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 信用社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就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营销工作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加之其他银行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农村,使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农村信用社发展仍然有诸多积极因素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的重中之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这些都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发展空间。二是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了汽车、钢铁、纺织、有色金属和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办法,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农业基础设施资金达3700亿元,这为农村信用社拓展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三是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启动或开工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参与大项目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就河北省丰宁县而言,张曹电气化铁路、虎蓝铁路、张承高速、怀丰一级路、坝上二级路、蓄能电站、风力电厂、鑫源钼矿、缘天然乳业等重点项目途经丰宁或落户丰宁,农村信用社身处其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增加,并对农村信用社支持经济发展寄予厚望,同时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大幅度提升,为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浓厚氛围和广阔市场。五是农村信用社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存贷款营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通过统一法人产权改革、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通过开展“提效益、提质量、提水平、提素质、提形象”的五提活动,农村信用社员工思发展、谋发展的干劲进一步增强。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敢于挑战,善于应战,抓住机遇,化危机为契机,逆势而起,乘势而上,调整信贷投向,大力支持优势产业项目,加快各项业务发展步伐,提高综合经营活力,只有农村信用社实力增强,才能有效地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一)广开门路,抢抓机遇,大力组织存款
一是强化服务,改善设施,提升形象。农村信用社越是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越要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越是要拓展客户、留住客户。只有树立存款营销理念,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力,才能拓展“黄金”客户,留住优质客户。二是抓时机、抓机遇,做到“颗粒归仓”。农村信用社要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等一系列经济拉动政策的发展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争取项目占地补偿款、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等财政性补贴资金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及发放;要抓住春节期间大部分农民工带钱返乡过节和春秋两季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时机,开展“储蓄宣传月”或“存款突击月”等项活动,大力组织存款,做到“颗粒归仓”。三是抓信贷、扶项目,培植财源。信贷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农村信用社要在积极支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四是开展广泛地宣传活动,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新知识、新业务,通过宣传促进存款、贷款、个人结算、通存通兑等项业务的开展。
(二)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全面开展信贷营销
一是积极扶持“三农”经济,大力开拓新的信贷领域。根据国家适度从宽的信贷政策和县域产业发展政策及现状,要在继续支持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灵活调节资金头寸,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绿色环保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种养殖大户等发展生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要强化工作措施,通过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社团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加大对技术进步型、科技实用型、产业优化型、环保节能型、区域特色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同时,要勇于拓展和支持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资的战略机遇,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对重点项目的营销工作,要认真研究客户需要,根据客户不同的融资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量身定做相应的贷款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工作。要适时优化贷款结构,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平台,开展联合贷款、间接银团、直接银团等多种形式的资产合作业务;要加强与当地同业机构的横向联系及合作,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评审优势,选择优质的路、桥、电等项目开展银团贷款,在此基础上,对还款来源可靠、担保足值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进行择优支持。二是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广泛开展贷款营销活动。只有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及信贷产品,才能扩大正面影响,增强公众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度和信赖感。宣传金融知识,强化信贷服务,既是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除在日常办理业务中要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外,每年至少要组织两至三次“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向城乡居民宣传农村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以此来提升形象,达到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的目的。
(三)发挥现有贷款方式优势,创新贷款方式品种
农村信用社要在继续巩固和完善信用、担保、抵押、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对于富裕起来的农户,尝试开办农户投资型、消费型及住房类贷款。对于区域经济较发达、二三产业较为活跃的乡镇,开办“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项贷款业务,特别是要针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变化,探索建立农村信用社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两社”合作机制,构建起千家万户小额贷款的服务平台;对农业龙头企业,要利用政府政策的支撑平台,积极探索以开办土地使用权、承包权质押方式发放项目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项目;对具有当地特色、有发展潜力的林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结合《河北省实施林权改革配套优惠政策》,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有效抵押品范围,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㈡ 请帮我写下关于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研究的文献综述
