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方法:
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回服务的生力军;答
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增加了政府对信用社发展的责任感,为信用社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增加了政府对信用社发展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地方政府加大了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❷ 浅析如何强化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
□ 陈晓哲 靳国强/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机构陆续开业。在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各家金融机构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服务方式日渐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业务发展质量与速度,而且关系到对外的企业形象和在同行业竞争中的位置。因此,强化与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刻不容缓。
当前农信社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够。由于受传统卖方市场的影响,一些农村信用社尚未及时转变观念,经营上往往沿袭传统习惯思维与做法,现代营销意识不强,整体策划不够,尤其是信用社负责人有“重业务,轻服务”的思想;一些员工对窗口服务、培育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客上门的“官商”作风严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没有完全得到贯彻。
——专业素质不强。服务窗口的员工素质与金融服务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部分员工办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平时不注重加强业务学习,专业技能不过硬,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改善网点服务质量方面缺少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一些临柜人员不坚守岗位,接待顾客不主动热情;服务用语不规范、不文明,办理业务速度慢、效率低、差错多,给客户造成不便。
——服务环境不规范。一些信用社门头设计不统一,室内装潢不规范。必需的便民设施不全,如验钞机、饮水机等,柜台内外设施用品布局不合理,摆放零乱,电线乱搭乱接,环境卫生未坚持定期打扫,存在“脏、乱、差”现象。
——金融产品单一。信用社目前经营的品种较为单一,品牌产品不突出。长期以来,农信社市场定位不明确,没有按照客户的发展潜力、需求特点等变量划分客户群,全面推进中间业务进程缓慢,随着业务量的急剧放大,农村信用社原有的服务水平难以胜任新的业务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
——监督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涉及服务质量内容和执行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是否受到投诉。员工的工作质量、服务效果没有准确的评价标准,没有实现与个人收入真正挂钩,致使部分员工出现他行业务不办理、中间业务不代理、零烂钞兑换不愿意等现象。农信社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没有反馈沟通机制,对违反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也主要采取下不为例、说服教育为主的方式,缺少处罚机制。
提高农信社金融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及时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农信社要想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先机,必须尽快转变过去的传统经营观念。一是要教育引导全员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其惯有的“官商”作风和“坐等客户”上门的服务方式,彻底转变以农信社“自我”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二是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真正做到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时刻以客户的满意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的方向和标准,实现服务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干部员工要团结协作,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增强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开展对外优质服务。三是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别化服务理念,在尽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从本利分析入手,以效益定取舍,以产出定投入,给予对农信社贡献大的客户更为便捷和优惠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吸引和维持高端客户、拓展利润空间的目的。
——加强教育管理,提高专业技能。信用社服务要取得质的飞跃,关键在人。一是要通过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和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对广大员工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员工对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的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取之所长,补己之短;通过举办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班,组织员工对礼仪知识、文明用语和举止仪表等进行规范化培训,实行集中式、正规化、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实现信用社和信合员工自身的双赢。二是加强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学习,牢固掌握新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开展上岗培训和岗位练兵,定期进行考核及专业技术比赛,提高业务操作速度,使员工熟练准确地操作各种业务。三是以柜面服务为突破口,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以优质文明服务为内容的活动,推广以员工星级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服务。实行“挂星上岗、以岗定酬、星薪挂钩”,要求所有干部员工都使用文明用语,严肃统一着装纪律,注重个人仪表干净、卫生、整洁,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服务环境。
