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超爆魔鬼经济学
内容简介《超爆魔鬼经济学》历经4年时间创作而面世的书,深入探讨了世间万物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提出的问题不仅更具挑战性,而且更出人意料,它将再次挑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呢?△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足?△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顶级运动员都出生在1月-3月份?△马和汽车,谁的危险更大?想阻止气候变暖?用烟囱捅破天吧!?△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与横扫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有什么不同?△安全带真的能保证你的驾车和乘车安全吗?儿童车座也照样不安全?你是不是经常碰到令你无法解决的事情?或者即使解决了,又不能令你满意?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你的传统思维在作祟,像列维特和都伯纳一样换个思路吧,把你的传统思维彻底颠覆掉,你会发现原来麻烦重重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阅读《超爆魔鬼经济学》,你会发现,跟随列维特和都伯纳荒诞不经的思维,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头脑风暴,将会是多么地酣畅淋漓!“全美国最有趣的脑袋”列维特和都伯纳又出场了!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把地球撬起。而现在,列维特和都伯纳凭借这本《超爆魔鬼经济媒体推荐我的确喜欢《超爆魔鬼经济学》这本书,而且,我认为该书较《魔鬼经济学》更胜一筹。——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超爆魔鬼经济学》的发散思维方法,也许我们还不习惯,但的确有利于打开思路,深化分析。只要认真读下去,你的思维水平会有所提高。——梁小民经济学家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实验经济学,什么是行为经济学,特别是如果你还想知道一些实验经济学家们的人生轨迹和行为艺术,你千万不可错过列维特和都伯纳的这册非常有趣的大众读本。——王则柯经济学家《超爆魔鬼经济学》是一本“耸人听闻”的书,同时也是经济学攻城略地的最新和有力的证据。——王福重经济学家,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超爆魔鬼经济学》的确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书,有助于人们改变思维方式,摒弃那些经常出现的认识误区。——徐小平新东方文化研究院院长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是源于生活的,应该是简洁、实用并且充满乐趣的。《超爆魔鬼经济学》做到了这一点。它从生活中一些被忽略的现象入手,经过梳理和推导,还原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中,学会另一种思考方式。——时寒冰《中国怎么办》作者、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有趣的头脑与超爆魔鬼经济学相得益彰,生活是魔鬼经济学不可缺少的加餐佐料。——叶檀资深财经评论员列维特和都伯纳的比较方式新奇,通过对照分析看似毫无关联的主题,不断挖掘出事实真相,让人有茅塞顿开的畅快之感,这就是本书趣味横生的原因所在……真是精彩绝伦的一本书。——《纽约时报》大胆、令人赞叹,它在向传统智慧开战。没读过这本书,可不要在饮水机旁聊天哦。”——《华盛顿邮报》这本书很像《魔鬼经济学》,但更精彩……——《金融时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知名经济学家用统计数据所做的最搞怪的研究……列维特和都伯纳设法从人类行为这道高深的数学难题中,寻求其内在联系。——《娱乐周报》痛快……事实上,这本书表明:在探索欲永无穷尽、分析技能极为娴熟的经济学家的手中,普通的传统经济学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经济学人》《超爆魔鬼经济学》要做的就是彻底颠覆你头脑中的传统思维——真是一部让人赞叹称奇的作品。——《华尔街日报》简直就是飞驰而过的过山车……《超爆魔鬼经济学》真是精彩绝伦、生动有趣,还有那么一点醉人,就像一大杯龙舌兰酒。——《泰晤士报》《超爆魔鬼经济学》内容构思新颖,我们总能惊奇地看到难于预见的不可能情形。——《温哥华太阳报》毫无疑问:本书生动有趣。列维特和都伯纳的探索与发现与任何侦探小说一样扣人心弦……——《爱尔兰审查报》女性应买这本书送给他们的丈夫,但首先要自己读!与他们的第一本书一样有趣,给人的启发甚至更大,而且,这里有很多内容适合每个人阅读。——亚马逊网站读者《超爆魔鬼经济学》再次挑战了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深入探讨了世间万物那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不论是寻求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案,还是探讨抓住恐怖主义分子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列维特和都伯纳的分析,处处闪现智慧的灵光,叙述方式格外新颖,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分析人们在各种动机下的表现,他们两人将世界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大家:善、恶、丑……归根结底就是,荒诞不经。——王立鹏《中国经营报》常务副总编、《职场》主编福尔摩斯和列维特的共同点就是——很多事情在他们进行了连续两步以上合理的推论后,就会显示出让我们始料不及的结果。只不过福尔摩斯是基于证据和逻辑,而列维特更多是基于数据和经济学原理。——刘湘明《商业价值》出版人《超爆魔鬼经济学》以经济学的统计方法,发现种种貌似不相关联事件背后的隐秘逻辑。是作者的研究过于搞怪?还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匪夷所思?——贺志刚《IT经理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读了《超爆魔鬼经济学》,我才发现,用微观经济学的手段和思维方式来研究社会问题,可以如此痛快过瘾,看似荒诞不经的论述,却处处闪耀着智慧与机敏,让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陈朝华《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兼《南都周刊》总编辑《超爆魔鬼经济学》真是令人拍案叫绝,阅读这本书,有助于人们改变思维方式,摒弃那些经常出现的认识误区。