土地股份制改革是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一种新尝试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了三个“三农”报告,其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盛华仁所作的《关于检查土地管理法实施情况》报告谈到,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还存在很大问题,这方面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农民反应强烈。多数地区的失地农民仍然仅能得到一次性的补偿安置费,这笔钱花完后,农民生计将难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有待进一步落实。这个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随着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相对发达地区的农村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逐渐显露,矛盾突出。这些矛盾,又较集中地表现在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上。目前正在一些地方兴起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被认为是改革开发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第二次革命,农民或农村生产力的第二次解放。
■ 广东南海区最早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
广东南海从 10 年前起尝试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当时主要是针对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某些固有的局限而提出来的。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较为发达的地方,这种以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生产为特征的生产经营模式显得有些与形势不适应:它不利于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改造和基本建设;不利于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形成农业产业化;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不利于实施和推进城乡一体化。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农村土地的开发使用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该区大胆地把企业的股份合作制引入到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改革上来,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以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
该区所推行的农村以土地经营权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实际上是坚持以原有社区合作组织为基础,以集体资产共同占有为前提的原则下,通过发动农民将自己承包的集体土地以承包权入股,有些村组还包含集体资产入股,组建社区性的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以进一步明晰土地的集体的所有权、完善农民的承包权、搞活使用者的经营权,实现土地的三权分离,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这样一种农村经营管理新体制。
具体做法是以行政村或经济社(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全面丈量土地、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然后以净资产量化给符合条件的当地村民配置股权。配股方法则各地因地制宜,大体有三种:单股权(基本股权)两档次;单股权多档次和多股权(基本股、承包权股、贡献股)多档次,如里水镇沙涌村委会的“三权十股制”。在这基础上,召开股东或股东代表大会,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然后挂牌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并开展实质性的运作。
该区农村股份合作组织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以原生产队为单位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这种股份组织的特点是以原生产队的土地资产折价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社。约占全市股份社(分公司)总数 30% 。(二)以原经济社为单位组建股份合作社(分公司)。这类股份组织的特点是以原经济社及属下生产队的土地资产折价入股建立股份制,约占全市股份社总数 70% 。(三)以村委会为单位组建集团公司或有限公司。这类股份组织特点是以村委会属下各经济社或经联社土地资产折价入股组建而成。这些股份组织占全市村委会总数 67.9% 。
■ 河南耿庄把土地资源运作为土地资本
对于土地的股份制改革,河南新乡市凤泉区耿庄借鉴了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经验,并且首先在非耕地上展开。相对于非耕地股份制改革的大刀阔斧,耿庄对耕地的股份制改革显得十分谨慎。该村没有一下子就把全部耕地集中起来,而是先集中了部分土地进行试验。
2001 年 7 月,村里将村中河堤以北的 800 亩土地的承包权作为股份入股,和村集体企业的投资一起成立公司,集中进行高效生态观光农业的综合开发,全村每位有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分别拥有其中的一份土地股权。每亩土地的承包权折合股本金 3000 元,新公司确保每亩土地的年收益率不低于股本金的 20% 。新公司经营收益超出 20% 时,公司在提取法定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后,按股权全部分红;当经营收益不足 20% 时,由村集体企业予以补足。
2004 年 4 月,耿庄村组建“土地资源股份公司”,为村集体股份制企业耿庄集团的子公司。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号召村民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由公司集中经营,产出更高效益。
在耿庄村,几乎所有的劳动力既是农民,又不仅是农民,有着比较复杂的身份:他们仍然拥有村中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户口簿上他们还是农业户口;但同时,他们还都有自己的另一份工作——工人或者个体老板。只要是耿庄村的正式村民,人人都拥有村办企业的股份,家家都是村办企业的股东。
■ 大连现代农业园区采取的土地股份制模式
大连向应现代农业园区采取的土地股份制模式,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采取集体土地、资金和农业设施以及村民承包的土地部分或全部折价入股,作为企业的投资,注册成立大连向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农民“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该公司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公司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经全体村民代表讨论,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的股份构成是:村民一分地为一股, 61 户土地共 293 亩,折价占总股本的 13.06% ;村集体以统一经营的 1300 亩土地和水利配套、温室大棚等设施入股,折价占总股本的 86.94% 。约定股份公司有效经营期为 10 年。
在经营方式上,园区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种植品种,采用比较灵活的经营方式,避免出现新的“大锅饭”。村民既可承包经营,也可为公司打工。承包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温室和大棚承包经营,根据产品的不同生产季节,对 40 个温室和 200 个大棚进行“小段”承包经营,利润按五五比例分成,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二是温室和大棚育种承包经营,采取由公司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方式,利润按比例分成;三是蔬菜和桔梗等其他作物承包经营,采取农民交纳土地承包金的方式,每亩每年交纳 350 元,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收益归己。
■ 成都“土地股份合作社”
2004 年年初,成都锦江区提出了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变成土地资本的一种新思路:以土地入股为纽带,建立独立于乡政府、村委会之外的新型的社区农户联合体的法人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把土地承包权集中起来入股,请有实力的种植公司来盘活土地,让农民一起致富,彻底改变过去“土地不多人人种”和“丰产不丰收”的低水平生产状况。
“土地股份合作社”既是确定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载体,也是农民在土地流转后保护自身利益的一个实体。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和股东代表大会。它接受村民的入股申请,承办土地入股的登记、核准、发放、变更以及红利分配等事项。监督工作则由股东选举产生的监事会承担。合作社代表持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利益,在乡、村的协调和持股者的监督下,直接与承租土地的公司进行谈判,为持股农民代理使用权的交易,向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反映农民的意见和要求。
