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
这样的调查问卷,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资料,然后自己制作一份调查问卷就可以了。
2. 关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你是想要一份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还是你想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呢?
3. 谁有农家乐的调查问卷
下乡”活动是在党中央关于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作的号召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分团委牵头,在相关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四名同学组成“三下乡”实践团队,于2006年7月25日至2006年7月29日前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本次“三下乡”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实践调查工作、后期总结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作初步计划以及《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和各宣传单的制作。实践调查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开展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并宣传弘扬“两会”精神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开展以交流组员在“三下乡”活动中的心得为主题的座谈会。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团队队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一共分发调查问卷100份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4份,回收率94%。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由于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以至在计划中一些项目很难实施。我们开展的几项活动所起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达到了我们原定的目标。经过了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本团队成员都有很大的收获,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三、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组队
基于“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村的宗旨,在活动筹备之初,我们遵循“自愿、争取”的原则,严格把关综合素质,在人员的确定的问题上,对团队成员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体如下:
态度端正,有上进心,从思想上加入我们的团队,有服务农村的热情。
作风朴实,能吃苦耐劳。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有团队精神与团体意识,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通过严密把关,我们定下团队成员。但在获得开始之前,原定部分成员因故不能参加,致使团队重组。在反复考虑和征集后,形成了本次“三下乡”实践团队这个充满了凝聚力的团体。这为我们这次活动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思想动员,并作初步计划
“三下乡”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解决农村缺乏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方案。它的实施不仅反映在具体的行动上,也集中体现在思想上,而且后者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认识了“三下乡”,了解了它的意义,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乡”。针对这一点,我们对全体组员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
首先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三下乡”的资料。随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座谈,在座谈会议中,大家畅谈自己对“三下乡”的认识,并表明了自己将怎样以实际行动去完成这项坚定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的思想有了明显提高。
由于事先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不至于以后陷入被动的局面,队员经过思想学习之后就进入了活动的准备阶段,通过各方渠道了解当地情况,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调查,相关调查问卷的完成,“两会”精神的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方针的宣传等。
3.调查问卷及宣传单的制作
在查找翻阅了有关资料(主要是关于问卷制作和新农村方面的资料)后,按照相关主题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共10道选择题,4道问答题,1份1张共100份。
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制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画,1份1张共50份
制作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单,1份1张共100份
制作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画,1份1张共50份
(二)实践调查工作
1.通过当地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了解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木兰乡拥有的主要旅游资源
在搜集了部分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料之后,我们和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针对该地区的实际开发情况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木兰乡的旅游资源丰富,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 木兰湖旅游度假
木兰湖位于武汉市北郊60公里,座落在荆楚名胜木兰山脚下,是武汉市重点旅游开发区,被市政府列为“武汉市后花园”,规划总面积5000公顷,木兰湖湖面面积达三万亩,约为17批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最狭窄处约1.2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23米,最深处有28米。1959年开始,因为兴修水利,筑建大水坝,形成了现在的木兰湖。60年代开始,木兰湖中开始出现各种鱼类,于是又开始发展渔业。直到1992年才开始发展旅游业,到目前为止,湖中共有大小游艇150条。木兰湖最为独特的景观是鸟岛,湖东南岸三千亩林区,十万余只鹭科候鸟在此栖息,秋去春来,繁衍后代。其区位优势明显,基础环境具备,交通便捷,电力充足,通迅发达。总体的规划已被联合国列入中国21世纪优先发展项目。现有大批客商来此投资开发旅游业,已建成的项目总投资高达5亿元人民币。星级宾馆、豪华别墅区和度假山庄在湖畔星罗棋布。
② “红色旅游”
木兰乡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是当年鄂豫皖边区著名的赤色根据地。更是董必武、李先念、刘华清等革命家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木兰乡农民组织的赤卫队、护卫队就有大约1.2万人参加,并在其间所牺牲的烈士,记录在案的就有12280人。
