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 关于殡葬改革发展必要性的论文或者文章
浅述农村殡葬改革和新农村建设:http://www.51lun-wen.cn/Article/sheh/nc/200804/268343.html
希望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殡葬改革 新农村建设 二次改革
随着人们对死亡的科学认识不断提高,如何处置死者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和习俗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制约农村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殡葬管理条理》,试图引导全国的殡葬改革以及促进从属于民政系统的殡葬产业的改革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殡葬改革涉及到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如今,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殡葬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传统殡葬的弊端
传统的丧葬主要是土葬,因为人们始终坚信,阴间在地底下,死者在那儿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但土葬的种种不可避免的弊端成了当前殡葬改革的理由。
1、传统殡葬浪费大量的土地和木材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人人都要土葬的话将会出现死人同活人争地的现象。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做坟地,将相对减少农民的住宅面积和耕地面积。另外,土葬所必须的棺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每副棺材要上好木材一个多立方米,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总消耗量将是个庞大的数字。加上其他方面的木材消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将大大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
2、传统殡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土葬的仪式烦琐,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比如挖坟、下葬、宴请答谢亲朋好友等。另外,由于人口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实行土葬,每逢清明,子孙后代为了祭祀先人,往往不远万里劳累奔波。
3、传统殡葬污染环境
土葬对地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虽然现在还很难拿出非常科学的数据来证明,但土葬对地表水的影响则是可以想象到的。尤其在土葬坟墓集中的区域,这种因土葬而带来的污染是客观存在的。
二、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这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殡葬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发现,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以下功能。
1、殡葬改革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殡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通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引导、示范,对我国移风易俗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种新的、科学的并且符合人性人情的丧葬方式,将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殡葬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的环境
土葬对部分地方,如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造成一些不可预测的污染,尤其是对地表水的影响。所以殡葬改革将部分改变农村的卫生现状,对于生者在卫生和精神上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3、殡葬改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群众切身的利益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旧的丧葬陋俗危害诸多,影响较深,办理丧事往往花费巨大,浪费严重。在今天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有些人因大办丧事负债累累,更有些人又重新跌入贫困。进行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清除陋俗、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快劳动致富的步伐,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三、目前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都在提倡殡葬改革,但我国的殡葬改革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火化率不高
在农村,仍有不少农民坚持土葬,不予火化。这是中国千百年来土葬之俗的长期实行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定势。虽然有国家政策强制实施殡葬政策,但仍有些农民不经过火化偷偷土葬,这些人的做法导致了火化率的难以提高。
2、火化后再土葬,增加了仪式和内容,增加了开支并且浪费了火化的电力和人力资源
殡葬改革后,先火化再找块风水宝地进行土葬的现象已不少见。为什么一些人要在亲人火化后再进行土葬呢?主要原因无非是“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作祟。由于惯例和风俗,人们总以为人死了尽管已经火化,可骨灰放在那儿总归不是个事儿,不如找块地方安葬了更安心。这种先火化后土葬的做法,增加了火化时的仪式和支出。殡葬改革的初衷是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各种繁杂的仪式从而减少丧户因此而承担的支出。但由于几千年土葬习俗对人们的影响,要在短时间内减少丧葬习俗中的仪式是很困难的。而且,这样一来火化所提供的设施都成为了一种浪费。于是,殡葬改革之初,这种先火化后土葬的做法造成了浪费,增加了支出,带来了更多的负担。
四、殡葬改革的发展之路——二次殡葬改革
针对目前殡葬改革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在此基础上的二次改革。
