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农村发展 > 胶南新农村

胶南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1-03-02 12:10:58

A. 胶南新农村合作医疗什么年龄可以入

没有年龄限制哦~几岁的小孩子都可以~没人每年也就十几二十块钱~油住院什么的当时就可以报销,很好的~

B. 毕业论文摘要谁能帮忙翻译下,不要在线翻译软件翻译的啊!

摘要:The rural economy has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years, but speeds up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develops the rural economy main measure.Speeds up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regarding to increase the farmer to receive, to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condition, the promot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garding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foundation, realizes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o have the pivotal function.But in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is the the most important.Therefore, in the full use related policy foundation, the realization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he effective way.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Jiaona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ears, and profits from other people achievement i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the foundation, proposed develops rural economy a series of measures.Also has the positive model significance regarding other local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标题: Jiaona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land stock cooper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 searches analyzes

C. 我在劳动局上班,是2010年9月上的班,现在当地政府要求每个人写分工作总结,要在大会上念的。怎么写

2006年7月以来,山东省胶南市以“访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村村必到,户户必访”农村调查活动,动员1.5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了全市99.8%的农户,摸清了全市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所思、所求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户户必访”势在必行

胶南市的“四民”活动始于2006年7月份。一开始先对4万户进行试点,到8月份在全市全面推开。“村村必到,户户必访”,量多面广,胶南市付出了相当大的气力。

为何要花这么大气力搞“四民”活动?为何要“户户必访”?对于记者的疑问,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构建新型的党群关系,首先要了解社会的基本状况,有哪些社会矛盾,这样才能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过去虽然搞过一些调查,但都是局部的,不能全面反映群众诉求,因此,必须进行一次全面而又广泛的调查。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掌握户情。只有掌握户情,才能掌握民情、村情,实事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就可以做到在为群众谋利的同时教育群众,在教育群众的同时组织群众,在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富裕群众,在教育群众、富裕群众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四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需要。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沉下心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做到心里想着群众、思路为了群众、工作服务群众、成果惠及群众,才能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真正密切干群关系。

从明确任务开始

张大勇向记者介绍,此次走访人员的主体队伍由市级领导、镇村干部、市直党政群机关和有关事业单位干部组成,但这些人还远远不够,为此,他们动员了医疗卫生部门和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工。为使这些走访人员圆满完成走访任务,胶南市还对走访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强化培训。

在走访内容的安排上,胶南市通过广泛征集、严格筛选,最后确定了5张调查表:村(居)基本情况调查表,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富民经济情况调查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调查问卷和“四民”活动走访安排表。同时,给走访人员统一印制了“四民”活动笔记本,每人一本,详细记录每次走访的内容。胶南市委、市政府要求走访人员以这五张表和笔记本为基础,采取入户交谈、现场勘察、填写表格、调查问卷四种主要方式,完成四项基本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全面了解全市城乡、农户基本情况,把握实情,并对全市村居、农户进行科学分类;

第二项任务是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希望解决的实际困难,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三项任务是通过实地了解群众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情况,围绕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第四项任务是通过听取村居、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意见、建议,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和“下访到农家、处访到基层”活动,切实化解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带着感情解决问题

走访人员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很多有现实困难的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现实的困难,群众对这次走访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热情欢迎的转变。

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四居委村民刘永进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作为当地的养殖大户,他共养了貉子、狐狸、水貂3000多只。有一天他发现水貂拉肚子不进食,于是找到联系他的干部,说明了情况。走访的干部帮他请来了当地的农技人员,很快解决了问题。今年他想扩大再生产,可是流动资金缺少,没钱买饲料,走访的干部又在短短的三四天时间内帮他申请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今年我能有30万元的赢利,比往年多50%。”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该市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村民徐照兰因为双腿行走不便,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在外打工,生活较为困难,孩子6岁了都没上幼儿园。她告诉记者,走访她的干部得知她家的情况后,立即办理了联系卡,村里的幼儿园每年减免了200多元的学费,“让我的孩子获得了进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机会。”该村村民庞增光今年64岁,在这次“四民”活动中,她向前来走访的村党支部书记张财金反映村里缺少老年人活动的地方,与“文明村”的称号不大相配。张书记回去后马上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拿出方案,很快村里就建起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庞增光对记者说:“现在村里2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活动有了去处,俺们心里有想法也愿意和村干部唠唠嗑。”

走访活动不仅获得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也促进了当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胶南市珠山街道办140名干部和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连心联动、共建家园”活动,将集中走访和个别走访相结合。在搞好集中走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规定每名党政领导成员联系3—4个区域或群体,每个区域或群体至少联系20户,办事处直属部门和内设机构负责人每人至少联系3—4个区域,每个区域至少联系30户,一般工作人员也要求做到联系2个区域。他们还制作了统一的“连心卡”,要求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名字、职务、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统一印在这张卡片上,同群众时刻保持联系,以及时听取、了解、收集群众意见并记录“民情日记”,从而建立和完善村情、民情档案,真正建立起干群和谐沟通的渠道。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该办事处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如群众关心的“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办理”工作,他们通过走访活动,向符合办理条件的村民大力宣传办理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向群众发放“明白纸”近万张,解答群众疑问5000多人次,鼓励群众积极投保、参保,目前已为11个村符合条件的群众全部办理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胶南市藏南镇党委和政府对于在走访过程中遇到的群众信访问题,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制定好工作方案,对于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的问题,要面对面进行反馈;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面对面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群众疑虑,求得群众理解。“通过细致地走访和调查,农民信访的数量大大减少。”该镇党委书记徐乐国说,“过去我们一年要接到120多起群众来信来坊,今年不到60起,下降了一半多。”

