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榆黄蘑栽培技术
建议你登录江苏食用菌网,或者高效农业技术论坛,哪里有榆黄蘑栽培的技术视频。你可以参考一下。
B.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的书籍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野生蘑菇鉴别基础知识
1 菌 盖2 子实层体
3 菌 柄
4 菌 托
5 菌 环
第二章 食用菌生产的基础设施和知识
1 食用菌生产设计方案
1.1 原料堆放处
1.2 拌料、装袋室
1.3 灭菌设施室
1.4 菌袋冷却室
1.5 接种室
1.6 培养菌室
1.7 出耳(菇)地1.8 晾晒方式
1.9 储藏场所
1.10 销售方式
2 制作菌种常用的设备和用品
2.1 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常压蒸汽灭菌锅
2.2 接种设施
2.3 装袋机
2.4 灭菌、消毒药品
3 菌种分级、鉴别、贮藏
3.1 分 级
3.2 菌种的贮藏第三章 黑木耳栽培技术
1 概述
2 生物学特征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条件
3 栽培技术
3.1 原料与配方
3.2 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3.3 袋栽黑木耳初期管理
3.4 栽培出耳管理
3.5 采 收
第四章 灵芝栽培技术
1 概述
2 灵芝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活条件
3 栽培技术
3.1 原料与配方3.2 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4 栽培方式
4.1 段木栽培灵芝
4.2 灵芝盆景制作工芝
4.3 代料栽培灵芝
第五章 香菇栽培技术
1 概述
2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性
2.2 香菇生活条件3 栽培技术
……
第六章 猴头菇栽培技术
第七章 元蘑栽培技术
第八章 平菇栽培技术
第九章 滑菇栽培技术
第十章 白灵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 榆黄蘑栽培技术
第十二章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十三章 食用菌病虫害的鉴别及预防
第十四章 北虫草高产栽培新技术
第十五章 天麻高产栽培新技术
C. 某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新
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 |
D. 浅谈如何建立“农家书屋”长效运行机制
[Abstract] Farmers’Bookstore is bookstore in administrative village managing by farmers themselv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ays of the long-term effective running system of Farmers’Bookstore,including integrating all kinds of resources to get high efficency, leading by government to build a reading atmosphere, managing flexible and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Farmers’Bookstore Long-term effective running system 近年来,“农家书屋”工程无疑是业内人士谈论最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今后五年,全国农村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这一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将使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和设计,“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将依据“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建设与运作。因此,在政府主导和投入为主的原则下,必须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1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村一级的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的水平不同,条件也不一样。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应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将书屋与农民夜校、文化站、老年活动室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在一起,实现“一屋多用”。这些地方大多数有比较健全的村级组织,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书屋建设有较好的传统,但是场所、设备条件比较简陋,多数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能将“农家书屋”的建设纳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全盘规划当中,与现有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点资源相结合,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选择培养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既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书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2 政府主导,营造环境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既是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所在,又体现了让全体民众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型书屋,明确的主体定位和发展原则是书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投入有利于解决最为棘手的建设资金问题,有助于聚集各方合力加快书屋建设,例如农业部门为书屋选派农技人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文化部门选派文化骨干帮助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图书馆专家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制定管理公约,提供图书信息等。