把自己当成领导,只会发号施令,指手画脚,要遵从当地农民的意愿、习俗,尊重村干部的工作,具体工作要做,但更要考虑全村的发展,更要注重长远。工作重点要放在理思路、出点子、搞协调和督促落实上,要做到参与而不包办,帮忙而不添乱。
二是生活关。进驻农村,远离城镇生活,吃、住、行都存在诸多困难,这一点对我们每位指导员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加上全州相当一部分村是贫困村,生活上我们指导员大都自己找生火做饭。住房上,多以木板房、土坏房为主,为促使新农村指导员能安心基层工作,除经常下乡看望他们之外,我还亲自与他们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联系,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
三是寂寞关。由于方言影响,交流存在困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新农村指导员面临和周围人谈不在一起。玩不在一起的局面。远离亲人、同事和熟悉的环境,孤独和寂寞的侵扰新农村指导员将不可避免。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困难。为此,我经常召集市派指导员集中讨论: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政府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把这些问题讨论清楚了,面前的这些困难也就不成为困难了。

二、进入工作要有“三心”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衰退,究其原因,是农村基层干部的观念、能力和作风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造成干群之间隔阂加深,不是群众疏远了干部,而是干部脱离了群众。群众抱怨干部“不象话”,干部埋怨群众“不听话”。一些干部下村“一溜烟”,围着公路转,隔着玻璃看,群众想说个话都难;一些干部到村委会坐一坐,从来不进农家门;一些干部不尊重群众意愿,工作搞强迫命令的“蛮干”,搞“路边花”的“虚干”,搞毫无效益的“白干”,如此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干部丢掉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淡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所以群众才对干部有怨言。干群之间隔阂加深,直接导致了言路不通,感情不通,政令不通。要寻找改善干群关系的“金钥匙”,本人认为关键是“虚心、真心、决心”六个字。
(一)用虚心吸引群众。通过三个多月的不断实践,我切身体会到,现在群众获取知识、政策、信息的渠道很多,思想活跃,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忌总认为自己比群众高明,更不可信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在群众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和虚心求教的真诚态度,无论你懂不懂的事情,都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样就会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对你的陌生感,增强群众对你的信任感,促进与群众的融洽感。如果你一来就在群众中指手划脚,说长道短,长篇大论,高高在上,就会造成群众与你的距离感,增加群众对你的反感,失去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这样就失去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群众紧紧吸引在你的周围,干部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了凝聚力,才会有号召力和战斗力,做起工作来才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为此,我在自觉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更为注重深入实践调研,主动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农村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不断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在服务群众中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严格约束自己,做到了不图虚、不争功。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做好事。并针对新农村指导员对农村工作不可能人人都很熟悉,个个都很精通的实际,加强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把握农村工作的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用真心对待群众。我深知群众是最善良的,哪怕是真诚的一句安慰,实际的一点行动,他们都会看在眼里,铭记心里,真诚感激。做群众工作,与群众交往,要以心换心,不要在群众面前说大话、放空炮、乱表态,要事实求是,脚踏实地,要视群众为朋友,真诚沟通、真心交往,诚心对待。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坚决要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要积极帮助他们想办法、出主义、解难题。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在当前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这个老大难问题上,我要求指导员工作重心前移,把强大的政策宣传工作作为突破口,耐心细致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群众知政策、懂政策、怕政策、守政策。对个别群众对有的工作和政策不理解的,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举一反三、不厌其烦、耐心说服,尽量多做工作,少采取强硬措施,产生的效果为历年少见。
(三)用决心鼓舞群众。当前,我们的农村基础建设还比较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群众要求我们办的事情还很多,但无论是办得到或办不到的事情,我们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能办的事情要尽快办理,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疏导解释工作,对通过努力创造条件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力所能及,切忌对群众的要求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向群众宣传贯彻好中央的精神,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把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上来,结合村情组情,科学作出新农村建设规划,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让群众对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充满信心和决心。