该镇针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增收难问题,他们突出抓好农村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劳动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4期,344名农民获得劳动局统一颁发的技能培训证书;举办致富技能培训班8期,对全镇1800余名群众进行了特种动物养殖、特色蔬菜种植培训。在走访活动中,他们还积极向农民宣传该市扶助农民创业的贷款贴息政策,目前该镇已有143户群众申请了创业扶持基金贷款,贷款总额达417万余元。“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徐乐国对记者说。

据统计,走访期间,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救助弱势群体、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协调解决农民创业资金等方面,胶南市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72件。

在这次走访中,胶南市共走访了20.1万农户,收回调查表和问卷100多万份,征求到10多万份意见、建议,采集了1000多万个数据,逐村逐户建立了村情、户情档案,并通过汇总分析,初步把握了全市农村的基本情况。为胶南市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客观依据。

做到“急农民所急”

“农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入户走访汇总结果没出来以前,张大勇曾自问自答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我的答案是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结果出来后,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农民关注的第一大问题竟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所以,如果不进行细致地调查研究,靠拍脑袋决策,就难免会出现偏差,更谈不上科学决策了。”他对记者高兴地说。

第二个没想到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过去,胶南市一直把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作为重点,培训的方向也是为这种转移服务,每年计划转移的劳动力是2万人,而走访的数据显示,有这种转移需求的劳动力只有1.5万多人,大多数劳动力特别是大龄劳动力,仍愿意集中在传统的第一产业。

第三个没想到是当初曾经担心少部分农民会借干部下乡走访这个机会集中“上访告状”,给走访工作带来被动。结果这种局面不但没有出现,反而通过干部进村入户,同农民面对面地访,心连心地谈,消除了一些怨气和隔阂,反映村干部问题的农民上访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三分之二。

三个没想到凸现了这次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胶南市及时修正了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针对调查中反映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滞后的问题,该市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一要创建运转灵活的市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二要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科技服务队伍;三要推行灵活多样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他们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工作意见》,下一步将把培训重点进行调整:一方面把加快大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作为培训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准备整合各镇(处)成教中心和骨干企业场地、师资、设施等资源,创造条件建立集农民教育、技能培训和乡间文化于一体的“新农村大学堂”,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主阵地,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

放活农村经济

科学调查摸清了胶南市农村的“家底”,在这基础上,胶南市委、市政府认为,要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两个字“放活”。走访调查的同时也验证了胶南在农村已经开展的一些工作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使这些工作的力度应该加大到什么程度有了科学的依据。

譬如小额贴息贷款,该市也知道农民对此有需求,但需求多少并不知道。所以,2006年只试探性地从财政拿出1000万元贴息,通过调查,才了解农民对小额贴息贷款的需求非常旺盛,2006年的需求量达到5.8亿元,已确定投向的达3.5亿元,其中有信用和担保的约2.5亿元。同时,由于手续繁、范围窄、年限短等问题,使不少想创业的农民望而却步。

再如农资购买渠道问题,虽然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建设正规的农资购买渠道,但仍有近一半农户从非正规的渠道购买农资,这就难以百分之百地保证农资质量。还有农村合作组织,胶南市政府虽然非常重视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每成立一家农业协会组织,扶持6万元资金,但仍有30%以上的农户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挥作用不满意。

对这三个问题的深入了解,让胶南市找到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日前,胶南市专门提出了《关于搞好“三个放活”的意见》,制定了放活金融、放活流通、放活合作组织具体步骤。在放活金融中,胶南市提出要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用于贷款贴息,且要根据财政收入状况逐年增加,扶持范围要扩大到二、三产业,生产周期长的期限可以延长到2—3年。同时,放开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鼓励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探索组建为“三农”贷款担保公司,实行生产资料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户户联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存等等。“调查得出的科学数据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将2007年对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确定在2000万元,是根据调查结果科学测算出来的。多了会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而少了则会导致农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恰到好处的投入保证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张大勇对记者说。

在放活流通中,胶南市提出要发挥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确保2007年内每个镇驻地建成一个日用品超市和一个生资超市,并在2007年底新建、扩建、改造1000家以上农家店,到2010年,实现镇镇有放心超市,村村有连锁便利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扩散。

“这1000家店数量的确定和布局的情况,也是通过我们的调查结合商业局系统和供销社系统的测算得出来的。为了推动农村商业网点布局的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乡镇建店,商业局和供销社承租的方式。我们还规定全县的这1000家店面划分好后统一租金,统一出租。”张大勇说。

“为什么要搞统一租金、统一出租呢?”记者不解地问。

“因为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如果不统一租金、统一出租,那么经济发达的乡镇即使租金高也有人愿意租,经济欠发达的乡镇租金低也没人去。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上加以调控,让他们也乐意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布点。”张大勇笑着回答。

在放活合作组织中,胶南市提出了多主体发展、多形式运作的方针,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等组织或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均可单独或联合兴办,既可在一镇一村开展业务,更鼓励跨区域、跨行业开展业务,在信贷方面可享受政策支持,在财政资金和税收方面可给予扶持等。

除了这三个放活外,胶南市还针对农民反映的其他重点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意见》、《关于解决农民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的意见》、《关于开展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工作意见》、《关于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维护农村治安稳定的工作意见》、《关于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工作意见》、《关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工作意见》等10项对策,使走访调查的数据,变成了胶南市建立农村各项体系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http://news.xinhuanet.com

D. 大珠山杜鹃花区资料

“画”中胶南
2007-12-12 09:04:00 作者: 来源:

▲如今,胶南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美术产业基地,全市发展起各类画院、画廊、画室30多家,年可实现经济收入3亿多元。