在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关注书屋的发展,利用社会捐助、减免税收等有力措施,保证书屋持续有效运转。 3 灵活经营,恒久发展 首先,灵活掌握“农家书屋”建设的选择原则,管理者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热心人,又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讲诚信、懂经营,可以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专业户,也可以是兼做副食店、小卖部、农资代售点的经营者。 其次,在经营方式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逐步开展出版物代销、租售等经营,实现读书、租书、卖书、娱乐一体化经营,多方位服务。 要解决后续资金不足、图书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与当地新华书店实行互惠互利的连锁经营,由专门的销售商负责送货上门,补充货源、调换品种,为自我发展和恒久发展提供保证。 4 建立制度,严格管理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农家书屋”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并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 第一,书屋的选点工作应实行申报备案制度。通过申报、审核、批复建设等手段将高素质、懂经营的书屋管理员选拔出来,管理员的素质好坏、责任心强弱直接决定着书屋发挥作用的大小。 第二,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办法》。制定统一标准,并要求各地参照制定管理细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可选择培养一批特邀书屋管理员,定期反馈有关书屋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后续工作。 第四,建立回访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回访,了解书屋在日常管理和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对书屋软、硬件使用状况、利用程度、管理员的尽职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五,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工作。推广经验,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又能为农村出版物提供新的机遇,延伸农村图书市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只要能在“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上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E. 榆黄蘑多少天才能采摘
榆黄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袭顶蘑、玉皇蘑;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直径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榆黄蘑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
榆黄蘑生长力强、出菇快、生长期短、产量高,既可段木栽培,也可袋料栽培,菌丝生活力强,可在榆树、杨树、桦树、椴树、水曲柳、槐树等阔叶树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也可在红松、沙松、鱼鳞松、杉、柏等锯屑培养基上生长发育,不过产量很低。
你说的时间,是不可估量的,要等待时机。床栽的经25天培养,菌丝体布满料面,应喷冷水,并拉大温差,5-10天即可现蕾。出菇期按艘栽法掌握温度、湿度、通风。夏季出菇期气温高,可喷水降温,并加厚遮阴物,减少阳光辐射热能。
F. 榆黄蘑如何在榆树上栽培
榆黄蘑又名金顶蘑、玉皇蘑、金平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因其味美色泽独特,深受大众欢迎。
它的栽培多见使用代料栽培,用椴木栽培的并不多见。因为代料栽培的产量比段木栽培的要高很多。品质也与段木栽培的相差无几,栽培材料也多为阔叶树木屑和棉籽壳等。如果有条件的地方,榆树资源丰富,而劳动力缺乏,就需要考虑进行段木栽培了。
榆树的砍伐必须在每年的冬至左右完成,这样的树含水量底,营养充足。有利于高产。更加有利于杂菌的滋生。
段木的打孔:使用12mm的电钻,打孔的深度为3到4cm.走马式的打孔备用。
接种:把培养好的原种接入打好孔的段木中,相隔的距离为5cm 走马式的接种有利于菌丝的快速蔓延。
培养:在相对湿度75%到80%,温度在25度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般培养45听到50天即可菌丝发满段木,轻敲木材声音沉闷,有浓烈的菌丝香味,两端的横截面颜色加深,略有弹性。即可移入栽培房出菇了。
出菇:在20度到28条件下出菇,温度适当低一些,这样的菌肉会很厚实,子实体的颜色会很深,因而产量也会大幅度的提高了。
采收:菌盖还没有充分的展开,有八成的成熟即可采收。
加工:可以腌制,也可以烘干。但是最好是鲜销为好。
段木栽培的榆黄蘑在管理条件好的情况下能够采收8到10潮菇。
G. 榆黄蘑销量怎么样我准备种植
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Sing.)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状,直径3-10 厘米。菌肉白色。柄偏生。菌盖鲜黄、油亮,优美喜人。榆黄蘑既具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不但被中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生产和经营效益均较一般农产品高得多。
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根据榆黄蘑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要求的温度,我国北方地区可在秋、冬、春三季进行栽培,南方地区则以秋冬两季较好。