——完善服务设施,营造优美环境。优美舒适、宽松和谐的服务环境是优质文明服务的外在动力。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科技设施投入。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布设网点机具设备,解决超负荷运行问题;要加快配备自助农村信用社设备,包括自动存取款机、P0S机等,减轻柜面业务压力;充分发挥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的作用。二是要规范营业网点建设。每年集中财力对一定数量的营业网点进行规范、统一的装修,塑造一流的网点形象;配备专门的大堂经理,主动引导客户和提供咨询服务,给予客户有序快捷的业务办理体验,使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介绍信用社的服务宗旨、发展实力、新的举措等,扩大社会知名度。三是配齐营业窗口安全防范设施、自卫工具,建立健全联防系统,并保持安全防范设施工作正常、性能完好。尤其是对已布设的ATM机进行安全升级,完善安全防范功能,使已布设的ATM机能全天候使用。
——强化创新意识,丰富服务内涵。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是优质服务的关键,是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和竞争力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贴近市场,围绕客户做好创新文章。员工应当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工夫。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服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客户,运用规范得体易于接受的礼貌语言;在便民实施上,为客户提供更周到、更适用的服务方式等;建立重点客户和VIP客户档案,做好VIP客户的走访与维护工作,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客观环境和具体情形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利用掌握的各种金融信息,开展其他金融信息咨询服务,通过独具特色的细节服务,形成与众不同的招数,充分显示“以人为本”的精神。
——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标本兼治。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文明优质服务水平,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村信用社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标本兼治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联社理事长为组长的优质文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信用社也要层层签订优质服务责任书,将各项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分解到人,将服务语言、服务态度、受理业务情况纳入考核内容,避免形式主义;在每年年初的工作安排中,都把优质文明服务工作作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二是建立奖励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星级窗口”、“服务明星”等争先创优活动,对社会形象好、服务质量高、存款增长快、经营效益优、深受客户赞誉的星级营业网点和星级服务员进行隆重表彰,并作为本年度评先、晋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对被顾客举报调查属实,或被领导员工发现违反优质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要坚决给予罚款、通报批评、待岗学习、调离岗位等重罚;各个单位要结合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优质服务工作考核细则,坚持做到按月考核,按季兑现,以考核约束增强优质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❸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成本精细化管理
当前,农村信用社成本管控总体上比较粗放,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笔者就加强农村信用社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基层信用社成本费用管控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成本费用管控执行力 成本费用管控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的工作,因此,联社要成立以一把手为负责人,主要领导参与,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成本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成本归集分摊、预算控制、评价考核的成本管控制度;二是负责制定标准成本,汇总编制全社成本费用预算;三是负责建立各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台帐,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提供经营管理必需的成本信息。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内容设置 (一)明确成本构成。至少应包括:1.筹资成本。2.经营管理费用。3.随业务量变动的税、费支出,如手续费支出、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 4.补偿性支出。5.准备金支出。6.营业外支出。 (二)建立成本责任中心。资金营运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营业机构等前台划分为利润中心,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负责;授信评审部、风险管理部、财务会计部、稽核部等中台为成本中心,既对前台分摊的部分风险成本负责,又对自身分摊的间接成本负责;办公室、人事劳资部、纪检监察保卫部、科技信息部等后台是单纯的成本耗费中心,应实行定额成本控制。 (三)成本归集分摊 1.产品分类。农村信用社可根据现有的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同业和投资业务四个产品大类建立对应的产品组,然后按树状结构实行产品细分。如:个人业务细分为个人贷款、个人存款和个人中间业务。个人贷款又再细分为个人住房按揭、汽车按揭和抵押贷款等明细产品类别等。公司业务可按涉农和非农进行分类。 2.产品成本确认。包括确认产品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资本及风险成本的分摊三个方面。 3.项目成本归集分摊。项目是指信用社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投入大、范围广、涉及多项成本要素产生的一揽子经营管理活动。项目成本直接归集到项目组,再按照各利润中心的受益情况选择按人、资产规模等因素进行分摊。 4.营业外支出属于例外事项,能够直接归集的按责任部门归集,不能直接归集的作为信用社全年经营利润的减项扣除。 (四)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1.确定标准责任成本。