□文/图 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 潘江文 报道

山畔的生态画家村

煦暖的阳光洒进室内,温暖着挥毫泼墨的画师们。
12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坐落于胶南大珠山山畔的高峪画苑,走进一楼南侧的画室,三位签约画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油画。层林尽染的魅力之秋,蜿蜒曲折的山峦,杜鹃花开的大珠山……虽然油画主题不同,但写意的笔法都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多姿多彩,个性张扬的亮丽和明净,浸润到心灵的深处。
站在画室内,近可观山,远可看海,美景涌入眼帘。“这里环境太好了,简直像仙境一样,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上佳场所。在这样的环境里,创作灵感挡都挡不住!”一位画师由衷地赞叹。
“我们为省内外画家提供创作平台,邀请知名画家,定期来此创作。”高峪画苑总经理佟军告诉记者,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画苑毗邻青岛市著名旅游景点石门寺和大珠山杜鹃花区,苑内风景秀丽。画苑拥有20多名专业签约画师和众多美术专业学生,主要以油画创作为主,为国内外客户的订单服务,油画作品出口到日本、韩国。
依托自然环境,借助传统的民间绘画之乡优势,胶南市在着力保护和发展年画、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画产业,绿泽画院、高峪画苑、龙马画院等先后落户。
如今,胶南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美术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的达尼画家村、高峪画苑、龙马画院,其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达尼画家村以打造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美术产业及附属产业,其中青岛绿泽画院建成画室8000平方米,画家楼38幢,有画师、画工1000多人,月出口油画3000多件,月创汇20多万美元。
目前,全市发展起各类画院、画廊、画室30多家,美术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年可实现经济总收入3亿多元。这些时尚的作品不仅走入了市民生活,而且还漂洋过海赚来外汇,成为胶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黄金地角的文化艺术中心

在胶南市区的黄金地角,在泉城路、南海路、北京路之间,胶南的市级公益文化标志性建筑——胶南隐珠文化艺术中心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12月6日下午,胶南市文化局副局长薛立群带领记者参观了文化艺术中心:地下影城,拥有600座影剧院一座,小影厅3座,顺利完成了招标,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舞蹈排练厅里,胶南市艺术团的年轻演员正在排练元旦晚会节目;书画展厅,胶南籍画家薛林兴的书法和国画作品受到了市民的关注;民间艺术展厅,根石协会创作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群众文化活动室,七八名茂腔爱好者正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认真走台……不仅如此,设施一流的录音棚,以及器乐、美术、年画、音乐等展厅,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立群介绍:隐珠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目前胶南市文联、文化馆、艺术团、图书馆已入驻该中心。其中,市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88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活动场地达1000平方米;市图书馆馆舍面积达4000平方米。
“作为胶南市重大的市级公益性文化设施,我们市选择了黄金地角来建设。”她说:“艺术中心启用后,既可为专业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又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
薛立群还兼任胶南市艺术团团长,谈起艺术团,她自豪地说,在今年11月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青岛话剧院与胶南市艺术团联合排演的儿童剧《二小放牛郎》参加了艺术节的演出,并荣获“文华奖”创新剧目奖。
能够荣获“文华奖”,得益于胶南市艺术团深厚的社会和艺术底蕴。近年来,该艺术团不仅创作了《徐福东渡》、《半月肥》、《欢腾的草原》、《黄海的节日》等节目,还与企业广泛联姻,进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很好地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文化的需求。
胶南市文化主管部门在由过去的“管文化”转变为“办文化”的过程中,立足实际,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先后成功推出“我家爱万家”、“新农村大舞台”、“大家乐”和小戏曲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激发了城乡群众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热情。

广泛种植文明花

胶南地处黄海之滨,琅琊旧地,文蕴深厚。悠久的文化,蕴奇耸秀的山海风光,滋养了当地人的艺术才华。他们用充满激情的画笔,描绘美的风光、美的生活和人们美的理想,书写着文明和谐的新胶南。
12月7日,胶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佟海燕介绍,为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胶南市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进程,形成了市级文化项目辐射带动、镇级综合文化站承上启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面覆盖的三级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尤其是在农村,胶南实施了“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在全市23个镇(处)建起了综合文化站;965个村居有了文化大院,占村居总数的91%。文化服务网点近在身边,让农村百姓实现基本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便利。
佟海燕说:“2008年,我们将充分利用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设施,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今年10月,以“山水灵韵,和美胶南”为主题的“2007中国琅琊旅游文化周”在胶南举行。文化周依托悠久而独特的琅琊文化,凭借新兴生态城市的优势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向世人展现和谐灵美的新胶南,打造胶南城市节庆旅游品牌。
2008年,国家将对省级文明城市重新评定。胶南作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面对新一轮的“创牌”和“夺牌”工作,佟海燕说:“胶南的荣誉与每个胶南人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决心将其过程当作对全市群众文明素质再教育、再提高的历程。通过宣传胶南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愿景,引导大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提升每个人的文明素质,规范和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发挥和谐社区教育作用,寓教于乐,渗透文明,让文明之花深深植入人们心中。”