2、栽培场所 榆黄蘑抗杂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环境比较多,如闲置平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沟等。
3、栽培形式 榆黄蘑人工栽培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三种形式,由于其抗杂能力强,菌丝生长发育快,我国大多采用生料和发酵料栽培。
4、培养料及堆制 常用配方一:棉籽壳100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1∶1.3~1.5;该配方可生料栽培,也可发酵料栽培。 常用配方二:玉米芯70千克、麦麸15千克、腐熟鸡粪15千克、生石灰4千克、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料水比1∶1.3~1.5。培养料建堆要求高1米、宽1.2~1.5米、长不限。建堆后轻轻压实料表,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均匀地打通气孔,以避免厌氧发酵。待堆内20厘米处温度升至65℃左右时,维持12小时翻堆。翻堆时,要上下、内外使培养料互换位置,翻拌均匀。第一次翻堆后,待料温再升到60℃以上时维持1~2天,再翻堆,前后共翻3~4次。当玉米芯变成深棕色、有发酵香味时,发酵结束。
5、装袋接种 摊开料堆,调培养料pH为7~8,即可装袋接种,方法与平菇等相同。
6、发菌管理 发菌场所温度不要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同时要注意遮光及通风换气。棚温要控制在28℃以下,超过28℃要注意散堆降温或通风降温。发菌一周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若发现菌丝不萌发应补种;若发现少量杂菌感染,应加强发菌室通风降温,控制或抑制杂菌发展。若温度过低,还需保温、升温,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一般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7、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生产中多采用菌墙出菇管理,菌墙的码垛方法与平菇相同。菌墙筑好后墙顶灌水,菇房(棚)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湿度85%~95%,拉大温差,注意通风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出菇期间往栽培场所地面、空间增加喷雾2~3次,并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榆黄蘑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0天。
8、采收 子实体菌盖边缘至最大平展或呈小波浪状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摁住料面,另一手将子实体拧下,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墙式栽培,管理得当,可收4~6潮菇,一般生物学效率100%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H. 榆黄蘑的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根据榆黄蘑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要求的温度,我国北方地区可在秋、冬、春三季进行栽培,南方地区则以秋冬两季较好。
2、栽培场所榆黄蘑抗杂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利用栽培的环境比较多,如闲置平房、菇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沟等。
3、栽培形式榆黄蘑人工栽培有生料、发酵料和熟料三种形式,由于其抗杂能力强,菌丝生长发育快,我国大多采用生料和发酵料栽培。
4、培养料及堆制 常用配方一:棉籽壳100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1∶1.3~1.5;该配方可生料栽培,也可发酵料栽培。常用配方二:玉米芯70千克、麦麸15千克、腐熟鸡粪15千克、生石灰4千克(各地石灰质量不同,添加的量可以稍作改动)、尿素0.3千克,石膏1千克、含水量在百分之65左右。培养料建堆要求高1米、宽1.2~1.5米、长不限。建堆后轻轻压实料表,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自上而下均匀地打通气孔,以避免厌氧发酵。待堆内20厘米处温度升至65℃左右时,维持12小时翻堆。翻堆时,要上下、内外使培养料互换位置,翻拌均匀。第一次翻堆后,待料温再升到60℃以上时维持1~2天,再翻堆,前后共翻3~4次。当玉米芯变成深棕色、有发酵香味时,发酵结束。
5、装袋接种摊开料堆,调培养料pH为7~8,即可装袋接种,方法与平菇等相同。
6、发菌管理发菌场所温度不要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同时要注意遮光及通风换气。棚温要控制在28℃以下,超过28℃要注意散堆降温或通风降温。发菌一周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若发现菌丝不萌发应补种;若发现少量杂菌感染,应加强发菌室通风降温,控制或抑制杂菌发展。若温度过低,还需保温、升温,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一般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7、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生产中多采用菌墙出菇管理,菌墙的码垛方法与平菇相同。菌墙筑好后墙顶灌水,菇房(棚)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湿度85%~95%,拉大温差,注意通风换气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约一周后,菌蕾就会大量出现。出菇期间往栽培场所地面、空间增加喷雾2~3次,并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榆黄蘑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0天。
8、采收子实体菌盖边缘至最大平展或呈小波浪状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摁住料面,另一手将子实体拧下,或用刀将子实体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墙式栽培,管理得当,可收4~6潮菇,一般生物学效率100%