在木兰乡,共有13处“红色旅游”景点:静山庙农民武装暴动纪念碑、塔区(即现在木兰乡)共青团第一个团支部纪念碑、李先念革命活动旧居、英雄树、戴慧兰烈士墓、两处烈士纪念碑、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会址、仇恨树、血泪井、新四军抗日标语、塔区第二乡苏维埃政府旧址。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木兰湖畔出生的杜义德、袁学凯、陈福初等7位红军将领共和国将军军衔。1985年,木兰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有大批青少年学生来木兰湖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③ 林果业、茶业、甘柿大乡
木兰乡是武汉市有名的板栗、柿子、茶叶"三品"之乡,有人称赞是“春来花开满枝头,秋来层林果丰硕”。
木兰乡共有12万亩山场,种植有约1.5万亩银杏树、8000多亩板栗,同时拥有3000多亩茶林,桃树、杏树、梨树、柿树和柑橘一共有5000多亩。在林果业方面的发展前途十分可观。
④ 大余湾民俗村
大余湾距武汉市区40公里,坐落在乡村的公路边。依山傍水,宁静如画。占地面积300亩,该村的古建筑群属明末清初的民俗建筑,20余条巷子纵横分隔。尚存明清古宅40余栋和大量的古迹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据当地史书记载,该民俗村始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目前尚存民居50余幢,当地有一民谣形象概括了古民居建筑独有的特色:“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套客房,室内雕塑刻,门前面檐廊,方块石板路,滴水溅石墙”。和古民居同在的还有明清家具、农具、手工作坊等生产工具以及古朴的民风民俗。整个民俗村将古文化溶于古建筑中,每种建筑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古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建筑史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⑤ 远古寺庙、将军庙遗址
木兰将军庙坐落于木兰湖西岸的将军庙村,是花木兰祖庙,亦是木兰生态游览区最古老的殿庙之一。其始建于唐,扩建于明,重建于今。与将军墓一起列为木兰湖两大历史陈迹。将军庙、将军墓与木兰山金顶、玉皇阁遥相呼应,一脉同轴。同时还有远古寺庙约20多处。
(2) 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落后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分析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尽管现在“红色旅游”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相对生态旅游来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仍不容乐观。
我们实践团队通过对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的访谈以及实地在走访了解,分析了该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国家政策对大众的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追求物资享受外,也开始转向精神享受。现在比较大众化的一种追求精神享受的方式就是外出旅游,而且随着大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我国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生态旅游的开发,并且在各方面政策的保证和支持下,生态旅游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红色旅游”这种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却被忽视甚至遗忘了,尽管国家现在开始提倡“红色旅游”,但由于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其发展程度自然无法与生态旅游相比了。
“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人并未从思想根本上接受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被大众所接受,“红色旅游”也是如此。大部分人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红色旅游”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已开发的地区看不到成效,这就导致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越加迟缓。
“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不足 我国目前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每年用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的资金极度不足,目前的文物保护的经费来源,一靠政府财政拨款,二靠横向创收。但在木兰乡,财政核拨的经费,连景区的正常运作都不够。加上不少文保单位位于农民群众集中居住的村之中,文化遗产在农村改造过程中被损毁的问题时有发生。位于叶家田李先念旧居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尽管近年来市、区文物部门拨出专款对重点危房进行了一些“救命”的修缮,李先念旧居却还是在去年的一场大暴雨中倒塌了。
“红色旅游”景区的地理和交通限制 由于当年革命游击战争的需要,“红色旅游”景点多位于山旮旯之中,地点分散,而且交通极不便利。地点分散,就导致“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交通不便,就导致人们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参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要想更好的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就必须先修路搭桥,解决交通不便利的问题。这就又涉及到了资金的问题,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
(3) 制约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乡”活动期间,我们实践团队通过对该区旅游度假局管理委员会方主任的访谈以及实地在走访了解,分析了该地区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将其归纳和整理:
开发经费的限制 自1994年起全市文保经费每年一直维持在100万元的水平,而除掉物价因素外,仅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已由当时的135处增加到178处,但经费却没有增加;就是这笔十分有限的钱,市主管部门优先考虑的是中心城区,7个近郊区占39.3%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能够分配到的就非常有限,至于主要靠各区解决的110处区级文保单位则事实上更难落实维修经费。
在此情形下,各地只能发动各自能量,借助本土资源,大搞各类旅游开发。甚至出现“开发收益第一,有效保护为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开发好了,经济效益增加,政府负担也自然减轻,因此,除非出现明显违法行为,各地政府往往对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视而不见,政府对旅游业开发的这就制约了当地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受限的最主要的原因。
土地政策的限制 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该通知主要政策内容为: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2001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审批的行政行为。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以建设度假区、文化城等,而各种土地政策的出台,限制了旅游业对土地的使用,导致许多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进行。
