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500字
写作思路:写出自己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表达出自己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的意愿和决心,并表述出自己正在做的努力。
正文:
什么是红色基因?我认为,一代代人民英雄和爱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精神力量能超越时空一以贯之永不褪色这就是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引用了生物、动物、遗传的生物概念来借鉴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传统的说法,这就是红色基因的概念。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教育下一代,增强下一代的信仰。作为一名党员,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是义不容辞的。笔者认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入心入脑,人人能讲红色故事,让党员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行动。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长征在三渡赤水河前经过枫香,在花茂村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红色陶瓷工会、苟坝抗捐委员会等红色政权,还召开了苟坝会议,撤消了进攻打鼓现场的决议,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苟坝会议是对遵义会议的补充和完善,我们今天能够幸福地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发扬红军当年的精神,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苟坝会议精神,忠诚于党,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近几年来,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了苟坝会议陈列馆、红军村等基础设施,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进一步挖掘苟坝红色文化,加强宣传报道,扩大苟坝会议在全国的知名度。
花茂村登上2015年中国红色旅游荣誉榜,荣获全国唯一“2015最美红村”殊荣,九丰农业公园、花茂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苟坝会议陈列馆2015年被贵州省委组织部干部人事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中组部培训班两次走进花茂村苟坝村。
201X年5月,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授予枫香镇花茂·苟坝“度假社区”称号,下一步,将把花茂—苟坝打造成全国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要紧紧依托苟坝会议红色资源,枫香镇独有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
㈡ 贵州乡村风景哪里好
1.播州区花茂村:花茂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之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东接乐山镇新华村,西靠枫元村,南邻土坝村,北抵苟坝村。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2017年12月,花茂村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荣誉。
2.花溪区久安村:久安村地处贵阳市花溪区西北面,全村总面积8.38平方公里,总人口2211人,共计659户,10个村民小组,流动人口58人,人均纯收入7300元 。
3.关岭县落叶新村:落叶新村距关索街道办事处8公里,全村行政面积5.1平方公里,土地以山区为主,山形起伏较大,耕地面积2830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生姜为主要种植作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818户3008人,民族主要为苗族,布依族。
4.六枝特区太和村:太和位于复兴镇北部,与新兴社区接壤,东面是长江村,南面是复兴村,太和村共设六一国际儿童节个村民组,726户、2703人,共有2个民族,全村面积1818.59公顷,其中林地1330.01公顷,耕地252.11公顷,建设用地21.51公顷,全村主要从林业、种植、养殖为主,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年产竹原料可达8000吨左右。
5.大方县木寨村:木寨村位于核桃乡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六公里,全村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共614户,2598人,共有党员45名,聚居汉、彝、苗、白蒙古等多种民族,是核桃乡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主要村之一。
6.沿河县新仲村:新仲村,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北部新景乡新景河下游,是黔东北有名的生态观光农业村。全村辖龚溪口、雷子堡、新景坝、野茶坨、青杠垭、水尒龙、潘家寨、龙家寨、大坨、谭家场、学堂头、幸福湾等自然村寨。为新景乡人民政府驻地,村境内有国营边山农场、谭家场中学、新景乡中心完小、新景乡中心卫生院、乌江彭水库区集中移民安置点。