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有四种收入:土地流转后的地租收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公司务工的工资收入、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分红收入,以及依托宅基地改造后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收入。
■ 结论
从各地推行土地股份制改革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我们不能排除有部分地方“土地股份制改革”只是个卖地的幌子,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我国的土地审批程序。一方面,改革后农民全部入了股,而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革的集体却是村委会等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不全代表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在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的时候,农民最基本的生活将无法保障,这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对此,有专家认为,在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搞土地股份制改革,不仅农民的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失,土地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土地股份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新的土地流转机制。
尽管如此,土地股份制改革仍不失为一种促进土地有效流转的新尝试。在现行政策制度框架内,要保护好农民利益,关键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村委会在实行土地股份制时要进行充分的民主;二是从点到面,逐步推进,尤其在进行耕地股份制时慎之又慎;三是村民要充分就业,并保障其股份分红。总之,农民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
■ [相关链接]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历次变迁
1 、 1950 年~ 1952 年,土地农民私有制;
2 、 1953 年~ 1956 年,在保留农民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农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
3 、 1958 年~ 1978 年,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
4 、 1979 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
㈢ 信用社支持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美元的走弱和人民币升值,国际石油、钢内材等原材料价容格的飙升,以及融资成本、用工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等都不断增加,使我国不少外贸企业陷入了困境。
(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二)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更小
(三) 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猖獗
(四)税费负担重
(五)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六)创新能力弱
㈣ 浅析如何强化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
□ 陈晓哲 靳国强/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机构陆续开业。在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各家金融机构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服务方式日渐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业务发展质量与速度,而且关系到对外的企业形象和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位置。因此,强化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当前农信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够。由于受传统卖方市场的影响,一些农村信用社尚未及时转变观念,经营上往往沿袭传统习惯思维与做法,现代营销意识不强,整体策划不够,尤其是信用社负责人有“重业务,轻服务”的思想;一些员工对窗口服务、培育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客上门的“官商”作风严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没有完全得到贯彻。
——专业素质不强。服务窗口的员工素质与金融服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员工办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平时不注重加强业务学习,专业技能不过硬,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善网点服务质量方面缺少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一些临柜人员不坚守岗位,接待顾客不主动热情;服务用语不规范、不文明,办理业务速度慢、效率低、差错多,给客户造成不便。
——服务环境不规范。一些信用社门头设计不统一,室内装潢不规范。必需的便民设施不全,如验钞机、饮水机等,柜台内外设施用品布局不合理,摆放零乱,电线乱搭乱接,环境卫生未坚持定期打扫,存在“脏、乱、差”现象。
——金融产品单一。信用社目前经营的品种较为单一,品牌产品不突出。长期以来,农信社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按照客户的发展潜力、需求特点等变量划分客户群,全面推进中间业务进程缓慢,随着业务量的急剧放大,农村信用社原有的服务水平难以胜任新的业务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
——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涉及服务质量内容和执行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是否受到投诉。员工的工作质量、服务效果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没有实现与个人收入真正挂钩,致使部分员工出现他行业务不办理、中间业务不代理、零烂钞兑换不愿意等现象。农信社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没有反馈沟通机制,对违反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也主要采取下不为例、说服教育为主的方式,缺少处罚机制。
提高农信社金融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及时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农信社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先机,必须尽快转变过去的传统经营观念。一是要教育引导全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其惯有的“官商”作风和“坐等客户”上门的服务方式,彻底转变以农信社“自我”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二是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真正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时刻以客户的满意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方向和标准,实现服务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干部员工要团结协作,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增强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开展对外优质服务。三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别化服务理念,在尽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从本利分析入手,以效益定取舍,以产出定投入,给予对农信社贡献大的客户更为便捷和优惠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吸引和维持高端客户、拓展利润空间的目的。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专业技能。信用社服务要取得质的飞跃,关键在人。一是要通过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对广大员工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员工对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取之所长,补己之短;通过举办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班,组织员工对礼仪知识、文明用语和举止仪表等进行规范化培训,实行集中式、正规化、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实现信用社和信合员工自身的双赢。二是加强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学习,牢固掌握新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开展上岗培训和岗位练兵,定期进行考核及专业技术比赛,提高业务操作速度,使员工熟练准确地操作各种业务。三是以柜面服务为突破口,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以优质文明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推广以员工星级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实行“挂星上岗、以岗定酬、星薪挂钩”,要求所有干部员工都使用文明用语,严肃统一着装纪律,注重个人仪表干净、卫生、整洁,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服务环境。