很难想到经济学也会如此有趣!——张晨《北京青年》周刊总编要是你在寻偶期,遇到个适龄异性在读这本书,一定上去跟他/她搭讪。写这本书的人,智商高,好奇心无边无际,讲话表面正经其实很不正经,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情,看这本书的人一定也差不到哪儿去。按我说,这就是新时代的性感标准。——覃里雯《周末画报》新闻中心主任编辑推荐《超爆魔鬼经济学》是不敲破你的脑袋,誓不罢休!赋予你看透世界的魔力!连续数周荣登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总榜前10名!想要改变世界吗?你的魔力就藏在这本充满怪诞思考的书里!《超爆魔鬼经济学》全球销量超过500万册的《魔鬼经济学》作者再度倾力打造!超爆、超怪、超争议、超发烧、超叫座……读书也如同看戏,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看热闹的往往看到了外面最浮浅的东西,就大呼不可取!看门道的,不会如此浮躁、浅尝辄止,他更愿意深入到书的精彩之处,以察究大道之理。读《超爆魔鬼经济学》,应手执一杯名茶,一边细细品味名茶的清香,一边深索书中蕴含的精细哲理——但在你读到精彩之处而拍案惊奇时,别忘了把杯子放在桌上。目录专家推荐一真的喜欢《超爆魔鬼经济学》/比尔•盖茨专家推荐二一本引导你思维的书/梁小民专家推荐三怪诞经济学家的行为艺术/王则柯专家推荐四经济学是你身体里的魔鬼/王福重专家推荐五科学其实是故事/陈晓民写在前面导言超爆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有时候,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想拥有清晰的思维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一直被告知,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概率要比清醒正常人驾车发生事故的概率高出很多倍。有如此多的人酗酒后仍然要手握方向盘,这是为什么呢?酒后驾车极其危险,可是,难道酒后步行就安全吗?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如果我们不开车,改成骑马,社会将会怎么样?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3电视把印度女性解救了出来?6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11还原世界的本来面貌16独树一帜的经济学21第1章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最恐怖的情形,绝对与《圣经》中的描述无异:海面上升,高温炼狱,灾难频发,地球混沌无序。面对全球变暖,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牛、羊及其他反刍动物,是十恶不赦的环境污染者?全球反刍动物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所有交通活动产生的多50%!那么,我们别吃牛羊肉了,也别喝牛奶了,改吃袋鼠肉吧。购买本地产的食品,事实上反而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什么?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竟然让全球气温降低了,为什么?全球变暖:经济学家的观点28你开空调时应该想到的事情32外部效应的逻辑:从汽车防盗装置到火山爆发35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没有关系!39太阳能电池加剧了全球变暖?49火山爆发与气候变暖51解决气候变暖:用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向天空吹二氧化硫56用毯子把地球裹起来60想阻止气候变暖?用烟囱捅破天吧!64医生最容易违规?68如此预防艾滋病:你根本不可能想到73第2章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世界上大部分顶级运动员都出生在1~3月?恐怖分子往往来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阶层或高收入家庭?“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仅仅3个月内,美国发生的交通事故大幅增加,为什么会这样?去医院就医,如何选择医生?医术更高的医生治疗的病人,其死亡率甚至更高,为什么?最出色的医生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去医院看病会略微提高你存活下来的概率;但如果病情并不严重,那么去看病就会提高你死亡的概率。公路交通事故增多:全是“9•11”恐怖袭击惹的祸?81最出色的医生和最差劲的医生有何区别?86想长寿吗?拿个诺贝尔奖吧!103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109如何判断谁是恐怖分子?114计算一下谁是恐怖分子117第3章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暴力类电视节目可引发人们的暴力行为?观看大量电视节目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从事犯罪活动的概率更大?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与横扫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有什么不同?慈善家行善仅仅是为了乐善好施吗?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124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乐善好施?129人类天生具有利他主义的本性?132交易大厅的欺骗作为138利他主义的精神哪儿去了?144十字路口有交警,你会闯红灯吗?147人真的既慷慨大方又冷酷无情?151凶杀案的报道属实吗?153第4章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相对于农村产妇由接生婆接生,产妇在医院分娩的危险性为什么会更高呢?是硝酸铵养活了整个世界?如果硝酸铵一夜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大多数人的饮食结构将会再次转向谷物和块茎植物,而肉类和水果仅仅只有富人才能享受!安全带真的能保证你的驾车和乘车安全吗?儿童车座也照样不安全?