开发规划与当地居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规划落实无法到位 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当地居民进行搬迁移民,但政府无法给予相当的经济补助,当地居民便不肯配合,居民工作做不通,导致开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4) 木兰乡旅游开发规划
在下一步的旅游开发规划中,木兰乡旅游局打算在天子山一带的景区打造出江城第一漂流的大型的旅游娱乐项目。天子山景区一共有三个自然村,157户农民,拥有一万多亩的山场,并且与木兰湖相连,景色宜人。
经过规划,木兰乡旅游局预备将天子山现有村民全部迁出,合并成一个大的村落。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木兰乡决定招商引资,由加拿大皮卡尔投资建造一个大型水上公园,并在水上公园周边建造一个饮食文化城。
这个计划将在今年10月份开始实施,预计在三年之后完成。
2. 通过当地团委机构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搜集掌握了大量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料之后,我们和木兰乡团委书记陈清同志针对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访问。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如下:
① 结合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在木兰乡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为全市全面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探索经验,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② 旅游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乡情、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打工经济为补充,培植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其区域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把致富门道明晰工作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其工作内容是:1、落实“三农”各项政策。2、调整产业结构。3、做好科技兴农入户工作。4、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5、推广小型农机应用。6、规范农资市场秩序。7、促进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8、完成农民增收目标。
③ 集中资金,有序建设
结合天子山景区的开发资金,首先打造天子冲家园。明晰致富门道,发展旅游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社保体系,稳定社会和谐。并对此进行大力的宣传。
打造“农家乐”项目,包括旅游农家乐,红色农家乐,服务农家乐等内容,并对服务业的工作者进行定期定量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在建设天子冲家园的同时,加紧进行“通湾道”的道路建设计划,把路修到各村、各湾,以保证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全部的“通湾道”建设预计将在2007年的上半年完成。
3.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主题一 反映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的了解问题
第1题,其中选“一般了解”的占51.1%,占了大多数,选“不了解”的占35.1%,不在少数。而选择“非常了解”和“很不了解”则各占了9.6%和4.2%;在第2题(对国家关于“红色旅游”开发的相关政策的了解)中,选择“非常了解”只占了3.2%,而选“不了解”的占48.9%,占了大多数,选 “一般了解”的只占了40.4%,。 “很不了解”这一选项则占了7.4%。从这两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知之甚少。即使有所了解也不过是略知一二。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关于“红色旅游”的相关宣传很不到位,有待提高。
主题二 反映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和关注度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第3题: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非常合理或是一般合理的占78.7%,认为不合理的只占了19.1%,剩下的0.2%对此没有感觉。不难看出,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第4题(在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在哪一个方面不合理),此题是多选题: 在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的人和一部分认为开发一般合理的人当中,有29.1%的人认为在资源保护上做得不好,而51.0%的人认为环境协调工作不到位,占了大多数。12.7%的人认为是与相临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关系不和谐,23.6%的人认为是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关注度:第6题,有28.7%的人非常关注木兰乡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43.6%的人只是一般关注,而有27.7%的人不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这反映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还是比较关注的;第7题和第8题是问答题,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关注的侧重点和不关注的原因,绝大多数人表示比较关心环境卫生的治理方面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政策,还有部分人比较关注旅游业发展政策中的农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还有一小部分人表示比较关心旅游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教育的政策、支持“红色旅游”的优惠政策以及开发项目方面的政策;而不关注的原因则多为自身没有意识到、没有时间、政府宣传不够,没有了解渠道、发展速度太慢,看不到变化而不再关注等等,还有一小部分人则表示是由于所居住的地区与乡镇中心相距太远,不便关注或是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
主题三 反映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积极影响:第9题,此题为多选,42.6%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就业机会,41.5%的人认为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有20.2%的人表示对此没有什么感觉,还有16.0%的人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带动旅周边游业发展、促进了消费、推动了经济、对国家有益、提高了农民思想文化、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公路得到修建,当然还有极小部分人认为没有什么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第10题,此题为多选,54.3%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21.3%的人认为外来人员的入住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有16.0%的人表示对此没有什么感觉,还有22.4%的人选择了“其他”,其中包括的有社会风气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如酒店小姐、赌博、打架闹事等)、物价上涨,在这之中也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主题四 反映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第5题,有35.1%的人表示意识到了要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并且常常这么做,有54.3%的人表示意识到了但很少做,9.6%的人表示并没有意识到。看来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主题五 反映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支持度