7.三穗县颇洞村: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近年来,颇洞村“两委”以黔东(三穗)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和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蔬菜产业化扶贫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该村被县委列为“生态文明富裕村”,同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3——2004年度“文明村寨”,后又被列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8.荔波县赛莪村:荔波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面积2431.8平方千米,人口17.28万人(2010年)。荔波县辖1街道5镇2乡,境内有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176880万元,比2009年增长12.87%。
9.册亨县板弄村:东与望谟县油迈乡相邻,南与纳碰村接壤,西临纳碰村,北与洛王村交接。现有农391户,1697人,有劳动力1102人。辖5个村民小组,板弄组,纳岩组,新寨组,八达组。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主要经济产业:早果菜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 名特产品:玉金香甜瓜,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岩架镇板弄村。
10.纳雍县小屯村:小屯村,位于贵州省纳雍县骔岭镇。2017年11月,小屯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㈢ 鸭溪镇的文化底蕴
鸭溪镇地处中国黔北川南盛产名酒的“金三角”地带,与茅台酒、五粮液、泸州大曲、董酒、郞酒同处于长江上游名酒线上,是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与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及现代科技相结合,酿出了这批璀璨夺目的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名酒,同时也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独具风格的“酒中美人”--鸭溪窖酒。
鸭溪酒历史悠久。据彝族文献《献酒经》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鸭溪镇的古彝民就开始酿酒;汉武帝时期更有名骚朝野的夜郎国“构酱酒”。鸭溪汉墓出土青铜提梁壶,是西汉夜郎时代的酒具,这印证了鸭溪镇拥有两千多年的酒文化历史。鸭溪镇历代承接精湛的传统酿酒工艺,屡有名酒。乾隆年间,著名史学家、地理学家、诗人洪亮吉在品尝鸭溪美酒后,留下“酒边人生住,花里径纵横”、“客醉连宵雨,花残昨夜风”的名句。并且还赋诗一首《鸭溪行馆》描述当时鸭溪镇的酒文化:“一巷黄鹂语,多于鸡犬声。酒边人去住,花里径纵横。戍光上楼见,山泉傍榻生。居人勤最力,月黑未归耕。”
光绪年间,商人赖广兴开办“广兴祥酒坊”,并酿制出遐迩闻名的“雷泉大曲”。20世纪30年代,何清荣、何清华兄弟在其基础上酿制的“荣华窖酒”,名噪西南,远销江苏、两广和香港。民国浙江大学张其昀教授主编的《遵义新志》记载:“酒为贵州名产,尤以回沙最为驰名,因产地而著称。茅台为旧府属仁怀县西之村落,酿造最为得法。遵义密迩仁怀,县西之鸭溪场,亦深得茅台酿造之法,产酒有‘次茅台’之称,又以‘雷泉’驰名。”鸭溪窖酒又称“二茅台”,由此得名。
建国后,在原荣华窖酒厂旧址上组建了鸭溪窖酒厂,其生产的“鸭溪窖酒”系列更是闻名全国,并大量出口海外。长期以来,鸭溪酒秉承传统酿制工艺,以优质纯粮为原料,辅以优质矿泉水——雷泉水,在自然天成的酿造环境中,一直保持着“窖香浓郁、绵甜爽净、幽雅细腻,余味悠长”的风格,其“浓中带酱,浓头酱尾”的风味自然天成,并屡获国内外大奖。
建国后,鸭溪酒业秉承优良的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出浓香型白酒鸭溪窖酒、鸭溪酒王、黔酒王等系列产品,蝉联历届贵州名酒,荣获中国驰名白酒精品、中国文化名酒、轻工部优质产品、轻工部出口新产品奖、中国酒王、全国消费者信得过新产品、普罗夫迪夫国际博览会金奖、泰国王金像奖等国际国内数十项荣誉。
目前,“鸭溪” 系列产品主要有:“鸭溪酒王”系列、鸭溪青花系列、鸭溪2008系列以及鸭溪窖酒系列等。
除此之外在鸭溪镇还广布着酿酒的农户,这些酿酒的农户主要酿制苞谷酒(玉米酒),苞谷酒是鸭溪镇农村办酒席的首选,这些农户酿制的苞谷酒一般销往本镇和枫香、乐山、泮水、平正、洪关、南白等乡镇。一般来说,苞谷酒放在火炉上温着最好喝。鸭溪镇酿酒散户历史悠久,有的酿酒农户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比如鸭溪镇仁合村一、二村民组的一些酿酒农户就有达五十年的酿酒历史。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鸭溪汛,是清代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驻防巡逻之所,鸭溪有时驻军多达一千余人。随着巴蜀、荆楚商业文化的渗透,鸭溪先后修建了“四川”、“湖南”、“江西”会馆。清末,四川自贡井盐经仁怀到鸭溪集散,形成“永兴”、“太和”、“席兴”、“隆兴”四大著名盐号,每月有盐夫1500人过往,集散盐6000担,每天往来盐夫、行商坐贾、驻守官兵集于鸭溪。民国时期有盐防军之称的“内二警”的一个连长期驻扎鸭溪。
明清时期,鸭溪镇是川盐从仁怀茅台岸(仁岸)转运刀靶水、遵义城的“旱码头”;光绪年间已成为黔北商贸重镇。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地方绅士、社会名流、富商巨贾出资修建了茅台至鸭溪的沿路,路长一百五十里。此路起于茅台,沿途经杨柳村、南坳、烂田湾、石子坝、两路口、蚂蝗沟、怀阳洞、庙林场、鸡扒坎、水渡河、坛厂、眀广寺、坛丫口、三十湾、二郎岩、长干山、李村、倒流水、青坑、枫香坝、白腊坎、四牙坝、豺狗坳,终点鸭子口(先为兴隆场)。清代至民国时期,鸭溪镇是川盐经赤水、仁怀,由鸭溪转口至贵阳的必经地。有鸭溪、闫王水(鸭溪镇仁合村上坝)、花苗田、苟坝、纸房、干溪至茅台,鸭溪、石板场、芦岩、刀靶水至乌江,鸭溪、金刀坑、乐民城、八里水、马坎关至遵义城等三条古运盐大道连接山里山外。一些遵义文人,曾留有文墨描述鸭溪古盐道文化。 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江苏江阴威尔顿印务公司、贵阳永吉印务公司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326国道(二级干线公路)紧邻公司厂区。 公司有管理人员及生产工人200余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8人(工程师、技师)、高级酿酒师4人、高级品酒师2人、省级评酒师3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3人通过全国职业经理资格认证。总资产7100万元,注册资金2600万元,拥有制曲、酿酒、调酒、包装生产线及先进检验检测等配套完整的设备,年半成品酒生产能力3000吨,年包装生产能力10000吨。
