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你是想要一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还是你想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
『贰』 关于新农村法制现状问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战略举措,朱坝镇农民是怎么看这一举措的?对于怎样建设新农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为了真实反映农民的心愿和呼声,更好地为镇委、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我们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暑期实践小分队在朱坝镇随机抽选了500名农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询、座谈和农户自己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非常关心
对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举措, 500名调查对象中表示已经知道此事的占76%,不太清楚的占18%,不知道的占6%。总体上说农民都非常关心这件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大事,但宣传工作仍存在死角,61%的人是从广播电视上知道的,还有少数人对新农村建设情况不太清楚和不知道.对新农村建设认为重要的占90%,不重要的占8%,无所谓的仅占2%。
二、绝大部分农民都支持并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对新农村建设,大多数农民不仅关心,而且激情昂扬。在调查对象中,对新农村建设表示支持并愿积极参与的占81%,看情况再定的占14%,不支持的占5%。对新农村建设大部份农民都愿意尽到自己的责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70%的人愿意出资出劳,表示看情况再定的有24%,不愿出资出劳的仅占6%。但是多数人在谈到出资时还有一定程度的犹豫性,
三、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 看病难和农村基础教育收费仍就过高是目前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地方
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中央的一些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都成了泡沫,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民增收,是目前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地方,以81%的选择率高居首位。列在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地方第二位的是看病难,有66%的农民选择此项。事实上虽然有大部分农民加入了合作医疗,但这也只能解决农民看大病的部份费用,部分农民不知道如何使用合作医疗卡。列在第三位的是教育收费过高,有34%的农民选择此项。目前中小学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减少了收费,但上学不便问题普遍存在,而且高中、大学等费用有增无减,农村家庭教育开支仍是农村家庭负担主要项目,特别是上大学,少数家庭仍存在“考得上、上不起”现象。特别是今年的教育改革,很大部分的低分同学无学可上。同时部分农民对留守儿童问题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
四、近六成农民对本村居住环境差感到不满意
从调查问卷中来看,农民对自己本村环境感到满意的占8%,基本满意的占22%,不满意的占37%。对本地状况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规划不合理,出行困难和环境脏乱差上,特别是村庄内部道路。
五、资金投入问题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担忧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认为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排在首位,有91%的人选择此项,其次是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有49%,积极发展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10%。对新农村建设中担心的问题,害怕增加农民负担占67%排在首位,怕搞形式主义,成为政绩工程的占46%。
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对策
1、坚持规划先行,为新农村建设作长期打算。
2、抓好科技示范项目的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3、多渠道争取各种资金,加强农村水利、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考虑建立国家、市区政府、农民多方筹资渠道,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五年内实现每户一个沼气池建设目标,把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给农民办的实事强势推进。
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安家落户,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创品牌占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组织、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5、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进一步加强、完善劳动力输出的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拓宽劳务输转渠道。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做到班长强、队伍精、机制好、作风实;
7、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及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
8因地制宜,借助于靠近洪泽旅游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小鱼锅贴这一地方品牌。
『叁』 新农村建设问卷
网题在线调查系统
这上面有很多,各类的问卷都有!!
『肆』 农村居住调查问卷
1 A 2A E 3 C 4A B C D 6ABCD 7 A 8A 9A 10 F
11 家庭地址 河北省 任丘市 梁召镇 唐召村
『伍』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横山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横山2004年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增加值9.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1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体。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横山县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今年,我调查了1个村1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占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占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占1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2005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就业机会增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横山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险制度还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况且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飚升,因生产资料涨价,2004年横山县“二补一免”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生产资料涨价几乎全额抵消。
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生产资料涨价造势。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陆』 跪求一份关于新农村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问卷
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匮乏,有没有解决精神上的“文化温饱”问题呢?欢迎家住农村的朋友们来给一个自己的答复:
1、 您的年龄段是?