E. 青岛市长您好!我是一个摆地摊,在胶南海尔工业园!早上卖粥!晚上卖面!本来可以有个好收入!自从去年创

撕开特社文明的一角——家在那里?作者:陈卓发布时间:2015-09-26来源:中国青年报家,仅仅只要一个字就可以让人感动得泪下。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离开了家,来到大城市?美其名曰“寻梦”。可是在这个梦中,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撕开现代文明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在这里谈“寻梦”,本身就是个笑话。今天小编带着大家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唯有他们的状况,才是衡量我们这个社会美好或丑陋最为确切的标准”。在大城市,找个住处到底有多难?对于一名中年女清洁工来说,家就是自己安放在上海繁华闹市区旧里弄的一张小床。那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被精打细算地布置,洗菜的水池旁边就是抽水马桶。对于一名30多岁从安徽到上海谋生的男子和他在餐厅刷盘子的妻子来说,他们在繁华大都市的栖身之所,是用木板在公用厕所搭出来的隔间。纸壳子和棉絮杂乱地堆在不到两平方米的空间里,刺鼻的气味让人无法久留。对为数不少的人来说,“家”甚至只是广场上的一张张长椅。每当夜幕降临,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上“哪一个凳子上都躺着人”。在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和肯德基,“晚上坐着一群销售人员,趴在餐桌上过夜”。2009年开始,社会学家陈映芳主持了一项叫做“城市居住者居住生活救助研究”的课题,把这些形态各异的居住空间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她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让更多人了解城市里的居住贫困者,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外来人员,“是如何寻找他们赖以歇息的一席之地的”,以及“为此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最近,这些故事被汇集到一起,书的名字就叫《寻找住处——居住贫困和人的命运》。一直关注城市化问题的陈映芳觉得,“唯有他们的状况,才是衡量我们这个社会美好或丑陋最为确切的标准”。人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里漂泊,被市场的浪头反复拍打王南来到上海时,身上只揣着一千多元。这个南方某大学的毕业生经历了磕磕绊绊的两年职业生涯之后,希望能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谋得体面的生活。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同学,他只能先在求职公寓落脚。容纳王南的求职公寓名字叫做“梦想驿站”,是他到上海之前就在网上预订好的,地点在浦东新区。这是王南最熟悉的一块地方,因为经常出现在宣传画里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就在这儿。在王南心里,它约等于繁华的上海。公寓位于浦东一座高层建筑里,看起来有些破旧,地面瓷砖上还有清楚的磨损痕迹。毛坯的房间里只有一扇小窗可以看见外面的高楼大厦,可是窗户被几张铁架子床牢牢挡着,打不开。公寓里大约住着30多人,大家共用一个厕所,几乎每次去都要排队。人们在狭窄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辗转腾挪,互相却并不怎么交流。在网上的文字介绍中,公寓干净整洁制度严明,可实际上,那里“就像把大学里最不讲卫生的几个男生聚集到一起,然后准许他们一个月不打扫房间”。他有时会恍惚觉得自己没在大都市,局促的居住空间甚至还不如家乡的农村。搬离许久,王南依然难以忘记弥漫在那个拥挤房间里的特殊气味。每天,都有许多人和王南一样来到上海寻求梦想,把自己塞进一个或大或小的屋子里,是他们在大城市需要迈出的第一步。当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初次来到上海,他没有任何能力负担这里的房租,只能和同学挤在一个6平方米的房间。就在这个除了一张床之外放不下任何其它家具的屋子里,两个人一起住到他找到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后,他迫不及待要搬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可惜他所能负担得起的,也只有从一间毛坯房的卧室隔出来的单间。一个月650元的房租,占了他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现在找房子的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里漂泊,被市场的浪头反复拍打。”陈映芳教授的学生、社会学博士卫伟说,“而实际上,居住权利是应有制度保障的。”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外留学时就开始关注居住问题的陈映芳告诉记者,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而言,像王南这样的迁移、流动人群都是最重要的居住贫困群体。这些年来,她每一次到国外参加学术研讨会,都会被带着参观各地的贫民区、公租房和面向无家可归者的救助机构。无论是在大阪、东京、首尔,还是巴黎、里昂,她都见到了成熟的住房保障和住房救济系统。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爆发,日本出现了许多因无法支付房租或偿还房贷而流浪街头的年轻人。后来正是在政府和一些民间救助机构的帮助下,许多人才得到安置并开始重归社会。“我们之前一直觉得居住贫困群体是有一定边界的,”陈映芳说,“但那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即使有房产的人,居住生活其实也非常脆弱。金融危机与失业、失业与失房、失房与流落街头,几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在一起。”金融危机结束后,陈映芳开始了这项关于居住的研究。在她看来,中国的城市目前面临的情况是,“住房产权化的商品逻辑主宰了居住生活的逻辑”。根据最近一次公布的《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中国2005年的住宅私有率就已经达到81.2%。2012年,有新闻报道指出中国住房拥有率近90%。可与此同时,“在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生活着数万到数百万不等的居住贫困者”。为了缓解住房短缺性的居住贫困,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各种限购令抑制房价上涨、建立以购买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结果,这些“促进房地产总量与购房量的措施进一步排斥着居住贫困者”。