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悖论

经济学悖论

发布时间:2020-11-25 10:21:38

『壹』 反常识的经济学悖论:为什么越节俭反而越萧条

因为人们都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购买新商品,从而导致大量工厂生产的产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结果就是工厂因资金断裂停产倒毕,员工失业,人们更没钱,更节俭度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经济越来越萧条。

『贰』 著名的悖论有哪些 (经济学 政治学 物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哲学各举几例)

1、“理发师悖论”,又称为“罗素悖论”,是由数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1901年提出。悖论内容:一个城市里唯一的理发师,只会替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他该不该为自己理发?答案:这个城市不可能存在。因为(1)如果理发师不替自己理发,他需要遵守规则,给自己理发;(2)如果理发师替自己理发,如遵守规则,他不能替自己理发。(这个悖论的出现是由于“怀素合论”对于元素的不加限制的定义。当时的集合论被称为数学理论的基础,这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现在的公理化集合论,促使数学家认识到将数学基础公理化的必要性)
2、如果上帝无所不能并在造出我们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会做什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拥有自由意识呢?答案:这个悖论可以用上帝存在超越时间来解释——他可以知道未来,就如同他知道过去和现在。正如过去并不干涉我们的意志自由,未来也不会干涉。
3、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那么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那么怎样?答案:如果鳄鱼不还儿子,那么父亲就猜对了,鳄鱼就违背了诺言。如果鳄鱼将儿子还给他,那么父亲就猜错了,鳄鱼有违背了诺言。
4、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杀了他的祖父。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父母之中有一个不会出生;依次这个人自己也不会出生;这就意味着他自己没有机会进行时光旅行回到过去;这就意味着他的祖父依然还活着;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能构思回到过去,并杀了自己的祖父。答案:当时间旅行者改变了过去的某事的瞬间,那么平行宇宙就会被切开,这个可以由量子力学来解释。
5、有一堆1000000颗沙粒组成的沙堆。如果我们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有一堆沙粒;如果我们再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一堆。如果我们就这样一次拿走一颗沙粒,那么当我们取得只剩下一颗沙粒时,那么他还是一堆么?答案: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0000颗沙粒是一堆沙粒,那么少于10000颗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粒。那么这样区分9999颗沙粒和10001颗沙粒就有点不合理。那么就有一个解决方案了——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并不需要知道。
6、上帝能造出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举不起的东西吗?答案:如果他能,那么他不能举起这个东西,就证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如果他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证明他在创造方面不是全能的。最普遍的回答是上帝是全能的,所以“不能举起”是毫无意义的条件。其他的回答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正方形的圆”一样。

『叁』 简答!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农业悖论"

许多农产品的需求都是缺乏弹性的。即使价格大幅度波动,人们对粮食的消费数量一般不会有大的改变,由此产生了所谓“农业的悖论”:当发生旱涝灾害时,农作物的产量将会下降,从而引起农产品的价格(以及农民的收入)上涨。恶劣的气候不但没有使农民的收入减少,反而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与此相反,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虽然农作物的产量显著增加,但由于价格太低,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谷贱伤农”通常发生在丰收的年份,而不是发生在大灾之年。因此,气候的好坏对农民而言可能还有另一番含义。
当然,价格的变化并非完全是由产量这一个因素而引起的。例如,1972~1974年的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量向苏联出口粮食所引起的。从历史的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对农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进入80年代之后,有两种因素对这一悖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一,农产品的市场日益全球化,仅仅从一个国家的数据难以反映出全球需求与供给的综合影响;其二,政府对农业的援助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下,从市场中所得到的实际数据并非是需求与供给单独作用的结果。尽管如此,由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农业中这一相互矛盾的状况仍然存在。以1988年为例,美国在该年经历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涝。1988年初夏,电视记者们在重灾区进行穿梭式的报道,并对农民的收入状况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但令记者们始料不及的是,由于粮食的减产,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到该年年底,粮食价格比上一年上涨了近50%。虽然因洪涝而受灾,但作为一个整体,农民的净收入却比1986年增加了近1/3。