公司产品系浓香型白酒,主要有鸭溪窑酒、鸭溪酒王、鸭溪广兴祥三个系列数十个品种,形成高中低档、高中低度较完整的结构体系。2004年新开发广兴祥酒与三星酒王经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检测,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在2010年中国白酒企业百强名单中,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排名第53名。
贵州鸭溪金元发电运营有限公司,2005年11月2日,成立贵州鸭溪金元发电运营有限公司负责鸭溪电厂生产运营管理。鸭溪电厂工程是贵州“西电东送”第二批项目之一,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首台机组2005年1月19日投产发电移交生产,2号机组6月25日投产发电移交试生产,3号机2005年12 月8日并网发电,4号机组2006年8月8日投入商业运营。截止到2005年12月5日累计发电32.71亿千瓦时。 1号机组投产当年连续生产253天,荣获“2006度第十一批中国企业新记录”称号,到2006年12月止,累计发电突破100多亿千瓦时,2005年获全省纳税50强企业之一,遵义市先进企业等。2014年5月31日24点00分,鸭溪电厂年累计发电量20.54亿千瓦时,其中5月累计发电量5.72亿千瓦时,创今年单月发电量新高。
鸭溪电厂工程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占51%股份和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占49%股份出资建设,项目动态总投资49亿多元。2005年9月27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需要,为促进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发展,进行资源整和,发挥各自在能源开发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 管理和项目核准批复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遵义县南江贸易有限公司,2004年由简传刚个人独资兴建、创办遵义县鸭溪镇南江煤炭筛选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于2007年11月8日将原筛选场整合,注资2000万元成立遵义县南江贸易有限公司。2008年6月,公司在遵义县鸭溪镇仁合村(326国道、杭瑞高速公路旁)购地100余亩,筹建新厂。2011年,公司生产基地位于遵义县鸭溪镇,占地100多亩,所属洗煤厂三间,年入洗原煤100万吨,下属汽车队一个,购有大型货车30多辆,职工人数180余人,产品以其优异品质远销两广、两湖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年销售额5亿元,利税1500多万元。经过7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经成为遵义市煤炭精洗加工行业的核心企业。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吐鱼村,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12000 万元人民币,进行航天产品、特种车辆研制、改装、制造;客车、专用车制造;车辆配件、汽车销售(轿车除外)、汽车维修;钣金、汽车模具、冲压、非标设计制作加工销售;钢架结构产品设计、制造及安装;汽车有关技术咨询服务;农机产品生产、销售;门窗制作、房屋租赁;货物与技术进出口业务。 2010年遵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鸭溪镇仁合村及县属其他乡镇的三个村各规划用地500亩,开辟“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以免费或低价租凭方式提供创业场地。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孵化。
2011年2月23日,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遵义县人民政府主办,遵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鸭溪镇人民政府承办的2011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洽谈会在鸭溪镇隆重举行。招聘会共提供103家企业,省内44家、省外59家,为各类求职人员提供了7000个岗位,活动当天共接待各类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达成意向性协意1763人。
㈣ 2016年遵义县县情,人文地理,风土民情,
遵义县
(地名)
编辑
遵义县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瓮安县,南邻息烽、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抱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全县国土总面积4093.77平方公里,下辖28个镇2个民族乡,人口122.78万人(2013年)。全县海拔800~1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1]
遵义县地处黔中经济区综合开发重要区域,位于黔渝经济走廊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遵南大道将遵义县与遵义市区相连。川黔铁路、渝黔快铁、210国道、326国道和渝黔高速、杭瑞高速、遵茅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乌江航道顺境而过直达长江,与新舟机场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
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钼镍矿、铝土矿、硅石等。遵义县有鸭溪发电厂和乌江渡发电厂,总装机容量245万千瓦,是西南地区和“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3]