“在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住房及土地成了政府参与经营的大宗商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人的生活有关的政府责任、以及相关的公共事业,都大大地滞后了。”陈映芳说,“‘人’本应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但被中国种种宏大的发展目标忽略、遮蔽太久了。”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城堡,救助体系也像一个城堡,要靠户口、经济手段才能进来这项关于住处的研究开始时,陈映芳还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为了找到城市里各种各样安置外来人口的床,包括卫伟在内,陈映芳的许多学生几乎跑遍了上海的犄角旮旯,甚至地下空间。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旅馆,“越往里走越觉得寒气逼人”,可是每天60元到160元不等的价格,还是让这里房客不断。地下室里除了陈旧的木制床和床头柜外没有任何设施,这些潜伏地下的人们要取暖,只能依靠床上的棉被和床头柜上摆着的暖水瓶。2009年,上海市政府宣布推出“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提供了“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动迁安置房)”四种保障性住房。这些住房主要针对上海户籍人口和“城市引进人才”。“可是上海的城市居住困难群体远不仅限于这些群体,相反,非上海户籍人口以及非引进人才才是数量上最多的居住困难群体。”卫伟说,“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城堡,救助体系也像一个城堡,外面的人要靠户口、经济手段才能进来。”粽是酒店里的“临时工”。因为酒店的工作服把又高又大的他裹得像个粽子,他干脆给自己起了这个网名。酒店里管吃不管住,粽白天在五星级酒店工作,晚上总是拎着背包跑进一家麦当劳或肯德基。如今,他对上海某个繁华商圈里哪个快餐店更舒适了如指掌。“我现在睡的这家最舒服,”在卫伟找到粽的时候,粽告诉她,“靠窗一排全是沙发,而且连座,不像另一家都是硬板凳。”幸运的时候,好心的店员还会把大堂的灯光调暗,“半明半暗,睡觉正合适”。在夜晚的街头,卫伟还曾经遇到一名流浪汉,一个人要打两份工。一份是在保龄球馆,可以过夜,另一份工作不管住,所以他每隔一夜就要睡在马路上。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这样,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插在城市中。走在上海的街头,卫伟发现几乎每一个餐馆外面都贴着招人的告示。在她看来,这和房子不无关系。“上海已经是服务型的产业结构,其中多少是低端服务啊。在KTV、餐饮、洗发行业工作,他们工资普遍只有三四千元,能在上海找到什么房子?”卫伟说,“很多人觉得在市场经济中,你没有钱所以没法住好房子,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觉得这样不对。城市一定要保证居住的权利,这是最基本的问题。”让卫伟印象深刻的是,她居住在德国的妹妹告诉她,在德国,所有租房者的居住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国家会规定房租的定价,房东不能随意提高。即使房子被卖,租客也不会被临时赶出。法国从1956年起建立了“低租金住房制度”,人口超过5万的城镇中,廉租房占全部住房的比例不能低于20%,广大低收入家庭,甚至外来移民都可以申请。如今“居住排斥”可能正在成为政府减轻人口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回到现实,王南显然还只能在“城堡”外徘徊。当他再也受不了“梦想驿站”里浑浊的空气和压抑的气氛,只好收拾行李,挪去下一个求职公寓。这只是发生在“城堡”外极其普通的一幕。在这部访谈录中,和王南一起出现的,还有20多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故事。上海新天地的一名KTV女服务员,在经历了坎坷的找房过程后,只能和其他33人一起住在一间由三室一厅改造的“公寓”里。房子和豪华的新天地商城只隔了一条马路,“但这两个地方的差别简直像天上和地下”。闵行区塘湾村一家价格低廉的浴室里,从安徽来打工的浴室主人干脆放弃了找房,就在浴室中安了家。卧室旁边就是高温的开水炉,访谈的学生坐下就不停地流汗,可是患有风湿病的主人不能吹风扇降温。在这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的破旧瓦房中,50多岁的老夫妻“过一天算一天”。“我们现在城市中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灰色的低端房屋租赁市场,它构成了城市吸纳外来流动人员的主要空间。”卫伟告诉记者,“这是在没有居住保障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个自发的市场,也是一个惨不忍睹的市场。”KTV女服务员拥挤的房间里,昏暗得几乎透不过光。34位房客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基本上什么时间睡觉的人都有”,开窗透气、开空调降温,都成了奢侈的愿望。因为浴室经常有人要用,上厕所都不能关门。这些暂时的栖身之所显然并不牢固。拥挤的群租房和杂乱的城中村都被视为“顽疾”,北上广深等地都曾出台措施进行整治。有新闻称,2014年9月到11月,浦东新区共整治群租房9420套。在2011年上海启动的最大规模城中村“拆违整治”行动中,松江一个城中村就有58户546间7600平方米的违建被整治。“在中国的特大城市,‘居住排斥’如今可能正在成为政府减轻人口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陈映芳说。被这个看不见的大手调控的,并不只有外来者。研究过程中,卫伟也曾近距离观察过老旧小区的动迁改造,结果发现每一次拆迁,都把一群老上海人逐渐排斥出市中心。到现在,她仍记得在拆迁的现场有个居民向她抱怨:“我们是穷人,穷人为什么不能住在市中心,即使不能住在市中心,也不要让我住在这么远的地方。”如今,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卫伟看着身边一栋栋高楼掩盖了低矮的老弄堂,上海人习惯的狭窄居住格局在崭新的楼房里再也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从租住者的角度看,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上海的旧城区日益士绅化,老房子越来越少,让有钱人住在城市中心是一种趋势,而能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劣质住房不断减少。”卫伟感慨,“其实城中村、地下室虽然很乱,但是也有积极的意义,它能为刚到上海的人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住宅和居住环境这一基础如果崩溃的话,由它所支撑的上部也会崩溃其实,这项关于居住的研究启动时只有4.5万元的经费,几乎难以为继。后来,是因为包括卫伟在内的许多人对这些故事“越看越觉得感动”,才支撑他们另觅经费,把研究继续做下去。