《劳动法》也会损害劳动者168硝酸铵养活了整个世界?171从捕鲸到石油开采173没有什么医疗手段比疫苗更简单174安全带有多安全?177儿童车座的安全效应182由飓风想到的191第5章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男职员和女职员薪水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身体肥胖的女性和牙齿长得难看的女性薪水就低!这是为什么呢?在高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再进入大学,毕业之后就能找到好工作?教师工作是女性最好的职业选择吗?导致大多数男女薪水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从中国的缠足习俗到美国的性服务市场202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来越少?209一星期中妓女哪天挣得最多?215皮条客与房地产经纪人221女性工资低是因为女性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226从妓女的营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234结语猴子也是人致谢……
⑵ 《超爆魔鬼经济学》向我们阐述了怎样的经济理论急急急
最大启示:
1)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由于特定的教育体制,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缺乏.很多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和老师传授的知识,极度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而这一点正是科研上的大忌.要想在科研上做出突破前人的成果,在学术上做出一定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
2)"不走寻常路".即以打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的方式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固定模式,在解决人类遭遇的诸如温室效应,飓风等问题时,遇到了不可跨越的障碍.这时,我们必须放开视野,努力尝试各种非常规的,不寻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毫无疑问,作者的叙事风格是平易近人,并且幽默风趣的.但作者对待经济学科的态度,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几乎文中提到的每个案例,得到的每个结论,都是作者在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之后得到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恪守的原则.
4)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除了供需法则,可能就是成本--收益法则了.人们在即将开始任何行为时,都会衡量该行为的收益和成本.如果一项计划的成本太大,而且过程繁琐复杂,那么
⑶ 超级魔鬼经济学中文翻译
超爆魔鬼经济学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给你一把改变世界的钥匙:超爆魔鬼经济学作者:斯蒂夫·列维特斯蒂芬·都伯纳导言(1)超爆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生活中的许多决定是很难作出的。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需要将年迈多病的母亲送进养老院?你和妻子已有两个小孩,现在是否该再要一个呢?之所以难以决定,这是有诸多原因的。首先,作决定要冒很大风险。而且,作决定时还涉及大量的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你不常面临这类决策的选择,也就是说,你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少。你十之*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工作,因为你经常买,但是倘若你要购置首套住房,那么这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不过,话说回来,要作出这类决定真的也很简单。想象一下你去朋友家参加聚会的情景。你们两家仅相距1英里。或许是因为喝了4杯酒的缘故,你异常兴奋、十分尽兴。现在,聚会接近尾声了。你一边喝光最后一杯酒,一边摸索着找到了车钥匙。突然间,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以你现在的状态,绝不适合自己开车回家。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最近几十年来,关于酒后驾车的危害,我们备受极其严厉的教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13倍。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酒后驾车。美国所有致命的撞车事故中,有30%涉及至少一位酗酒的司机。在深夜时分这一饮酒高峰期,上述比例竟高达近60%。大体说来,每行驶140英里,其中就有1英里的路程是醉酒司机驾驶……
⑷ 求《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一):表面一件小事,引发诱因,造成一些列行为模式改变。
本书主题思想:表面一件小事,引发诱因,造成一些列行为模式改变。
颠覆传统的思想:
1、交通问题:马车和汽车的作用异曲同工,都是当时经济大发展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都造成社会问题,都有环境污染,汽车是马车替代品,什么又是汽车替代品,过度担忧环境污染是没有必要的,总有新的方案会代替旧的方案。
2、外部效应:实施一种行为,其他人被迫为此行为付出代价,叫外部效应,分正负两方面。为了维护自己利益做出的保护措施,伤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就是自我利益的经典案例,比如防盗装了CLUB锁。
3、因人而异的效果:没名气的人,以低成本解决一件棘手难题,不被认可;名人用高成本,费时未必能解决难题的过程,已获得众人拥护。
在选取样本事,尽可能剥离复杂因素和变量。
4、决定薪酬的原因:除了供求关系,还有工作难度、工作不适程度、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人数等。
5、价格歧视:实施价格歧视时,要做到无转卖可能性、可实施的对象清晰可辨。
6、样本选取:将现实固有的复杂因素剥离,尽可能公平评估试验
7、学会思考不同事情的共性:街头妓女和圣诞老人都是利用特地时间的需求猛增带来短期机遇赚外快。