1、选择不同方式的“土葬”
人们坚持土葬无非是“入土为安”的观念指导,观念很重要,其实“入土”是否就一定指土葬呢?答案是否定的。把骨灰撒向深海、撒向森林、撒向田野,一样都是“入土”。这既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不留下让人忌讳的任何痕迹。“绿色殡葬”是一种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2、简化办丧事的仪式
在农村,大办丧事需要大量的人力,但由于近年来,打工潮的高涨,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流入城市,村里的劳力大大减少,遇到丧事大办很难凑够人手。简化丧葬仪式,减少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浪费,减轻农民背负的债务,简办丧事势在必行。
改变祭祀的方式
子孙后代要祭祀先人,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到墓前烧纸献花。清明时节只要在各自的家门口摆上供品香烛,叫上先人名号,鞠上一躬,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网络祭祀”,这种方式既干净,又方便,而且形式新颖,可以留言、献花,足不出户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们相信爱和思念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4、提倡“厚养薄葬”
“厚养”,顾名思义指的是以优厚的待遇去供养。“厚养”不仅仅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方面多给予慰藉。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子女,更应该常回家看看,让老人在生前多享受天伦之乐。接受厚养薄葬这一观念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关键是如何看待薄葬。厚葬除了体现儿女对老人的尊崇与报恩之心以外,还有一定成分是给别人看的。怎么样让人们淡看丧葬活动的社会意义,而着重于丧葬家属自身的内省,这其实是与厚养密切相关的。如果儿女在老人生前真正做到了厚养,问心无愧,那么他们就不会看重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否。在厚养薄葬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推行新的更文明的丧葬与祭祀方式
㈡ 殡仪建议
结合浙江当地的实际进行修改。
浅述农村殡葬改革和新农村建设:http://www.51lun-wen.cn/Article/sheh/nc/200804/268343.html
希望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殡葬改革 新农村建设 二次改革
随着人们对死亡的科学认识不断提高,如何处置死者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和习俗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制约农村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农村的民主建设进程,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殡葬管理条理》,试图引导全国的殡葬改革以及促进从属于民政系统的殡葬产业的改革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殡葬改革涉及到亿万人的切身利益。如今,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殡葬改革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传统殡葬的弊端
传统的丧葬主要是土葬,因为人们始终坚信,阴间在地底下,死者在那儿可以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生。但土葬的种种不可避免的弊端成了当前殡葬改革的理由。
1、传统殡葬浪费大量的土地和木材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人人都要土葬的话将会出现死人同活人争地的现象。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做坟地,将相对减少农民的住宅面积和耕地面积。另外,土葬所必须的棺材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每副棺材要上好木材一个多立方米,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总消耗量将是个庞大的数字。加上其他方面的木材消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因素将大大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状况。
2、传统殡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土葬的仪式烦琐,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比如挖坟、下葬、宴请答谢亲朋好友等。另外,由于人口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如果实行土葬,每逢清明,子孙后代为了祭祀先人,往往不远万里劳累奔波。
3、传统殡葬污染环境
土葬对地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虽然现在还很难拿出非常科学的数据来证明,但土葬对地表水的影响则是可以想象到的。尤其在土葬坟墓集中的区域,这种因土葬而带来的污染是客观存在的。
二、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这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殡葬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发现,殡葬改革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以下功能。
1、殡葬改革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殡葬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通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殡葬服务,对群众的丧葬方式和丧葬行为进行引导、示范,对我国移风易俗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种新的、科学的并且符合人性人情的丧葬方式,将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殡葬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的环境