这本在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内都不能算作正儿八经“研究成果”的访谈录中,卫伟和其他调研者一起写了一篇长长的导言,其中引用了日本学者早川和男对于住宅的一段论述:“在人生的浪潮中所架起的桥梁,其基础部分应该是住宅和居住环境,这一基础如果崩溃的话,由它所支撑的上部,比如社会保障等也不可能安定,甚至国家和民生也会崩溃。”有些时候,当这些参与田野调查的学生来到城市不太热闹的角落,确实能找到一些看起来逼仄、甚至摇摇欲坠的房屋。在虹口区提篮桥街道,硕士毕业生章晶晶偶然看到一个由毛竹和塑料布搭起来的棚子,里面居住着一名返沪知青和他的爱人。在“文革”中,这名知青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房子也被没收,后来形势好转,他家才从政府手中拿回了一套13.5平方米的房子,里面住着他和其他兄妹6人。当老知青80年代回到上海,房子的户主已经变成了他的妹妹。他想要给儿女和外省的妻子办理户口,妹妹提出了要5万元才肯办。“穷人家人情比纸。”知青的爱人向章晶晶感慨。或许是因为户口的关系,老知青一家向街道申请低保和廉租房都没有结果,原来租住的房东也收回了房屋,他们无奈只好在楼下的弄堂里搭起了棚子。狭窄街道里突兀的棚子让他们的许多原来比较要好的朋友都“突然变了”,几次举报棚子是违章建筑。这个最穷时两个孩子只能吃一根香肠的家庭,棚子5次被拆,又5次立了起来。“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知道这个棚子是违章建筑,但是不住在这里我们真的没有地方住了。”知青的爱人告诉章晶晶。当然,在这些拥挤的建筑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变了形。在闵行区塘湾村,一些外地来上海郊区承包土地种植蔬菜和鲜花的农民选择生活在田间临时搭起的窝棚里。被烘烤成弓形的竹子和大小不一的破旧木板构成了“房子”的主体结构,外面覆盖的是一层黑色的塑料膜,“跟以前的乌篷船一样”。站在这里,邓梅闻到一股蔬菜、肥料的混合气味。寒冷的冬天,她感觉风从四面透进来,伸手想把那扇用铁丝系在大棚外面的门关起来,却发现这样会让棚子里面阴暗无比。农民们的生活就在1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里展开。大棚外面挂着晾晒的衣服、腊肉、鸡鸭肉,“一派生活气息”。棚里的地面是泥土的,凸凹不平,但很干净,墙面上挂着张贴了好几年的旧年画,还有一家的墙面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挂奖状的地方”。“他们并没有觉得住棚子有什么问题,住楼房的话房东可能会觉得他们脏,卖菜的三轮车也没地方放。”邓梅回忆,“他们对在上海生活没有太多的期望,觉得能搭这样的棚子,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已经很满足了。”在卫伟看来,他们并不是感受不到居住情况糟糕,“人们只是觉得你是失败者,你就应该接受这个”。其实对于这些异地务农的人来说,更方便的是窝棚搭起来不难,拆掉更容易。邓梅访谈过一个农民,本来在3公里外的一块地方耕种,后来那块土地要开发,才搬到这里。“在那边没有保障,人家要让你走,第二天就必须走。”农民告诉邓梅,他到上海以后已经换过好多地方,“原来的地方基本都是土地被征掉了,只能重新找地方”。在塘湾村,土地可能会被继续开发征收,租赁土地的价格也可能上涨。这些每天凌晨一两点就起来送菜的农民,随时都可以再次搬走,甚至离开上海。那些竹子、塑料、木板搭起来的房屋,很快就能恢复到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在住房问题上没有一个人是他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状态?在调研中,卫伟曾经到人民广场和火车站访谈流浪汉,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这些露宿街头的人大多邋里邋遢,许多人看见就想躲。卫伟也曾幼稚地问过,“为什么不洗一洗衣服”,流浪汉问她,洗衣服的话“洗衣粉放在哪里,洗好的衣服又晾在哪里”。博士毕业后从事社会公益工作的她知道,在国外其实有很多专门的庇护所,白天乞讨的人晚上能够住在庇护所里。可在中国,很少有NGO关注流浪者的救助。“居住真的是一切生活的起点,”卫伟感慨,“它应该跟着生活走,而不是生活跟着居住走。”自从2013年毕业,她也在咀嚼租房的痛苦。每一次搬家,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就要重新来过。为了适应随时可能到来的搬家,卫伟尽量不买衣服、少买化妆品,“过得像个男孩子一样”。她希望有一个沙发,能够舒服地窝在里面看电视,考虑到每一个房子自己都不可能常住,只好放弃。今年已经30多岁的卫伟说,她越来越能理解年轻人买房的冲动,“一直搬家一直搬家,就会感觉自己很不稳定”。在卫伟看来,这么多人买房子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儿。“日本的很多流浪者就是因为经济危机,失去工作后还不起贷款。我们现在很多人一个月要还几千上万元的贷款,可这是在最年轻力盛的时候,难道所有人的职位都会越换越好吗?”她记得自己有一个朋友,40岁失去工作,马上把之前买的大房子换成了小房子。2014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需要每月还贷款平均数近7000元,位居全国第一;压力第二的是上海,平均每月缴纳住房贷款为4238.8元;广州紧随其后,平均每月为4029.32元。为了如期缴纳住房贷款,这些家庭必须保证20到30年的高额经济收入。可是,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表明,2008年的那次金融危机中,全国仅上半年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国石油、联想、万科、中信证券、武钢、宝钢、波导、夏新等大型企业和各大航空公司也陆续削减人力成本。自此之后,公司减员、裁员开始普遍起来。“很难想象,中国经济一旦进入低迷期,以产权为核心的住房市场,每月高额度的住房贷款,以及几乎为零的居住生活救助系统,将会给城市居住生活带来怎样的风险。”卫伟说,“在住房问题上没有一个人是他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要冷眼去看别人,居住的困难,实际上很可能就在你头上。”在开始这项关于居住的研究时,陈映芳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学研究,推动中国建立城市的居住生活救济系统,“它应该是以所有的城市劳动者、居住者为对象群体的,以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同时以志愿者组织、各种非营利团体为重要主体”。不过,当她和别人谈起自己的愿望时,不少官员和学者告诉她,“你提的目标在中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的”。也有人直言:“在今天我们这个权力和资本合谋经营的社会中,人们已经受到太多社会悲剧的刺激,这一个个城市寻梦者的生活故事,真的还能触动到谁并进而改变一些人的命运吗?”“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中,存在一种倾向——如果想要推动制度变革,主要靠风险警示,也就是要告诉政府这制度再不改变,就会有大的危机。”陈映芳说,“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个案故事,增加社会中人们的同理心、连带感。这些都是推动制度变革的社会基础。”