财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规划,考虑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对各项指标影响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前三年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确定全年各项成本费用总额和分科目的成本费用标准。 2.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流程:第一步—财务部门负责编制分科目的费用预算。第二步—各成本责任中心根据自身前三年可控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结合当年业务需要,编制分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第三步—财务部门结合各成本责任中心编制的部门预算,在综合考虑全社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予以调整后公布。 (五)建立分部门成本信息收集体系 日常工作中,县级联社应建立分部门成本信息收集体系。明确各部门应收集的成本类型、收集方法。为明确各部门成本分摊的流程、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制定部门考核评价的标准奠定基础。三、考核建立高效的成本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使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与员工自身经济利益、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在费用管理上,可推行更加灵活的分配模式。改变工资性费用与经营性费用相互隔离的现状,在确保成本及利润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允许部分经营性费用转化为工资性费用,反之则扣减工资性费用。同时,应建立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奖惩。制定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时,应设立成本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双降、呆坏账收回率、人均利润等。
❹ 如何开展信用社存款工作
ОО九年上半年,我县联社在市联社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的有效监管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奋力拼搏,以上年度取得的优异成绩为起点,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总体工作成效
(一)各项存款快速增长,资金实力不断增强。
至6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XXXX万元,较上年末增长XXXX万元,增长XX%,比上年同期多增长XXX万元,增量创历年新高,完成市联社下达全年任务的XXX%。
(二)信贷规模有效扩充,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至6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XXXX万元,比上年末增加XXXX万元,同比多增XXXX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XXXX万元,比上年末增加XXXX万元,同比多增XXX万元。1-6月份全县累计发放各项贷款XXXX万元,同比多放XXXX万元;其中农业贷款累放XXXX元,同比多放XXXX万元,占全部贷款累放的XX%,较好地体现了以农为主的经营方向。存贷比例为XX%,比上年末增加XX个百分点。
(三)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至6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XXXX万元,较上年末下降XXX万元,完成市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XXX%;不良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XX%,比上年末下降XX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的“双降”。
(四)增资扩股力度加大,股金余额稳步增长。
至6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达XXX万元,较上年末净增XXX万元,增长XXX%,同比多增XX万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XX%。
(五)增收节支扎实有效,经营效益再创新高。
上半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共实现各项收入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X万元,其中利息收入XXX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各项支出XXX万元,同比增长XXX万元;其中营业费用支出X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全县XX个独立核算机构全部实现盈利,盈利金额XX万元,完成市联社下达计划的XXX%,比上年同期增加盈利XX万元。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开创支农工作新局面。
1、大力组织存款,确保支农资金足额供应。一是大力组织农村闲散资金。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挖掘农村储源,巩固农村存款阵地。二是继续抓好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存款。对个体户、私营业主实行存贷款挂钩的办法,对在信用社开户的个人和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其在信用社存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对打工存款的组织力度。针对我县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特点,抓住打工人员过年和因“非典”因素返乡的时机,大力宣传农村信用社电子汇兑业务,散发汇兑联系卡,做好上门服务工作,积极组织打工存款,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契而不舍的努力,确保了存款的快速增长,解决了支农资金的后顾之忧,保证了支农资金的足额供应。
2、创新贷款方式,满足农村合理资金需求。继续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完善小额农贷的后续管理。根据省办和市联社提出的小额农贷工作要“巩固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继续推广和不断规范小额农贷的发放和管理。开展了对全县XXX户小额农贷农户的年检工作。通过提高授信档次和授信额度,支持诚实守信的农户,对不守信用的则给予降低授信额度甚至取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格,从而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观念和还贷意识,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对取得小额农贷资格的农户贷款继续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切实保证农户......
