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中利润l指的是什么
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和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的差额。
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
⑵ 西方经济学中l代表什么
西方经济学中l一般代表投资,其他的:C代表消费,G代表政府购买,NX代表进出口,M代表收入,W代表工资等等。
⑶ 经济学中已知l和MP如何求AP和TP,通用公式是啥。。
可以去chinaacc论坛问一问考过的考生。
⑷ 经济学中的i表示什么意思 比如i等于s(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i大于s(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I代表投资 S代表储蓄,在两部门(居民和企业)经济中,总需求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供给是全部劳务和产品的总和,也即是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总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可以用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来表示即为工资、利息、利润和地租,即为居民的收入总和,居民的收入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因此:
总需求AD=C+I 总供给AS=C+S 总需求=总供给时即C+I=Y=C+S I=S
因此,两部门国民经济均衡的具体表现:投资=储蓄
I=S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当S<I时,说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供给不足,这时在国民经济中容易导致超前消费,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当S>I时,说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供给过剩,这时在国民经济中容易导致物价下降,产品滞销,企业开工不足和设备闲置,出现失业;所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S=I,这时才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失业。在国民收入均衡中,储蓄可以看作是经济中一部分货币的暂时离开,对国民收入具有收缩作用,是漏出因素。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刺激作用,能使国民收入扩张,是注入因素。如果注入小于漏出,国民收入收缩;注入大于漏出,国民收入扩张;注入等于漏出,国民收入实现均衡。
⑸ 请教经济学:IS,LM,这些模型当中:r,y,I,S,L,M,MS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谢谢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长期自我调节趋向稳定的观点。《通论》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说明资本主义是内在不稳定的,经济容易被锁定在不同程度的失业均衡,即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和未投资储蓄。凯恩斯用文字表达了这种观点,但是没有用图形来表示,这个任务交给了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希克斯创立了一种图形框架(IS——LM模型),说明了失业均衡,和今天教科书的AS——AD也差不多。
IS——LM,全名是 是投资储蓄-流动性货币模型,咋一听这个概念似乎重复,古典理论中投资应该等于储蓄的,至于流动性又是个什么东西? 下面就依照这些概念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简单说一下。
古典理论中,总收入是由C+I+NX(消费+投资+净出口)决定的,其中I=S(投资=储蓄)是一个最重要的假设,这个假设决定了古典理论框架下经济是内在稳定的,增加税收扩大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只会挤出私人消费和投资,不会对于总收入有任何影响。更深一步,总收入其实是由科技水平之类的外生变量决定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印钞票也只能搞得物价提高,社会生产的总产品是不变的。 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模型默认为社会中的所以生产性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换句话说,只要允许价格任意变化达到出清价格,那么经济会自我调节到稳定状态,
凯恩斯对于古典理论的革命改变了这种“阴郁的学科”。他第一个把人的心理状态引入了经济分析,这可能与凯恩斯本身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投资者有关。他引入了心理性的概念:边际储蓄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当国民收入增长的时候,就会出现储蓄不成比例增长的现象。在凯恩斯心中,储蓄是并不等于投资,只有储蓄被工商业使用,那才叫投资,放在床垫下面或者是银行保险柜里,都是整个经济的损漏,这样总收入就不会达到潜在水平,也就是存在闲置资本和非自愿失业。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开支G出马来平衡经济,提高“有效需求”,而不会危害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的另外一个革命是引入了短期内的价格黏性,短期内物价水平P不变,而且,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平衡。有了这些条件,足够开始将ISLM模型了。
先说IS曲线。画一个直角坐标系,以利率i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那么在给定的货币量,价格水平和政府开支水平下,i和Q会是什么关系呢? Q=C+I+G(暂时不考虑出口的情况),显然,利率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融资的成本也就越高。用这个思路考虑问题,那么必定得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利率高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了收入)。
LM曲线则是从货币层面考虑问题。实际货币余额=M/P(货币量/物价水平),这个就是货币的供给。对于货币的需求可以用“流动性偏好”来解释,也就是说人总是手握现金,准备应付日常消费以及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为了简单表述,我就用D=-fi+vQ(f和v是正数)来表示。说
来也简单,利率高也就是手握现金的机会成本高,收入高,手握现金自然多。所以现金需求和利率负相关,和收入正相关。由于前面假设货币供给和需求平衡,所以M/P=-fi+vQ, 稍作整理得到i=(v/f)Q-(1/f)(M/p),表现在坐标系上,就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IS和LM曲线的交点,就是
经济的平衡点。
那么神奇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如何改变世界呢? 其他条件不变,G增加引起IS曲线扩张性外移,最后利率升高,收入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货币供给,M/P增加,LM曲线向右扩张性移动,最后利率降低,收入还增加。
这么说似乎有点让人头皮发麻,干脆用IS——LM把总供给和总收入曲线推导出来,那么看得更明白。同样直角坐标系,以价格水平P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先说总供给曲线,和古典不同,由于存在闲置资本,那么供给曲线不应该是垂直的。价格水平P上涨,但是由于短期内价格黏性,工资并没有跟随上涨,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这样资本家就会增加资本,扩大生产,于是总收入增加。这样,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总需求呢? 这个需要从IS-LM推导,价格上升,其他条件不变, M/P减小,导致LM曲线左移,减小了总收入,所以总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显然,短期内政府投资扩张总需求,会增加收入。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通论中的概念之晦涩,比如非自愿失业这种名词,其实我也不太理解。通论中给的定义是:当工资品(wage good是庇古教授发明的概念)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上涨少许,现行货币工资下的劳动力总需求和总供给两皆形式上增大,则称存在非自愿失业。看的人一头雾水,也许凯恩斯作为鼻祖,不太想把话说得太明白,否则徒子徒孙没地方吃饭了。
⑹ 经济学中l=r-c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说的是 i = y - c 就好解释很多了。
⑺ 微观经济学中K,L,Pl,Pk表示什么
资本,劳动,劳动价格,资本价格
⑻ 经济学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么意思
经济学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列举如下:
P:价格 Q:数量 D:需求 S:供给 E:均衡(或期望) e:弹性
es:供给的价格弹性 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U:效用 TU:总效用
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总成本 TFC:总不变成本
AC:平均总成本 MC:边际成本 LTC:长期总成本
LMC:长期边际成本 SMC:短期边际成本 TR:总收益 AR:平均收益
PS:生产者剩余 MP:边际产品 VMP:边际产品价值
MRP:边际收益产品 MFC:边际要素成本 r:利率