F. 胶南哪里有大量卖剪纸和年画的

“画”中胶南
2007-12-12 09:04:00 作者: 来源:

▲如今,胶南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美术产业基地,全市发展起各类画院、画廊、画室30多家,年可实现经济收入3亿多元。

□文/图 本报记者 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 潘江文 报道

山畔的生态画家村

煦暖的阳光洒进室内,温暖着挥毫泼墨的画师们。
12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坐落于胶南大珠山山畔的高峪画苑,走进一楼南侧的画室,三位签约画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油画。层林尽染的魅力之秋,蜿蜒曲折的山峦,杜鹃花开的大珠山……虽然油画主题不同,但写意的笔法都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多姿多彩,个性张扬的亮丽和明净,浸润到心灵的深处。
站在画室内,近可观山,远可看海,美景涌入眼帘。“这里环境太好了,简直像仙境一样,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上佳场所。在这样的环境里,创作灵感挡都挡不住!”一位画师由衷地赞叹。
“我们为省内外画家提供创作平台,邀请知名画家,定期来此创作。”高峪画苑总经理佟军告诉记者,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画苑毗邻青岛市著名旅游景点石门寺和大珠山杜鹃花区,苑内风景秀丽。画苑拥有20多名专业签约画师和众多美术专业学生,主要以油画创作为主,为国内外客户的订单服务,油画作品出口到日本、韩国。
依托自然环境,借助传统的民间绘画之乡优势,胶南市在着力保护和发展年画、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画产业,绿泽画院、高峪画苑、龙马画院等先后落户。
如今,胶南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油画美术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的达尼画家村、高峪画苑、龙马画院,其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显著。达尼画家村以打造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美术产业及附属产业,其中青岛绿泽画院建成画室8000平方米,画家楼38幢,有画师、画工1000多人,月出口油画3000多件,月创汇20多万美元。
目前,全市发展起各类画院、画廊、画室30多家,美术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年可实现经济总收入3亿多元。这些时尚的作品不仅走入了市民生活,而且还漂洋过海赚来外汇,成为胶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黄金地角的文化艺术中心

在胶南市区的黄金地角,在泉城路、南海路、北京路之间,胶南的市级公益文化标志性建筑——胶南隐珠文化艺术中心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12月6日下午,胶南市文化局副局长薛立群带领记者参观了文化艺术中心:地下影城,拥有600座影剧院一座,小影厅3座,顺利完成了招标,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舞蹈排练厅里,胶南市艺术团的年轻演员正在排练元旦晚会节目;书画展厅,胶南籍画家薛林兴的书法和国画作品受到了市民的关注;民间艺术展厅,根石协会创作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群众文化活动室,七八名茂腔爱好者正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认真走台……不仅如此,设施一流的录音棚,以及器乐、美术、年画、音乐等展厅,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立群介绍:隐珠文化艺术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目前胶南市文联、文化馆、艺术团、图书馆已入驻该中心。其中,市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8800平方米以上,室外有活动场地达1000平方米;市图书馆馆舍面积达4000平方米。
“作为胶南市重大的市级公益性文化设施,我们市选择了黄金地角来建设。”她说:“艺术中心启用后,既可为专业文艺团体、文艺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又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
薛立群还兼任胶南市艺术团团长,谈起艺术团,她自豪地说,在今年11月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青岛话剧院与胶南市艺术团联合排演的儿童剧《二小放牛郎》参加了艺术节的演出,并荣获“文华奖”创新剧目奖。
能够荣获“文华奖”,得益于胶南市艺术团深厚的社会和艺术底蕴。近年来,该艺术团不仅创作了《徐福东渡》、《半月肥》、《欢腾的草原》、《黄海的节日》等节目,还与企业广泛联姻,进行群众文化艺术辅导,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很好地满足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文化的需求。
胶南市文化主管部门在由过去的“管文化”转变为“办文化”的过程中,立足实际,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老百姓奉上了一道道可口的文化大餐。先后成功推出“我家爱万家”、“新农村大舞台”、“大家乐”和小戏曲调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激发了城乡群众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热情。

广泛种植文明花

胶南地处黄海之滨,琅琊旧地,文蕴深厚。悠久的文化,蕴奇耸秀的山海风光,滋养了当地人的艺术才华。他们用充满激情的画笔,描绘美的风光、美的生活和人们美的理想,书写着文明和谐的新胶南。
12月7日,胶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佟海燕介绍,为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胶南市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进程,形成了市级文化项目辐射带动、镇级综合文化站承上启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面覆盖的三级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尤其是在农村,胶南实施了“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在全市23个镇(处)建起了综合文化站;965个村居有了文化大院,占村居总数的91%。文化服务网点近在身边,让农村百姓实现基本文化需求变得越来越便利。
佟海燕说:“2008年,我们将充分利用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设施,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今年10月,以“山水灵韵,和美胶南”为主题的“2007中国琅琊旅游文化周”在胶南举行。文化周依托悠久而独特的琅琊文化,凭借新兴生态城市的优势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向世人展现和谐灵美的新胶南,打造胶南城市节庆旅游品牌。
2008年,国家将对省级文明城市重新评定。胶南作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面对新一轮的“创牌”和“夺牌”工作,佟海燕说:“胶南的荣誉与每个胶南人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决心将其过程当作对全市群众文明素质再教育、再提高的历程。通过宣传胶南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愿景,引导大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提升每个人的文明素质,规范和引导市民文明行为;发挥和谐社区教育作用,寓教于乐,渗透文明,让文明之花深深植入人们心中。”