——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优美环境。优美舒适、宽松和谐的服务环境是优质文明服务的外在动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设施投入。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布设网点机具设备,解决超负荷运行问题;要加快配备自助农村信用社设备,包括自动存取款机、P0S机等,减轻柜面业务压力;充分发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作用。二是要规范营业网点建设。每年集中财力对一定数量的营业网点进行规范、统一的装修,塑造一流的网点形象;配备专门的大堂经理,主动引导客户和提供咨询服务,给予客户有序快捷的业务办理体验,使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介绍信用社的服务宗旨、发展实力、新的举措等,扩大社会知名度。三是配齐营业窗口安全防范设施、自卫工具,建立健全联防系统,并保持安全防范设施工作正常、性能完好。尤其是对已布设的ATM机进行安全升级,完善安全防范功能,使已布设的ATM机能全天候使用。
——强化创新意识,丰富服务内涵。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是优质服务的关键,是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贴近市场,围绕客户做好创新文章。员工应当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工夫。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服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客户,运用规范得体易于接受的礼貌语言;在便民实施上,为客户提供更周到、更适用的服务方式等;建立重点客户和VIP客户档案,做好VIP客户的走访与维护工作,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客观环境和具体情形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利用掌握的各种金融信息,开展其他金融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独具特色的细节服务,形成与众不同的招数,充分显示“以人为本”的精神。
——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标本兼治。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文明优质服务水平,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信用社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标本兼治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联社理事长为组长的优质文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信用社也要层层签订优质服务责任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将服务语言、服务态度、受理业务情况纳入考核内容,避免形式主义;在每年年初的工作安排中,都把优质文明服务工作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二是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星级窗口”、“服务明星”等争先创优活动,对社会形象好、服务质量高、存款增长快、经营效益优、深受客户赞誉的星级营业网点和星级服务员进行隆重表彰,并作为本年度评先、晋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被顾客举报调查属实,或被领导员工发现违反优质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要坚决给予罚款、通报批评、待岗学习、调离岗位等重罚;各个单位要结合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优质服务工作考核细则,坚持做到按月考核,按季兑现,以考核约束增强优质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㈤ 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近年来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巩固了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然而,在面临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县域内八家金融机构竞争局面,以及国家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农村信用社未来的经营发展面临挑战和考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获得更多利润增长点。 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继续完善“三会”制度,明确划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二是进行清产核资,对模糊的资产认真界定。通过提高入股门槛,真正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局面,增强其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其“合作、守信、服务、互惠”意识,要积极动员富农、城镇个体工商户、个体承包户和私营业主取得社员资格。三是正确认识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法人治理结构中,正确认识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经营管理上要倡导走市场化机制,同时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短期行为,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与约束体系。 二、继续依托传统存贷款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实现方式 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我们带来的收益是无可非议的,并且由于自身的体制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发展模式,我们还将在很长的时间里继续依靠存贷款业务来达到既定目标。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做好存贷款业务是满足“三农”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然而,金融形势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味依靠传统业务可能就是固步自封、因循守旧。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扩大发展空间,各商业银行都在守住传统业务阵地的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因此我们应紧跟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步伐,拓展业务领域,有效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整体盈利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创造更大的利润收益。 1、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以及商业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必须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纵观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大量的不争事实和数据似乎都正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中间业务已成为金融竞争的新战场。近几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为适应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形势和增加收益,纷纷将战略目标转向了中间业务,目前已与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传统银行存贷款业务利差将逐渐缩小,我行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作为金融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中间业务,将是我行拓展业务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可见,我们大力推进中间业务确实能带来巨大的收益,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代理类中间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开办代理业务不但能够实现一定的手续费收入,而且能够争取到大量的客户资源,辅助资产负债类业务发展,对打造农村信用社的品牌具有巨大作用。 