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农村采访要怎么写啊
“农村工作不仅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纷繁的事业,而且是一项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事业。”这是专家张强为新近出版的《为新农村建设支百招》一书所做的点评中的一句话。《为新农村建设支百招》图文并茂地对如何实际操作新农村建设提出系统的对策,刚刚出版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在北京地区仅20多天的时间,首印的5000册书就已销购一空。记者了解到,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它抓住了“新农村建设”怎么搞这个基层干部和农民最需要的点子上。近日,记者就如何结合实际搞好新农村建设专程采访该书的作者———北京市顺义区三农问题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张林成。
记者:我们看到,关于新农村建设已经出版了不少理论探讨性的书籍,是什么原因启发你从“支招”的角度编写这样一本书的?
张林成:在同农村干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地方仍然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也有不少地方虽然有建设好新农村的热情,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可行性较强的措施,工作起来经常抓不住重点。
从认识上看,有些基层干部存在把新农村建设当成阶段性任务,急于出成效的误区。甚至有的人认为中央政策经常变,新农村建设“热”一阵儿就会过去。还有一些农村认为没有钱就没法建设新农村,等靠思想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让大家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围绕破解“三农”问题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以富裕农民、提升农业、振兴农村为出发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思路相当清晰,目标非常明确。新农村建设不是一时之事,必须做好长期准备。
从操作层面看,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推出的亲民爱民惠民的重大举措,深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但至于怎样投入新农村建设,许多基层干部心里没底,表现无所适从,茫然不知所措,迫切需要给予导航。如有一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建筑部门达成口头协议,计划兴建两栋居民住宅楼,让村民免费住进楼房。他们请我帮助策划,我就对该村的两位主要干部说:“我不会顺情说好话,而是逆向思维给你们泼冷水,给你们降温,因为新农村建设不能理解为盖新房、住新居。况且你们村又没有经济实力,建楼占地又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让农民白住房还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我所支的招是不建为宜。”在听取了我的意见后,该村放弃原来的计划。再比如诸多农民迫切期望致富,迫切需要开发名优农产品,但又没有科学技术;迫切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又不知怎样才能实现;迫切需要到非农岗位就业,又不知到哪里上岗;迫切需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又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的路怎样走,不仅需要农村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同时需要我们涉农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指导。
从当前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论述看,往往过于宏观和原则。由于对农民的需要了解得不清楚,提出的建议往往可操作性不强。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我自1986年从部队转业后,长期以来一直在农业战线上工作。顺义区的426个村,我去搞过调研的有388个。2001年我从区农委副主任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三农”问题的研究上,2004年创办了北京市第一家民办的三农问题研究机构———北京市顺义区三农问题研究会。因此,我凭着长期同农民打交道,且熟悉农村工作的内在优势,策划了这本书。其目的在于把中央精神结合实际具体化,在总结京郊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改革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提出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招数。
记者:我们从您的书中了解到,您一共为新农村建设支了132招,概括地讲,您认为作为基层干部怎样才能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张林成:很多基层干部因为对中央政策吃不透,往往感到新农村建设工程浩大,不知从何处着手。我认为,作为一名村干部,想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摸清四种结构。一是村内的产业结构,了解村内的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各占多大比重,都有哪些主要项目;二是村内的就业结构,了解村内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各有多少人,占多大的比例;三是了解农民的家庭收入结构。我们的经验是,如果一家人都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就很难走上富裕;四是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因为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就业。把这些结构摸清楚,制定计划就有了针对性。除此,我还认为,新农村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根据村集体的自身经济实力,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利益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而又容易见成效的事务抓起。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得到实惠,尝到甜头,看到希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坚定信心,更有助于调动农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否则,不重视调研,决策只凭拍脑门,实践证明是不行的。
⑵ 山东曹县朱洪庙乡东赵集正在建设新农村是国家规定非得一定要建设吗希望媒体的朋友们看见去采访采访
新农村我靠
羊头卖狗肉
这帮人死不光
农民好不了
⑶ 新农村建设感受要短
社会主义新抄农村建设是一项对中袭国和中华民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艰巨而复杂的伟大工程,必须不懈努力,要有打持久战的坚韧毅力,而绝不可有半点毕其功于一役的急战能胜幻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农民生活习惯的千姿百态,这些客观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地新农村建设不可简单搞几种定型的模式让各地各村去套。
⑷ 想做一次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采访,采访对象为村委,应该问些什么问题
1,新农村建设是不是搞工程建设?