G. 泊里镇的经济发展

时值初冬,来到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菜园村。按说正是冬闲时节,但看到的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白菜地里、新建的大棚里、村西新建的农贸市场上,村民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农民如何增收致富。基于此,联系菜园村的胶南市政协、泊里镇和菜园村两委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后一致决定,在发挥传统的蔬菜种植专业村的优势之上,由村集体、村民共同出资2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00亩的20个钢架结构微灌设施的冬暖式大棚示范园。建设高标准大棚,搞特色种植仅仅是菜园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一项内容,仅此一项,可为农民增收600万元。该村计划通过示范园的示范带动,5年内把菜园洼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建成1000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另外,引进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培育的2000棵大佛肚竹苗,建设了南竹北引示范基地,两年后可达到年产200-300万墩的规模,年可实现收入500万元以上;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引进了10万墩菲白、菲黄等铺地竹苗,建成了占地30亩的可用于城市绿化的竹苗繁育基地。
在大力发展富民经济的同时,该村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加快构建和谐村庄。通过村集体投入和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以路、沟、桥等为主的村庄大环境整治,努力改善生产发展条件。累计投入130多万元,硬化胡同24条、7.2万平方米。投入23万元,开挖田间排水沟1.7万米、建桥16座,对村西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进行了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投入16万元,开挖泄洪河1200多米,解决了村内泄水不畅的问题。
同时,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投资建设完善村文化大院,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建立村党员、干部联户制度,定期了解村民的困难、意见,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前进中的菜园村依靠上级支持,自身的基础优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努力,正在以昂扬的姿态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行道路上。 为传统名产。泊里红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红白两种颜色,交叉编织出不同的花纹图案,在胶南西南部的泊里、琅琊、大场、海青、张家楼、藏南、大村、理务关等镇均有生产。
泊里红席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村里的老席匠们讲,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后,流浪并寓居在泊里一带。闲暇无事时,
便将高粱秸劈成篾子,编成席子铺在炕上坐卧。乡人也学编起来,世代相袭,一直传承至今。孙膑也成为世代席匠心目中尊崇的祖师爷。
泊里红席四角端正、编道整齐、色彩艳丽、无毒无味且具有光滑柔软、结实耐用等特点,故深受民间喜爱。在泊里,“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炕上铺红席的习俗。泊里红席还是亲戚朋友间互相赠送的高档礼品。
泊里红席是青岛又一个民间工艺品代表,曾作为本地土特产品,进京参加过展览。1980年代,泊里镇建立了“红席专业批发市场”,成为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 该镇已引进内外资项目56个,合同利用外资16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100.5%和94.2%。
泊里镇地处胶南市的西南部,全镇辖101个村,7.5万人口,总面积140平方公里,有近40公里的海岸线,是胶南市的第一农业大镇。近几年,虽然招商引资工作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又缺乏东部城区的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大的起色。面对干部群众畏难发愁的情绪,新一届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广泛调查论证,提出了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发挥泊里区位、资源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抢抓青岛市建设滨海公路、规划重工业基地和“同三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等机遇,全力打好招商引资翻身仗。2007年年2月份开始,全镇上下集中财力、物力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改造。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集生态型、综合性、花园式于一体的“一心、两轴、三带、九组团”布局结构的现代化工贸区,成为胶南市西南部最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强磁场、经济发展的最大平台和对外开放的最佳窗口。
随着泊里镇硬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客户自发前来考察。8月份,韩国清源假发的老总来到泊里考察投资环境,在听到情况介绍后,经实地考察,被这里的投资环境所打动,当即决定把已落户外地的企业搬到这里来。在短短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已有13家中外企业入驻,总投资达到1.2亿元。
如果说投资环境的改善为泊里招商引资开了个好头,那么“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则为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地域、政策、机制、商情等优势,广泛推介泊里。党政主要负责人先后多次带队到韩国以及香港、深圳、厦门、海南等地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获取了一大批项目信息。8月份,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队赴韩国汉城、釜山、仁川、大邱等四市招商,该镇引资的诚心和求发展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韩国客户的心,获取了11个在谈项目,大京网绳、永亚假发、方太服饰等韩国客户在他们回国后的第二周即来到泊里实地考察投资环境,永亚假发等韩国项目现已正式落户该镇。
在外出招商引资的同时,该镇还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开展网上招商,将各种招商项目和文件资料在网上发布,收到了较好效果。2月份福建一客户通过上网查阅该镇的招商项目信息,投资4000多万元在该镇建立了6000多亩的杂色蛤基地。 青岛市董家口港区行政区划于泊里镇。董家口港区近海自然水深平均-15米,距岸1000米水深可达-20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优良深水港,港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29公里,泊位数112个,建成后总吞吐量将达到3.7亿吨。
董家口港区规划了“三纵三横”的集疏运系统,并有连接港区与广阔经济腹地的多条铁路线,2009年开建的围绕董家口港区形成网格放射型的集疏运格局。
2009年3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对董家口港区做了明确定位:董家口港区为国家枢纽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岛港优化港口布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以大宗散货、液体化工品及杂货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物资运输和临港产业开发的大型综合性港区。

H. 黄岛区滨海街道东山张有搬迁计划吗

您好!

黄岛区地处青岛西海岸,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开发开放勇立潮头,是青回岛建设蓝色答领军城市的重要支点。多年来,黄岛区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坚持不懈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特别是新的黄岛区成立以来,抢抓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再造一个青岛新主城,加快推进东西统筹、城乡统筹、陆海统筹,着力建设创新开放、幸福美好的现代化国际新区,努力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巨大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中国乡村之声“爱在乡村”系列公益活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公益、服务“三农”,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爱在乡村”走进黄岛,充分体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黄岛区“三农”工作的肯定、关心和支持。以此为契机,黄岛区将进一步繁荣基层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服务和保障“三农”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I. 青岛市黄岛区有哪些新农村具体地址是

有五个村:前湾村,后湾村,盐滩村,柳沟村,窝棚村,现在都是社区了。

J. 胶南海青卢家官庄村什么时候搬迁

依据抄大青岛战略,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胶南今年进行新农村社区化改造,据目前所知,重点是在达尼画家村,这是青岛重点规划的社区。
海青镇的具体规划还不得而知。相信随着建设的逐步推进,海青镇的规划也是指日可待。。

阅读全文

与胶南新农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