『肆』 经济学中丰收悖论是什么

丰收悖论可解决为:
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天早早到来,夏季丰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壮成长,阳光灿烂的秋季又使农作物易于收割和运输。年终,农民张老汉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他的邻居以及其他地方的农民也遭遇相同的命运。
这个故事说的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于粮食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粮食收成好,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有较大增加。于是,收成好反而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伍』 用经济学理论解释钻石悖论

核心是满足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即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经济价值

『陆』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中的六大悖论

6个著名的经济学悖论
一、丰收悖论
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所有的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季早早到来,没有发生恶性霜冻,细雨滋润了成长中的禾苗,阳光灿烂的十月使得收割顺利并得以运往市场。年终时,那么一家愉快地坐下来计算一年的收入,但他们会大吃一惊:好年景和大丰收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
二、节俭悖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有害的,讲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与贫困,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甚至形象地告诉人们,如果“你们储蓄5先令,将会一个人失业一天”。
三、价值悖论
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价值悖论:没有什么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什么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换句话说:为什么对生活如此必不可少的水几乎没有价值,而只能用做装饰的钻石却能索取高昂的价格呢?
四、金钱悖论
金钱原本是一种好东西,它是社会财富的标志,意味着对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的价格的肯定和承认。即使在古代社会,金钱所代表的哪个东西即物质财富,也总是社会追求的首要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为了金钱,可以生产出许多丑恶的事来,从勾心斗角、小偷小摸,到杀人放火、铤而走险、世界大战。同时,“金钱”这个词听起来又总是透着那么一股“俗气”。为什么人们一方面要追求金钱,另一方面却又贬低金钱呢?
五、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有个经典案例叫“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人一起做坏事被警察抓走,被分别关在两个不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警方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中的一个背叛,即告发了同伙,就可以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你的同伙就会以最重的罪被判决。当然,如果两人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判以重罪。
六、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著名的经济学定律。该定律指出: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铸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柒』 什么叫经济学中的“节约悖论”

经济学上,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推广的而流行的一种理论。
节约本来是应该的、光荣的。但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PS:这种理论目前被广而推之,普遍认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除了投资、出口,就是消费。因为消费能冲击需求,从而拉动生产,拉动经济增长。包括目前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也是如此目的。

『捌』 结合宏观经济学谈一下对节俭悖论的理解

“节约悖论”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节俭悖论”、“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节约悖论”的核心理论:
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景象就是节约悖论的一个生动而可叹的例子。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德宾(E.F.M.Durbin)甚至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凯恩斯则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尽量多储蓄。但是,他们不愿意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又导致其收入继续下降。

『玖』 经济学中有所谓“节俭的悖论”,请问是

节约悖论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版变动会引权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但根据储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的理论,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约悖论".
凯恩斯的3大心理规律的其中一条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人们不愿消费,导致了产品积压,生产停滞,失业率攀升,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拾』 从经济学上来说什么叫一致性悖论

经济学悖论 节俭悖论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其实这个就是节俭悖论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涵义在于: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们都知道,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以下是我从网上看到的一些观点:

其一,必须认识到节俭悖论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只有在大量资源闲置,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严重失业时,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悖论所呈现的矛盾现象。如果社会已经达到充分就业,但资源紧缺,甚至存在膨胀缺口,这时节俭可能就会抑制过高的总需求,也有助于消除通货膨胀。

其二,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目前,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给公务员加薪,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但这些措施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显然,高储蓄是不利于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正从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消费心理的某些畸形发展,比如出于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导致的炫耀性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的现象。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老百姓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1. 移民也许不会降低所移入城市的工资;

  2. 2.土地税也许不会提高租金;

  3. 3.收成不好反而有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4. 解释:1. a. 移民倾向于移到劳动力需求大的地方

  5. b。移民移入之后,当地居民可能移出

  6. 2.当土地税增加时(由于投入品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供给减少),需求也在减少,所以租金的价格不会上升

  7. 3。收成不好,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反而有可能提高农民收入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悖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