A 15-30 B 31-45 C 46-60 D 60以上
2、您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A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D 无所谓
3、 您的家庭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A 10-20 B 30-40 C 50-60 D 60以上
4、您家庭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A1-5 B 6-10 C 11-15 D15-20
5、 您所在乡镇图书馆的覆盖率?
A 没有 B 有但是很少 C很广 D 不知道
6、您所在村的广播电视入户率?
A 没有 B 有但是很少 C很广 D 不知道
7、农村的文化活动,农民的参与度和热情?
A 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 B 有但是没人去 C 农民积极性很高 D 不知道
8、农村文明殡葬制度施行得怎么样?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D 不知道
9、农村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度?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D 不知道
10、村务公开度?
A 有宣传栏公示 B 基本公开 C 基本不公开 D 不知道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顺应了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农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当前农村发展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一定误区。面上看,大多数镇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农村道路硬化、清理“三大堆”等浅表层次上,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缺乏全面认识,没有一个镇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规划和目标。同时,基层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村一级缺少应有的环境和氛围,大多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未来新生活还比较陌生模糊,个别甚至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委、政府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
二是无钱办事现象比较普遍。在被调查的10个镇中,村级集体经济在10万元以上的占10.3 %,5~10万元的占4.9%,3~5万元的占15.8 %,3万以下的占62%,入不敷出的占7%。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难以维系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而且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一大 “瓶颈”,村“两委”无论是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生产发展,还是进行村庄规划、提供必要服务,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久而久之,干部逐渐失去了威信,党组织也失去了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的村已经出现了选举中群众罢选或弃选的情况。
三是无人办事问题开始凸现。经过2004年的“两委”换届选举,绝大多数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够比较有效地开展工作,但个别村仍存在无人办事的情况。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选不出人办事。个别村多次选举不成功,产生不了村委会,村级事务无法正常开展。尽管镇上安排了挂职干部,但只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二是无人办事。部分村由于没有合适人选,选出的干部因年龄大、文化低、本领差等种种原因,无力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仅能维持现状,发展无力无路。三是个别人不办事。换届后,一大批“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绝大多数人在治村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能人”担任村干部后,或因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个人事情上,或担心下届选举选不上,不能也不愿为群众办更多的事情。村级无人办事情况的存在,使一些村失去了新农村建设的“带头雁”、“领头羊”。
四是后继乏人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比较严重。从被调查的镇村情况看,60岁以上的党员占总数的54.3%,初中以下文化的占76.8%以上,不少农村党员“听党的话听不懂,跟党走跟不上”,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力又严重缺乏。经过统计,目前部分村25~40岁务农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5%,农村劳动力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明显不足。党员队伍和农村劳力的现状,必然会延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是道德教育缺失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后,村一级普遍存在着依靠经济手段取代思想教育来推动农村工作的做法,致使农村大喇叭、星级文明户、党员联户、治安文明小区等一些有效的教育载体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民满了“钱袋”、空了“脑袋”的情况。在个别村,宗族势力抬头、邻里不和、干群关系紧张,赌博、打架斗殴、违法乱建乱占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缺少理解、信任和帮助,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距甚远。
另外,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建制村规模偏小、村庄规划滞后、医疗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等,也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新农村建设几点建议
建设新农村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实践的重大课题。结合这次调查,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扎实地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建设新农村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切实提高镇村干部对其重大意义、指导方针、目标思路的认识和把握水平,是积极、扎实、科学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针对基层干部中存在认识深度不够、措施办法不多等问题,应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培训。要在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系统领会《意见》精神,把握《意见》实质的基础上,发挥市、镇党校作用,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的形式,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认识水平;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干部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规划放在首位。针对村级干部素质偏低的实际,应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从市镇选派懂政策、通“三农”、会规划的业务骨干,逐村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村级工作的难点热点、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农村制定出贴近实际、远近结合、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使干部群众看到希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目标激励。