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彼此的策略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最初博弈论是数学的一部分,后来在经济方面有了广泛的意义。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颇有应用。。近年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几乎是颁发给在博弈论方面作出显著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的
至于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我感觉就好象是拿数学和物理比较差不多。博弈论是研究经济学的很实用的工具。
真要说区别好象博弈论其中的一个比较有名的囚徒困境也许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有点不同。斯密认为个人理性符合集体理性,可是囚徒困境恰恰相反了,对于个人来说最好的策略对于集体来说却是最差的。也就是纳什均衡。。。而非占有策略均衡
❷ 请比较博弈论研究对象与经济学的差别
你好,请问你的问题是说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区别么?专其实博弈论最初属产生于数学领域,主要是研究某事物在某条件作用和前提下,其最优的结果,也就是说,博弈论总的研究对象是某主体的最优化策略和行动。不过博弈论一经产生,其研究范围大大拓广,在政治学、军事、经济学等领域应用甚广,尤其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中,博弈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经济主体在一个面对各种(生产、消费)选择的环境中,如何选择才使自己利润或者效用最大化。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宽泛的说,就是有限资源怎么能够最优配置,这个最优配置的标准即是利润或者效用最大化。
❸ 经济学的博弈指什么>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博弈论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桥牌、赌博中的胜负问题,人们对博弈局势的把握只停留在经验上,没有向理论化发展。
(3)博弈论与经济学扩展阅读:
要素
1、局中人:在一场竞赛或博弈中,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局中人。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的一个可行的自始至终全局筹划的一个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一个博弈中局中人都总共有有限个策略,则称为“有限博弈”,否则称为“无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结局时的结果称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payoff)函数。
4、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 。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我们就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
❹ 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关系是什么
博弈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考虑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论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研究经济行为中的博弈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博弈论的开创人是冯·诺依曼,他曾和摩根斯坦写过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之后纳什完善了博弈论,证实了均衡点的存在,形成了纳什均衡。94、96、01、05、07和最近的12年诺奖经济学奖颁给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的专家,你也可以到网络上搜寻博弈论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教材。
❺ 博弈论和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1,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关系:博弈论是经济学学科分支,博弈论也是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
2,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是研究竞争的逻辑和规律的数学分支。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❻ 谁知道《博弈论》是干什么的吗具体内容它与经济学有什么关系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按照2005年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obert Aumann教授的说法,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即局中人[player])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strategy)。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学、政治科学(国内的以及国际的)、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分析工具。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按照Aumann所撰写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博弈论”辞条的看法,标准的博弈论分析出发点是理性的,而不是心理的或社会的角度。不过,近20年来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成就而对博弈论进行一定改造的行为博弈论(behavoiral game theory )也日益兴盛。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Pigs’payoffs)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但是对于社会而言,因为小猪未能参与竞争,小猪搭便车时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并不是最佳状态。为使资源最有效配置,规则的设计者是不愿看见有人搭便车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板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绝“搭便车”现象,就要看游戏规则的核心指标设置是否合适了。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另外,推荐一篇文章《20世纪西方经济学:博弈论渐成主流》,限于篇幅,提供链接供参考: http://biz.163.com/05/1013/16/1VV6QOSA00020QD0.html
❼ 经济学中 博弈论与纳什均衡的关系
博弈论中将博弈分为四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所谓静态博弈就是说参加者同事或不同时做决策是 后行动者不知先行动者的决策就叫静态博弈。比方说 两个罪犯在偷盗未果,但发现房子里有人被杀 警察将其抓获并分开审讯 给他们提出的条件是 若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八年 若一个坦白一个抵赖则坦白的释放 抵赖的判十年 若两个都抵赖则按入室抢劫算 各判两年。这个例子中 俩盗贼所处的环境就是静态博弈 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策略 而纳什均衡就是:在当事人做决策时 双方都是假定对
❽ 请教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之间的关系....有追加!
我没有注意到有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分类,参考网络里面的介绍: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也算是一个对微观经济学的分块吧。
Game Theory用数学方法研究策略应对,力图使决策人获取最大的利益。博弈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比较有名的就是寡头定价模型)。博弈论是一种方法科学(在多人的经济行为中如何制定科学的策略来获取最大利益),提供给行为人一种科学制定策略的方法。GT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每个人只从个人的角度去制定策略可能结果并不。
GT的数学理论很强,概念和假设也非常合理,运用在经济学里面,给经济学家思考经济问题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博弈论毕竟不是经济学,没有必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运用博弈论。至于上不上档次,你可以看一下长尾理论,别人没有博弈论不也很成功地解释了很多经济问题。
以上见解仅供参考。
❾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意义
经济博弈论是指将博弈论知识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如针对经济问题的种类、结构,构建出相应的数学博弈模型,用于描述、反映经济问题参与人的策略选择动机,以便寻找到己方的问题最优解(其实也是其他利益主体的最优解)。上述新老两个厂商争夺产品市场的例子就属于经济博弈范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不断加强,以这些经济主体间的对抗、依赖和制约为研究前提和出发点的博弈论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近一两年来,国家为了防范经济过热,央行适当调高了贷款利率,其目的是遏制各地过猛过热的项目建设。面对这一财政政策,各地企业,尤其是那些有当地政府支持的大中型企业,所选择的策略无非是与央行合作,减缩当前的投入,停止大型项目的审批;另一种策略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维系其一己私利,置全国一盘棋的整体利益于不顾,大中型企业间暗自串通,继续上马新项目,妄图影响或架空中央的财政政策。于是,形成了政府与地方大中型企业之间的博弈,如何协调,如何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无论在社会经济宏观层面,还是涉及到个人、经济组织的微观层面,博弈论的功用都是显而易见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博弈论的学习,使我们在分析经济现象和协调经济利益时,能够学着以战略的思维来统领我们的原则;以谋略的方式来做出我们的选择。随着我们进一步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们在未来对抗性更强,竞争更激烈的市场活动中,思路更开阔,决策错误更少,活动效率更高,成功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