三、接近群众要有“三贴”
(一)在感情上要与群众要贴心。为达到与老百姓贴心的目的,在具体工作中我要求指导员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自己做到在思想上尊重指导员、在感情上贴近指导员、在生活上关心指导员、在工作上依靠指导员,善于听取指导员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指导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其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始终不脱离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正做到聚民智、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有效地形成改变农村面貌的工作合力,在工作中力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不打官腔,不摆架子,扎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求驻村指导员还应注意在衣着与生活细节上贴近与农村群众之间的距离。要少一点高贵,多一点朴实,少一点娇气,多一点粗糙,这样群众才会接受你,欢迎你。比如夏季,头戴一顶草帽,身穿圆领汗衫,脸上带着微笑去进村入户,就会使农村群众多一份亲情感。此外,还要求市、县指导员要以一位乡镇、村干部来要求自己,自觉地融入到乡镇、村干部中去,不以市、县干部自居,积极参加乡镇、村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三个多月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许多时候只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能得到群众的体谅和欢迎,是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虽然我们在刚下农村时,农民对我们抱有老大的不信任感。但是我们放下机关干部的架子,做到心到、情到和力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农民,尊重他们的人格,下村入户到与他们平心气和地谈心,与他们交朋友,通过最传统、最实在的方式方法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使群众感觉到指导员是他们的贴心人。生活上不吃、不拿、不要,工作上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处处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替群众说话与传声,增进了感情与友谊。对一些不符合政策法规的事,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晓之以理的说服,让群众从内心里接受。农村群众有牢骚和情绪不怕,怕只怕我们这些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群众第一线和思想上的“不到位”。有道是: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和群众贴心、同心、齐心,才能找出解决农村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做好群众的知情人,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双转”热情。
(二)在语言交流上要贴切。 与群众交流必须实事求是,真诚和善。除了嘘寒问暖、与农民促膝谈心外,还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把工作职责、任务使命和权力责任适当说清楚。有些群众对新农村指导员工作不太了解,需要说明解释;有些对上级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及其工作队寄予希望过大,一旦新农村指导员盲目答应的事情没有办成功则会遭到群众的质疑,所以在进村入户当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艺术性。
(三)在行动上要和老百姓贴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多为所在村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驻村工作中必须要做的。但关键要因地制宜,要换位思考,要多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比如市排水管理处派驻才湾镇村秦家塘村的驻村指导员龚伟国刚进村时工作无从着手,但他通过与群众“三同”,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分析本村的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帮助该村引进甜玉米种植的项目,落实种植面积1500多亩,预计每年可为当地群众户均增收300元以上,深受群众欢迎。又如市民政局派驻文桥镇白毛村的指导员邓丕旺,根据白毛村山多树木多水源丰富的特点,采取长短项目相结合,多方争取资金4万元,在所驻村着力实施了养鸭、木材加工和药材种植项目,目前养鸭项目初见成效。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就会更欢迎指导员,更拥护区党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心与党会贴得更紧。再如县国税局新农村指导员周微入驻后,在调查研究与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多方联系,争取资金,组织实施了村灌溉设施和村中心道路修建工程等实事项目,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欢迎。办实事不是驻村工作的全部,有些不拿钱拿物的“软投入”也应去做,能够多做的还要多做。例如,我们的新农村指导员常到困难户家中坐坐,他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常到老党员那里看看,他会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常到养殖户的猪场鸡舍去转转,他会感受到上级的支持。一次,我去走访受洪灾影响的几户农户,几句关切问候的话语,农户们就觉得新农村指导员真好,能考虑他们的利益。这些没有送钱送物的软性投入,收到了和办实事一样的效果,和办实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说明实事要办得贴近老百姓,“软投入”的工作也要做,做好了,同样能达到驻村工作的目的。