❺ 浅谈怎样当好信用社主任
浅谈如何任用好基层信用社主任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XX 信用社 XXX 目前农信社进入新一轮组建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时期,乡镇信用社面临业务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做好一个基层信用社主任对各项业务指标的完成及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就如何当好农村基层信用社主任和清收不良贷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与领导和同仁们分享,不当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 关于基层主任的任用。 从现实情况看,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法人以后,乡镇信用社不再是一级法人,对信用社主任的任用和管理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表现为主任的位置不稳定和短期行为,按照三年轮岗五年出社人事管理制度,信用社主任连续任职的少,绝大部分乡镇信用社主任更换频繁,从安全角度调离本社可以防范风险,但大面积的更换信用社主任对业务发展存在一定影响。首先人生地不熟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发放贷款和组织存款渠道狭窄,有的还从原乡镇带客户, 清收贷款情况不熟,管理员工难度较大。其次对信用社主任的后顾之忧缺乏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对多年任乡镇信用社主任,工作成效显着,为信用社作出贡献的人,到了内退年龄和一般员工待遇一样,特别是像我一样好几个常年担任基层主任的老员工现在编制问题还没有解决。在位时是信用社主任,不在位时什么都不是的, 对信用社主任这个位置责任大但缺乏“安全感”,搞得好能继续干,不好的可以随时被免掉,让少数信用社主任从心态上感觉不平衡,从而寻求补偿心理,进取心和打基础管长远的观念淡化,影响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乡镇信用社经营的好坏从客观上讲靠制度决定,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信用社主任的管理水平。如何任用和管理好乡镇信用社主任,我向联社提三点建议。 建立本土用人机制。人熟是个宝,农村信用社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始终根植于农村,而农村不同 城市,农民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天然形成的狭隘意识认为想办贷款总认为找熟人方便,还贷款亦如此,而信用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信用社选择一个本地人做当家人,可以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一是从业务拓展上, 可以通过熟人组织资金、营销贷款,由于是本地人熟人多,亲戚朋友人脉广,可以运用各种资源开展业务,对各村组情况相对熟悉, 对本地农户生产经营情况比较了解,对借款户的情况清楚,经常走村串巷,在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方面也容易找人好做工作。二是从内部管理上,经过多年才能培养一名信用社主任,本地人任主任对信用社员工知根知底,可以用人所长,通过各种关系帮助员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三是从自身工作生活上,家在本地,吃住方便,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工作,不当走读生,同时可以照顾家庭,把家庭兼顾好更有利于促进工作。 建立社政联动机制。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必须依靠地方党 委政府的支持,近几年乡镇信用社分社多大撤销了,原有的农户联络员被解聘,信贷员减少,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大,农户贷款户多额小分散清收难度增加,信用社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建立良好关系。信用社主任要把与地方党委政府的联系制度化,经常请示汇报,争取在加快业务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的结合点上取得政府重视和支持。一是离城区比较近的乡镇在土地开发过程中的补偿款可以存入信用社。二是卫星乡镇和经济比较活跃的乡镇在招商引资企业上可以为信用社带来储源及融资客源。三是农业乡镇的各种财政补贴可以由信用社代发。四是产业大户及涉农企业通过政府推荐可以及时到信用社贷款实现社农政多赢。五是政府支持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可以优化信用环境。 建立补偿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信用社主任可以借鉴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对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信用社主任卸任后, 任期内有业绩或政绩突出,经审计无个性问题的,可以适应给予经济或政治待遇,对优秀的信用社主任在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关照,提高信用社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信用社主任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为信用社长足发展干事创业。另一方面,对信用社主任任期内,要结合农村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岗位补贴,体现农村和城区的区别,农村的条件相对比城区要艰苦,要让信用社主任想到农村去,争到农村建功立业,真正让农信社留得住人才。 