陪同女郎和企业家的共性:找到合适销售渠道,去掉中间商使成本最低、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发现对方优点、质量控制(坚持理念和逆向思维),根据供求市场灵活掌握价格歧视。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二):人之初,本“利己”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一套四本80万字,只有引用了一小部分浅显的经济学词汇;虽然大量引用数据,但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也没有。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被我们忽略甚至完全误解的“经济学原理”,内容通俗、文笔易懂,所以读起来很流畅、很轻松。
第一册是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副标题为“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作者通过几个颠覆性的话题引来热议,比如“教师和相扑选手为何要作弊?”、“毒贩为何还跟母亲住一起”等,每个话题都写得比较深入,数据详实。其中最具争议的话题莫过于“90年代开始美国犯罪率下降,源于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
第二册是“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全书仍然注重用数据说话,告诉大家:酒后走回家比酒后驾车回家更危险、医生洗手的概率远低于“规定”、妓女减少主要是因为婚前性行为增加、儿童安全座椅并没那么“安全”、死于恐怖袭击的概率是自杀的五百多倍......至于书标题所描述的“清晰思维”,我个人理解是“经济利己主义”,绝大部分的“利他”从本质上都能找到“利己”的根源。
第三册“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我个人提炼作者所指的“反常思维”就是指“诱因思维”,或者说是“动机导向思维”。英国统治印度时期,为了减少眼镜蛇颁布蛇皮换钱的法令,结果反而催生了一大批养蛇人;很多城市限号以后,汽车保有量反而猛增;在写有保护提示的标志牌前,石化木反而被偷的更多。如何正确利用诱因呢,我想有以下几点:找到人们真正关心什么,而非口头;给对方你能承受的更多价值诱因;注意人们对不同诱因的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永远不要臆测人们会因为“这样做正确”而去做某事。
第四册“用有色眼镜看世界”,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博客文集,集成了作者在成名后开的博客的各种内容,这是全套书最厚的一本,却也是最没有营养的一本。不仅缺少主题、杂乱无章,内容也缺少深度。
整套书看完,可能不得不承认,书里的许多内容确实都很“新鲜”,但其许多观点我个人并不认同,比如90年代美国犯罪率下降的原因,我个人觉得监控摄像头的普及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些吧。但我确实要承认,作为一套老百姓看得懂的“经济学”著作,它能帮助大众培养经济学“大脑”,用经济学的视角更清晰的看待世界,用反常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值得为之点个赞。
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学者在做类似的“经济学”大众化推广,我个人最推崇的还是北大的薛兆丰教授,他的许多文章,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胜于本套书的作者列维特。综上,我给这套书打7.8分罢。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三):经济学是你身体里的魔鬼
文/王福重(经济学家)
这是一本“耸人听闻”的书。
在学界,早就有“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意思是经济学跨过自己的范围,蚕食其他学科的固有领地,比如政治学、法学和历史学,而且已经有几位,凭此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大有天下学问,莫不是经济学的架势。
《魔鬼经济学2》,是经济学攻城略地的最新和最有力的证据。
“super”,即超爆,意思是说本书所研究的问题,至少表面看,跟经济学沾不上边。但是,说实话,经济学并非只研究市场、赚钱这等雕虫小技,在更本质的意义上,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行为,一切行为。包括本书选取的街头妓女、恐怖分子、冷漠的案发现场看客等。
照“狡猾的”作者的本意,“超爆”不是关键词,“魔鬼”才是。中国人用“神出鬼没”来形容神奇的人和事。看了本书,如果你认为经济学就是这样神乎其技,作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魔鬼经济学的第一层意思是,言人之不敢言。别人避之犹嫌不及的,我也敢蹚浑水。比如观察街头妓女,分析她们的卖淫方式、定价方法,就必须有“魔鬼”的胆量。魔鬼的第二层意思是,事情的背后都有经济学这个“魔鬼”在作祟。第三层意思是“鬼点子”。比如气候变暖,似乎已成定局,令全世界头疼,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也有简单至极而且“经济”的解决方法。
在第1章里,“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桶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讨论的是外部性问题。当下最时髦的话题,是全球变暖。显然,作者对是否真的变暖,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一种“有毒物质”,以及变暖的前景是否真如媒体和一些科学家渲染得那样可怕,持相当冷静和怀疑的态度。实际上,变暖并非言之凿凿,最近几年,全球气候是变冷的。世界末日,不过是唯恐天下不乱的鼓噪。
假如全球变暖是真的威胁,这种外部性的解决需要的是全球的协同合作,但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的碳排放大国,似乎占有道德上的优势,这种协同是不可能的。哥本哈根大会的无果而终,就是不合作的结果。
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少用化石燃料,比如开新能源汽车,过低碳生活,正在成为一种新道德和新光荣。本书作者说这是美国前总统戈尔(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方法。
这种改变,即使能成功,也是杯水车薪。二氧化碳的半衰期是100年,现存的二氧化碳将存在几个世纪。更重要的是,戈尔的思路有逻辑缺陷,因为人类并非不知道如何避免破坏环境,而是不想这么做,因为成本太高(经济原因)。再说,也缺乏激励,没有激励,仅仅是教育,自利的人们怎么会真的采取行动?