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多数村对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动作不大。要坚持量力而行与积极推进的统一原则,根据各村的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出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经民主决策程序,纳入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有步骤、有成效的推进。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责任感,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创业人。建好村级班子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而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关键。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注重思想疏导,倡树创业理念。调查中发现,不少村干部或多或少地表露出届别心理、临时观念,这也是一些干部应付工作的思想根源之一。为此,要高度重视村干部的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办班培训、典型引导和谈心交流等方式,帮助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激发创业激情,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在村干部选用上,要把“责任心强、奉献意识强”作为倡导和选用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内在素质。二要探索和改进村级组织工作模式。目前,村“两委”办公室闲置、场所杂乱,村干部家里、街头办公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影响了村级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阵地凝聚作用。要破除部分镇村干部中存在的坐班不必要、不现实等看法,根据实际需要,因村制宜,灵活实行“两委”干部全日坐班、轮流值班、定日坐班、定时碰头等制度,同时要加强日常工作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有一个洁净的办公场所、群众办事有一个明确的去处,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凝聚力。三是努力兑现干部工资,健全关爱机制。及时兑现工资,保障村干部正当权益是激励干部的有效措施,要努力克服集体经济薄弱的困难,严格落实村干部财政补贴和星级津贴制度,努力按时全额兑现村干部工资。尤其是对多年没拿到工资的村干部,要采取镇政府扶持、节日走访慰问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激发其做好工作的热情。四是要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两委”换届,在精简了村干部职数,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的同时,也出现了村干部相对人手少、新任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要以镇级职能转换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领导抓、抓领导和经常抓、抓经常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指导帮扶力度。要推行镇干部驻村工作日、记民情日记等制度,使包村干部真正沉下去,及时帮助村级组织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不断提高村级组织驾驭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吸收农村退伍军人、个体工商户、科技带头户、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妇女等入党,尽快改善目前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状。同时,有意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和使用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挖掘各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既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各类农村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引导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对特色产业村,引导村级组织围绕集中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服务、兴办批发市场等,走服务创收型的路子;对有土地、山岚、滩涂、闲置场房等资源资产优势的村,要引导村级组织采取合作开发、出售租赁、招商引资等方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对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引导村级组织通过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载体,扩大集体经济来源。要破除集体不能办、办不好企业的禁区,对一些发展前景好、投资风险小的种、养、加项目,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大胆参与、精心管理经营、稳步发展。这不但有利于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锻炼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新农村能力,吸引青年农民回村创业,解决农村后继乏人,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和活力的有效载体。
(四)规范施政行为,加强村民教育,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干群关系融洽,乡村文明和谐,既是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应积极营建的环境条件。要坚持双管齐下,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施政行为。提高村干部公开民主、公正合法的施政水平是村级工作重点之一,要加大《村级工作规范》的学习和落实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按政策、程序办事的自觉性。要从村民和镇党委两个层面加强监督,着力提高村民代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监督的权威性,镇党委要强化对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的监督。要加强村务财务公开,在认真解决部分村村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经常、不具体等问题的同时,要通过公开栏、“明白纸”等方式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终端入户有利条件,扩大村务财务公开面,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干群合力合心。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村民素质教育。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强化权利义务对等观念。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等活动,帮助村民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要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交流沟通,融洽人际关系,提高乡风文明水平。要坚持继承和创新评选“星级文明户”、“好邻里”、定期修订村规民约等传统作法,完善村民自我教育机制,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要健全农村大喇叭、小广播网络,发挥其便捷方便、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等优势,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先进性,努力营造干部同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柒』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1) 文化娱乐
2)大多数农村就没有文化娱乐场所,只能打麻将
『捌』 农村环境调查问卷
住的是土泥巴墙柱的墙,瓦片不是什么留你娃,只是简单的陶瓷烧的瓦,地震基本供跨不了,但又不能住,雨天里面到处是水水,房子盖盖下边还要打雨伞的那种,基本粮食不准放(一般会回潮的),但是种下了粮食基本上要考虑是否能运走变卖出去,道路基本开不了大车进去,只有羊肠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