四、搞好工作要有“三法”
(一)谋划工作要有想法。如何抓好着眼点。打开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局面。经过不断的调研和摸索,我认为关键要从小事做起,从创新载体,明确职责任务开始,为此我结合“争先创优做明星,打造桂北先锋行”、争创“五好”支部和“双联双促”结对帮扶等活动的开展,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一”。即1、抓好一个村级班子;2、健全一套规章制度;3、理清一条发展思路;4、帮扶一户贫困农户;5、办成一件实事好事;6、纪实一本驻村日记。按照“六个一”的标准,明确要求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做到四点:1、善知农事。要了解农村的风俗民情,知道村民的所想、所盼,掌握基本的“三农”知识;2、能抓要事。要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村班子建设,抓创业承诺制的落实,抓上级布置的阶段性中心工作,抓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要为联系村办好1件实事;3、乐办小事。要根据老百姓的要求,力所能及的为群众提供一些“小”服务,真心实意的解决一家一户碰到的“小”困难,如每月与村干交流谈心不小于2次,每年为党员(群众)上党课或技术课不小于4次,努力实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每个季度至少要公布1次;每月深入村组走访、慰问群众6户以上,确定一户贫困农户为帮扶对象,走访慰问困难户、主动帮助联系咨询、代办证件等,以真事暖民心、聚民心;4、敢管难事。碰到难事、棘手的事,不回避、不推诿,要敢抓敢管。并明确农村工作指导员要念好学、勤、实、公“四字经”:所谓学,就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强化学习,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不断满足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所谓勤,即重心下移,不折不扣的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制度,保证每周2至3天的驻村时间;所谓实,即要求真务实,讲实效、干实事,以扎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为村里做点事;所谓公,即干部一定要有公心,公平、公正的履行好职责,维护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
(二)开展工作要有方法。本人认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轻重,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群众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设想给予一揽子解决。这样不仅不可能,反而会冲淡主要任务,贻误大局。这就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可以“介入”,有的则应“超脱”。问题中属于县委、政府布置的任务的,就坚决“介入”,主抓、狠抓;不属于所布置任务或是与之联系不紧密的,就可以“超脱”,缓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给乡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去处理。即使是属于所布置任务的问题,也不能齐头并进,也要有先有后,分个缓急。看准了这个主要问题,我就首先“介入”其中,把抓好各乡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和党委书记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多次督促检查和通报,促使各各乡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和党委书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保证了农村指导员积极性的发挥。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如市博物馆,针对所驻前进村靠近县城、矛盾纠纷多的特点,充分当好调解员、灭火器。当好了中间角色,调解和化解了各种矛盾,深受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欢迎。
(三)实施工作要有做法。农村工作,看似单纯,实际复杂。工作队长在县里开展工作,面广量大,一个人面对548名指导员不能单打独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依靠乡镇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农民及村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掌握种植养殖的技术,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组织新农村指导员、村干部、党员、群众来开展和实施,为此我在亲自抓的同地,积极协调,经常向县委领导汇报,得到领导重视,开展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像我县各乡镇指导员组长,能否依靠他们去开展工作,我当初心里没有底儿。经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我感到,各乡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和党委政府虽然合力欠强,但个人能力水平还是有的,是可以依靠的。这样,我在开展工作时,就尽可能与各乡镇及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多商量,并把需要交给他们去完成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办。而对于各乡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长所反映的指导员驻村问题,我认为市委要求指导员原则上住在村里,主要工作在村,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驻下来。驻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切实帮助所驻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要做好这些,只靠“驻下来”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还要靠“跑出去”。例如,呈报项目,筹措资金,申请贷款,请技术人员来讲课,外出参观考察等,都需要跑出去才能办得到,有时跑一次两次不行,还需要跑三次四次。有时虽徒劳无功,但是,本人以为,这样的“跑”是必要的,不去跑一跑,有些事就没法办成,驻村工作就要打折扣。因此,我鼓励该跑的时候,也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去跑。由于得到了认可,各指导员工作干劲非常之大,如文化局派驻的新农村指导员,在本单位拿不出钱的情况下,通过跑,不仅帮所驻村跑来了资金,也跑来了项目,解决了用水难、行路难等实实在在的问题。

五、落实工作要有“三实”
一是踏实干。实践证明,凡是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同志,都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都能够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尊重和赞誉。对于那些工作漂浮,不愿意吃苦,不关心群众,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群众十分反感。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要求各新农村指导员除深入农村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情况和要求,主动与他们沟通思想,进一步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外,还要求他们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研究和解决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性问题,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三个三”。即力戒“三浮”,力戒浮在面上,力戒浮在纸上,力戒浮在会上。大量的功夫在室外,不能仅仅是走一走,看一看;要做到“三深”,就是要深入农户、深入实际、深入人心。要与各类村民打交道,善于结交村里各类朋友。农村的特征之一是外出人员多,要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加贴心;常怀“三心”,就是工作要安心,事业要用心,指导要尽心。
二是出实招。我在让各新农村指导员明白全州县是农业大县,不发展没出路,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这样一个道理的同时,深入做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新农村指导员方面:要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基层干部一起,求真务实,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和具体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实招首先要从思想观念入手。要更多地给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带去新的信息、新的观念,用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帮助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打破旧的思维框框,树立牢固的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促使广大群众走出封闭保守,转变生产经营观念,增强农民群众适应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善于总结提炼群众的创造,善于把自己建设性的意见转化为班子的集体决定,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以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后盾单位方面:要求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派出单位、帮扶单位,结合本单位和各帮扶村的实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定点帮扶工作中,通过提供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支持措施,帮助包扶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稳定致富增收。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全力支持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落实好扶贫项目,及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做好后盾。
三是求实效。新农村指导员驻村的关键就是力求实效,为此,通过制定各项制度,将多项指标量化,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今年以来,通过市、县、乡各驻村指导员、支教队员、农建队员的努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据统计,市、县、乡三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走访农户数达17600户,召开各种座谈会843次,撰写调研文章150多篇,宣传政策法规3135次,提出合理化建议370多条。帮助落实水、电、路及厕所改造、砌围墙等基础设施项目182个,争取落实帮扶资金290.5万元,争取捐赠物资15.4万元。组织农村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6820人次,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19人。组织所驻村群众修建道路60.35公里(其中新硬化道路39.95公里,其它道路20.4公里),新增有线电视受益人口2649人,新增移动通讯机站二个,新增程控电话的受益人口已达1.1万人,新增照明用电受益人口8823人,新建桥梁3座、公厕14座,资助贫困生115人, 捐赠教学用品类课桌743套,电脑8台,报刊书籍7200多册,其他教学设施7.2万元。多方争取建设资金66.7万元,组织村民自筹资金133.5万元,已完成了71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此外,驻村指导员还配合县委开展各项中心和临时工作,如:参与夏季计生集中宣传服务、城乡清洁工程和抗洪抢险救灾活动等。组织种养能手和村干部外出考察取经2750余人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150多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50人,发展党员125人,调解纠纷561次,化解矛盾157件,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护了农村的安定和稳定。