第11题,75.5%的人表示十分看好或者一般看好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其他的人则表示不看好或是没有意见;第12题,52.1%的人选择了去生态旅游,37.2%的人表示愿意选择“红色旅游”,还有一部分人表示不清楚自己会选择那种旅游。从这两足数据说明大家对木兰乡“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还是持乐观的态度的,但更愿意接受生态旅游;问答题13题涉及了选择两种旅游的原因,选择生态旅游的人多是因为生态旅游区风景气候宜人,能让人得到好的放松,选择红色旅游的人则是由于“红色旅游”为最近的热门,更多的是因为“红色旅游”对教育后辈、提高思想素质、缅怀历史、忆苦思甜所起到的作用。
主题六 反映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问答题14题和问答题15题,在14题中,许多人都认为,要想更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加强农民素质,并在发展中注意保持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因旅游开发带来的不良影响;在15题的回答中,几乎100%的人都认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新农村的建设有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的通水通电、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农民视野变得开阔、思想素质得到提高等方面。
(三)后期总结工作
1. 调查报告的完成以及资料整理
返校后,我团队成员开始了对活动期间各类资料的总结和整理工作,在8月1日-8月6日近一周的时间里队长周颖君同学在整理了《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调查问卷》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并通过六个专题将该调查问卷反应出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以《谁抛弃了我们》为题的感想总结。龚啸宇同学根据在当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网上资料、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完成了《2006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报告。其余队员也在总结“三下乡”期间的所感所悟的同时,着手《“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并整理了其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8月14日晚6:00,我们“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利用QQ,召开关于“三下乡”心得的网上座谈会,座谈会上各队员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乡”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通过这次座谈会,队员纷纷表示加深了对“三下乡”的活动认识。
2. 对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分析
在讨论和分析了我们所搜集掌握的材料之后,对于木兰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上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如下总结:
(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
木兰生态旅游区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涉及蔡店乡、木兰乡、姚集镇、长岭镇、罗汉街、李集镇、王家河镇等7个乡镇(街道),已规划开发和建成的主要景点有9个。被纳入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村有32个,涉及自然塆329个,村民12354户、49405人。其中,9大景点周边有12个村,以黄土路为主轴的景区沿线有20个村。
近几年来,木兰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以此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木兰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团队进行了调查分析之后,认为:木兰乡旅游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木兰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中起到铺垫和促进作用。
(2)木兰乡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木兰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势良好,政府对此也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加上木兰乡本身拥有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乡情、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产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打工经济为补充,培植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木兰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定能顺利开展。
但是由于资金的限制,开发速度还不是很理想。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花大力
4. 谁帮我弄一份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调查问卷,急用
总体调查还是专门调查(如各项具体的)?
参考下吧,问题可以对照着修改:
全国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2005-07-14 09:19 商务部 办公厅
填报说明:请在符合您情况选项后“□”内打“√”。
1.使用农药和兽药有无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有 □ 无 □
2.蔬菜上市前是否进行产地检测:是 □ 否 □
3.您的种植地或养殖地附近有无下列场所:
化工厂 □ 电镀厂 □ 采矿场 □ 冶炼厂 □ 水泥厂 □
石灰厂 □ 垃圾场 □ 造纸厂 □ 印刷厂 □ 屠宰场 □
纺织厂 □ 印染厂 □ 污水河 □ 无 □
7.您外购食品主要地点是:
集市 □ 附近小卖部 □ 供销合作社 □ 县城 □
8.您购买食品时是否考虑食品安全问题:是 □ 否 □
9.您决定购买的理由: 价格便宜□ 品质放心□
10.您是否因食用外购食品而生病或中毒:是 □ 否 □
11.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 是 □ 否 □
12. 您的投诉是否得到解决: 是 □ 否 □
13.您对投诉解决是否满意: 是 □ 否 □
14.您家裏生熟菜板是否分开: 是 □ 否 □
15.您对改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建议:
所在地区: 省 市
姓名: 电话: 邮编:
5. 跪求一份关于新农村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问卷
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匮乏,有没有解决精神上的“文化温饱”问题呢?欢迎家住农村的朋友们来给一个自己的答复:
1、 您的年龄段是?