但是,如果全球温度真的上升,办法并不是没有,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令人咋舌的“布迪科的毯子”计划,也就是“皮纳图博火山”(火山爆发能让地球变冷)办法,仅仅需要2.5亿美元!科学的实验证明,这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这个法子不行,还有两个替代的办法:“上天的烟囱”,以及“雾气腾腾的镜子”。这些简单的办法,听起来如天方夜谭,这也是作者所说的“魔鬼”。
第2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围绕恐怖袭击事件展开,说的是信息经济学,也就是信息不对称下,人们应该如何行为。人的行为,哪怕是荒诞、极端的行为,都严格遵循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这个原则出发,可以发现事情的本质,包括寻找谁是自杀炸弹。
诚如作者所言,先天的东西,不是恐怖分子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的东西。恐怖分子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出生于贫困家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相反,恐怖分子一般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受到相对良好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恐怖分子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相当“有理想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恐怖活动的代价,首先是造成人心惶惶,担心会遭到再次袭击。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人遭到再次袭击的可能性,仅仅是自杀或者他杀的1/575,或者说更大的危害是经济上的。比如,“9•11”恐怖事件后,美国除了两场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战争外,还加强了安保措施。以机场安检为例,假如每人需增加1分钟的安检,美国航空流量每年有5.6亿人次之巨,就是一笔不小的经济代价。
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依靠传统手段收集病人信息异常困难。所以,医生的可用时间,60%用于收集信息,纯粹诊病时间不过15%。所以,开发能够收集病人信息的系统,是“9•11” 恐怖事件后的一大发明。这个发明,除了疾病诊断,还可以预防恐怖主义。
与医生了解病人类似,患者也想了解医生的水平。根据治疗效果或者其他看似更实在的标准,往往是很不靠谱的,但是有些基本信息却更加要紧,更加可靠。比如,是否毕业于一流医学院,是否在出色的医院实习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招聘单位总是对一流大学毕业生青睐有加,因为文凭可以有效地识别求职者的水平。
但是,作者的出色工作不在于此,而在于他们认为,决定患者在急诊室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否存活的因素之一是其收入水平(贫穷患者比富裕患者的死亡率要高很多)。而统计也表明,购买了养老金的群体,活得更长;遗产税的征收时点和存废,也影响寿命的长短。
一个很有趣的疑惑是:为什么化疗效果实际上很小,医生还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原来,医生可以因此赚更多的钱,也会得到政府更多的研究资助。
对于反恐,最重要的恐怕是,迅速找到恐怖分子的所在。有多种办法,而且已经付诸实践。比如,搜集人力情报、监听电子通信、追踪跨国资金走向——也就是为恐怖活动融资的行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都几乎毫无斩获。
这个发现似乎让事情柳暗花明:潜在的恐怖分子不购买人身险。因为保险公司不会为自杀者支付保险金,这个特征正好可以用于识别恐怖分子。令人兴奋的是,实际上,根据这个提示,在一长串可疑名单中确定恐怖分子,变得相对容易,这个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第3章“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说的是经济学的新分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近几年颇为流行,大有撼动传统经济学的架势,特别是,有数位经济学家(也许不是)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经济学找到的突破口,是经济学的基石:经济人假设(每个人都是利己而非利他的)。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一个妇女受到连续袭击,而38个邻居眼睁睁看着她被杀,却无动于衷。
人们不是有利他主义的倾向吗?比如我们熟悉的好人好事,母亲为儿子捐肾,比如“最后通牒”模型中,当事人给予对方的善意。但是,当此危难时刻,人们的冷漠毫无利他的影子,到底哪个才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本书作者之一的史蒂文•列维特,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荣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这个奖被认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某种前奏。
史蒂文把“最后通牒”试验进行变种,以便更接近现实世界,发现其结果与之前大相径庭,人们表现出的不再是利他,而依然是“利己主义”的倾向。
道理在于:由于存在“选择性偏差”,以及在“认真观察环境”下,参与实验的人会“主动”地配合实验者,因此那些“标准的实验室实验”结论是很不靠谱的,所谓的利他行为是一种纯粹的乐观想象。