㈡ 发展生态农业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年轻农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在自家菜园搞了一个

(1)异养(腐生)
(2)为了保持蚯蚓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呼吸
(3)细菌(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释放的高温发酵(或无氧呼吸)
(4)通讯

㈢ 如何当好驻村工作干部

■黎晓红驻村干部作为挂职最基层的农村“村官”,担负着帮助农村基层搞好党建,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任。驻村干部要想在驻村工作中做好农村工作,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干部的队伍,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是新时代我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驻村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及创先争优等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农村干部和群众身上学,从工作实践当中学习,努力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农村工作错综复杂,驻村干部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二是情系乡村,树立良好形象 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是全面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及“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干部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驻村干部要转换角色,及时地从机关干部身份向农村干部身份转变。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肩负着重托,代表着一级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驻村干部的每一句话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说话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要放下架子,情系乡村,把自己作为村干部的一员,融入到村务工作中,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参与而不包办,帮忙而不添乱”。要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群众,融入到群众中,积极走村入户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收的礼不收。既要尊重村干部,又要尊重当地群众,与村干部和群众和睦相处,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三是为农村发展经济出谋献策 驻村干部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从长期效益出发,选准帮扶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中,驻村干部要农民帮助改善生产条件,认真排查好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瓶颈”问题;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做到扶贫扶智并举。 四是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驻村干部要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排查和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协助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一些土地纠纷、社会治安、水利纠纷、山林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要协助镇、村干部及时妥善解决。对各种社会、家庭、邻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是要访贫问苦,多办好事实事 驻村干部要牢记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有效地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的“行路难”、“灌溉难”、“看病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对当地的一些弱势群体,如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五保老人、贫困户等要进行必要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有劳动能力,本人又有致富理念的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搞种养或劳务输出等方式致富脱贫。 驻村干部要努力当好农村工作的“调研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生产发展的“指导员”,管理民主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乡风文明的“传播员”。

㈣ 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今年结束明年还派吗

这个不清楚

㈤ 浅谈驻村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黎晓红驻村干部作为挂职最基层的农村“村官”,担负着帮助农村基层搞好党建,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任。驻村干部要想在驻村工作中做好农村工作,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干部的队伍,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是新时代我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驻村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及创先争优等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农村干部和群众身上学,从工作实践当中学习,努力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农村工作错综复杂,驻村干部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二是情系乡村,树立良好形象
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是全面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及“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干部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因此,驻村干部要转换角色,及时地从机关干部身份向农村干部身份转变。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肩负着重托,代表着一级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驻村干部的每一句话都是党和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说话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要放下架子,情系乡村,把自己作为村干部的一员,融入到村务工作中,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参与而不包办,帮忙而不添乱”。要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农民群众,融入到群众中,积极走村入户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和听取群众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收的礼不收。既要尊重村干部,又要尊重当地群众,与村干部和群众和睦相处,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三是为农村发展经济出谋献策
驻村干部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千方百计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寻找具有造血功能和长期效益的项目。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从长期效益出发,选准帮扶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中,驻村干部要农民帮助改善生产条件,认真排查好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瓶颈”问题;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做到扶贫扶智并举。
四是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驻村干部要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排查和调解村民的矛盾纠纷,协助做好信访工作,做到提前介入,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社会安定团结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对一些土地纠纷、社会治安、水利纠纷、山林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驻村干部要协助镇、村干部及时妥善解决。对各种社会、家庭、邻里矛盾,以法以情以理做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是要访贫问苦,多办好事实事
驻村干部要牢记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有效地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的“行路难”、“灌溉难”、“看病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对当地的一些弱势群体,如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五保老人、贫困户等要进行必要的关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有劳动能力,本人又有致富理念的贫困户,根据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搞种养或劳务输出等方式致富脱贫。
驻村干部要努力当好农村工作的“调研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生产发展的“指导员”,管理民主的“监督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乡风文明的“传播员”。

㈥ 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标准怎么写

给你个范文,里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横山县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人:~~~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6级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横山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横山2004年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增加值9.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1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体。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横山县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今年,我调查了1个村1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占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占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占1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2005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就业机会增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横山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险制度还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况且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飚升,因生产资料涨价,2004年横山县“二补一免”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生产资料涨价几乎全额抵消。
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生产资料涨价造势。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与你是新农村建设驻村干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