遵义县是“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清朝后期出现了黎庶昌、郑珍、莫友芝等文人学者,民主革命时期,陈铁、陈德明等为贵州解放做出贡献。境内有乌江渡、沙滩景区、苟坝红军遗址、茶山关红军渡口、陈公祠、龙坪瓦厂寺等知名景点。
地势地貌
遵义县地貌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与沟谷盆地等自然组合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西北高而东南低,最低点位于山盆镇落炉,海拔为489米,最高点位于山盆镇的仙人山,海拔为1849米。按形态划分,在娄山山脉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米,娄山山脉西北面为低中山峡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米。[2]
气候
遵义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县境内冬季、秋末、春初,受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影响,风向多为偏北风,因地貌复杂多变,地面风主要是东北风,从春末至夏季,西太平洋暖湿气流北向西伸,南下冷空气变暖减弱,主要风向为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2]
自然资源编辑
截至2010年,遵义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26种。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4]
人口民族编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遵义县总人口1243193人。2003年末,遵义县总人口138.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万人。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4]
2013年,遵义县公安户籍户数385885户,总人口1227803人。其中:农业人口1048233人,非农业人口17957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640737人,女性587066人,性别比109:100。年内迁入7812人,迁出6138人;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长率5‰。[1]
2011年,遵义县境内除了汉族外,还有苗族、仡佬族、彝等20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3304户140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2%,其中苗族8191人,仡佬族3664人,彝族478人,土家族218人,白族165人,侗族89人,其他少数民族1276人。苗族、仡佬族是该县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洪关苗族乡和平正仡佬族乡,两个乡共有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8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民组。其余少数民族散居枫香镇、乌江镇、三合镇等20多个镇的边远山区。[2]
经济概况编辑
综述
2013年,遵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0804万元,比2012年增长16.9%,增速比2012年低0.6%。其中:第一产业385497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1134526万元,比2012年增长22.3%;第三产业770781万元,比2012年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2012年增长16.2%;金融保险业比2012年增长9.6%;批发和零售业比2012年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比2012年增长17.9%;房地产业比2012年增长11.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8%、49.5%、33.7%;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6.3%、64.3%和29.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0.8%和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516元,比2012年增长16.6%。[1]
第一产业
2013年,遵义县粮食种植面积125528公顷,比2012年增长2.5%。其中:夏收粮食作物面积31968公顷,秋收粮食作物面积93560公顷。油料作物面积38248公顷,油菜面积35333公顷,蔬菜面积59111公顷;烤烟面积10984公顷;药材面积2075公顷;水稻面积30592公顷,玉米面积25288公顷,小麦面积3628公顷;薯类面积43588公顷;豆类面积11176公顷。[1]
2013年,遵义县完成人工造林1914公顷;实施稻田养殖青田鱼4227户15100亩,全县水产品产量21841吨,渔业总产值32858万元,比2012年增长18.5%。[1]
第二产业
2013年,遵义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564561万元,比2012年增长21.1%,实现增加值914049万元,比2012年
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89857万元,比2012年增长19.8%,实现增加值853490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230816万元,比2012年增长144.9%;重工业增加值622674万元,比2012年增长1.4%。
2013年,遵义县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73585万元,比2012年增长72.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个,从业人员6135人,比2012年增加2700人;施工房屋面积923000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80.8%。[1]