2、积极开办银行卡业务。吉卡发行以来,方便、快捷的服务功能满足了广大客户的要求,有力的提升了吉林农信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度。一是我们可针对吉卡持卡人展开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如刷卡消费双倍积分、存款赠送礼品等。尽可能提高存量卡片的复活率,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吉卡的品牌形象。二是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务。开通VIP金融通道,可以是收费型VIP,即收取一定服务费获得VIP客户的权利,也可以是大客户型VIP,即大的存、贷款客户,免费为其提供VIP服务。三是免费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为吉卡持卡人提供柜面等咨询服务。四是借助白金卡的发型,提升客户社会地位和档次。 三、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有效防控风险 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中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是宽松的,手续也是简化的。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势必要通过贷款融资的方式促进生产,以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农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业贷款是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我们的盈利模式还较为粗放,主要是向大客户放款,将眼光投向中小企业是对发展战略的适度调整。农村信用社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完善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贷款投向大客户或某些集中行业,容易造成集中度风险。包括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在内的整个贷款风险问题是我们经营发展中的致命问题,不能有效防控风险,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失去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后果将会极其不堪设想。首先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用制度来约束人为的风险的产生。其次加强职工道德教育,从思想源头上遏制人为风险产生的念头。再次构建风险评价体系,使职工对贷款的风险评估有据可依。最后严惩恶意造成资产损失的职工,以达到警示目的。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全体员工是农村信用社辉煌历史的缔造者,只有牢牢抓住员工的心理,辅之以正确的激励,才会任劳任怨的为信用社工作。因此,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为我们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一要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以社为家、爱社如家”观念。二要增强服务意识,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视作自己的亲人。三要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形成“人人向上”的竞争局面,优胜劣汰。四要发挥领导带头的作用,以领导为楷模,形成全员一心、上下一心的磅礴气势。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金融形势已经今非昔比,包括农行在内的几家金融机构业已看好农村这个大市场,如何在新一轮的金融变革中胜出是摆在我们全体农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是认真研究当前形势和农村信用社的市场份额,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及对策。二是发挥网点和六十余年的社民感情的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科学制定让利政策。三是加强业内交流,借鉴总结发达省、市或地区的成功经验,知己知彼的与其竞争。四是把握和领会国家关于农村金融的政策,未雨绸缪,抢占市场先机。 五、大力清收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的沉重包袱已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必须加大力气清收不良贷款才能为自身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责任清收。对内部员工发放的违规贷款给予清收期限,对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坚持依法清收。对有偿还能力却不履行偿还义务的借款人、保证人实行依法清收,切实维护债权。三是保全清收。对有偿还意愿,但暂时缺少资金偿还的贷户要对其资产进行保全,防止信贷资金损失。
㈥ 农村信用社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之间关系
农村信用社一抄般服务当地农村经济,所谓农村信用社发达,应该指信用社存贷款情况良好,营业利润较高,那么存贷款一般都应用于当地经济,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好,信用社的发展才能好;
你说的情况也许有个别地区会这样,但应该是个例,不会是普遍现象,应为信用社的贷款一般只能对当地辖内村镇进行发放,不能对其他县区是发放贷款的。
㈦ 农村信用社应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摘要: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对农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业务的迅速发展,与其相应的金融风险也随之膨胀,为了能够有效将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化解,做好科学的防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从根本上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与化解,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经济,就应该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将农村信用社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使其作用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出来。而就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状来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了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随之增加的,因此,了解金融风险的特点和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风险化解对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特点
农
㈧ 当前复杂经济金融形势,农信社如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你可以参考看看这个文章~~~
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信社主任管理能力的思考
当前,金融形势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一切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培养团队精神。团队是什么?团队是旗帜,团队是堡垒。群策群力,抱团打天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我们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团队精神,对于基层农村信用社主任来说,带好这支团队,责任重于泰山。忘记这个责任就是失职渎职。同时,对于团队而言,农村信用社主任也是被领导者,要注意角色的互换。要设身处地,充分考虑每个员工,关心、关爱、关注每个员工,要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价值,尽量给员工创造发挥才能、实现自我的机会,真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内要坚持员工第一,努力为员工着想,为职工谋福祉。决策指挥时,要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方案,更要坚定组织的信心与目标,当机立断,一旦方案形成即组织快速行动。