而各种捐献的目的也并不那么单纯,背后或多或少都藏着利己的动机,或者说是伪装之下的利他主义。自愿捐肾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多,很多病人在等待中离世了。以至于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都支持成立一个受到良好监管的人体器官市场。很明显,这样的市场可以拯救很多人,但是存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巨大风险。
后来的调查证实,《纽约时报》的报道过于夸大其词,当时有人阻吓罪犯,也有人报警,是一个很普通的案件。
但是,更重要的是,即使有人做壁上观,也不是不可理喻的。人就是有利己和利人的两面性。危险的是夸大利他,而贬损利己(关于利己的好处,传统经济学已经说得太多)。
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更普遍,更有说服力。行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却很值得怀疑。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人做了严格区分,而墨子却非同凡响地说“义者,利也”,终结了这个无意义的争论,即所有的人都是“小人”。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更是大胆道出了人性自利的本质。
第4章“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说的是市场而非政府才是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部门。最好的办法是那些成本低廉且简单的办法,不过它们经常受到指责和怀疑。
匪夷所思的是,出于好意实施的法律,总会产生有违初衷的结果。比如,中国的《劳动合同法》,最终造成了更多非熟练工人的失业,这叫“非预期后果法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治病的医生,为救死扶伤开展的解剖实验,导致了成千上万的人丢命。
历史并非简单重合: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的。例如,1950年后的50年,世界人口几乎翻了一番,原因居然是硝酸铵化肥的发明和使用。硝酸铵让人类可以依靠动物和水果作为食物。作为能源和动力,跟成本高昂的鲸油相比,石油是一种便宜、便捷得多的能源和动力。
脊髓灰质炎是可怕的疾病,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包括伟大的罗斯福总统(39岁时罹患此病)。在众多的抵抗方法中,疫苗是最出色的。固然,研发疫苗十分困难,但是从治疗方式和所需费用来说,疫苗是极其简单和低廉的。
心脏病人死亡率的下降,居然不是看似高超的搭桥手术以及昂贵药物,而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阿司匹林的功劳。
说到交通事故死亡率的下降,必须感谢美国越战时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是这个古板的统计学家首先提出配置安全带的。安全带极大地降低了汽车事故的死亡率,拯救了几十万人的生命。这个办法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来避免生命的悲剧。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中国司机和乘客对安全带抱着抵触的态度!
飓风是美国人的噩梦之一。为了减轻飓风的破坏力,各种办法想尽,但效果不佳。但有人想出一个:在海中投放大量带裙摆的轮胎!这个人,是微软的前首席技术官、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的学生梅尔沃德。最妙的是,它简单,花费也出奇的少。
一个著名的案例是:第一批去澳洲的人,是坐船去非洲的奴隶。开始的时候,资本家是按上船人数给人贩子钱。结果发现,上了船,能到澳洲的奴隶,所剩无几。在进行了各种技术改进(例如增加水供应、保安措施、医疗人员等)无明显效果后,一个极简单的想法彻底扭转了局面:按照下船人数给钱。这是从人的自利性出发的举措,自然奏效。
相信市场,相信人们从经济成本–收益比较出发做出的选择更有力,是本章的重点。
在第5章里,“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之处?”在卫道士看来,题目很有些轻佻。但是,要说的主题却是严肃的劳动力市场如何运行,而即使是看似不耻的卖淫行为也得遵循经济学原理。
女人难找工作,收入比男人低,但不能因此就说社会歧视女性。男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在经济上也存在差异,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女人更顾家,于是有限的精力被分散了,降低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时间;女人的生理特点也不容忽视。所以,在某些劳动力市场上,包括WNBA教练,鲜有女性。但卖淫这个特殊场合,却完全相反,女性一统天下。
男人们好像越来越花心。这不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男人还是那些男人,不同的是,过去卖淫市场小,价格高,光顾的男人就少,没法不忠诚。但是,卖淫市场迅速发展(部分是因为女性收入低),卖淫者间竞争加剧,促使价格下降,男人可以获得更低价的性服务,性道德因此败坏。
购买卖淫服务,满足了生理欲望,更有经济上的好处:不必承担怀孕的成本、承诺结婚的成本等。
卖方肯定想要高价。如果能降低竞争,街头妓女的服务价格就可以提高,但是妓女没有权力攻击同业竞争者,控告别人,或者争取立法,对外来者征收“关税”。但是,她们有别的办法。
街头妓女可以实行“价格歧视”,看人下菜碟,比如黑人低价,白人多要。可以单干,也可以找人看场子,这就形成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可以专门跟警察打交道,搞定警察,驱赶竞争者,双方是互利关系,而且考核代理人是否尽心是相当容易的。代理人的出现,促成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增加了妓女的收入。