第三产业
2013年,遵义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738万元,比2012年增长16.4%。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3735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7384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06010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8728万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9%。限额以上单位零售总额87019万元,比2012年增长95.3%;限额以下单位零售总额407718万元,比2012年增长7.2%。
2013年,遵义县旅游接待人次370万人次,综合收入28.8亿元,比2012年增长29.5%。[1]
社会事业编辑
社会保障
2013年,遵义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428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289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98人,“5个100”工程培训1092人。
2013年,遵义县城镇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400元,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16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1337万元、农村低保金5995万元、救灾救济款836万元、救济粮806吨,发放救灾物资21978件。
2013年,遵义县职工养老保险53403人,失业保险24063人,工伤保险50997人,城居医保62388人,职工医保48038人,新型农村医保103170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4.73亿元,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3.84亿元。[1]
教育事业
2013年,遵义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其中小学189所、教学点82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39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中职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幼儿园66所。在校学生162911名,教职工10245名,专任教师9226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0.39%。
2013学年,遵义县14486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文化成绩监测,总分优秀率10.2%、优良率20.2%、合格率60.1%;中考全县11611人参考,500分以上1329人,居遵义市之首;高考报考人数9568人,一本上线人数文科192名、理科1208名,7943名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高考升学文科录取率86.2%,理科录取率80.9%,中职录取率81.9%。2013学年,遵义县8人考入清华、3人考入北京大学、2人考上香港理工大学。[1]
文化事业
2013年,遵义县县有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31个,藏书105.8万册(含镇乡图书馆藏书),县级图书馆1个,其中: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1万册;镇(乡)图书馆(室)20个,接待读者16万人次,图书流通15万人次。
2013年,遵义县编辑播报《遵义县新闻》324期,制作审定并按时播出《新闻视点》54期,《小康之路》25期,《新闻半月谈》25期,《警界时空》25期,《艺苑风景》25期,《播雅书苑》25期。开辟“双创一巩固在行动”、“高考聚焦”、“支部登台 党员亮剑”等专栏13个。上送新闻346条,总计播出222条。其中:央视播出2条,省台播出7条,市台播出213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2013年,遵义县有文化经营单位234家,其中:印刷厂11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2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34家,打字复印经营部41家,电子产品(软件销售)2家,国营新华书店1家。[1]
医疗卫生
2013年,遵义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7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所31个,卫生监督1个、疾控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室899个;卫生机构人员4125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379张。全县103170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比2012年增加11850人。[1]
风景名胜编辑
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
风景名胜 (3张)
乌江渡景区位于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6]