第二,要建设合规文化。新的目标需要团队精神支撑,更需要合规文化来保证。从银监部门监管的趋势和面上的动态来看,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内容已纳入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议事日程。应当指出,当前我们在合规经营方面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单位仍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完成短期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单位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目标和任务,忽视合规经营风险。一些单位有章不循,不执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现象突出,虽然大量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身上,但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操作环节和操作人员合规守法意识欠缺,这恰恰反映出合规文化在农信联社系统的肤浅和缺失,合规文化还远远没有浸润到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
第三,要加强队伍建设。信用社主任在信用社发展过程中,角色非常重要,是完成各项任务的直接责任者和执行者,我们必须紧紧依靠这支队伍,并采取整合人力资源、缩小管理幅度的办法,培养和挖掘15人左右的精干,从而使有相当管理能力的人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信用社主任除具备一定品格、学识、经验、能力以外,尤其要在“职业敏锐力、内部控制力、激情以及理性”这四个方面来锻炼和提升。
着力修炼职业敏锐力。职业敏锐力主要体现在:一是体现在执行制度和执行上级各项决策上;二是体现在各类风险的预见、洞察、警觉、防范和处置上;三是体现在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各项改革的把握上;四是体现在各种机遇和市场机会的把握上;五是体现在内部策略不稳定、不和谐问题的预见和控制上;六是体现在对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或沉痛教训的吸取上。
不断提升内部控制力。作为一名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必须对自己的管辖范围和所管的人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需要一定方法和手段,不是搞“管、卡、压”。所谓内部控制力,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方法和手段,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从而着力提高全员规范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因此,内部控制力的提升是依法合规经营、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是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提高自己的管控能力,一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员工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二要以文化引领,不能搞“管、卡、压”,要引导员工提高工作主动性,管控要得到大家认知、认同,使全员的思想得到统一,使其能真正的、内在的、发自内心的主动接受控制和自我控制。三要建立科学的制度流程,既要符合内控要求,又得到实际运用。四要规范授权,要按照制度要求,不能授权的坚决不能授,能授权的也要及时掌握。五要有严明责任约束,形成一种刚性约束的内部控制机制。
始终充满激情。作为一个信用社的管理者,也要有一定的工作激情,一要始终心怀理想,永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对农村信用社主任来说,一要培养自己的激情,有一种理想,用理想来引导人生。二要热爱自己的信合事业。三要始终保持自信。四要始终保持坚韧的意志。五要始终有勇往直前、排除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气。六要善于发掘和有效利用多种兴奋点,使自己团队充满激情。
要保持理性。对于激情来说,往往有些人急功近利,这种带有功利性激情不会很久,甚至出现严重的倒退,激情要以理性为前提,只有理性的激情才能使我们做到激情而理智,火热而冷静,沸腾而清醒,使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智慧状态,做到正确做事,无往不胜。理性就是做事要讲道理,要符合逻辑,要尊重科学,要基于现实,还要讲究权衡利弊。因此,农村信用社主任要始终保持理性,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升自己个人品位、涵养,始终做到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平心静气地把自己事做好,把自己工作干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比领导所期待、所要求的还要好;其次经常自我反省,养成定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习惯,要经常用身边的案例警示自己、反省自己,少与非理性的人交往,不参与非理性的事。
㈨ 求一份农村信用社基层社的调研报告范例,要以领导的角度去写,谢谢!!!跪求!!!!!
一、企业文化对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根植于全体员工思想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理念、宗旨、规范等。它决定着农村信用社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企业特色。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信用社持久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住发展机遇,把自己做大、做强,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自己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构成
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企业信誉。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和声誉是极为重要的。二是服务质量。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气搞好“优质文明服务建设”。三是企业道德。农村信用社企业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四是企业精神。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员工意识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五是企业目标。农村信用社的目标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六是企业规范。如果说前五项内容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硬件”部份。农村信用社规范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农村信用社在一定时间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七是企业环境。在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在外部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在内部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种企业环境的创造也体现出农村信用社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三、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文化理念不够明确。文化理念是员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标语、座右铭、员工手册、社歌、宣传册等内容,可以用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进行准确表达。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体制不清、产权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在文化理念的表达上含糊不清,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问到文化理念,信合员工也一时难以回答。
(二)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大多数信用社的领导、员工对这种辩证关系认识不深,造成只重视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当前信用社的一些干部缺乏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理念,求于安稳,满足现状,缺乏把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做优的意识。
(三)缺乏共同参与意识。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的每一个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内在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员工队伍管理松散,工作主动性不强,集体意识淡化,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上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四、提高信用社企业文化途径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各方面进行认真的统一和规划,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意识,认真抓好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精神的建设要纳入农村信用社发展规划目标之中,列为企业经营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时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宣传,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强化自己的企业精神。其次制订创建企业文化规划,引起广大职工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