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常发生代理人违背委托人的行为,比如企业投资亏损巨大,而总经理却享受高得离谱的年薪,就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这一章的名字中有“圣诞老人”,可是压根儿就没说圣诞老人的事。因为圣诞老人的行为模式跟街头妓女是完全一样的,虽然写起来更体面,但是本书作者却不屑于这种体面,他们更热衷于描写魔鬼。
不要以为说妓女的行为就是噱头,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经济学不是好人的学问,也不是坏人的学问,而是关乎一切人的学问。无论是体面的工作、严肃的行为,还是难以启齿的活动,在经济学家看来,都没什么区别,经济学都可以检验、审视它们,廓清背后的决定因素。
结语 “猴子也是人”陈述的一个观点是:无论是食色性也,还是喜欢搭便车、推卸责任,抑或成为恐怖分子,猴子与人毫无二致。经济学这个魔鬼,也附在猴子的身体里。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不但研究人,也研究动物,“帝国主义”又向外扩张了。
这本书,在形式上,也许有些耸人听闻,甚至哗众取宠,但是如果认真读下来,就会发现作者的写作态度严谨而科学。他们总是依据第一手素材,不厌其烦地利用原始数据,以及可靠当事人,特别是始作俑者的陈述,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小心地运用逻辑推演自己的结论。特别注重运用统计方法,而非传统道德或者政治来分析问题,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我们能从书中大量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亲身实验、与街头妓女的亲密接触等,洞见作者的辛苦和认真。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作用,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大得多,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经济学的“魔鬼”潜伏着呢。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四):少一些想当然,多一些思考
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刻意没有去读或者听其他人对于本书的看法,怕影响自己的思维。当然,别人可能比我理解的更深更透彻,但,在这里,只想写下属于自己的一些感悟。
虽然说这本书的名字中有“经济学”两个字,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一窍不通的理工科生来说读起来也并不困难。因为作者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事例,经过深度剖析,传达一些信息,一些概念,一些逻辑。这里的“经济学”更多指的是用经济分析的方式描述人类行为决策和各类社会现象。作者希望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客观阐释世界的本来面貌,帮助读者更加了解世界。
简单的说说这本书带给我两点收获:
第一,一个关键词“想不到”。想不到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想不到火山爆发可以降低全球温度,想不到《劳动法》也会损害劳动者,想不到化疗对于多数肿瘤患者的作用微乎其微,书中还有很多例子……
这探讨的其实是思维方式问题,我们掌握的很多所谓的“常识”往往是一种思维惰性,也许是学校教育的,也许是社会舆论的宣传的,也许是自己的经验总结的,当我们接收到一个信息时,尤其是所谓的“权威”发布时,很少去深入思考和辨别一件事情的真伪。这本书给我们提个了醒,当接收信息时,多加思考和辨别,少一些“想当然”。
第二,丰富了知识储备。也许我们对一件事情有好奇心,有探索精神,但我们未必能有去深入研究的条件。本书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以翔实的数据和统计分析,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尽量真实的世界。比如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问题,如何判断医生水平的高低,人是否存在“利他主义”倾向等问题。
《魔鬼经济学2》读后感(五):“成本-收益”的正确算法
首先申明:在本篇书评里,“经济学家”是褒义词。
先抛结论:绝大部分人都是经济人,同时也是坡脚的经济学家。
经济人,简言之,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总会对事情的“成本-收益”进行评估,而去决定做或不做。一些很奇怪的宏观现象,往细处分析、思考,归咎到个体层面的本性,其实也就很自然了。比如,那些为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的法规出台,导致残疾人就业率大大降低(雇了残疾人不能委屈他、辞退他,还不如不招!)。
经济学家当然也是经济人,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是他们能对“成本-收益”进行更准确地评估。比如这几种思维,考虑外部效应、对未来和现在收益的评估、更纯粹的数字导向。
外部效应,即某人实施某种行为,其他人要被迫付出代价。比如,在公共场合吸烟、随意污染环境,很多时候,外部效应是不易引人注意的,就是这种行为的成本是被低估的。所以,你身边那种损人损己额行为还少吗,很简单的例子,“羊来了”。
未来和现在收益的评估,人们一般不愿为了应对未来的问题、获取未来可能的收益而花费现在大量的精力,就是未来收益往往是被低估的。比如,投一个五年后才能盈利的项目,你愿意吗?那么多企业家拼了命的投资、布局,是为了什么?