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从明朝末至清朝后期,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沙滩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悲阁、洛安江堤、沙滩大桥、水红树、禹门山古柏林、禹门寺、摩崖石刻、沙滩文化陈列馆、黎庶昌故居、琴洲、笔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坝等。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苟坝内革命历史遗迹有: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鲁屏周墓和陶瓷厂。[7]
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该寺保存着一批木雕和石刻艺术品,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以及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
㈤ 这一站 我的村剧情怎么样
电影《这一站我的村》,以开展扶贫攻坚行动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个新农村、新风回貌、新力量的红色爱情答故事。该片由新锐导演王帅执导,贵州籍音乐人、著名能量歌手夜郎金鑫在本剧中不仅担任制片人,而且还是该剧的主要角色之一。此外,谢芳老师及国家一级电影演员刘魁等亦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1]
中文名
这一站我的村
出品公司
遵义红创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
制片地区
遵义
拍摄地点
遵义苟坝
拍摄日期
2016年9月8日
导 演
王帅[2]
制片人
夜郎金鑫
类 型
轻喜剧[3]
主 演
谢芳[3] ,刘魁[3]
片 长
90分钟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 彩
彩色
㈥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是如何富起来的
守住了乡愁 走上致富路
——探访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
花茂村“红色之家”农家乐的游客络绎不绝。
“土地是我们致富的宝,我们要用技术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发展。”潘克刚计划明年适时增加耕地种植面积,带动更多人致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花茂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在潘克刚的计划中,还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今,村里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预计为99.18%,并已被评为省级同步小康示范村。“今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计划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6万元以上。”潘克刚言语间信心满满。
留得住的乡愁
打造乡村文化特色产业
参加党的十九大之前,潘克刚既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小小的花茂村会有人注意吗?而期待的是,这两年村里交出的答卷能否令人满意,不辜负为新农村建设付出努力的人们。作为十九大代表,潘克刚来到北京后,顾虑瞬间打消,大家不但知道花茂村的名号,更对村子的发展充满好奇。潘克刚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村子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着到花茂村看看。
潘克刚说:“我下一步最关注的,就是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如果村里旅游市场趋于饱和,就要提前采取措施,必须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诚如此言,没有文化支撑、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乡村旅游就难以保持吸引力。花茂村从自身历史文化开掘,从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中,找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
花茂陶瓷业有些历史。从有据可查的清代光绪年间算起,距今约有140多年的历史。村里就此专门打造了一条集旅游休闲、陶艺展示于一体的陶艺一条街,母先才的店是街上最显眼的一家,他家的手艺已经传了四代。村里还送了几位有家传手艺的人出去学现代技术,母先才就在其中。回来后,他申请到小微企业鼓励资金,再加上贷款和借来的本钱,总共投资近百万元,扩大了陶艺馆的规模。“如今收入翻了几番,手艺我不丢了,还得传给孩子。”母先才说。陶艺一条街成为村里的特色,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各式土陶艺术品,还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土陶产品带回家。
这条街上还开了一家古法造纸体验馆,馆里坐镇的是隔壁苟坝村的村民敖坤。敖坤刚从河南科技大学毕业,学的是国画专业。从外省归来后,敖坤施展所学,使具有400多年历史传统的古法造纸焕发了新生机:一系列依托古法造纸技术、融合当地艺术特色的文创产品出现在大山里的花茂村,马灯、书本、手账、明信片等,让游客爱不释手,一到旺季产品供不应求。
“我们计划形成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潘克刚说,花茂村不仅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还形成了独具个性和历史传承的文化特色。如今,村里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全村外出务工人员从2012年的3356人,减少到现在的不到1000人,甚至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人员来就业。
花茂村人守住了自己的乡愁,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花茂村的乡愁,就是让人来了不想走。”潘克刚笑着说。
在市区,交通也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