(二)各级农村信用社领导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领导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农村信用社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指导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用社职工职业道德的形成要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再上升至职业道德信念,从而养成讲职业道德的习惯,这样会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更显闪光点,文明服务更扎实,企业文化内含更丰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要全体员工来关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这就要求员工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对信用社漠不关心。
(四)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真正把“客户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职工人尽其才。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是关系到企业文化能否被员工认同并自觉接受的关键。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要培养起职工自觉献身于农村信合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造成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因此,在企业文化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吸引并积极融入这种文化。
(六)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农村信用社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企业精神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是要通过社会服务来实施完善。因此,农村信用社要重视做好自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宣传,增强自身环境文化气氛。通过宣传,让社会、企业和客户了解、关心,并参与评议,不断改进、充实、提高,让社会不断认同和接纳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㈩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组织将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加之民间借贷从台下规范后走上前台,逐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将呈现组织多样化、竞争交错化的格局。这种竞争性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所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进行策略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是党的“十七大”中推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农村金融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支持和促进“三农”发展的客观趋势。新形势下,随着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农村金融格局将呈现如下变化:
(一)金融监管力度与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化程度同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形势下,各市场主体间出于利益争夺需要,必将与金融监管部门形成更为紧密的博弈关系。一方面,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间的相互监督。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同业监督,竞争将逐渐步入良性规范的轨道,尤其是对新兴金融主体的监管将得到明显加强。农村金融的风险防范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内控制度建设也将得到完善落实。
(二)农村金融机构将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日渐激烈地竞争形势下,各金融机构必然将机构、资金、人才向自身优势业务区域倾斜集聚,以寻求资源配置最优化、经营利润最大化。通过市场调节,各农村金融机构分工将日趋合理,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发挥。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业已完成,面向“三农”的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研发的“金穗惠农卡”以其功能齐全、手续简单、实用性强获得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拓展支农领域,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中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初见成效;城市商业银行、国外金融机构面对经济活跃的乡镇金融市场这块“肥肉”,或者先行“试水”,或者跃跃欲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争相产生,初露端倪。此外,民间借贷等“草根金融”一旦规范管理,也将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中一支活跃的力量。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到位后,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放、非正规金融无合法地位的状况不复存在,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的农村金融体系将真正建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三)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成长,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将受到挑战。竞争中,农村信用社将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业务熟”的先天优势,通过组织形式改革、治理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管理水平提高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竞争能力明显提升,不断发挥农村金融市场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组织将落户农村,加之民间借贷从台下规范后走上前台,农村金融市场将呈现组织多样化、竞争交错化的格局。这种竞争性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后,所有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同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业务交叉领域和收益高回报品种上的竞争将更为明显。但应当看到,竞争将带来效率,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参与者竞相创新金融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资本供给。
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现状
在金融竞争性市场这一竞技场上,农村信用社特点明显、优劣并存。
(一)优势方面
由于具备分布区域性、设立长期性、关联紧密性、决策灵活性等特点,农村信用社在长期发展中确立了自身的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地缘定位优势。农村信用社是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更多、更广、更深,农户、企业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二是客户基础优势。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网点遍布乡村,与广大农户、中小企业接触贴近频繁,长期以来培植了一大批优质客户,与农村客户的情感联系紧密。许多客户存有感恩心理,金融业务选择上倾向于支持其成长壮大的信用社。三是信息充分优势。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农村金融市场最前沿,对“三农”情况非常熟悉,对农村经济特点和产业特色比较了解,尤其是对农户、企业的信用品质、资金实力、生产经营状况等客户信息掌握比较充分。四是机制灵活优势。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法人,具有决策快捷、传递迅速、经营灵活的优势,这是国有银行所不具备的。