A 15-30 B 31-45 C 46-60 D 60以上
2、您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A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D 无所谓
3、 您的家庭中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
A 10-20 B 30-40 C 50-60 D 60以上
4、您家庭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A1-5 B 6-10 C 11-15 D15-20
5、 您所在乡镇图书馆的覆盖率?
A 没有 B 有但是很少 C很广 D 不知道
6、您所在村的广播电视入户率?
A 没有 B 有但是很少 C很广 D 不知道
7、农村的文化活动,农民的参与度和热情?
A 基本没有什么文化活动 B 有但是没人去 C 农民积极性很高 D 不知道
8、农村文明殡葬制度施行得怎么样?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D 不知道
9、农村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度?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D 不知道
10、村务公开度?
A 有宣传栏公示 B 基本公开 C 基本不公开 D 不知道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中央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顺应了当前农村发展形势和农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当前农村发展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一定误区。面上看,大多数镇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农村道路硬化、清理“三大堆”等浅表层次上,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远景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缺乏全面认识,没有一个镇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规划和目标。同时,基层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村一级缺少应有的环境和氛围,大多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未来新生活还比较陌生模糊,个别甚至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党委、政府的事,与他们关系不大。
二是无钱办事现象比较普遍。在被调查的10个镇中,村级集体经济在10万元以上的占10.3 %,5~10万元的占4.9%,3~5万元的占15.8 %,3万以下的占62%,入不敷出的占7%。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难以维系村级政权的正常运转,而且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一大 “瓶颈”,村“两委”无论是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生产发展,还是进行村庄规划、提供必要服务,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久而久之,干部逐渐失去了威信,党组织也失去了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的村已经出现了选举中群众罢选或弃选的情况。
三是无人办事问题开始凸现。经过2004年的“两委”换届选举,绝大多数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够比较有效地开展工作,但个别村仍存在无人办事的情况。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选不出人办事。个别村多次选举不成功,产生不了村委会,村级事务无法正常开展。尽管镇上安排了挂职干部,但只是权宜之计,不能长久。二是无人办事。部分村由于没有合适人选,选出的干部因年龄大、文化低、本领差等种种原因,无力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仅能维持现状,发展无力无路。三是个别人不办事。换届后,一大批“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绝大多数人在治村和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个别“能人”担任村干部后,或因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个人事情上,或担心下届选举选不上,不能也不愿为群众办更多的事情。村级无人办事情况的存在,使一些村失去了新农村建设的“带头雁”、“领头羊”。
四是后继乏人情况比较突出。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比较严重。从被调查的镇村情况看,60岁以上的党员占总数的54.3%,初中以下文化的占76.8%以上,不少农村党员“听党的话听不懂,跟党走跟不上”,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青壮年劳力又严重缺乏。经过统计,目前部分村25~40岁务农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5%,农村劳动力主体是50岁以上的人群,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明显不足。党员队伍和农村劳力的现状,必然会延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是道德教育缺失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后,村一级普遍存在着依靠经济手段取代思想教育来推动农村工作的做法,致使农村大喇叭、星级文明户、党员联户、治安文明小区等一些有效的教育载体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农民满了“钱袋”、空了“脑袋”的情况。在个别村,宗族势力抬头、邻里不和、干群关系紧张,赌博、打架斗殴、违法乱建乱占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人与人之间缺少理解、信任和帮助,与乡风文明的要求相距甚远。
另外,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建制村规模偏小、村庄规划滞后、医疗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等,也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新农村建设几点建议
建设新农村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实践的重大课题。结合这次调查,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扎实地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建设新农村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切实提高镇村干部对其重大意义、指导方针、目标思路的认识和把握水平,是积极、扎实、科学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内在动力。针对基层干部中存在认识深度不够、措施办法不多等问题,应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学习培训。要在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系统领会《意见》精神,把握《意见》实质的基础上,发挥市、镇党校作用,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的形式,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认识水平;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干部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规划放在首位。针对村级干部素质偏低的实际,应采取积极的帮扶措施,从市镇选派懂政策、通“三农”、会规划的业务骨干,逐村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村级工作的难点热点、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农村制定出贴近实际、远近结合、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使干部群众看到希望,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目标激励。