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焦作市宁郭镇什么时候建设新农村
2012年以后
㈡ 新都区新繁镇高宁会新农村建设吗
答:新都区新繁镇高宁事实应该会建设新农村。
㈢ 新农村建设与圈地运动
土地是农民来的命根子,自耕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时下以建设新农村为幌子的“圈地运动”在少数地方开始出现,尤其是有的地方不切实际地求新,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建新村、盖新房,占用了大量耕地,既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也无益于农村的长期建设和发展。
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正确处理好保护耕地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合理安排城乡各项用地,推进全社会来共同坚守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把保护耕地作为首选目标,防止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趁机圈占土地,冲击基本农田保护。
其次,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杜绝新农村建设中先用后批、边用边批、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坚持制止“以租代征”、以预审代替审批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三要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㈣ 麦积区渭南镇青宁村的新农村房是属于什么房
看土地性质,如果是集体土地性质的就是小产权房,如果是国有土地就是大产权房!
建议你可以电话咨询当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
㈤ 黄轩领衔主演,实力演员加盟的《闽宁镇》能否再次掀起收拾狂潮
我觉得可能会像之前的《大江大河》一样,也是一部能够掀起一定收视的电视剧,但如果说是会成为爆剧,我觉得可能性不是太大,问我为啥子呢,因为现在的人,其实更愿意的直的还是那些比较仙的电视剧,观看这么多年的电视剧,爆的剧多数都是古装剧,而火的也都是古装剧里的男女主角,所以啊这部剧收视率肯定是有的,毕竟是正午拍的电视剧,但若说是一定会爆,我觉得可能性并不是很高。
所以这么多年了,古装剧,修仙类的,武侠类的电视剧基本稍微剧情好点都能火起来,而演员也多都能通过这类型的电视剧爆起来,但你说这种接地气的电视剧有火过什么人吗,好像并没有的,所以这部剧我觉得想要掀起什么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了,即使有很多的有演技的演员也不太可能。
㈥ 农村建房时常说“宁让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到底是什么意思
农村建房时常说“宁让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是因为我们北方农村的房子基本上是坐北朝南,东西成排,南北成行的格局。所以盖房子的时候都是以面南的方向来说左邻右舍,就是左为东邻,右为西舍。但是在传统的讲究中,左青龙右白虎,那么那么在建房上就是东邻的房屋比自家高一些不要紧,而西邻就不能比自家高,否则就有压一头的意思。如果农村相邻的房子,特别是接山房,西邻更不能比东邻高,那样就会引起邻居之间的纠纷。
至于有没有道理,那是因为采光问题这一个理由,这足以表明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然而,现在每个家庭在建房子时的高度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没有必要强调这种强调。现在建房更加注重安全第一,防水、防震、防火、防盗成为重中之重。对我们来说,了解这些民间相传的老话也就足够了。
㈦ 新型农村住宅精粹
a:5:{i:0;a:7:{s:6:"mtitle";s:36:"新型农村住宅精粹内容简介";s:7:"summary";s:345:"《新型农村住宅精粹》是从各地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农村住宅方案80例,按独立式、并联式、联排式汇编出版。可供广大农民群众、建筑师、规划师和设计人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s:8:"art_link";s:0:"";s:8:"ordernum";s:1:"1";s:6:"imgurl";s:0:"";s:8:"filename";s:38:"2016/01/07/20160107164649-63b4f2bc.jpg";s:6:"isCase";i:1;}i:1;a:3:{s:6:"mtitle";s:36:"新型农村住宅精粹作者简介";s:7:"summary";s:1728:"骆中钊,福建惠安人,1939年生,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专业(6年制)、1984年参加九三学社。
现任北京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总建筑师、研究员,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兼厦门分院名誉院长;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顾问。
退休前曾任建设部村镇建设试点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建筑师,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总建筑师。
1993年-1997年任“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村镇住宅综合技术”课题负责人,并于1994年负责《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编制,任第一起草人;以“传承民居建筑文化苦行僧”为题被《中国建设报》授予“2002年中国楼市精英”;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点亮空间——2006年全国家居设计电视大赛”专家评委;荣获福建泰宁“荣誉市民”和福建龙岩洋畲村“荣誉村民”称号。
编著关于村镇建设、传统建筑文化、家居装修和建筑技术知识等著作40余册。主要著作有《风水学与现代家居》、《古今家居环境文化》、《现代村镇住宅图集》、《小城镇现代住宅设计》、《小城镇建设·设计丛书》、《建筑工程施工知识·自学丛书》、《实用家居装饰丛书》等。";s:8:"ordernum";s:1:"2";}i:2;a:3:{s:6:"mtitle";s:36:"新型农村住宅精粹详细信息";s:7:"summary";s:406:"作者:骆中钊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参考书价:40.8元(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版次:1
页数:349
字数:122000
印刷时间:2009/1/1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包装:平装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7420074";s:8:"ordernum";s:1:"3";}i:3;a:3:{s:6:"mtitle";s:30:"新型农村住宅精粹目录";s:7:"summary";s:1748:"1.独立式农村住宅
1.1 鲁·01
设计:山东省华盛建筑设计研究院王德元王鑫
1.2 鲁·02
设计:山东建筑大学王崇杰薛一冰王艳张蓓管振忠
1.3 冀·01
设计:北京华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王学军
1.4 冀·02
设计:河北省保定市建筑设计院腾云
1.5 皖·01
设计:安徽省建设厅倪虹
1.6 皖·02
设计: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铮
1.7 皖·03
设计:安徽省建设厅尹宗军
1.8 赣·01
设计: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
1.9 赣·02
设计:江西省丰城市城建局罗桂英陈珺
1.10 宁·01
设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
1.11 宁·02
设计: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
1.12 桂·01
设计: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建筑设计所王勇叶炳麟
1.13 苏·01
设计:江苏省江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爱天
1.14 浙·01
设计:浙江省富阳市建设局
1.15 京·01
设计: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6 滇·01
设计: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1.17 湘·01
设计: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咨询中心
1.18 闽·01
设计: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骆中钊刘燕辉
1.19 闽·02
设计:福建省龙岩市规划设计院陈雄超,指导:骆中钊
1.20 闽·03
设计:福建省连城县建设局 陈建明,指导:骆中钊
2.并联式农村住宅
3.联排式农村住宅";s:8:"ordernum";s:1:"4";}i:4;a:3:{s:6:"mtitle";s:30:"新型农村住宅精粹书评";s:7:"summary";s:478:"网友1:这书挺适合农村自建房的,我打算综合其中几个方案设计出自己农村别墅来,打算自建房屋的农村朋友可以来参考参考......
网友2:没啥用处,内容也过时了,我是看着出版日期买的,结果还是买到了5年前的书,郁闷!
网友3:里面涉及到住宅平、立、剖的相关内容。。还有一些文字说明。。内容还是挺新的。。值得学习和参考。。喜欢";s:8:"ordernum";s:1:"5";}}
㈧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在的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或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各位有关人士给详细解答一 下)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盖了多方面意义。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农民收入。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㈨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是哪五大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
1、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3、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4、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
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5、云南一颗印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位于滇中高原地区,与当地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风大的气候环境特点相适应。多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通常为楼房,房间分为两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楼下正房是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