2,新农村建设是不是国家有一定的补贴?3,搞新农村建设需要征收老百姓的土地搞统一规划吗?4,搞新农村建设是要村容整洁,那老百姓的草垛应该放在哪里?
⑸ 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
①在农业生产上,甲村依靠的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而乙村只有传统的老三样,靠内天吃饭。这容说明提高农民收入,不能只靠传统农业,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②甲村不仅生产蔬菜、水果,还从事产品深加工和销售,而乙村只有单一的种植业。这说明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③甲村因地制宜地发展加工、流通和旅游业,而乙村产业形式单一。这说明新农村的建设要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
⑹ 新农村采访,该提哪些问题
我认为:采访富裕的新农村,应采访村子的以下群体,一是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内记,了解一下村子发展思容路,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经历与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特别是一些对比数据,如果是电视采访,还可以安排一些对新旧比画面,展示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二是弱势群体,让脱了贫的困难户,得到党组织救助关怀的孤寡老人、重新走进学校的失学儿童、饱受行路难、就医难等苦痛后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村民讲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三是普通村民,从村民口述中感受新农村建设使中国农村、农民产生的新变化,感受党的基层组织的坚强领导,感受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得出党有坚强的基层组织基础这一结论。
⑺ 怎样写采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稿子
请看以下范文:
石礼清同志先进事迹
近几年来,石礼清同志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围绕农村基层组织争创“五好”为目标,带领村“两委”成员团结拼搏,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使该村党建、经济、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连年达标取得了较好了成绩: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642万元,同比增长10.1%,农民粉均纯收入达4189元,同比增长8%。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2003年收适应症达到56万元,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列。由于他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好事实事,使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从温饱迈向小康发展,深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连年来,他领导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先后分别荣获美兰区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支部”,灵山镇2003年工作综合评比“二等奖”等光荣称号。该同志也连年荣获区、镇“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光荣称号。在2002年被选为市、区、镇人大代表。他的主要事迹是:
一、当好班长,带好班子。
实践证明,党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支书,队伍硬不硬,关键看班长,东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石礼清的带领下,做到了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首先,他率先垂范,科学地处理好“两委”关系问题,使班子团结协调,造就过硬的队伍。其次,他以身作则,因地制宜,大胆尝试,率先承包了四十多亩荒塘养虾,从万宁市聘请技术员指导,年利润十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好了东湖养殖业的发展,是该地区养虾最早的创举人之一。再次,他带好班子,在抓班子建设时,他考虑到的是如何解决班子成员的生活收入问题,只有收入稳定,才能安心工作。仅靠上级补贴的每月二、三百元生活费是不够的,为此,他组织“两委”成员带头创办养虾基地,集体投资4万元,班子成员集资4万元办起了养虾基地20亩,年创利润8万多元,实行五、五分成,既增加了班子成员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使七名成员每人每年都增加收入五仟多元,平均每月增加了400多元。这样就稳定班子成员的心,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支部一班人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队伍。使班子成员人人都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带头人,成为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榜样。
二、当好班长,带好队伍。
在带好班子的同时,他还认真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首先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支部工作走向正常轨道,使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党员在发展经济大潮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该村委会辖区内,对涉及群众利益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坚持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条例要求,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村小组干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执行。如土地征用、征地款分配、宅基地安排等。村委会还运用村民自治章程,帮助陶沙村小组按照《村民组织法》和《选举法》通过合法程序在届中罢免了原不称职的村民小组组长职务,并重新选举产生新的村民小组组长。在抓好村民小组干部建设的同时,还注重抓好菜青团、民兵、妇女、治保会等各种群众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的队伍。近三年来共吸收党员13员。
三当好班长,选准路子。
东湖村位于南渡江东岸,又处于新市区规划范围内,滩涂、荒塘资源丰富,他当班长后,组织一班人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发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使群众致富奔小康有了目标。
