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5年新农村规划 许昌魏都区屯里何时开发
现在重点在北边和水系上。西南真没空管
② 2015年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文件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发布】容内容:
1·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3·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4·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5·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粮食安全问题首当其冲】今年一号文件五方面被分为32个小点,首当其冲仍是粮食安全,文件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要求,包括永久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及投融资等等。同时也提出,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顺序。
③ 2015年山东省聊城市新农村规划最新消息
一、原则同意《山东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服务便捷、各具特色的宜居村庄。
二、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三、要按照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撤并村等不同类型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标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明确工作重点。
四、要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不搞形象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
(3)2015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扩展阅读:
2005年10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④ 2015年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拆迁补偿标准
房屋拆迁补偿价由宅基地区位补偿价、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构成。计算公式为:
房屋拆迁补偿=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参照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由区县人民政府参照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普通商品房住宅均价、城市规划等综合确定。拆迁中认定的宅基地面积应经合法批准、切不超控制标准。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的被拆迁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平均价,具体标准由区县政府按照前述区域内农村房屋建设情况在400--700元/平方米幅度内确定。户均安置面积,按照100-150平方米控制,具体标准由区县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经济水平、农民居住情况确定。
⑤ 2015年山东潍坊有那些有新农村建设计划吗
我老家拿就在规划中
⑥ 2015年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是哪些
你好,请参考: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实施了“四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2142亿斤,连续4年超过11000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同时,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市场供应丰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2013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比2005年增加1.27亿亩;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3.5亿千瓦。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入以机械作业为主,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阶段。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增产增收、优质增收、务工增收、补贴增收。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十连快”,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缩小到2013年的3.03∶1。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同比实际增长9.7%,增幅比城镇居民高2.8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每百户农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7台、电冰箱67台、移动电话198部、计算机21台,分别比2005年增长28%、70%、75%、9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45.5%下降到2013年的37.7%。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1.22亿人减少到2013年底的824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近2000万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力促进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面貌逐步改善。坚持把农村饮水、道路、电力、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十一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7000多亿元,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8万公里,乡镇基本实现通公路和沥青(水泥)路,99.7%的建制村通公路,89%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供水质量明显改善,4.7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国农村集中供水人口受益比例达到78%。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7个省份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11—2013年共解决了25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改造农村(含国有农林场)危房近1300万户,定居游牧民38.8万户,安居渔民5.5万户,上千万农牧户已逐步告别危房、土坯房、毡房,住上了结构牢靠的安全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逐步改善,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村庄4.6万个,惠及农村居民8700万人。开展农村生态乡镇、生态村、美丽乡村创建,加强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休闲观光农业,4500多个乡镇、9万多个村庄受益。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基本全覆盖。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日用品、农资经营连锁农家店73万个,覆盖了100%的县域、97%的乡镇和82%的行政村。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村庄更明亮、饮水更干净、生活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