土葬对部分地方,如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造成一些不可预测的污染,尤其是对地表水的影响。所以殡葬改革将部分改变农村的卫生现状,对于生者在卫生和精神上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3、殡葬改革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群众切身的利益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旧的丧葬陋俗危害诸多,影响较深,办理丧事往往花费巨大,浪费严重。在今天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有些人因大办丧事负债累累,更有些人又重新跌入贫困。进行殡葬改革,丧事从简、清除陋俗、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加快劳动致富的步伐,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三、目前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都在提倡殡葬改革,但我国的殡葬改革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火化率不高
在农村,仍有不少农民坚持土葬,不予火化。这是中国千百年来土葬之俗的长期实行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定势。虽然有国家政策强制实施殡葬政策,但仍有些农民不经过火化偷偷土葬,这些人的做法导致了火化率的难以提高。
2、火化后再土葬,增加了仪式和内容,增加了开支并且浪费了火化的电力和人力资源
殡葬改革后,先火化再找块风水宝地进行土葬的现象已不少见。为什么一些人要在亲人火化后再进行土葬呢?主要原因无非是“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作祟。由于惯例和风俗,人们总以为人死了尽管已经火化,可骨灰放在那儿总归不是个事儿,不如找块地方安葬了更安心。这种先火化后土葬的做法,增加了火化时的仪式和支出。殡葬改革的初衷是减少占用土地、减少各种繁杂的仪式从而减少丧户因此而承担的支出。但由于几千年土葬习俗对人们的影响,要在短时间内减少丧葬习俗中的仪式是很困难的。而且,这样一来火化所提供的设施都成为了一种浪费。于是,殡葬改革之初,这种先火化后土葬的做法造成了浪费,增加了支出,带来了更多的负担。
四、殡葬改革的发展之路——二次殡葬改革
针对目前殡葬改革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在此基础上的二次改革。
1、选择不同方式的“土葬”
人们坚持土葬无非是“入土为安”的观念指导,观念很重要,其实“入土”是否就一定指土葬呢?答案是否定的。把骨灰撒向深海、撒向森林、撒向田野,一样都是“入土”。这既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又不留下让人忌讳的任何痕迹。“绿色殡葬”是一种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2、简化办丧事的仪式
在农村,大办丧事需要大量的人力,但由于近年来,打工潮的高涨,农村中的劳动力大都流入城市,村里的劳力大大减少,遇到丧事大办很难凑够人手。简化丧葬仪式,减少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浪费,减轻农民背负的债务,简办丧事势在必行。
改变祭祀的方式
子孙后代要祭祀先人,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到墓前烧纸献花。清明时节只要在各自的家门口摆上供品香烛,叫上先人名号,鞠上一躬,心意到了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网络祭祀”,这种方式既干净,又方便,而且形式新颖,可以留言、献花,足不出户就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让人们相信爱和思念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4、提倡“厚养薄葬”
“厚养”,顾名思义指的是以优厚的待遇去供养。“厚养”不仅仅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方面多给予慰藉。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子女,更应该常回家看看,让老人在生前多享受天伦之乐。接受厚养薄葬这一观念看起来十分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关键是如何看待薄葬。厚葬除了体现儿女对老人的尊崇与报恩之心以外,还有一定成分是给别人看的。怎么样让人们淡看丧葬活动的社会意义,而着重于丧葬家属自身的内省,这其实是与厚养密切相关的。如果儿女在老人生前真正做到了厚养,问心无愧,那么他们就不会看重丧葬仪式的隆重与否。在厚养薄葬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推行新的更文明的丧葬与祭祀方式。
㈢ 农村殡葬改革,火化补贴1万元,为啥农民还不愿意
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土葬在我国已经实行几年前了,农民都想人去世后能回完整入棺,顺利下答葬,这样才能求个圆满。结果突然要实行火葬,很多农村人普遍接受不了。
二是现在推广的树葬、花葬等生态殡葬方式通常不留骨灰、不留碑、不留名,这对于讲究认祖归宗的农村人来说,比较难以接受。
三是部分地区强制推行火葬。农民只能在火葬之后继续实行土葬,把骨灰盒埋入地下,火葬增加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土葬因无固定的农村墓地,农民随地埋葬,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因无规则土葬造成坟头遍布农田,对机械耕作造成更大的困难。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农民不愿意实行火葬的原因,虽然有一定的补贴,但是短时间内很多农民的思想观念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㈣ 求关于新农村和殡葬改革三句半,别超过15段。
甲:今儿说个三句半
乙:说得不好不吃饭
丙:我们都是头一回
丁:添乱!
甲:殡葬改革可不乱
乙:移风易俗心儿暖
丙:市委政府发号召
丁:照办!
甲:人人都说城管难
乙:殡葬改革难上难
丙:平坟起尸和火化
丁:难干!
甲:封建迷信是祸害
乙:花钱费事又作怪
丙:丧事大办又土葬
丁:不该!
甲:推行火化就是好
乙:干净卫生疾病少
丙:节约资源少浪费
丁:继续!
甲:骨灰处置请注意
乙:平地深埋最经济
丙:建墓造坟又装棺
丁:浪费!
甲:土地资源很紧张
乙:不可再生没商量
丙:逝者生者抢占地
丁:荒唐!
甲:丧事新办树新风
乙:扬幡吹打大操办
丙:艳舞荤曲不间断
丁:不能干!
甲:以罚代化最恶劣
乙:欺上瞒下不应该
丙:发现一例查一例
丁:严办!
甲:说说我们殡仪馆
乙:集中办丧人省心
丙:免去风吹和雨打
丁:简单
甲:殡葬职工服务好
乙:鲜花香烛齐备好
丙:守灵务必吃喝好
丁:好,免单!
甲:开展优质服务年
乙:换位思考谱新篇
丙:先进典型随处见
丁:看相片!
甲:馆长书记齐参战
乙:工作时间不间断
丙:全年都是连轴转
丁:靓女、好汉!
甲:推出品牌“七仙女”
乙:全省、全国扬美名
丙:工作一线破旧俗
丁:神气!
甲:送葬车辆要规范
乙:乱撒纸钱路儿乱
丙:鞭炮声声扰人烦
丁:该管!