二、 不良贷款的清降。 不良贷款的清降问题是当前所有社普遍存在的头痛问题,我 认为不良贷款的清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责任性不良贷款清收难。(二)政府干预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三)村集体以及政府修路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四)以贷收贷、以贷收息后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五)因走死逃亡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六)因过去办理的抵押手续不建全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七)抵债资产变现难、损失大造成不良贷款清收难。(八)因信贷人员走逃或开除而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难。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清收问题亟待有效地解决,从以前清收不良贷款的方式方法看,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就如同一个人得了病,总吃一种药,就会产生抗药性一样,所以,必须在不良贷款清收的问题上出奇招妙策。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同志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就曾提出“打人民战争”采用“人海战术”,曾对我们的革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在对待不良贷款清收问题上,不妨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先辈的战略战术。 一、打破各社自己清收和责任人清收的模式。由于现在实行的责任贷款,各社自己清收和责任人清收存在一定的困难,人员少、力度小,责任人清收积极性不高,效果很低。我认为,首先对于每月反弹的不良贷款各社信贷员都积极催收,但是不是每笔贷款都能按期收回,对于各社遗留的老大难贷款需要由联社组织各社信贷人员和不良贷款责任人成立专门的清收大队,人员至少在 15 人以上,分为两个组,联社挑选精明强干的人员任组长。 然后逐社的对不良贷款进行逐户清收,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利用人多势强,造成轰动效应,使借款人在缺理、畏惧、面子上等产生思想上的必须还款的认识,以达到清收效果。 二、联合司法诉讼,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对于农村信用社的诉讼贷款,最多的说法是“赢了官司,收不回来钱”。为什么呢?因为法院执行的开支费用较高,导致执行力度小,特别是在家庭财产执行和对当事人的处理等问题上,执行人员没有积极性,或者是得过且过,最后,使一些借款人产生了起诉执行也没怎么着,不疼不痒的,这使他们产生了能赖就赖、一拖百了的思想,以致起诉终了法院和信用社也没有看到钱。要加大执行力度怎么加大?一是使用法院的公车加油,对执行人员给予就餐补助;二是实施奖励执行,也就是按执行收回不良贷款金额的百分比给法院提取奖励,调动起司法执行的积极性,调动执行人员的干劲。 三、对有故意逃废债嫌疑的顽固者申请执行强制执行,杀一儆百。这样,不但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而且,也警告了其他存有侥幸心理的借款人。这样,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吃到了苦头,就会影响到许多人,对偿还信用社贷款不敢懈怠。 四、新官不理旧账造成清收真空。一是责任追究错位。按照信贷管理制度,信贷人员轮岗调片时稽核部门应对其贷款进行专项审计,界定责任,对于正常贷款进行交接,确定接收人为清收第一责任人,交接人为贷款责任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能真正贯彻下去,致使包片信贷员一边担心原责任贷款无人替其清收, 落得逾期追责处分,一边担心新环境,条件不熟,无法放开手脚,无暇顾及前任贷款清收工作。另外,由于农信社信贷员调动频率低,县级行社未能形成完善的轮岗调片考核机制,导致责权利失衡,接收人由于绩效考核与过去挂钩较少或者不挂钩,不得不忙于发展新客户,不愿也不想替前任清收贷款。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实行责任交接,新旧责任人交接应实行制度化、书面化,对于信贷员调离时,应与现任信贷员签订责任贷款交接书,由联社稽核部门监交。旧信贷员负责提供其责任人贷款的全部信息。并且实行责任划分,各承担50%责任,新信贷员负责按季清息和到期催收。该笔贷款新信贷员清息倒本后,责任全担。那笔担保有问题,经联社确认后,新信贷员不承担50%责任,责任全部划转旧信贷员,有联社勒令旧信贷员催收。
❻ 农村信用社如何抓好资金组织工作
张炳文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存款已成为各家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在竞争中拓展存款工作,壮大自身资金实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农村信用社资金组织工作面临的问题1、存款工作缺乏领导,资金信息闭塞。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工作缺乏具体领导,联社一级没有设立负责全辖存款的职能,基层信用社又没有分工专抓存款工作的主任。此外,资金市场信息不灵,对储源潜力心中无数,开展存款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一是存款种类单一,只开办传统的定期与活期存款;二是结算渠道不畅,至今还是开办单一的县(区)辖社内往来业务结算,使一些企业单位、大额储户转移存款到其它银行开户;三是工作效率低,手段落后,现在仍采用手工操作办理存取款业务,时间长,差错多;四是少数职工对待客户态度差,优质服务未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