一是抓好服务,促进开发。他把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放在发展地方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工作。随着江东新市区的开民,东湖村也迎来了新的一轮投资热潮。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觉悟较低,只看到目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个别群众对投资者进般刁难,针对这一问题,他及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展开讨论,统一党员干部思想,上门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引导工作,与群众说明以开发促发展的道理,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投资环境,加强了服务,使皇冠酒店、南方航空、中国院士村、南海培训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在该村。促进了东湖的发展。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东湖村引进项目过程中,得到了600多万元土地补偿款,这笔巨款是分?是留?干群意见不一,他吸取其他地方把征地款分光、吃光、赌光,最后留下不良恶习的教训,便充分组织干部讨论,认为“杀鸡吃肉比不上留鸡生蛋吃”更合算,这笔资金分到农民手里,每人仅得1千元,如果把这笔资金投入到新市区管委会参与经营。实践证明,他这一做法是正确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又主动把最近的征地款投入到新市区管生会参股。使一个“空壳”村变变年收五十多万元的富裕村。
三是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海水养殖。他在海水养殖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群众的信心足了,于是,他趁热打铁,结合本地的滩涂多,荒塘多,盐碱地多,海水充足,长期没有得到利用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动农民发展海水养殖业,并从低位池向中位池,高位池迈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他的带动下,目前,会村委会养虾面积已达到800多亩,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东湖村经济收的主要支柱来源之一。是农民增加收的主要途径。
四、当好班长,为发而干。
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是石礼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他采取:“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集资一点,政府拨一点的做法”,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为农民办一一件又一件好事实事,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集资85万元,钻一口318米深井,建100吨水塔一个,拉水管3万多米,使全村都饮上了清洁的自来卫生水;集资78万元,建起一栋三层13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集资7万元修建乡村道路口径井二口,建起了一千四百多米的硬板化港口沟,大大地发问农业的生产条件;集资6万多元与镇政府联合办起了有线电视接收站,使农民从原来只能看3套电视节目变为16套节目。还集资80万多元建起一批文化室和公共设施及体育活动场所,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有球场,户户有自来水,基本实现家家有电话和有线电视,改变了东湖的落后面貌。受到村民的称赞和好评。
⑻ 采访领导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⑼ 求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访谈,急急!
楼上的,不要因为是0分就不帮助楼主袄!
新华网河南频道9月12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全省农村环保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面临着很多难得的机遇。”省环保厅厅长李庆瑞开门见山。
诚如李庆瑞所言,农村环保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年来,省委、省政府都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意在通过典型示范,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特别是去年,我省提出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战略目标,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环评报告书已得到批复,农业大省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在李庆瑞看来,这同时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近年来,人大、政协关于生态保护的提案和建议逐渐增多,农民群众要求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日高,既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强烈愿望,也有对农产品品质的担忧。一个小企业污染一条河,一个小矿毁坏一座山。据环保部统计,去年约40%的群众来信、60%的群众来访反映的是农村地区污染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安全特别是粮食的安全问题,已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李庆瑞告诉记者,在全省环保部门的积极努力下,2008年全省农村环保亮点纷呈。面对各种困难,全省2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省40个重点养殖县的2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如期完成治理任务,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面对农村环保缺乏机构和人员的现状,漯河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率先走出一条乡镇设环保专干、村级设环保监督员,推动环保工作入乡进村的新道路,受到国家环保部的多次表扬。面对农村环保缺乏资金的现实,焦作、郑州、洛阳等市主动想办法,谋思路,不等不靠,积极协调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我省率先建立起“以奖代补”制度;面对农村环保缺少抓手的局面,信阳等市克服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局限,创立一套将生态村镇创建与政府政绩考核定量挂钩的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政府领导开展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创建工作走在前面。
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环保工作上新台阶?李庆瑞表示:“首先要创新工作理念,充分认识生态保护与农村环保工作的特性和特点。农村环保工作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站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去思考环保工作,把新农村建设关于支农惠农的方针和思想融入环保工作中去。”
“我们理解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生态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大的民生。”李庆瑞坦言,“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转变农村地区粗放的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