甲:乱搭灵棚小区乱
乙:花篮摆放真麻烦
丙:丧事还应家中办
丁:简单!
甲:逝者遗像家中放
乙:共同缅怀无相忘
丙:一柱青香寄哀思
丁:真棒!
甲:文明办丧天天讲
乙:净化环境人人创
丙:五个禁止记心上
丁:和畅!
甲:厚养薄葬是方向
乙:孝敬父母要赡养
丙:孝老之星甘晓兰
丁:榜样!
甲:殡改力度要加强
乙:领导干部先垂范
丙:全市人民齐参与
丁: 努力!
㈤ 有些农村殡改,多数农民坚持土葬,为什么“冷落”火葬呢
我个人觉得还是头脑中的一些封建残余在作祟,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国家推行火葬已经这么多年了,我们也应该习惯了这种殡葬形式,而不是始终坚持所谓的传统。要知道在现在有很多以前的殡葬习惯和传统是属于一种陋习,我们应该加以改正。
我所在的城市应该是一个三线的小城市,我们这里实行火葬也已经快有30多年了,现在基本上杜绝了土葬这种形式,人们也非常习惯了把过去的亲人进行火上,其实所有的习惯和习俗都是可以改变的,最主要的就是改变人们心中就有的观念,再加上一定时间的沉淀,那么火葬推行下去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只要心中时常怀念着故去的人就可以了,不要总是纠结于某一种殡葬形式,思念是一种无形的想念,而没有必要非走一个土葬的形式。
㈥ 现在国家对农村殡葬的规定和法律
《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
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的殡葬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实行火葬和允许土葬的地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国务院民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实行火葬的具体规划,将新建和改造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
在允许土葬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第六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自愿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2]
殡葬管理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殡葬工作规划和殡葬需要,提出殡仪馆、火葬场、骨灰堂、公墓、殡仪服务站等殡葬设施的数量、布局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
建设殡仪馆、火葬场,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建设殡仪服务站、骨灰堂,由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批;建设公墓,经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农村为村民设置公益性墓地,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兴建殡葬设施。
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
禁止建立或者恢复宗族墓地。
第十条
禁止在下列地区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前款规定区域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第十一条
严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按照规划允许土葬或者允许埋葬骨灰的,埋葬遗体或者埋葬骨灰的墓穴占地面积和使用年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节约土地、不占耕地的原则规定。
第十二条
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加强对殡葬服务设施的管理,更新、改造陈旧的火化设备,防止污染环境。
殡仪服务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实行规范化的文明服务,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
㈦ 中国农村的殡葬改革怎么那么难推进
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由于传统丧葬旧俗根深蒂固;
二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相关设施建设没跟上,缺乏集中举办丧事的正规的殡葬场所;
三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工作未受到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视。
㈧ 农村殡葬改革最新消息在撼动集团的中国生态殡葬网上全面吗
通过之前了解到中国生态殡葬网现已把当前国内外丧葬用品批发市场统统都纳入了其网站名下。
㈨ 农村殡葬改革,为什么大部分农民不愿接受火葬是因为他们封建迷信教育程度不够高吗
“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民风民俗,其中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不是能用“封建迷信”、“教育程度不高”来解释的。
推行丧葬变革是长期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农村(城里人只是没有客观条件罢了)。
㈩ 殡葬改革工作当前主要任务是什么
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仍然是核心内容。我认为重点有3项工作。第一,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推动农村殡葬改革。新农村建设为殡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就是乡风文明,这句话就与殡改有直接联系。如果乡村都乱埋乱葬还谈什么乡风文明?所以我们对新农村建设与殡葬改革的必然联系要有机遇感和紧迫感,要从上到下提高重视程度,更要抓住机遇,力促殡葬改革。第二,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推动骨灰处理多样化。“十一五”规划讲到的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都是殡改的初衷和任务。所以我们应该总结各种经验,多方面地去探索骨灰处理的多样化,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我了解,目前除了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葬法外,又有了创新。比如延边就实行吹灰葬,用嘴把骨灰吹飞,意喻着升天,既满足了丧属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又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第三,要推动生态墓地建设。虽然我们提出了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即不留骨灰,但在一个时期内,公墓还是要存在的。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把公墓建成生态型的。我提出过要把公墓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艺术性的,能把墓地建成公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未来城市经营性墓地怎么一个建设方法,我们也要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具体到农村公益性墓地,我们则要想办法尽可能规范和节约占地面积。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殡葬设施、提高技术含量,并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准的殡葬从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