更纯粹的数字导向,从统计上说,坐飞机比坐汽车安全,安全座椅并不比安全带安全。这些事实,你信吗?因为对信息的了解不足、也不愿意花多精力思考数字问题,人们往往会被媒体误导,会遵从自己所谓的“常识”去做出错误的判断。
经济学家,是更愿意思考、更遵从理性支配的人。从这点看,“成本-收益”的公式不变,经济人要做的无非是把外部影响纳入成本计算、把未来预期纳入收益计算、整个公式更加量化。拥有清晰地思维艺术,成为自己的经济学家
⑸ 哪里能下载全本的《超爆魔鬼经济学》
我现在也在找,看了你的问题后觉得我是不是暂时可以放弃了的样子……额,您的问题对我很有帮助……
话说请问楼主找到了嘛?如果找到了能给我发一个嘛?链接或者文件都行,谢谢
[email protected]
⑹ 有没有像《超爆魔鬼经济学》,类型的经济书。最好是有故事背景下探讨经济问题,但不要经济名词这类的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
卧底经济学
⑺ 《超爆魔鬼经济学》txt全集下载
超爆魔鬼经济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给你一把改变世界的钥匙:超爆魔鬼经济学 作者:斯蒂夫·列维特 斯蒂芬·都伯纳
导言(1)
超爆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生活中的许多决定是很难作出的。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需要将年迈多病的母亲送进养老院?你和妻子已有两个小孩,现在是否该再要一个呢?
之所以难以决定,这是有诸多原因的。首先,作决定要冒很大风险。而且,作决定时还涉及大量的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你不常面临这类决策的选择,也就是说,你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少。你十之*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工作,因为你经常买,但是倘若你要购置首套住房,那么这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作出这类决定真的也很简单。
想象一下你去朋友家参加聚会的情景。你们两家仅相距1英里。或许是因为喝了4杯酒的缘故,你异常兴奋、十分尽兴。现在,聚会接近尾声了。你一边喝光最后一杯酒,一边摸索着找到了车钥匙。突然间,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以你现在的状态,绝不适合自己开车回家。
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
最近几十年来,关于酒后驾车的危害,我们备受极其严厉的教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13倍。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酒后驾车。美国所有致命的撞车事故中,有30%涉及至少一位酗酒的司机。在深夜时分这一饮酒高峰期,上述比例竟高达近60%。大体说来,每行驶140英里,其中就有1英里的路程是醉酒司机驾驶……
⑻ 超爆魔鬼经济学怎么样
文/落潇 经济学,人群中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说,知道,喜欢。那么《超爆魔鬼经济学》中的观点,估计知之甚少。如果不信,可以依照书中的题目,测试一下你的“魔鬼指数”,相信结论就是:我们的思维总是那么的传统,即使90后的朋友已在穿着上标新立异。 在书中,你将会发现,史蒂文带来的观点是那么的匪夷所思,是那么的不近人情,是那么无情的敲打人的直觉。就拿我们高考的必考题,二氧化碳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但史蒂文却从另一个角度,用确凿的证据和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如果将二氧化碳翻倍,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效益。再比如我们常常所说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绝对的真理,绝对的正确,绝对的让人意识到:这哥们儿够酷。其实不然,史蒂文通过统计各种真实的数据却道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酒后步行比酒后开车更危险。更为让人吃惊的是,电视、网络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丰功伟绩,却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犯罪率的升高,原因就是全球化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的渣滓---暴力的传播,而印度女性地位的提高归功于印度电视的普及,而美国罪犯的增加也得力于网络的优势。 当牛顿从树上落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牛顿从幕后走到人前,因为我们知道日常的小事都能用物理来解释。恰恰是我们思维的正统,使得我们开始认为物理能够解决几乎所有的东西,从而放弃了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当《超爆魔鬼经济学》带来了这么多炫目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时,我能感到的唯有吃惊。更有甚者,在书的最后,还提到了作者对妓女的探讨。读过之后,我瞠目结舌,一句粗气都不敢喘,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妓女和百货商店圣诞老人何其相似,也想不通皮条客和房地站经纪人的身份又是如出一辙,更别说让别人也来看看此书,这也许恰恰说明我们真的太传统。 看过此书,我不再认为二氧化碳的传统论调,也更加相信全球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互利互通有无,自己的心中增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另类想法。当然这本书的观点,我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正如专家梁小民在推荐所说:这是一本引导思维的书。平铺直叙我们不难排斥,但匪夷所思正是我们读者的软肋,作者的手法极其巧妙,另类的观点渲染着整本书的色彩,勾引了读者的猎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