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多数村对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动作不大。要坚持量力而行与积极推进的统一原则,根据各村的建设规划,进一步细化出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经民主决策程序,纳入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规划、有步骤、有成效的推进。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责任感,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创业人。建好村级班子仍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而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关键。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注重思想疏导,倡树创业理念。调查中发现,不少村干部或多或少地表露出届别心理、临时观念,这也是一些干部应付工作的思想根源之一。为此,要高度重视村干部的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办班培训、典型引导和谈心交流等方式,帮助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激发创业激情,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在村干部选用上,要把“责任心强、奉献意识强”作为倡导和选用的重要标准,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内在素质。二要探索和改进村级组织工作模式。目前,村“两委”办公室闲置、场所杂乱,村干部家里、街头办公的现象占有一定比例,影响了村级组织工作的规范性和阵地凝聚作用。要破除部分镇村干部中存在的坐班不必要、不现实等看法,根据实际需要,因村制宜,灵活实行“两委”干部全日坐班、轮流值班、定日坐班、定时碰头等制度,同时要加强日常工作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有一个洁净的办公场所、群众办事有一个明确的去处,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凝聚力。三是努力兑现干部工资,健全关爱机制。及时兑现工资,保障村干部正当权益是激励干部的有效措施,要努力克服集体经济薄弱的困难,严格落实村干部财政补贴和星级津贴制度,努力按时全额兑现村干部工资。尤其是对多年没拿到工资的村干部,要采取镇政府扶持、节日走访慰问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激发其做好工作的热情。四是要加大帮扶指导力度。“两委”换届,在精简了村干部职数,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的同时,也出现了村干部相对人手少、新任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要以镇级职能转换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领导抓、抓领导和经常抓、抓经常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村级组织指导帮扶力度。要推行镇干部驻村工作日、记民情日记等制度,使包村干部真正沉下去,及时帮助村级组织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不断提高村级组织驾驭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吸收农村退伍军人、个体工商户、科技带头户、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妇女等入党,尽快改善目前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状。同时,有意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和使用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挖掘各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既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各类农村问题的有效手段。要引导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对特色产业村,引导村级组织围绕集中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配套服务、兴办批发市场等,走服务创收型的路子;对有土地、山岚、滩涂、闲置场房等资源资产优势的村,要引导村级组织采取合作开发、出售租赁、招商引资等方式,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对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引导村级组织通过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载体,扩大集体经济来源。要破除集体不能办、办不好企业的禁区,对一些发展前景好、投资风险小的种、养、加项目,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大胆参与、精心管理经营、稳步发展。这不但有利于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同时也是锻炼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新农村能力,吸引青年农民回村创业,解决农村后继乏人,增强新农村建设后劲和活力的有效载体。
(四)规范施政行为,加强村民教育,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干群关系融洽,乡村文明和谐,既是新农村建设目标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应积极营建的环境条件。要坚持双管齐下,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施政行为。提高村干部公开民主、公正合法的施政水平是村级工作重点之一,要加大《村级工作规范》的学习和落实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按政策、程序办事的自觉性。要从村民和镇党委两个层面加强监督,着力提高村民代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监督的权威性,镇党委要强化对村级事务决策程序的监督。要加强村务财务公开,在认真解决部分村村务、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经常、不具体等问题的同时,要通过公开栏、“明白纸”等方式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终端入户有利条件,扩大村务财务公开面,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干群合力合心。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村民素质教育。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强化权利义务对等观念。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等活动,帮助村民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要丰富教育载体,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交流沟通,融洽人际关系,提高乡风文明水平。要坚持继承和创新评选“星级文明户”、“好邻里”、定期修订村规民约等传统作法,完善村民自我教育机制,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要健全农村大喇叭、小广播网络,发挥其便捷方便、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等优势,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思想上的先进性,努力营造干部同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6. 今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是统计局的问卷调查,号码是02412340,不知道这个来电是否安全
问卷调查一般不会提到什么钱,如果说到关于钱,那应该是骗子。
7. 求 大学生三下乡,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的调查问卷。多多益善喔😊
你好,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发展的调查问卷,可以在人人调查网问卷模板里面找到,你只要在里面搜索“农村文化”,就可以找到的,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