金顶蘑,又名黄金菇、玉皇蘑、榆黄蘑。其子实体多为丛生或簇生,菌盖扇形、圆形或喇叭形,成熟时盖顶金黄色,缘薄卷曲,表面光滑;盖宽2一12厘米,长2一10厘米,有细毛,多侧生。菌褶垂生,白色,密集,不等长。菌柄白中微黄,基部相连,整簇子实体如同一朵绚丽的金色花朵。金顶蘑香味浓郁,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药用上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压减脂和抗肿瘤等疗效,因而被称为是“老天赐给人间的时尚美食”。金顶菇原为我国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季节安排金顶菇属于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2℃均可,以22-26℃最适,但不耐高温,40℃以上迅速死亡。子实体形成与生长14-28℃均可,以20-24℃最适。根据菌性特征,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自然气温较适宜。春播3月接种,4-5月长菇收成;秋播9月接种,l0一11月长菇收成。2、原料处理选择无霉烂棉籽壳或杂木屑为原料,拌以1.5%的生石灰调成石灰永;另加入3000倍的辛硫磷药物。培养料含水量掌握60%-70%,搅拌匀,整堆发酵3-5天,料温达到60-70℃,pH值7一7.5即可。3、装料接种袋栽:选用(20-22厘米)×55厘米的聚乙稀塑料袋装培养料,采取两头接种,并在中间按等距离撒播2层菌种,然后针刺通气孔。每袋装干料1公斤,湿重2.3公斤,每瓶750克的菌种可接种4袋。床栽:选择地势高燥,近水源的场地。搭好荫棚,整理宽1-1.3米的畦床,开好排水沟。堆料前l天用1000-1500倍乐果乳剂或5%敌敌畏乳剂喷洒畦面及四周环境。堆料时在畦面上先铺1层5厘米厚的培养料,然后播1层菌种,依层堆料播种3-4层,并将剩余菌种撤于料面,用木板拍平,稍加压实,再用报纸盖面,薄膜覆盖床面。整个堆料厚度20厘米,每米’用干料25公斤,菌种4瓶。菌种使用量一般占培养料15%左右。4、发菌培养接种后进入菌丝发育阶段。袋栽的可重叠排放在事先经过消毒的干燥室内。头3一4天温度控制在23-28℃发菌,但不可超过32℃,5天之后以22-26℃为适。春季气温低时应加温培养,但要注惹通风;秋初气温高时应开窗通风降温。发菌培育阶段每天上午进行通风换气,袋栽的注意翻袋。床栽的发菌期每2天揭膜通风30分钟,当部分菌丝爬上土面时,将盖面报纸取出,进行覆土2-3厘米厚,并将盖膜拱起以利通风。5、出菇管理栽培方式不同,管理方法也有差别。袋栽的经过20一25天的培养,应把菌袋搬到出菇房或野外荫棚内长菇。采取层架卧排或露地立放。当袋内瘤状菌丝突起,并呈灰白色时,说明生理成熟,此时用刀片将薄膜割2一3个出菇口,开口后2天即可现蕾,菇蕾初现时切忌喷水,待菇蕾大部分变成金黄时,进行喷雾增湿,空间相对湿度85%即可。菇体发育期每天喷水l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95%,温度掌握20-24℃,气温高时要喷水降温。金顶蘑对二氧化碳反应敏感,整个出菇期注意通风增气。床栽的经25天培养,菌丝体布满料面,应喷冷水,并拉大温差,5-10天即可现蕾。出菇期按艘栽法掌握温度、湿度、通风。夏季出菇期气温高,可喷水降温,并加厚遮阴物,减少阳光辐射热能。6、采收加工播种后35天左右即可收成。成熟标准:菇盖尚未展平时,即可整丛割下。管理得法,每簇一次可收300克,最大的500克。袋栽的收完头茬菇后,应摘除老根及料面残留。收获2茬后,袋内含水量下降时,应浸水补充水分。收获3茬后,也可采取脱袋野外埋筒覆土,还可长1茬菇。床栽的应松动覆土,让氧气透入菌丝。上述2种栽培法,采收后均需停止喷水,生息养菌5-6天后,再喷水增湿诱蕾。在三个月的生长周期中一般可来3-4茬。采收的鲜菇应及时送往市场或脱水烘干成品。
I. 中楼镇的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中楼镇发挥党员在助民、为民、富民中先锋模范作用,围绕“20字”方针,培养“四型”党员,加快党员干部素质升级步伐,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培育“带头人”。形成了“党员引路、群众跟随、人人参与、全员行动”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培育技能型党员。该镇利用镇农技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党员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党员讲授农业实用技术,提供种养信息,传授致富经验。并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进村服务,为农村党员和群众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活动开展,使200余名农村党员获得了“农民技术员”称号,建立了种植养殖示范基地12个,面积1000多亩,通过农村党员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已接受农民咨询、观摩3000多人次,使2000多户农户受益培育带头型党员。针对目前针对部分农村群众观念陈旧、技术缺乏、分散经营、农业的规模化等情况,该镇坚持走支部+党员能人+基地+农户”的路子,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能力。目前,全镇共建橡胶、石材加,桑蚕、生猪、葡萄等协会8个,发展会员1500余户,人均收入5000多元。 培育创业型党员。该镇大力实施“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培双带”工程,广泛开展了“学科学、学经营、上项目、创市场”的党员示范创业活动,针对党员创业中存在的困难,制定各项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相关扶助措施,大力实施党员科技素质、创业技能提升工程,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创业本领的培训。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橡胶、石材加工、黑鱼养殖、瓜菜种植等“创业型”村干部。目前全镇党员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种养大户达300多人,带领2000多名群众走上加工、种养致富道路。培育“文明型”党员,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该镇依托村文化大院,组织党员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大力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社会风尚。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体活动设施等文化阵地,带领农户开展读书活动,目前全镇700多名党员自筹图书1万多册,建立了“党员书屋”,免费向群众开放,成了群众科技致富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