(二)劣势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所限,农村信用社在业务竞争中存在以下几方面制约因素:一是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中间业务占比小,现代化的金融结算方式未能充分、广泛挖掘利用,以至于不能进行信用社的目标客户与市场细分的准确定位,营销能力不强,也不能锁定高质量的自然人和法人与合作组织等主体客户;难以充分利用和发挥与“三农”贴近、信息源充分的优势条件,对
放出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和风险管理。二是科技手段不强。由于科技人才缺乏,新进大学生员工培训力度不到位,员工对新设备、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致使科技运用不够充分。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农村信用社多数没有真正建立信息搜集、调查研究、产品研发中心,对创新重视不够,导致业务创新步伐落后,直接制约了业务竞争能力的提高。四是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农村信
用社干部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加之对现有的管理者培训力度和层次不够,导致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者水平不高,经营理念陈旧,对宏观形势把握能力比较薄弱等。
三、应对金融市场竞争的策略
农村信用社面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猛然加剧的竞争性市场挑战,既要增强危机感,更要树立自信心,沉着应对,做到扬长避短,改变劣势,做强优势。
(一)抓住“特”字,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一是要围绕发挥农村金融特色,针对农户、社区居民、企业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开设特色业务网点、服务专柜,把业务触角延伸到需求与效益结合处,在机构网点设置上充分体现文化特色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信用社独有的网点优势。二是在保障农户、社区居民、企业基本金融服务的前提下,将机构、网点和人员向金融需求旺盛、区域信用优良、网点效益明显的地区或地带集聚,甚至开辟新的营业网点,以此打造一批高档次、高标准的“精品网点”,不断提高网点资源的配置效益。
(二)“源”于“农”入于“农”,切实提升社农双方的依赖度
农村信用社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三农”发展又离不开信用社的金融纽带作用,两者之间可谓鱼水情深。改善农村信用社的服务环境,关键的一点是落实深入“三农”的“主人翁”意识,让“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动摇,打好群众基础。吸引农户入股,完善信用社的权力体制,区别社员与非社员的贷款待遇,广泛言路,不断提高信用社的日常管理水平。同时,建立稳固的客户群体网络,畅通联系合作渠道,把目光瞄准“三农”、涉农小(中)企业,守住属于自己的这片阵地。
除此之外,还要切实增强农户的守信意识,从经济和道德上提高农户的违约代价,给农户制造自觉的还款氛围。通过经济手段,给“违信者”以高利率、高贷款准入等惩戒,加大“违信者”违约成本,确保贷款良性回收。在道德层面上,通过加大诚信宣传,让农户明白对信用社违约就是对全体信用户的违约,侵害的是全体信用户的利益,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就提高了“违约者”道德成本,利用舆论的压力,创造合谐的信用环境。
(三)求新务实,不断提升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农村信用社要剖析市场、分析客户的融资需求,在风险可控,手续合法的基础上,大胆更新金融发展理念,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出以贴近农户与农业经济实体需求的金融产品,包括:农民理财工具、农民卡类业务产品、百万农户致富工程贷款、出国劳务贷款等。二是要加快服务方式和业务工具的创新,不断简化业务程序和手续,依照客户不同层次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不同实际风险实行贷款市场定价,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推行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方式,力争通过便、利、亲服务吸引客户。三是加强市场分析和研究,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细分服务。在竞争性市场已经形成的市县城区和竞争性市场暂未形成的农村地区,针对市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逐年推进非竞争性地区的市场竞争措施,形成稳步推进、步步为营的竞争步伐。四是要紧贴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巨大需求,围绕“农民想什么,信用社提供什么”,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让农民享受到各类金融服务,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四)科技兴社,挖掘运用现代金融技术成果
一是积极地招引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现有人才加强科技培训,出台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创新,让科技成为业务拓展的动力,员工智慧化作事业发展的资本。二是注意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加大科技装备投入力度,以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文明成果服务业务发展。三是加快业务网络建设和信用卡业务开发以及异地结算、银行汇票等结算功能的增强,条件成熟的地区开通国际业务,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以此拉长业务短腿,更加全面地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
(五)强抓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科学运行机制
一是要及时转换经营策略,确立“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把业务重心对准三农,坚决摒弃“去农化”倾向。二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主任职能,达到相互制衡、相互协作、相互监督、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效果,防止
“一言堂”现象发生。三是进一步明确以支农服务为己任和生存之本,建立劳资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全员参与存、贷“两个市场”开拓的积极性,确保信用社在农村竞争性市场中的存贷业务份额同步增长。四是在“增收”的同时注重“节支”,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和非盈利资金管理,不断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五是建立健全主要管理制度,落实检查监督、监察审计、按章处置等约束措施,切实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
(六)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银监会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优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意见》不仅明确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向、目标和要求,而且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指导性文件。实施人才战略,改革用人机制,培养复合型信合队伍。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人是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形势下,谁握得“人脉”,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占得鳌头,就会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争得主动权。具体工作中,要搞好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特别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岗位轮换作用,加强学习交流,锻炼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热爱信合事业、专业知识全面、会经营、懂管理的各层次专业人才,让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尽快充实到管理人员队伍中。进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制定灵活性、流动性用人新机制,努力营造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对新业务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要保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给予充足的发展空间,营造和谐发展氛围。同时实行“干部员工淘汰制”对那些因循守旧、不干实事、忠诚度低、业绩差、常违规违纪的干部员工要给予经济、行政处罚,影响恶劣的,要坚决清理出信合队伍。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农村信用社只有急流勇进,主动出击,才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牢固树立农村金融主力军大旗,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